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小皇帝發威!劉大夏致仕!

bookmark

第114章 小皇帝發威!劉大夏致仕!

幹清宮,正殿!

九卿大員魚貫而入。

當他們見到中山侯湯昊時,每個人臉色都是一沉。

皇帝陛下既然召見他們,那自然就是要給出一個說法了。

先前三十二名言官御史下獄,緊接着科道言官朝天闕,竟然被湯昊全部打入大獄!

這是文臣縉紳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因爲這個湯昊愈發無法無天了,連一點朝堂規矩都不講!

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李東陽倘若致仕了,何人能夠擋住這對野心勃勃的君臣?

再者他李東陽一旦致仕,很難不會遭到這對君臣的血腥清算!

就比如那變法的葉淇,死了五六年了,還不是被湯昊這個畜生給挖了出來,硬生生地安上了一個“黨同伐異”的罪名,將一應死後殊榮全部取消,甚至就連內閣首輔徐溥都沒有放過!

所以,李東陽不敢開口請辭,不敢離開朝堂。

劉大夏聞言如遭雷擊,臉色愈發蒼白了起來,甚至都見不到絲毫血色!

可以致仕,不能歸鄉!

這是準備要展開大清算了嗎?

劉大夏不蠢,他哪裡聽不明白小皇帝的話外之音!

有那麼一瞬間,他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大嘴巴子!

“其他暫且不論!”

“陛下,臣不才,毛遂自薦,願爲大司馬,替陛下執掌天下戎政!”

面對皇帝陛下別有用心地詢問,李東陽當即跪倒在地上,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勞陛下掛念,老臣有罪!” щщщ◆ Tтká n◆ co

相比之下,劉大夏比他更爲重要!

反正終弘治一朝,朝政大權始終都掌控在文臣縉紳手裡面,就算他李東陽致仕歸鄉了,也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網,輻射到中央朝堂,從而影響朝政局勢!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正德朝,情況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短暫的沉默之後,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呵斥聲和爭吵聲。

朱厚照冷冷地掃了劉大夏一眼,道:“大司馬既然年老昏聵了,那就回去頤養天年吧!”

鄉黨!

甚至除了劉健之外,還有一個次輔謝遷!

說到底,他李東陽現在,其實並沒有什麼實權,全方面都被內閣首輔劉健給壓制得死死的!

朱厚照揣着明白裝糊塗,故作茫然地開口追問道。

兵部尚書劉大夏,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先帝爺的心腹重臣,就這樣被解除了職務,逐出了朝堂!

甚至,還不能離開京師歸鄉!

哪怕小皇帝這話說的如此直白了,可是李東陽也只能死死地趴在地上,全然當做沒有聽見!

“老臣叩謝陛下隆恩!”

“這李學士,是湖廣茶陵人,而大司馬你,是湖廣華容人,對吧?”

“奈何朝中出了奸人,囂張跋扈無法無天,置大明律令於不顧,恣意妄爲!”

事實證明,中山侯沒有這個本事!

你湯昊要是真有本事,那就再悍然出手將我等也打入大獄啊!

不等劉大夏開口,朱厚照就起身踱步,給足了羣臣心理壓力。

現在好了,皇帝陛下金口一開,他致仕已成定局,偏偏還不能離開這個是非爭鬥之地,何苦如此啊?

白白丟了兵部大司馬這個高位,還被困在京師不得離開半步,指不定哪天就會遭到小皇帝的清算!

此話一出,全場茫然,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

如果他劉大夏沒有做過,此刻他自然能夠挺直了腰板,不卑不亢地回覆小皇帝的問題!

但是,他劉大夏真沒做過嗎?

劉大夏此刻已經是六神無主了,因爲小皇帝的態度十分明顯,就是針對他和李東陽二人,就是要弄死他們!

正因爲內閣閣老擁有票擬之權,可以對文武百官的奏章帖上浮票,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從而影響皇帝陛下的決策,所以內閣閣老地位纔會日益尊崇,所以朝堂縉紳纔會漸漸地歸入內閣麾下!

因爲那個最先號召都察院,一同彈劾中山侯湯昊的監察御史何天衢,也是湖廣人!

武將勳貴又推出了湯昊這個天殺的莽夫,瘋狂鬧事生事,給小皇帝制造機會,打壓文臣縉紳,攫取文臣縉紳的手中權力!

多少有些冒昧了嗷!

“今日劉大夏致仕,兵部尚書一職空缺,按制當於廷議時廷推!”

聽完李東陽這些話,朱厚照都被氣笑了。

李東陽先是滿臉錯愕,緊接着化作了恐慌,急忙以頭觸地跪伏在了地上。

畢竟,劉大夏是兵部尚書,是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

劉大夏的一句話,可以決定很多軍民的生死,但是他李東陽做不到!

“這怎麼看起來,李學士好像精神矍鑠得很嘛!”

這一刻,李東陽跪伏在地上,已經因爲恐懼而開始顫抖了。

小皇帝坐在龍椅上面,目光掃過九卿大員,最後直視着李東陽。

“我大明忠良賢才無數,更有源源不斷的青年才俊通過科考步入仕途,難道離了他李東陽一人,我大明朝廷就轉不動了嗎?”

“朕讓大司馬爲朕解惑,大司馬跪在地上幹什麼?”

“李學士,朕聽聞你身子不好,接連吐血暈倒。”

小皇帝銳意革新變法,擺脫文臣縉紳的掣肘限制,奪回屬於他皇帝的權柄!

“好像是天順年間,大司馬與李學士一同在大儒黎淳門下讀書,對吧?”

內閣首輔,是循吏劉健!

“哦對了,朕倒是險些忘記了,大司馬和李學士,可是同鄉兼同窗好友啊!”

自土木以後,文臣縉紳把持朝政,按照制度,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

結黨營私,這可是最犯忌諱的重罪!

“準!”

但是,他李東陽只是內閣大學士啊,不是內閣首輔!

朱厚照故作茫然地開了口,劉大夏卻是已經被嚇得面無血色,“噗通”一聲跪倒在了地上。

甚至包括何天衢在內,那三十二名被打入詔獄的監察御史,大部分都是湖廣人,只有那麼寥寥幾個不是,但據說也是“茶陵詩派”中人!

所以,小皇帝現在提出的這個“鄉黨”,可謂是一針見血啊!

“怎麼?” “大司馬這是什麼意思?”

這件事情,天官馬文升最具有發言權。

“近幾日老臣確實舊疾復發,接連出現吐血暈眩的惡兆,本想在家安心修養!”

“呵!”朱厚照冷笑道:“真是天大的笑話!”

“不過致仕可以,歸鄉不行,大司馬可是碩德之臣,又是先帝爺的心腹重臣,朕偶爾遇到什麼困惑時,還想大司馬入宮爲朕解惑!”

“我大明朝要是能多一些李學士這樣的忠良,那何愁……大明不亡啊!”

“李學士可真是公忠體國啊!”

小皇帝和中山侯,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從一開始,他們的目標就是劉大夏,而非他李東陽!

傻子都知道,他劉大夏與李東陽結黨營私不是一天兩天了!

羣臣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決任用。

劉大夏額頭上直冒冷汗,在腦海中瘋狂找補,想要平安度過這次危機。

出乎意料地,小皇帝直接馬上立刻就答應了!

這答應的速度之快,讓在場羣臣全都變了臉色,甚至就連劉大夏本人亦是滿臉悲憤錯愕。

爲什麼?

因爲按照正常流程,劉大夏這種級別的四朝元老重臣請辭,皇帝陛下再怎麼着也得裝裝樣子,來上一場“三辭兩否”的戲碼。

當年馬文升因國情需要,所以舉薦兵部侍郎熊繡爲兩廣總督,然而熊繡不願外出,畢竟地方官兒做得再大哪有京官香啊,所以熊繡怨恨於馬文升,與劉大夏、李東陽等人糾結在一起,與天官大人展開了明爭暗鬥。

第三次請辭,既然如此,那就滾吧!

雖然這是在做戲,但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這一次,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大夏心態崩了,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謝恩領旨。

緊接着都御史屠勳舉薦了一人,兵部左侍郎熊繡,正是那個劉大夏的心腹黨羽!

眼見這老東西如此厚臉皮,小皇帝也是沒了辦法,只能將目光移向了劉大夏,這次設局的主要目標!

“大司馬,聽你這話的意思,伱和李學士很熟嗎?”

第一次請辭,皇帝出言寬慰,並且降下賞賜。

結黨營私啊!

扣上這個帽子,他劉大夏這輩子的清譽,就算是徹底毀了!

因此,劉大夏果斷選擇了請辭!

沒錯,就是請辭!

趁着皇帝陛下還給他留了幾分體面,直接請辭致仕,離開這朝堂是非之地!

“陛下明鑑,老臣年老昏聵,久不能治事,還請陛下體恤,準允老臣乞骸骨,致仕歸鄉……”

小皇帝說出這番話,其實就是在逼李東陽自己識趣一點,主動開口請辭致仕!

李東陽何等精明的人物,他自然聽得明白,可是他偏偏不能開口請辭,甚至是不敢開口請辭!

他李東陽可以在弘治朝請辭,回去調養身子多活幾年,但是在這正德朝,李東陽卻不敢開這個口!

爲什麼?

因爲弘治朝“君聖臣賢”,朝堂之上多的是忠正賢良,他李東陽就算致仕歸鄉了,也根本不怕政局會出現什麼變故。

第二次請辭,皇帝聲情並茂,朝堂離不開你。

皇帝陛下,方纔說的可是“大明不亡”,而不是“大明不興”!

在場羣臣全都是手握實權的重臣大員,沒有一個是傻子,自然聽得出來,小皇帝這是對李東陽極其不滿!

否則,身爲大明皇帝,怎會說出“大明不亡”這等誅心之語!

眼見李東陽遭難,劉大夏頓時坐不住了,出列奏道:“陛下,李大人這病乃是積勞成疾,他於弘治年間便多次請辭,想要致仕歸鄉調養身子,奈何先帝爺不準,國朝也離不開他,所以纔會……”

然而小皇帝根本不給他開口的機會,一旦開始輸出,端得就是“持久”二字。

巧合的是,兵部侍郎熊繡,也是湖廣人!

針對鄉黨這個議題,都御史屠勳也具有發言權。

直到此刻他才終於反應了過來,小皇帝和中山侯的目標,從一開始就不是他李東陽,而是劉大夏!

爲什麼?

因爲他李東陽充其量,不過也只是個內閣大學士罷了!

內閣大學士,地位確實尊崇,但那是建立在內閣的票擬之權上面!

此話一出,全場皆寂。

“朕這最近吶,聽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詞語,叫做“鄉黨”!”

到時候整個朝堂都進了大獄,那大明可就完了!

隨即天官馬文升也開了口,舉薦兵部右侍郎許進,正是小皇帝和湯昊選中的人選!

看着三位巨頭爭吵不休,三方勢力角逐下場,爭奪這個兵部尚書的位置,湯昊也忍不住來了興趣。

在場羣臣都不是傻子,自然不會相信小皇帝說的那些好聽的話!

什麼“碩德之臣”,什麼“爲朕解惑”,全都是些屁話!

當然,廷推這等大場面,肯定是用於高級核心官員的,比如六部尚書、通政使、都御史、大理寺卿九卿大員這種級別,纔有必要進行廷推。

畢竟大明是禮儀之邦,這元老重臣請辭,怎麼着也得有些排面啊!

哪裡有你小皇帝這樣,人家第一次開口請辭,話音剛落你就立刻准許了啊?

“聽聽!”

說完這句話後,劉大夏顫顫巍巍地起身,隨即無視衆人複雜的目光,無比落寞地離開了此地。

這一次,六部尚書、通政使、都御史與大理寺卿全部到場,囊括了大明朝廷最爲核心的實權機構,以及三位內閣大學士!

小,醜,己!

似乎是爲了證實李東陽的想法,朱厚照直接開了口。

“老臣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所以拖着病體殘軀前來,懇請陛下主持公道!”

內閣首輔劉健率先舉薦了一人,正是當年因爲劉大夏的緣故,被弘治皇帝打壓不得重用的劉宇。

“不過眼下諸位愛卿都在場,所以也不用等什麼廷議了,現在就開始廷推吧!”

鄉黨鄉黨,同鄉結黨!

爲什麼要結黨?

小皇帝之所以將這劉大夏留在京師,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日後清算!

“朕德才淺薄,學時不精,大司馬可否爲朕解惑,“鄉黨”一詞所謂何意啊?是不是指的大司馬和李學士這般啊?”

同鄉結黨!

整個大殿裡面的羣臣,這一次全都開口了,槍口一致對外,矛頭直指中山侯湯昊,瞬間將他罵成了狗!

還毛遂自薦?

還想做兵部尚書?

還想替陛下執掌天下戎政?

你湯昊怎麼不上天啊你!

老夫今日罵不死你,就是你湯昊養的!

今日第二更,湯日天想做兵部尚書,不過好像抵制很大,讀者朋友們多多投票多多訂閱,萬分感謝!

第88章 功在當代卻罪在千秋!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38章 風水輪流轉啊!第145章 謝遷!給中山侯套上一層枷鎖!第276章 倭國銀礦第135章 佈局倭國!開荒打副本!第58章 威壓衆人!小皇帝出手!第166章 停擺!他這是在逼迫朝廷改制!第167章 善後!下一站臨清!第361章 被粉碎的驕傲第276章 倭國銀礦第207章 朝鮮服軟第176章 打草驚蛇!地方三巨頭!第366章 壓力巨大的大明朝第394章 江南士紳絕不低頭!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34章 什麼叫做內廷大璫!第264章 人選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268章 朱宸濠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429章 經濟戰爭第87章 利益交換!道阻且長!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333章 出兵遼東第412章 捷報抵京!第95章 恢復舊制!再踹劉瑾!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386章 難題和驚變!第312章 天下震動第352章 梟雄亦不剌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140章 海權思想!中國成爲世界性帝國的機第399章 陷陣之志,有我無敵!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392章 蒙古勇士的驕傲!第69章 黨派之爭!絕不能讓天子掌兵!第28章 張懋進場!第318章 驚天變故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247章 利刃第295章 屈辱與奴國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304章 嫡長子湯拓第394章 江南士紳絕不低頭!第406章 撕碎他們!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209章 危局第345章 血腥鏖戰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287章 元日戰爭第251章 魯王第422章 解放與同化第167章 善後!下一站臨清!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313章 分割利益與徭役之苦第44章 謀劃京營!第111章 當衆殺人!你能奈我何?第356章 恐怖的明軍第30章 廷議第二事!請誅八虎!第111章 當衆殺人!你能奈我何?第381章 議復河套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176章 打草驚蛇!地方三巨頭!第107章 規矩!科道言官的撈錢手段!第191章 王鏊第342章 全面進剿女真蠻夷第348章 爭奪河套之戰第333章 出兵遼東第240章 商賈第320章 攻打鎮撫司第38章 風水輪流轉啊!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308章 封賞變故第22章 湯昊入殿!第38章 風水輪流轉啊!第250章 孔氏第421章 重塑邊防第186章 把柄!可笑的伎倆!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357章 熱武器時代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202章 濟州牧胡!第82章 劉瑾起復!不要低估任何一個皇帝!第107章 規矩!科道言官的撈錢手段!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277章 老好人生氣了第375章 文臣的試探!第414章 巨大收穫第227章 糜爛馬政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318章 驚天變故第125章 富國強兵!元輔大人的請求!第168章 籌碼!學習做一名成熟的帝王!第85章 那個剃髮除須的莽夫!第223章 開誠佈公第266章 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