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

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

朝堂之上。

爭論還在繼續!

畢竟文臣縉紳又不是傻子,哪裡不知道事實真相如何。

你湯昊就算動用武力脅迫這倭國正使足利義維,給你作僞證,給你打擊異己的機會,但是你也不能連自己也當真了啊!

這他娘地,差不多行了嗷,你湯昊還想幹什麼?

難不成你還想順勢出兵倭國,給你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是以當小皇帝問及倭國那邊該怎麼處理,興師問罪還是怎麼地,滿朝縉紳全都無一例外地持反對意見。

“陛下,倭國自永樂年間,便向我大明稱臣納貢,這些年來兩國進行友好通商往來,勘合貿易始終未絕,是以不能再起兵戈!”

內閣首輔劉健如是說道。

“天官大人,你方纔說太祖高皇帝便將倭國定爲“不徵之國”,對吧?”

“你說這話的時候,可曾考慮過我大明沿海那些飽受倭寇劫掠之苦的子民?”

“哪怕你劉健不知兵事,哪怕你劉健爲大局考量,你也不該說出“友好”這兩個字!”

“正統七年,倭寇侵掠浙東,攻陷大嵩千戶所,殺官軍百人,掠男女、糧食、軍器甚多!”

現在藩屬國有難,子民水深火熱過不下去了,作爲宗主國的大明王朝,怎麼着也應該出兵相助吧?

“天官大人!”湯昊聲音逐漸變冷,銳利目光直視着馬文升,“本侯給你臉,那你就接着,別給臉不要臉!”

不出兵,那就是違背了文臣縉紳一直堅守的禮法綱紀,也會損害大明“天朝上國”的威望!

要是大明不知道還好,可是現在倭國正使都已經開口了,你要是再不出兵,那就對不起人家這麼多年的朝貢了,更對不起你大明天朝上國這個身份!

基於大局考慮,還是勘合貿易更香!

“皇上,洪武年間,太祖高皇帝便將倭國定爲“不徵之國”,這是太祖高皇帝的祖訓,歷朝歷代一直遵守,不能在我朝壞了規矩!”

“本侯當然不敢!”湯昊輕笑道:“天官大人可是德高望重的碩德之臣,本侯怎麼敢對天官大人不敬?”

面對湯昊的厲聲指責,劉健好幾次嘴脣蠕動想要反駁,可是最終卻選擇了沉默。

畢竟,倭國怎麼說,那也是大明王朝的藩屬國啊!

“洪武二十七年,倭寇侵犯金州,掠奪財物,殺擄人口,無惡不作!”

“洪武十六年,倭寇侵擾浙東地區,殺掠無算!”

“畢竟我朝對倭國內部局勢不明,如若足利氏與大內氏存在齟齬齷齪,那是否可以證明,足利正使的話並不可信呢?”

“洪武五年,倭寇入侵海鹽、澉浦和福建省的海上各郡,百姓死傷相藉!”

“倭國既然是我大明藩屬國,那我大明自然有義務前去撥亂反正!”

緊接着湯昊又看向了張敷華,這位自己親手扶持上位的都察院總憲。

“但是,唯獨這朝鮮與倭國,太祖高皇帝一直對其內部統治階級合法性的存疑,朝鮮國是高麗權臣李成桂取代高麗而建國,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叛行徑,說是亂臣賊子也絲毫不爲過,太祖高皇帝更是親口說過,這李成桂得國不正,其陳述的即位理由不可相信,但大明也無意干涉高麗(尚未更名)內政、對其沒有領土野心,只要李成桂不侵犯邊境、保持穩定,就可以繼續對明朝貢,保持宗藩關係;至於倭國,太祖高皇帝更是對其深惡痛絕,其本身就全是些亂臣賊子,幕府架空天皇執掌大權,而那懷良親王又殺害我大明朝正使,太祖高皇帝因此震怒,甚至親自做了一首《倭扇行》,怒罵倭國上下是“國王無道民爲賊,擾害生靈神鬼怨”,甚至親自說過“異日倭奴必此變”,這纔是太祖高皇帝的祖訓!”

出兵,就是遂了狗賊中山侯的心意,給了他建功立業的機會!

總憲張敷華如是說道。

傻子都看得出來,中山侯湯昊這是準備發飆了。

此話一出,全場皆寂。

湯昊冷笑道:“自我大明立國至今,這羣倭人雜碎就一直從未停止過對沿海地區的劫掠襲擾!”

華夷朝貢體系,從中原地區出現大一統王朝後,就一直都存在!

文臣縉紳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朝局和成熟的政務處理體系,只有大明王朝這個強大的國家機器在正常運轉當中,纔會最符合他們的利益需求,纔不會帶來什麼變數。

“這就是元輔大人口中的友好通商往來?”

不要搞事情,真以爲大家都是傻子,會聽信這足利義維的一面之詞,就任由伱湯昊出兵倭國?

“誠然,足利正使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但也不能全然聽信其一面之詞!”

“永樂十五年,倭寇侵擾鬆門、金鄉、平陽等衛!”

“湯侯,你這是在罵老夫沒腦子嗎?”

偏偏倭國本就對大明沒有絲毫恭順之心,之所以朝貢不絕也是爲了利益,爲了勘合貿易的利潤,所以縱民爲匪絲毫不加制止!

自大明立國至今,倭寇之患就始終存在,朝廷也一直投入錢糧構築備倭防禦體系。

“下臣懇請皇帝陛下出手相助,撥反亂正,弔民伐罪,派遣王師前往倭國平息內亂,救萬民於水火!”

事實上,文臣縉紳的基本盤,就是一個穩定的朝堂。

“陛下,倭國使團一事真相如何,尚且有待查證!”

“但是,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十五不徵之國”並非簡單地“一視同仁”,而是存在着差別。” “比如,“十五不徵之國”中有一些國家長期是華夏曆代王朝的藩屬,如真臘、暹羅、占城等國,在隋唐時期便與華夏王朝建立起了朝貢體系,因此太祖高皇帝所劃定的“十五不徵之國”中,除了朝鮮與倭國之外,均爲宋、元以來中國的傳統藩屬,既然是附屬國,自然沒有必要征討。”

但是問題在於,朱厚照不是太祖高皇帝,也不是永樂皇帝,現在的他沒有這般崇高的帝王威望,可以乾綱獨斷,可以口含天憲,可以言出法隨!

眼下三位朝堂真王不同意,他們麾下的文臣縉紳自然也不會同意,那這事情誰去辦呢?

你湯昊想要率軍出征,糧草輜重這些後勤物資誰去調度,又從何而來呢?

沒有糧草輜重,你打個屁的仗啊!

任誰都沒有想到,足利義維這位倭國正使,竟然公然請求大明出兵!

一瞬間,劉健和馬文升就明白了湯昊的謀算!

見此情形,馬文升神情一滯,隨即憤然坐了回去。

“因此,所謂“不徵”無非是給出足夠的外交空間,等待其內部爭鬥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考慮外交政策的一種臨時策略而已,朝鮮也好倭國也罷,太祖高皇帝將之列爲不徵之國,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本侯算什麼東西,有什麼本事,你可以試試!”

一時間,文臣縉紳內部也出現了矛盾,開始爭吵不休!

畢竟,天朝上國,宗藩體系,這是放大到國際上面的禮法,也是華夏千百年來一直堅守的原則!

這一次,狗賊中山侯可真是給他們出了一個大難題啊!

劉健冷眼看向湯昊,眼神裡面滿是憤怒與不滿。

而戰爭,這無疑是變數的代名詞!

自己這老胳膊老腿的,哪裡經得起他折騰啊!

再者,湯昊說的這些,馬文升又何嘗不知道?

“……”

足利義維以頭觸地,再次出言請求。

此話一出,滿朝譁然!

朝鮮得國不正,所以太祖高皇帝一直不喜歡,而倭國這個卑劣小國,太祖高皇帝那就是極其痛恨了。

短短片刻時間,湯昊就一樁樁一件件地歷數倭寇暴行,全都是有史可尋的真實案件。

畢竟,那倭國懷良親王當年可是公然拘禁並且殺害了大明使臣啊!

殺害大明使臣,這就是打了大明王朝的臉,打了太祖高皇帝的臉!

真要繼續爭論下去,太祖高皇帝的臉可真就丟光了!

這一聲,很是誠懇,也很是動情,聽得小皇帝有些飄飄然。

“永樂十七年,倭寇兩千餘人掠遼東,殺掠甚衆!”

“元輔大人,你說兩國邦交,友好通商?”

“弘治八年,倭寇掠寧波、台州,焚燬官兵廬舍!”

兩國邦交,成千上萬子民將士的生死,在他眼中似乎都不值一提!

爲了建功立業,爲了武將勳貴的崛起,他湯昊竟敢做到這種地步!

“皇帝陛下,大日國內的百姓,同樣也是陛下的子民啊!”

聽完湯昊這番論述,馬文升氣得臉色鐵青。

“你說臨時策略就是臨時策略,你湯昊算什麼東西,敢代表太祖高皇帝?”

那麼問題來了!

這是提出了一個大膽假設,或者說在陰陽湯昊。

聽見這些譏諷話語,馬文升更是怒不可遏。

誠然,他劉健確實是基於大局考慮,繼續保持兩國勘合貿易,這是互利互惠的利國利民之策!

但是,唯一不利的地方,在於盤踞在沿海地區的那些該死倭寇!

事實上,這位五朝元老一向硬氣得很,什麼人都不怵,哪怕是面對劉健他也敢罵,更何況是湯昊這個莽夫!

“誠然,昔年太祖高皇帝下令編纂《皇明祖訓》,宣佈將朝鮮、倭國、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臘、暹羅、占城等十五個海外國家列爲“不徵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嗯,這波不是慫,而是選擇從心。

“對啊!這就是祖訓!”馬文升回答得很是乾脆。

湯昊環顧四周,最後先將目光看向了內閣首輔劉健。

“幕府內部發生了派系之爭,第十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材被放逐,權臣擁立十一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澄上位,雙方爭鬥不休,致仕幕府對天下各地的掌控力急劇各地,大日子民現在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更何況還是勞民傷財地出海遠征,此事更加不可取!

“……”

畢竟這個賊子可是出了名的無腦莽夫,誰知道下一刻他會不會衝過來揍自己一頓。

所以,朱厚照只能將目光投向了湯昊,露出了愛莫能助的神情。

但是這些話落到湯昊耳中,卻是顯得那麼諷刺,那麼刺耳!

小皇帝也感受到了壓力,畢竟他現在面對的是劉健、馬文升和張敷華這三位實權重臣!

這一次,三人都沒有站在他這邊,可想而知此事根本就難以施行下去!

皇帝這雖然是金口,金口一旦開了下面的人就會去辦事。

“總憲大人,足利義維的話能不能信,這也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的!”

這是搬出了祖訓,打消小皇帝這不實際的念頭。

三位朝堂真王接連開口,無一例外地全都反對出兵倭國,各自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各自也都有着各自的藉口,可謂是義正言辭,慷慨激昂。

然而正當這個時候,劉健卻搶先一步,堵住了他的嘴。

“友好?倭寇衝進你家裡,搶走了你家的財物,搶走了你的妻女姐妹回去淫虐,你還要稱讚他們友好?”

朱厚照神態堅定地起身,正準備開口敲定此事。

“你方纔說,我大明對倭國全然不知,其實也不盡然,至少眼前這位倭國正使還是知道的!”

“正統四年,倭寇焚掠台州、寧波和昌國衛!”

攤上倭國這羣卑劣蠻夷,只能自認倒黴罷了。

“景泰四年,倭寇以貢物爲名,襲擊臨清官兵,劫掠而逃!”

“……”

自己還真是小覷他了啊!

劉健選擇了沉默,湯昊又將目光看向了下一位朝堂真王,天官馬文升。

說不憋屈那是假的,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借用足利義維這位倭國正使之口,請求大明王朝出兵相助,那他湯昊出兵倭國就變得名正言順了起來,甚至還佔據着大義名分!

天官馬文升如是說道。

“陛下三思!”

足利義維聽見這個陌生的稱呼,頓時嚇得身子一顫,似乎是回想起了被水刑支配的恐懼!

“皇帝陛下,大日國內現如今局勢大亂!”

“本侯只是在提醒天官大人,不要動不動就扯出什麼祖訓,這所謂的不徵之國,並不是太祖高皇帝的本意,更不是爾等用來維護倭國的工具,誰敢這麼用誰就是真正的沒腦子!”

“成化二年,倭寇侵掠浙東,百姓死傷相藉!”

湯昊好整以暇地看向足利義維,笑道:“足利正使,請你簡單描述一下倭國局勢。”

這個中山侯,野心比誰都大!

“太祖高皇帝都恨不得興兵出海滅掉這個卑劣小國了,你們還好意思在這兒叫囂什麼不徵之國,不覺得臉疼嗎?”

“國庫空虛,無力遠征!”

朱厚照:“(σ;*Д*)σ死刑!”

第225章 帝師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413章 天下震動第264章 人選第295章 屈辱與奴國第359章 大明正在崛起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230章 以德報怨第420章 湯家祭祖!第241章 暗流第127章 要麼恢復大明律,要麼就革除功名!第34章 什麼叫做內廷大璫!第360章 達延汗和亦不剌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193章 倭寇第306章 楊廷和第399章 陷陣之志,有我無敵!第360章 達延汗和亦不剌第361章 被粉碎的驕傲第258章 末日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412章 捷報抵京!第426章 澄清吏治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50章 再次交鋒!請立新軍!第67章 虞臺嶺慘敗!第348章 爭奪河套之戰第305章 粉墨登場第136章 罪名坐實!足利義維登場!第409章 生擒小王子者封侯第396章 那就大戰一場!第292章 京都易主第179章 亂兵流匪!好一齣人間慘劇!第179章 亂兵流匪!好一齣人間慘劇!第2章 鬥惡虎!哪裡來的小屁孩?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第117章 反腐政策!都察院的第一把火!第340章 卑劣下作的野豬皮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79章 千古罪人劉大夏!第48章 巨漢之戰!降服衆將!第262章 獎懲措施第136章 罪名坐實!足利義維登場!第372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217章 湯家異動第90章 好一位聖君明主!第258章 末日第325章 罪有應得第256章 震動第25章 規矩!文臣縉紳的退讓!第420章 湯家祭祖!第195章 海戰第114章 小皇帝發威!劉大夏致仕!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84章 天子掌兵!他再如何也只是一個人!第324章 收尾與懲處第323章 利慾薰心第302章 海權與西方第44章 謀劃京營!第300章 添丁進口第94章 要麼恢復舊制!要麼本侯繼續查下去!第289章 屠殺開始第29章 大小攪屎棍!第395章 大戰序幕起第393章 朝廷停擺!第25章 規矩!文臣縉紳的退讓!第394章 江南士紳絕不低頭!第225章 帝師第116章 整改都察院!新政第一刀!第368章 達延汗的狠辣第311章 楊一清第164章 肅清運司!記住這一巴掌!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第79章 千古罪人劉大夏!第270章 宗室大會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383章 江南士紳在作死!第299章 利益動人心第275章 一場鬧劇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13章 嚴刑拷打!劉瑾又支棱起來了!第387章 有人故意擡高糧價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131章 小事放大化!湯侯再調兵!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411章 達延汗投降第40章 講規矩那就講三楊!第274章 謠言四起第74章 骨頭軟得站不起來了是吧?第364章 戰爭販子大明朝第94章 要麼恢復舊制!要麼本侯繼續查下去!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324章 收尾與懲處第232章 大婚!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228章 清河船廠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422章 解放與同化第391章 火篩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