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

“你別太縱着那小子,他這麼大,就喜歡看那些雜書。博覽羣書固然好,可要是看些西廂記,長生殿……變成了紈絝浪蕩子弟,我看你後悔不?”

江楠把孩子打發走,氣呼呼教訓張希孟,她怒目圓睜,當真有幾分母老虎的架勢,所謂爲母則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張希孟不慌不忙,把兒子打算賣識字卡的主意說了一遍。

“你覺得這孩子的主意怎麼樣?”

江楠下意識點頭,“還不錯,應該能賺點零花錢!”她輕笑道:“我過去挺擔心他只會讀死書,別成個榆木疙瘩兒,現在看起來還挺靈的,不錯!”

張希孟輕笑道:“他既然有這份心機,你想管他看西廂記?是不是有點大可不必了?”

江楠瞬間愕然,她咂摸了片刻,果然是這個道理。同時又忍不住感嘆搖頭,“我這當媽的,既盼着兒子有出息,又擔心他不聽話,走了歪路,左右不是。到底是相公看得更明白些。”

張希孟一笑,“談不上什麼更明白……孩子會變成什麼樣,還需要咱們倆多用心。再有也要看他的品行。”

江楠點頭,“兒子的人品我還是信得過的,只是他跑去濟民學堂,離家這麼遠,本來我只是不像讓陛下隨便插手,也不願意他跟京裡的紈絝子弟玩。現在看來,這濟民學堂的人,也未必都是尋常孩子啊!”

張希孟哈哈大笑,“夫人總算是說到了關鍵,如果我沒有猜錯,新的一批人才,就要起來了。”

江楠愕然,這還有什麼規律嗎?

總不能跟算命的瞎子似的,捏捏手指,就給出個結論嗎?

什麼時候張相公改行當神棍了?

張希孟卻是笑容可掬,顯然不是胡說……有些事情,的確存在了規律……譬如說元末天災人禍,都落到了黃河,淮河,長江之間的區域。

也就是整個河南江北行省。

朱元璋這些人不需要說了,劉福通,張士誠,甚至是負責鎮壓紅巾的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全都是一個省的人。

這塊土地,一代人之中,猛士齊出!

有絕世猛將,有強悍的統帥,總而言之,猛將強兵,層出不窮,愣是弄出了一個大爭之世。

類似的情況,在其他朝代也不是沒有。

但是對於大明來說,不光有這一批強悍的武人,還有一大批傑出的文人,正在醞釀,武曲星,文曲星,接踵而至,這就有點逆天了!

武人集中在了淮西,江北之地,這沒有什麼疑問,而文曲星則是集體落到了江南。

其中江西分去了大半氣運!

江西本身優勢極大,經濟發達,人文薈萃,這些就不用多說了。

元末戰爭中,江西又受損不大,人口優勢非常明顯。

隨着朱元璋佔領江西之後,推行教化,大興學堂。

張希孟又把濟民學堂放在了江西……種種優勢疊加,在幾年裡,江西的學生,絕對在百萬之上。

有這麼多人讀書,又有會讀書的傳統。

人才輩出,也就不言而喻了。

“現在那些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再過二三十年,就會充斥朝堂,成爲大明的中堅力量。庶寧的同學,日後會出來多少宰相,尚書,也未可知!大明朝頭二十年,看淮西武人,接下來的二十年,就要看江西文人!”

張希孟笑呵呵說道,他微微擡頭,看了看變顏變色的江楠。

沒錯,江楠真的被嚇到了。

她同意兒子去濟民學堂,真的沒想太多,只是害怕那些上躥下跳的皇子,爲非作歹的勳貴,把自己兒子教壞了。

可現在一聽,她才驚訝發現,原來丈夫正在下一盤大旗。

一盤非常非常大的大旗!

的確,時至今日,江楠終於感覺到了丈夫的可怕……這個男人也太能算計了。

他布的局,不是那種陰謀詭計的局,而是堂堂正正,正道直行,光明正大的陽謀!

當朝任何一個人物,自李善長以下,包括那些將領,誰想的不是互相勾結在一起,抱成一個團,左右朝局!

他們只會覺得在京的勳貴文臣,佔據高位的那些人,才值得拉攏合作。

絕對沒有人能想到,大明的未來,那些真正決定國家命運的人,此刻都還是一羣小學生,甚至還穿着開襠褲滿地跑。

張希孟讓兒子去濟民學堂讀書,看似隨意的一步,等其他人反應過來,只怕天下未來的英才,已經有大半落到了張氏門下!

“相公,你,你答應給庶寧錢,讓他做識字卡,是不是也有這麼個算盤?”江楠確實不能不驚訝,自己丈夫簡直就是個妖孽!

張希孟連忙搖頭,“我還沒有那麼能算計,而且你也要明白,事在人爲,如果庶寧是個混賬小子,我安排再多,也是枉然。所謂順其自然,就是這個道理。不過你要非說我有什麼算計,我也只是想讓這些大明未來的聰明人們,知道商業經營的存在,知道怎麼賺錢發家,不要只做個光會讀書的傻瓜。”

“還有,我希望他們日後能重視商業的存在,知道商業的價值,要想走出精耕細作的農業圈子,數之不盡的人才,就是我手上最大的武器!”

張希孟笑呵呵說道,眉眼之間,有着無可撼動的自信。

直到此刻,張希孟才亮出了一張底牌。

憑什麼改變老朱的想法,又憑什麼發展工業?

憑的就是厚實的人才儲備,還有提前給他們灌注進去的思想。

朱元璋再厲害,也只是手裡的刀鋒利罷了,他能殺人,張希孟的本事,卻不只是誅心。

而且這裡面還有更深的一層東西在,面對朱元璋這種雄主,萬一真的有一天,老朱糊塗了,老了,撐不下去了,想要替後人剪除威脅,把張希孟也帶走……他張相公憑什麼跟朱元璋周旋,他手裡有什麼牌?

這就是張希孟的底氣所在。

劉邦在彌留之際,想要把樊噲帶走。

但是陳平就堅決反對,根本不執行……道理很簡單,你劉邦快完蛋了,我們殺死樊噲,到時候呂后大怒,還不把我們誅滅九族啊!

一個老皇帝,年紀大了,肉眼可見地不行了。會見賓客的時候,也控不住,動不動就拉了。

下面人肯定會有別樣心思,不會那麼聽話的。

所謂卑微的公器,關鍵不在卑微,而在公器!

當然了,張希孟這麼幹,也不是居心叵測,非要算計老朱。事實上他更願意和老朱一起安靜老去,然後把酒言歡,含飴弄孫,唱一曲夕陽紅……張希孟要留下的這套東西,其實是給以後做準備。

給這個國家的幾百年基業,奠定基礎,打下規矩。

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定下這條教育法,實在是功德無量,簡直堪比他推翻大元,重建華夏!

教育落到了法令上,人才培養也就確定下來。

而這些人才又是這個國家的中堅力量,會充斥各個行業,掌握命脈。而他們一旦有了共識,形成了普遍一致的觀念……即便強如朱元璋,也只能徒呼奈何。

老朱改變不了,也就意味着後世的帝王,更加撼動不了。

祖制規矩,到底不是紙面上的空話!

張希孟確實在佈局,他布的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順的局!

兩天之後,李善長邀請張希孟前往中書省,兩省官吏,包括其餘重臣,一起在中書省開會,共同商討教育法令的問題。

“李相,諸公,僕以爲此法令乃是大明根基所在……自此之後,應該確立起廣泛普遍的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國家應該免學費,向所有的適齡學童,提供教育。而所有的家長,學生的長輩,又不得阻撓學生接受教育。不許孩子上學,這是違法行爲!需要得到糾正,嚴重者,可以捉拿到衙門問罪!”

張希孟緩緩說着,而在場諸公,有人下意識欠了欠屁股。

什麼意思?

難道說父母不讓孩子讀書,還犯法了不成?

養孩子一場,給他吃,給他穿,結果不給他上學,就要被關起來,這也太過分了吧?

正在此時,老爺子朱升突然開口了,身爲資歷最老的參政,李善長和張希孟,都要尊着他三分,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老夫記得,當年張相在說服上位,讓女子入學,彼時張相說過,不論男女,都要勞作,都要生產,是男女一起,豐富了社會,創造了財富。不許女人入學,損失的是這個國家。一個普通百姓,自然不可以幹損壞國家的事情,所以不能阻止女人入學!”

朱升看了看衆人,“大傢伙覺得張相彼時的論斷,可還公允?”

衆人稍微遲疑,汪廣洋等人便急忙躬身道:“確實公允,張相見解,我等五體投地!”

朱升笑道:“很好,既然如此,老夫今天斗膽再多說幾句……一個人不光要勞作,不光要創造財富。人生世上,本身就是對這個國家的豐富。每一個人都是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應該受教育,提升境界,追求更好的未來。”

朱升笑道:“張相,你以爲老夫所言如何?”

張希孟點頭,“楓林先生說得明白!此番教育法令,乃是大明立國十年,最爲緊要的一項法令,也是陛下給天下蒼生百姓的恩澤!”

“吾皇聖德!”

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十八章 不屈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