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

不管誰統治君士坦丁堡,老百姓都沒什麼差別,這話說起來很諷刺,但事實確實如此,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諷刺。

新崛起的奧斯曼帝國,雖然在王位繼承上面,顯得十分瘋狂,但是他們對待征服的地方,還算寬厚,稅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而且鼓勵商業發展,尊重當地百姓的習慣……只要你認我當大哥,我就讓你過安穩富足的日子。

相比之下,在東羅馬這邊,還真比不上奧斯曼。

如果沒有徹底的變法,東羅馬就是死路一條。

且不論大明能拿出多少武力,就算給了,東羅馬也接不住。

一個腐朽萎靡,內部紛亂,爭鬥不絕,爛泥扶不上牆的國家,死到臨頭,是絕對沒法救活的。

就好比給完顏構再多的名將,他都能玩到稱臣納貢,管對方叫爹,無他,骨子裡帶的,想要挽救,實在是太困難了。

對於東羅馬也一樣,首先就要解決一個問題,憑什麼讓老百姓忠於你,支持你,跟你打仗?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張希孟笑呵呵道:“你來求取救國之法,其實這個方法一點也不復雜。我們能打敗蒙古人,靠的也是公平!土地分配公平,稅賦承擔公平,打仗獎賞公平,官吏升遷公平……每一次打仗,我們都會越來越強大,最後當我們積累幾十萬大軍的時候,就足夠驅趕元軍。”

曼努埃爾眉頭緊皺,他痛苦搖頭,“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嗎?讓那些農夫也和貴族一樣,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如果我們敢這麼做,整個西方都會把我們當成異端,進行征討的。我們的下場會比死在奧斯曼手裡還要慘!”

張希孟微微一笑,“那你就甘心亡國嗎?”

曼努埃爾再一次無言以對。

這事情就這樣,不變法圖強,一點活路都沒有,變法圖強,勝算也不大,卻還有一絲絲希望。

但是一旦變法,學大明的方式治理國家,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拿到了君士坦丁堡,整個西方立刻就會炸鍋的。

大明弄得都是什麼啊?

均分田土,萬民一致,天子權力來自百姓……這些全都是撼動西方根基的玩意,就比如科舉制一類的東西,乾脆能讓西方人抓狂!

即便是大明最普通的地圓學說,放到了西方,那也是要燒死的。

那個備受推崇的才女夏知鳳,放到了西方,就應該拿火烤了,而且還是文火烤!

簡直太可惡了!

你們這是動搖神明的根基,絕對要下地獄的。

甚至有這種念頭,已經是大逆不道了。

可同樣的問題,大明的強悍,也讓人瞠目結舌,五體投地。

曼努埃爾來這段時間,已經見識了不少。

就拿這座應天城來講,無論從規模,還是富庶程度上,都不是君士坦丁堡能比的……更要命的是,整個東羅馬,就剩下一座君士坦丁堡,而且很快還要改名伊斯坦布爾了。

可是在大明朝,蘇州,杭州,揚州,開封,北平……可以比肩應天的城市太多了,疆土也太遼闊了。

光是那個遼闊無比的地圖,就讓曼努埃爾傻眼了。

這是個多麼龐大的怪物啊!

試問哪個帝王,不想讓自己的國家遼闊強盛?

其實曼努埃爾還知道,大明朝的做法,其實有些像羅馬早期……彼時的羅馬也是以自耕農爲主,老百姓除了耕田,就是打仗。

耕戰結合,簡直是西方的秦國,所以中國史書上稱羅馬爲大秦,也不無道理。

只是隨着國家發展,羅馬也出現了土地兼併,貴族霸佔了太多田地,自耕農淪爲佃農,奴僕。

強大的羅馬軍隊,也不得不轉換爲僱傭軍……地方豪強做大,藩鎮割據,皇權衰弱……其實看羅馬帝國的歷史,很容易聯想到中國的王朝興衰,邏輯幾乎都差不多。

只不過接下來的差別就來了,東方世界雖然王朝衰敗了,但是還有強大的文明存在,繼之而起的英豪,無不以一統天下爲根本任務。

也正是因爲如此,東方一次次涅槃重生,大一統觀念在每一次涅槃重生之中,不斷加強,到了後來,像三國兩晉南北朝這種長時間的分裂,已經不怎麼存在了。

可西方卻是不一樣,羅馬之後,再無羅馬。

更可怕的還是這個趨勢還越來越明顯,分得越來越碎,甚至任何試圖一統西方的努力,都會被視作犯罪,招致羣起而攻之。

“我們都是被宗教信仰給害了!”

經過好幾天反思的曼努埃爾總算得出了一個堪稱經典的結論。

沒錯,東方雖然有神明崇拜,也有廟宇,當東方人是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對待神明的。他們不是無條件相信神明。

任何神明,只有靈驗,能夠庇護信徒,幫着信徒完成夢想,纔會得到推崇,不然的話,東方人就會毫不猶豫拋棄。

從這一點來說,東方人是神明的主人。

這一點就和西方人完全不同,西方人把自己視作神明的羔羊奴僕,從來不敢質疑神明,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夠虔誠!

這是多麼愚昧可笑的行爲!

正是宗教信仰,害了西方,制約西方走向富強!

沒錯,就是這樣的!

但張承天把曼努埃爾的感悟告訴張希孟之後,張希孟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這個反思,還真是深刻啊!

“對了,現在應天城中,還有蘇杭等地,夷商多嗎?夷人學者呢?”張希孟好奇問道。

張承天立刻道:“不少,就是拂林國的不多,其他國家人數極多,其實也有奧斯曼的。而且咱們完成了環球航行,也見到了一些西夷,就比如佛郎機人,威尼斯人……他們也有陸續來到大明的。不過最多的還是倭國的,安南的。原來高麗也不少,不過現在高麗似乎不能算是蠻夷了。”

可不是嗎!

李善長折騰了這麼久,高麗的青壯幾乎都沒了,又有那麼多大明年輕人過去開拓,要不了多久,還真都成了一家人,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若干年後,他們爭一些人物的出生地,或許會有點小麻煩……

“你說能不能讓這些夷人湊在一起,研究大明。”張希孟道。

張承天瞪大眼睛,“讓他們研究大明?”

“對,就是藉助他們的視角,來看大明,最好能形成一種顯學……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明白啊!”張承天很乾脆道:“爹,其實早就有了,前些年咱們開海通商,有些夷商就把大明消息帶回國內,後來人家知道咱們打敗了大元朝,那就更了不得了。翻譯大明的經典……對了,您老人家寫了那麼多文章,也被翻譯過去……頭幾年還鬧了很多笑話,比如把玄之又玄,翻譯成黑啊黑!現在的情況好了很多,尤其是聽那幫蠻夷反省,也挺有意思的。”

“反省?反省什麼?”

張承天道:“自然是反省他們沒有契約精神了。”

“沒有?”張希孟微微皺起眉頭。

張承天理直氣壯道:“可不是,您老人家瞧瞧咱們的商人,說出去的話,一言九鼎,吐口唾沫就是個釘!再瞧瞧那幫西夷,每次寫在文書上的東西,還耍弄文字遊戲,想盡辦法鑽空子,簡直不當人子!所以說,他們永遠都是蠻夷!做不了文明人!”

張希孟也就默默聽着,漸漸的,他開始明白爲什麼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爲你粉飾太平了。

只要你是最強的,自然就會有人撲上來,以你作爲藍本,來反思自己。

這個效果差不多就是人家的孩子!

只要考了第一名,就滿身優點,一點錯都沒有。

眼下這幫在大明的海外學者,他們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拿大明和本國對比,如果有什麼不同,那一定是自己錯了。

需要向大明學習。

如果再深挖一些,那就是文明劣根兒,人的素質太差……在這一點上,倭國的遣明使表現最爲突出。

已經有人指出,倭國沒有學到儒家核心的仁,反而一味強調忠誠,下級要對上級服從,武士要服從大名……可荒唐的是,倭國竟然弄出了幕府將軍這麼個架空君王的奇葩玩意。

這就說明倭國的忠,也是假的,是虛僞的。

從根本上說,還是崇拜武力。

再說直白點,倭國的道德有問題,百姓素質堪憂。

唯有學習大明,徹底改變,才能讓倭國人,從一半野獸,一半人類的狀態走出來……

張希孟的樂趣不多,一大半都是這幫人給的,看着這些深刻的反思,張希孟有時候能笑一個下午。

而且這幫人不光是說,還有行動……事情就發生在安南。

朱英送來了消息,安南陳朝集結十二萬兵馬,南下攻擊占城,結果遭逢慘敗,國王都在軍前戰死了。

前些年來過大明的一些學者,海商,他們湊在一起,認爲陳朝皇帝的舉動,就是隋煬帝,勞民傷財,百姓無以爲生。

現在昏君戰死了,正是天誅!

安南的有識之士必須站起來,消滅豪強,均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短短一個月,他們就聚攏了五萬多人,安南震動,嶺南震動……

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十八章 不屈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三章 書與畫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