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

郭英是真的犯了難,他反覆看,連蒙帶猜,還有九十多個字不認識。換算成板子,一板一板打在茹太素的屁股上,那是萬萬活不了了。

有什麼好辦法嗎?

憋了好一會兒,手下倒是出了個主意,讓咱們打,可沒讓咱們一次打完,還是分開打吧!

一次先來二十!

郭英翻了翻白眼,這都什麼主意啊?

要是用心打,二十下也能要了茹太素的命!

不過既然說了,也算個主意,就先打二十吧,暫時留下他這條命,再看看陛下的意思,如果真的想要茹太素死,那誰都救不了。

反過來,他也別得罪文臣。

郭英也是個鬼機靈,這次的破事必定是要石破天驚,能牽連到誰,未來的朝局如何,誰也說不好!

陛下登基以來,最大的風暴就要來了。

郭英下意識拉緊了衣領,生怕風雨吹到自己的頭上。

他的預感是很有道理的。

就在朱元章下旨拿下茹太素,並且重罰的第二天,李善長就進宮了。

如果有的選,老李也不想的。

可他身爲百官之首,有些事情是躲不過的。

“陛下,茹太素向來風評不錯,做事也算勤勉,因此才調入御史臺,掌朝廷風憲。要說他賣弄學問,也是有的。可,可此事到底罪不至死,還望陛下能夠網開一面!”

朱元章哼了一聲,“怎麼網開一面?咱已經是三令五申,不許浪費筆墨……他在這篇奏疏裡,不停拽詞用典,一句人話不說,咱就算想饒他,也沒有法子。”

李善長怔了怔,終於鼓起勇氣,伏身拜倒。

“回陛下的話,其實以往茹太素寫文章也不是這樣的,他,他是有些思索多了。”

朱元章哼道:“李先生,你終於說了,咱還以爲你不敢說呢!”

老朱不客氣道:“他以爲說得婉轉晦澀,就能逃過彈劾太子的罪嗎?他想什麼呢!越是如此,咱就越要殺他!讓他死得悽慘!”

李善長快哭了,不是他願意點破這個啞謎,實在是如果哪位朝臣,因爲賣弄文辭,寫的奏疏生僻字太多,而被天子活活打死,他這個首相就沒法混日子了。

他不想點破,但也不能不點破。

“陛下,臣,臣以爲拋開茹太素所言之事,彈劾儲君,似乎,似乎也不算死罪啊!”

老李斟酌道,咱們拋開事實不談啊,我覺得茹太素不該死。

朱元章都氣得笑了,“李先生,都到了這時候,你還跟咱裝湖塗?鹽法這事,鬧了這麼久,你身爲中書左丞相,就沒有個看法?”

老朱乾脆把話挑明瞭,別繞圈子了,說點關鍵的事情吧!

茹太素不管是受了誰的唆使,當這個出頭鳥。

可既然他出頭了,咱們就好好談談吧!

朱元章擺開了車馬炮,很顯然,李善長還沒有攤牌的勇氣。

“回上位的話,以臣觀之,張相主張設立商行,出售食鹽,壓低鹽價,造福於民。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李善長說着,偷眼觀察朱元章,發現老朱沒有那麼憤怒,他又仗着膽子道:“鹽法畢竟干係甚大,牽連極廣……別的不說,鹽城等地,光是竈戶就有一萬五千家,還有兩浙,還有各地的鹽商,鹽鋪,那麼多人,都指着鹽法度日。輕易改變,唯恐會有後患啊!”

李善長又打出了一招絕技,名爲: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就算是對的又怎麼樣,這不是還有這麼多人嗎?

萬一他們鬧起來,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如果換成尋常皇帝,到了這一步,已經能打消八成的的念頭了。可對面的人是朱元章啊!

老朱纔不在乎,人越多,他越興奮。

已經有好幾個月沒出手了,該讓你們知道咱的厲害!

“既然此事幹系重大,那就把各部衙門的人,全都叫來,讓他們都去奉天殿,咱們當面鑼,對面鼓!好好談談,如果太子的想法錯了,咱這個當爹的,絕不姑息,放心就是了。”

我放個屁的心,你這是要一網打盡啊!

李善長是越發糟心了,他很無奈發現,自從奪下了大都之後,朱元章已經不怎麼把元廷放在心上。

或者乾脆說,邊疆用兵還是大事,但是卻大不過朝政。

而且轉移目光的朱元章,又把羣臣當成主要對手的架勢。

這不要命了嗎!

李善長越發覺得,實在不行,就急流勇退吧!

不然他想活着回家,頤養天年的難度有點太大了?

李善長哀嘆之後,也是沒有辦法。

三日之後,羣臣齊聚奉天殿。

李善長統領百官,他是閉目待錘,沒有太多的心思,反正你讓一個一心養老的人,去跟朱元章對着幹,也着實難爲他了。

但問題是羣臣當中,有些人明顯精神不正常,他們竟然躍躍欲試,怎麼有種飛蛾撲火的架勢?

難道一個茹太素還不夠,你們都要跟着送?

又或者你們有什麼高明的主意,能夠勸說陛下?

既然你們有辦法,爲什麼不先跟我通氣?

李善長真的只能感嘆人老了,鎮不住場子了。

朱元章掃視全場,臉上露出了笑容。

“咱知道,這事牽連到了太子,咱這個當爹的,不能袒護孩子。今日咱們就開誠佈公,哪怕說得不對,咱也不會怪罪。大傢伙都說說吧!”

好傢伙,陛下什麼時候這麼講理了!

就在多數人還在遲疑的時候,御史大夫楊憲竟然向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的話,臣竊以爲柴米油鹽,皆是民生必須之物,干係重大。自古以來,沿海的百姓,吃海鹽,西北吃池鹽,西南吃井鹽。如此格局,古已有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若是貿然改了,臣唯恐會生出意想不到的亂子。”

朱元章繃着臉道:“什麼亂子?直說就是。”

楊憲愣了一下,竟然當真朗聲道:“陛下,遍設鹽運使司,就是唯恐有人把持鹽政,一手遮天。這倒不是說哪位大臣居心叵測,而是國朝典章,理所當然。兵權不也要分給五軍都督府,分別統領嗎?鹽法又豈能交給一人!”

朱元章萬萬沒有料到,楊憲竟然這麼勇,他哂笑道:“誰都不行?連咱的兒子也不成?”

楊憲還要說話,誰也沒有料到,胡惟庸竟然搶先一步,說道:“陛下,臣斗膽請教,莫非日後鹽政要都歸儲君嗎?”

朱元章微微沉吟,低聲道:“這個不好說,咱有意讓太子學學本事,這也是放他去北平的緣由。”

胡惟庸立刻道:“既然如此,歷練太子的目的已經達到,臣竊以爲鹽法還是要分散各地,不可歸於一人。一人權重,不便國家啊!”

楊憲本以爲是自己一個人表現,卻沒想到胡惟庸也站了出來,他也急忙道:“陛下,自長蘆到兩浙,分別設立鹽運司,分別供應各處,便是一兩處有些問題,也不至於影響大局。不然的話,悉數仰賴長蘆供應,一旦出了差錯,不免百姓怨聲載道,有損聖明啊!”

朱元章沉着臉,聽着這幫人,絮絮叨叨的言說,老朱知道他們是在故意阻撓,但是這幫人還真能講出一番道理。

一番很不好駁斥的道理。

食鹽這種東西,確實不光是物美價廉就夠了。

還要安全,可靠,能夠抗衡風險。

這麼一說,把鹽分散給各處,確實也有合理性。

將朱元章略微沉吟,胡惟庸和楊憲都露出了似有若無的笑容。

朱元章雖然強悍,但身爲聖君明主,他就要講道理,不可能完全由着性子胡來,只要他們掌握了道理,又適度據理力爭,是可以跟朱元章周旋的。

至於李善長,這傢伙完全變成了天子的跟屁蟲,一點膽魄都沒有,如何統領百官?

瞧着吧,只要這一次能擋住鹽法,哪怕只是爭到幾分,也可以告訴羣臣,誰纔是真正能作爲百官之首的人。

去掉身份特殊的張希孟,餘下的人裡面,李善長暮氣沉沉,還真不值得太過在意。

就在僵持之時,突然有人送來急報,正是張希孟送來的的一個方桉。

天可憐見,張希孟也不是想這麼湊巧的,只是他身在北平,距離遙遠,遇到了颳風下雨,都會影響效率,結果就在這時候,恰巧送來了。

朱元章也顧不得什麼了,當衆就撕開了奏疏,展開一看,張希孟寫的字數不多,只有寥寥八百字。

可裡面的內容,卻讓老朱眼前一亮,比起萬言書有營養一萬倍。

還是張先生,果然是及時雨啊!

朱元章看了幾眼,頓時笑道:“楊憲,胡惟庸,你們擔心的有道理。鹽這麼緊要的東西,都仰賴長蘆鹽場,肯定不行。但是遍設鹽運使司,安排那麼多竈戶,耗費那麼多國帑民財,似乎也不必要。”

朱元章笑呵呵舉起了張希孟的建議。

“張相拿出了一個辦法,他說只要把食鹽納入常平倉囤積的範圍就行了。無非是在稻粟穀物之外,多加一樣就是了,食鹽用到的倉庫可遠比稻穀要小。”

讓常平倉售賣食鹽!

這不就是揚州的做法嗎?

果然是張希孟的手筆!

就在大傢伙驚訝的時候,朱元章又不無笑意道:“既然如此,現在就讓常平倉着手開始採購……所有鹽場,質優價廉者得之,這回你們沒說的了吧?”

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