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

不多時,侍衛在御書房外稟報:“陛下,皇長孫已到。”

朱元璋放下筆笑眯眯道:“讓他進來吧!”

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朱允炆走進了御書房,他跪倒在地道:“孫兒叩見皇爺爺,祝皇爺爺千秋萬載,永固大明。”

朱元璋呵呵地笑了起來,他走上前慈愛地撫摸着允炆的扁頭,將他扶了起來,上下打量道:“想!好像又長高了一點,也壯實了,你最近在讀什麼書?”

“孫兒在讀《資治通鑑》。”

“讀史?不錯,以史爲鑑,可知國之興亡,不過你現在更要多讀讀我大明的律法和制度。尤其是你父親留下的二十幾本治國心得,你更要好好用心揣摩。”

“孫兒記住了。”

“光記住還不行,你跟皇爺爺來。”

朱元璋帶着朱允炆來到御書房的隔壁,這裡是朱元璋藏書的地方,幾乎佔去半個偏殿,數百架高大的書櫃上密密麻麻布滿了幾萬冊圖書,在書櫥下放着近千口大箱子,這裡面分門別類碼放着朱元璋歷年批閱了十幾萬本奏摺,在藏書館的一角則剛剛整理出一個讀書處,頭頂是一扇大窗,光線明亮,窗外濃密的大樹上可以聽見鳥雀的鳴叫,窗下放着一套桌椅,桌椅是朱元璋二十幾年前爲吳王時的舊物,寬大的書案上放着筆墨紙硯,一張高背座椅,旁邊放着一架小小的書櫥,朱元璋已經親自挑選了一百多本書和數百本奏摺。

朱元璋帶着長孫來到這處讀書的。他指着桌椅道:“這是朕當年爲吳王時書房裡的一些舊傢俱,從明天開始,你每天上午跟先生讀書,中午便來這裡和朕一起吃午飯,然後在這裡讀書,讀朕批閱過的奏摺,朕幾時結束,你就幾時回宮,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朱允炆立刻躬身道:“孫兒明白,皇爺爺是讓孫兒生活儉樸、勤奮學習,孫兒絕不辜負皇爺爺期望。”

朱元璋欣慰地點了點頭道:“你明白就好,朕之所以決定立你,就是因爲你是一張白紙,朕可以重新慢慢培養,不像你的叔叔們,都定型了,很難再重塑。”

說完,朱元璋又帶他回了書房。他坐下來,這才取過遼東都司的快報,遞給朱允炆道:“你先看看吧!看完朕再問你。”

朱允炆讀了一遍快報,他心中也暗暗吃驚,這件事七天前李維正便預料到了,沒想到竟然真的發生了,朱元璋見他讀完便問他道:“你認爲我大明該如何處置高麗的背信忘義?”

這件事朱允炆正好因爲李維正的請求而和幾個師傅商量過,他沉吟一下便道:“孫兒的見解是先禮後兵,先派使者去高麗曉以大義,命令高麗退兵,若他們不退,朝廷便堂皇可出兵,以武力擊退高麗人的北犯。”

“你說的不錯。”朱元璋笑着點了點頭,他隨即又道:“朕已經決定出兵高麗,改封你的十五叔爲遼王,統帥大軍奪回大明的土地,但調集糧餉需要時日,正好可以遣使前往高麗先曉以大義,只是副將一事上朕還拿不定主意,這個人選朕就給你決定,你挑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去遼東統兵,朕相信你能明白朕的深意。”

“皇爺爺的呵護之心,孫兒感激不盡,孫兒推薦前威海衛指揮使李維正爲副將,前往遼東統兵。”

朱元璋見他毫不猶豫地說出李維正的名字,不由一愣,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便問道:“是不是他來找過你了?”

“是!就在父皇七天前接見他後,他便來東宮找我,他說高麗會背信棄義,希望我能給他一個機會。”

“果然是做得滴水不漏啊!”朱元璋冷笑了一聲,心中隱隱有些不快。不過他知道李維正一向就是如此,他就是看中了李維正思路慎密,才命他輔佐孫兒,彌補孫兒在這方面的不足,如果李維正做不到這一點,他也不會讓李維正這麼快復出。

“那你師傅們的意見呢,他們怎麼看?”

朱允炆本身也是個極聰明的人,他看出了皇爺爺臉上閃過的一絲不快。知道是自己說得太坦直的緣故,齊泰也勸過他,皇上眼中揉不得砂子。太誠實了反而會誤事,朱允炆便瞞下了李維正也找過方孝孺的細節。答道:“師傅們也是很贊同李維正外出領兵。”

“他又找過他們了嗎?”朱元璋眼中揉不得半點砂子,依然追根究底地問道。

朱允炆一陣心慌,只得硬着頭皮答道:“他找沒找過師傅們孫兒確實不知道,但李維正復出後,孫兒的師傅們對他的態度都好了很多,說他不再像從前那麼張狂,爲人處事變的成熟穩健了,這次李維正懇求孫兒給他機會,孫兒心裡明白,他就因爲在高麗之事上遇到了挫折,纔想着在這件事上重新站起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其實他知道方孝孺、齊泰他們都是極有氣節之人。無論李維正找不找他們,都不會輕易改變他們的看法,連他們都同意李維正外出領兵,就說明他們也把李維正看作是孫兒的心腹了,直到此刻,朱元璋才終於下定了決心,將李維正定爲皇長孫在東宮時期的外援。待長孫登基後,再調他回京,而且又有遼王替自己看着他,就不怕他在遼東亂來。

想到這裡,朱元璋便對皇長孫笑道:“李維正領兵遼東一事,朕就按你的建議來定,今天你回去後,收拾一下自己書房,朕準你帶一些自己的東西過來。”

“是!孫兒告退了。”

朱允炆走到門口,朱元璋又叫住了他,吩咐他道:“朕已決定在三天後的大朝上,正式冊封你爲皇太孫,你明後天抽空去給父親掃一下墓,告訴他這個喜訊。”

朱允炆雙膝跪倒,恭恭敬敬地給皇祖父磕了三個頭,含淚道:“皇爺爺的恩德,父親在九泉之下也會銘記於心,孫兒明天就去給父親掃墓。”

朱元璋的眼睛也有些溼潤了。他一揮手道:“去吧!”

孫兒告退了,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前,他默默地望着朱允炆削瘦的背影,他蒼老臉上露出一種少有的決斷神情,爲了大明的千秋萬代。爲了孫兒能夠平穩地推行仁政,他的最後一步棋該落子了,望着朱允炆遠去,朱元璋毅然轉身道:“傳朕的旨意……”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初,朱元璋正式下發旨意,封皇長孫允炆爲吳王。升傅友仁爲中軍右都督、馮勝、王弼爲前軍左右都督,命他們三人進京述職,藍玉平罕東寇有功,升太子少傅,調至東川征討西南蠻,北邊兵事受燕王統一節制,同時改封豫王桂爲代王、漢王楧爲肅王、衛王植爲遼王,高麗言而無信,令御史解縉赴高麗責問,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旨意中,只在最不起眼的一道旨意中提到了一句,封中軍府副都督李維正爲遼東都指揮僉事、昭勇將軍,兼任金州、復州、建州三衛指揮使。

這一系列的旨意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皇長孫封爲吳王,吳王也就是朱元璋登基前的封號,所有人都明白了,按照定製,這就是皇長孫入主東宮的前奏,皇上封皇太孫之心昭然揭示,已如鐵板釘釘,一時朝野額首相慶,大明仁君將出。

但也在同一時候,京城中卻悄然傳出一個消息,有人即將刺殺皇長孫允炆,小道消息中沒有指出是誰,也沒有說爲什麼要刺殺,僅僅只是說有人要趁皇長孫外出之際刺殺,這個消息伴隨着朱允炆被冊封吳王的消息一起越傳越廣,不僅在各大酒樓茶館傳播,而且也傳進了朝廷,傳進了皇宮之中,朱元璋大怒,着令錦衣衛調查消息來源,並調三千鐵衛保衛皇長孫,又從自己身邊抽十名貼身衛士隨身保護朱允炆。

………

燕王府,燕王朱棣準備返回北平了,他此時的心情是喜憂參半,喜是父皇正式調走了在邊軍中享有崇高聲譽的藍玉、傅友仁、馮勝、王弼四人,正式任命他全權主管對蒙古戰事。而憂的是東宮之位最終落在侄兒身上,而假秦王之手刺殺朱允炆之事也走露了消息,令他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

朱棣將他最喜愛的一本孫子兵法放入箱中,準備動身了,這時,謀士姚廣孝匆匆走了進來,躬身行禮道:“殿下,你找我嗎?”

朱棣有些不滿地瞥了他一眼,冷冷道:“是誰走露了消息,查出來了嗎?”

姚廣孝很是尷尬,他猶豫半天才無奈地道:“這個消息太雜亂,幾乎滿城都在說,實在查不出來源於何處,不過屬下認爲,應該是秦王府事機不密,被他府中下人知道了,秦王做事情一向都不是很可靠。”

“夠了!”朱棣極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他不想知道過程,他只想知道結果,朱棣陰沉着臉道:“我只問你,此事還能再做嗎?”

姚廣孝搖搖頭道:“此事不能再做了,秦王一動必然暴露,刺殺不成是小事,壞了殿下這步棋纔可惜了。”

“哼!此事就暫時作罷,命令邵聞達以後就潛伏在秦王身邊,等待下一次機會。”

“是!”姚廣孝不敢再多說什麼,行一禮便匆匆去了。

朱棣的心思又轉到了這次父皇的一系列旨意上,雖然他還看不透父皇的用意,但他也隱隱預感到今明兩年內朝中恐怕會有大事發生了,還有李維正封到遼東,這明顯是爲了對付高麗,那麼這次李維正的封官對自己究竟是有利還是不利呢?

………

東宮,朱允炆在默默地收拾書房。明天開始,他就不會再呆在這裡了。以後,上午他在宮中隨師傅讀書,下午將隨皇祖父一起學習,朱允炆將厚厚一疊習字收進箱中,箱子中的東西就將永遠封存了,他似乎想到了什麼,從最下面的抽屜裡取出一隻小小檀木箱,這裡面是朱允炆最珍貴的東西,檀木箱裡有他生母留下的幾件首飾,除了首飾外,還有一隻玉臺,他從檀木箱中取出玉盒,將它打開,裡面紫紅綢緞中靜靜地躺着一支鉛筆,筆身上的娟秀字跡讓他黯然傷神,他凝視了良久,不由長嘆一聲,將玉盒關上,和檀木箱一起放進了大箱子中,“砰!”地一聲朱允炆將大箱蓋合上,貼上封條。往事如煙,就彷彿少年初戀的苦澀也一起被塵封了。

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31章 戰爭準備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163章 最後爭鬥第59章 野外露宿第85章 微服私訪第7章 有了牽掛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229章 京都風雲(八)第63章 暫棄前嫌第25章 寺院接見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100章 逐步收網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82章 藍家出事第34章 各有門道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09章 出發前夕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8章 父親遭禍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20章 風雲疾變(上)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101章 血洗三所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24章 朱氏父子第66章 失之交臂第21章 決定辭職第44章 順藤摸瓜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197章 皇上有恙第29章 太子屈尊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70章 太子施恩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53章 最後爭奪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9章 撲朔迷離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61章 借刀殺人第163章 最後爭鬥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85章 微服私訪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86章 三王進京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27章 蘇州舅舅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15章 仗義出手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122章 一身輕鬆第160章 燕王軍師第98章 各方所謀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182章 大棒蘿蔔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48章 目光漸聚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22章 父子夜談第221章 風雲疾變(中)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93章 好事難雙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36章 生死一線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214章 李檀抓週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43章 無忌其人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86章 三王進京第236章 激戰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