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

“不能說沒有用處吧,區區五萬兩銀子,還要經過寶鈔局轉手,到咱們手裡,也就不到十萬貫,能有什麼用?”

“十萬貫?那麼多啊!”朱標低呼道:“先生,古詩有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有十萬貫,那可就是一個富商了。父皇翻手之間,就造就了一個豪富之家,往後還有更多收入,父皇是真的厲害!”

朱標發自肺腑讚美,眼睛裡都冒着小星星。張希孟心中好笑,別看這小子挺願意頂撞老朱的,可實際上他還是非常欽佩父親的,就像許多男孩似的,很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他跟老朱爭,估計也是這個意思吧!

就是不知道自家的小崽子會什麼樣,張庶寧大約是會走路了,也會說話了,只求別跟朱老四一樣就好……

朱標感嘆之後,發現張希孟嘴角上翹,面帶笑意,不由得問道:“先生覺得弟子說的不對?”

“對!怎麼不對!陛下自然是厲害的。”張希孟笑道:“殿下,身爲一國之君,手握那麼大權柄,帶火一樣東西不難……比如殿下最初設想的太子羹,就是這個道理。陛下的手段自然是更高明些,他廢掉了龍鳳團茶,成全了百味膏的名聲,隨後大發利市。一套手段,行雲流水,無懈可擊。但到底是興起一個東西,只是商人手段罷了。”

朱標大吃一驚,“先生,您的意思,在商人手段之上,還有更厲害的手段?”

“有!那就是朝廷手段,帝王手段。”張希孟笑道:“所謂朝廷手段,就是能興起一個行業,創造無數財富,讓成百上千萬人獲益,百姓衣食所繫,民生所賴。至於更往上一步,就是帝王手段,那可是要興起一個國家,就如同陛下過去這些年做得那樣。”

張希孟笑道:“陛下有帝王手段,所以用起商人手段,那是牛刀殺雞,駕輕就熟。不過以殿下來看,你想到了把鹽命名爲御鹽,想到了太子羹,要多買些錢。這還只是商賈格局,並且還沒有經過實際考驗,也不知道成敗,距離帝王格局,可是差着太多了。”

朱標臉紅了,“先生教訓的是,弟子讓先生失望了。”

張希孟一笑,“失望什麼?殿下才多大啊!這些東西可以慢慢學,而且眼下就有一個學習朝廷手段的好機會,可以興起一個行業,造富無數,改變千百萬人的生活。”

朱標一怔,忙驚問道:“先生,你說的是?”

“自然是長蘆鹽場啊!”

“長蘆鹽場?”朱標不解,“咱們不是弄出了曬鹽的辦法,可以賣鹽賺錢了還有什麼事情啊?”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殿下,那些事情只能算是前置作業,還有更要緊的在後面呢!別的不說,這個鹽場要交給誰負責?讓誰的人管理鹽場?食鹽的生產運輸,該走哪條路子,有了收入,該入哪一本賬?鹽場又該優先和誰合作?這些殿下都想過嗎?”

朱標傻眼了,他一個都沒想過。

“讓,讓越國公來幹,他忠誠可靠!”朱標脫口而出。

張希孟又笑了,“殿下,假如你沒來北平,尚在應天,你身邊都是翰林院的師傅們,那時候有人提議,建立食鹽商行,你會派什麼人負責?”

朱標再度吃驚,隨後不免陷入了沉思。

張希孟笑而不語,他給朱標提出了一個相當難回答的題目。

“先生是想說不要任人唯親吧?”朱標斟酌道。

張希孟搖頭,“殿下,不任人唯親是不可能的!就拿臣來說,宋學士,伯溫先生,孫炎,汪廣洋,還有一些人,他們都在臣的手下做過事,遇到了一些緊要的情況,臣知曉他們的才能,又信任他們的爲人,自然要把這些人派過去,除了他們,別人能不能勝任,臣不知道,就算能力夠了,還有人品!而且就算人品也好,那我手上就那點利益,憑什麼不成全自己人?”

“啊!”

朱標忍不住低呼,他萬萬想不到,張希孟居然會這麼說,這個講法實在是太顛覆了,別說翰林院的人,包括父皇和母后都沒有說過。

他們只是告訴自己,選賢任能,有識人之明,不能任人唯親……可先生卻告訴自己,必須任人唯親。

不對嗎?

似乎也很難說不對……就比如說他在應天,身邊都是翰林院的文臣,自己也清楚他們的才能人品,如果父皇讓自己選擇一個人,管理長蘆鹽場,那必定是從文臣當中選擇,或者讓信任的文臣推薦幾個人,供自己挑選。

畢竟一個長在東宮的太子,讓他直接找到一個能管理鹽場的人,實在是太難了。

這算任人唯親嗎?

很難說,畢竟他也有挑選,也考慮了才能人品,派過去沒準也能做得很好。

但是呢,毫無疑問,這麼選人,沒什麼往來的,離着很遠的,擠不進圈子的,自然就沒有了機會。

這又牽涉到了另外一件事,爲什麼文臣能控制住皇帝?

爲什麼會出現矇蔽聖聽,孤立天子?

爲什麼有些皇帝會特別偏愛宦官?

因爲皇帝從小就生活在那個環境裡,宦官們不論早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小心照顧着,多大的戒心,也在持之以恆的曲意逢迎之下,瓦解冰消了。

那些被選爲儲君師傅的文臣,爲什麼能入閣拜相,執掌大權?

因爲他們就在天子的身邊,多少年教誨影響,彼此熟悉,感情深摯。

遇到了升遷提拔的機會,很難不想到他們!

“先生,有什麼辦法,能避免這種情況嗎?”

張希孟微微一笑,“殿下,這是人之常情,你爲什麼要避免?”

“這,這任人唯親,總是不好的。我怕會耽誤了國事!”

張希孟一笑,“殿下用不着太害怕,其實只要用心挑選,多數情況下,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讓文臣負責長蘆鹽場,還是讓武將負責,暫時都能管理很好,也都能貫徹殿下的意思。臣想問殿下的是,你打算把長蘆鹽場,這麼大的利益,交給哪一方?讓誰跟殿下分享好處?”

朱標徹底懵了,都說張希孟不教朱標,可真正當他下手的時候,才讓人驚駭,這位不教就算了,一旦開始,教的都是要命的東西!

可以說是顛覆三觀,前所未有……朱標覺得自己的小腦袋不夠用了,他需要靜一靜。

張希孟也不着急,就給了朱標思考,讓他好好權衡。

足足過了三天時間,朱標略顯疲憊,來見張希孟。

“先生,我想好了,將士們太苦了,我,我要把長蘆鹽場給他們管!”

張希孟含笑點頭,“那就按照殿下的意思辦。”

朱標怔了怔,顯得有些無奈,誠如張希孟所講,如果他在應天,肯定會讓文臣過來,可是他到了北平,見識了胡大海他們的辛苦,明白了戍邊將士的犧牲,加上身邊都是朱文正、李文忠他們,就很難不把鹽場交給武夫。

“先生,你,你爲什麼不反對?萬一武人桀驁不馴,把持鹽場,貪墨錢財,胡作非爲,那又該怎麼辦?”

張希孟哈哈大笑,“殿下說得好,因爲這些事情都是臣要處理的,也是我不反對殿下的原因。”

張希孟笑呵呵拿出兩套方案,擺在了朱標面前。

一套是以文官管理鹽場的,一套是武將負責的。

兩套辦法,明明白白,字字清楚。

什麼叫高段位的玩家啊!

張希孟自然不在乎選擇哪一方,因爲不管選哪一方,他都有應對之策,而且不論文武,他都能拿捏住。

不過要說張希孟有沒有傾向呢?

他把朱標安排給胡大海他們,鼓動太子替武人說話,意思還不明白嗎?

朱標看着自己的師父,只覺得張希孟高山仰止,深不可測,似乎比起父皇還要厲害幾分!

“先生準備怎麼處理?”朱標仗着膽子問道。

張希孟笑道:“殿下,交給武人管理鹽場,這個提議不錯。可若是交給越國公負責,只怕就毀了一位名將了。他能管得很好,但是大材小用,而且也會有些麻煩。”

“那要怎麼辦?”

張希孟道:“殿下可知道彭早住?”

朱標忙點頭,“知道,他是彭大帥的兒子,當初父皇在濠州的時候,他幫過父皇很多,這些年他駐守揚州、泗州等地,還領兵參加過中原決戰。”

張希孟道:“殿下知道這些,那爲何彭少帥沒有得到封爵?”

朱標一怔,隨即道:“他,他到底不算父皇的親信,而且他的資歷太老,很不好安排,總不能讓他排在徐達的前面吧!”

頓了頓朱標補充道:“這是我聽父皇跟母后閒聊說的,果然,先生說任人唯親,父皇也不能免俗!”

少年郎若有所思。

張希孟笑道:“殿下,彭少帥的確不好安排,可眼下有了長蘆鹽場,把他調過來如何?”

朱標目瞪口呆,還能這麼用人嗎?

思忖了再三,朱標終於點頭,隨後朱標以儲君代鎮北平的名義,同北平留守張希孟一起上書,推薦彭早住提督長蘆鹽場。

這份奏疏送上去,老朱終於不生氣了,相反開懷大笑,興奮拍腿!

“妙啊!太妙了!吾兒孝順,吾兒大孝!”

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章 書與畫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