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白雪,四野蒼茫。山間古道上一騎絕塵,蹄聲得得。
黃鶯馬不停蹄連夜趕路,眼看再有二個時辰即可到桃花鎮了。不由更是心中迫切,加緊催馬。此刻身處一個山谷中,遠遠望見谷口炊煙裊裊似有人家。黃鶯連夜趕路此時正是又飢又渴,心想正好到前面的人家討口水喝。黃鶯策馬奔得近了不由欣喜,谷口果有一戶農舍。黃鶯策馬來到農舍門前停步翻身下馬,將繮繩拴在籬笆上便舉步進了院子。
黃鶯在院中站定隨即揚聲問道:“有人在家嗎?”,不多時房舍門開處,慢慢走出一位扶着柺杖的青衣老者。老者年近六旬鬚髮斑白,雙目雖是渾濁但也看的清來人是個姑娘。
“哎呦,姑娘一大清早的所爲何事啊?”老者顫抖着手扶在手杖上,當先開口問道。
黃鶯輕聲道:“晚輩要去桃花鎮求醫,路經此地想來討口水喝。”
“呵呵呵,那進來吧。”說罷老者緩緩回身走進了房舍。
黃鶯舉步跟着老者走進房內,卻見這房舍雖小但收拾的卻是頗爲乾淨。桌椅等傢什倒也齊全,尤其是正堂掛着一幅畫像。畫上畫的是張良拾履的故事。
張良是漢初著名的軍事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爲‘漢初三傑’。
相傳張良在一次遊玩時,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將自己的鞋脫下來扔到橋下。卻對張良道:“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來!”張良雖然很氣憤,但見這老者一把年紀便強忍怒氣到橋下取回了老者的鞋子。
老者叫張良把鞋給自己穿上,張良心想既然已經拿回了鞋子,也就不在乎再給他穿上了。老者伸着腳讓張良跪在地上給他穿上鞋子以後便笑着走了。
張良非常驚奇,目送老者遠去。老者走了一段路,又回來對張良道:“孺子可教!五天後黎明時分,你與我在此相會。”張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答道:“好。”
五天後黎明,張良就來了。可老者卻已經先到了橋頭,老者隨之大怒道:“和長者約定的事情怎麼可以遲到?”續而又道:“五天後早些來。”說完便揚長而去。
五天後雞剛一啼鳴,張良便到了橋頭。哪成想老翁又先到了,老者見到張良便大怒道:“你如此散漫怎成大事?”說罷轉身買臨走時道:“五天後要早來。”
如此又過了五天後,張良不到半夜就來了。過了一會,老者也到了,見到張良便高興的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說着將一本書送給了張良,這本書便是名聞天下的‘太公兵法’。此書相傳是商周時期著名軍事家姜太公所著,故名‘太公兵法’。之後張良刻苦研讀太公兵法,終於成就豐功偉業。
黃鶯正望着這幅畫出神,老者已由裡間出來,手裡拿着一個紙包來到桌前。打開紙包,裡面卻是茶葉。黃鶯走過去將長劍放在桌上道:“老伯,還是我來吧。”說罷黃鶯動手沏茶倒水,便如自己家裡一樣。老者也不勉強,自顧坐到了桌旁。黃鶯沏好了茶,親手端了一杯放在了老者面前。
黃鶯又倒了一杯給自己,便取下了頭上斗笠放在桌上。坐下來端起杯子輕輕抿了一口,嘗過之後黃鶯不由讚道:“真香,請問老伯這是什麼茶啊?”
老者呵呵笑道:“此茶名曰‘大紅袍’,是我一位老友所贈。”說着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黃鶯問道:“這茶想必很難得吧?”
老者面露得色笑道:“此茶取自武夷山絕壁之上,因茶樹稀少故此也算難得。”
黃鶯跟隨大奎,好茶卻是喝過不少,但今日這茶卻是生平頭一次喝。這茶湯色紅潤,入口脣齒留香,真乃是茶中上品。黃鶯品着茶,不由想到這老者在荒山野嶺安家,卻有如此好茶,想必定非泛泛之輩。
想到這裡,黃鶯不禁問道:“還不知老伯尊姓大名?”
老者呵呵笑着答非所問道:“老夫年邁已不能做重活了,姑娘雖爲女流但還算青壯。門外有木柴若干,還望姑娘能幫老夫劈好堆放,老夫感激不盡。”
黃鶯聞言有些爲難,自己本打算喝完茶便走的,但見到這老者走路都要扶着棍子,不由心軟,權當報答老者茶水之恩吧。當下黃鶯站起身道:“老伯在此安坐,晚輩去去便來。”
說着黃鶯出了房門來到院中,見到院子右邊角落裡果然堆了一大堆木柴,且有一柄大斧放在一邊。黃鶯解下斗篷掛在籬笆上,走過去拿起大斧又拾了柴枝放在地上掄斧開始劈柴。黃鶯一介女流,況且從小到大何曾幹過粗活。柴禾沒劈一小堆,黃鶯的芊芊玉手上已是磨出血泡。雖然手上傳來陣陣錐心的疼,黃鶯卻依然將那一大堆柴禾全數劈完。
等黃鶯舉袖擦去了臉上的香汗回到房中,見老者依然安坐在桌旁。黃鶯氣喘吁吁的道:“老伯,柴禾已經全數劈好了。晚輩這便走了,告辭。”說罷走到桌邊拿起長劍及斗笠轉身便要走。
老者呵呵笑道:“姑娘請留步。”
黃鶯不禁疑惑的回身問道:“老伯還有什麼事?”
老者呵呵笑道:“老夫生平遊歷四方,可謂四海爲家。今日你我相遇也算有緣,我這裡有一本劍譜,便權當見面禮吧。”說着從懷裡掏出一本書來。黃鶯見狀不由好笑,這豈不是與畫上的故事有些相像?雖是心中如此想,仍是伸手接過了劍譜,劍譜書皮上以楷書寫了四個字‘兩儀劍法’。
黃鶯一看之下便已經目瞪口呆,武當劍是武當派的不傳之秘,而兩儀劍法卻是武當劍的一支,黃鶯自幼時便酷愛劍術如何不知?
老者哈哈一笑道:“女娃不用這般驚異,今日相遇後會無期,貧道也該走了。”
黃鶯聞言不禁再次問道:“老伯今日送如此大禮給晚輩,還望老伯能賜告大名。”
老者呵呵笑道:“貧道靈慧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