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權力染缸

洪武二十七年的新年過得有些窘迫,人們口袋裡的錢少了,家裡的米少了,究其原因,是因爲戰爭,戰爭雖然沒有打起來,但調兵遣將、儲存錢糧,王朝的錢糧都流向了軍隊,自然,老百姓就得勒緊一下褲腰帶。

不過大明王朝的老百姓還是比較樂意勒緊褲腰帶,至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在明初不是太嚴重,連大明皇帝也跟着一樣的節衣縮食、支援前線,他們還有什麼不滿意呢?據說東宮皇太孫也一樣的生活儉樸,每頓飯不過三菜一湯,上有好,下必效,在這對皇祖孫的以身作則下,大明官場掀起了一股勤儉風潮,且不論這種風潮是否出於真心,但確實上上下下,大小文武官員們都不敢浪費奢侈,唯恐自己一不小心便露了頭,被言官彈劾,尤其在馮傅案到了漸漸收尾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出事,可就太不值了。

葉天明家也是一樣,自從朱允炆號召百官“與民共儉”後,葉天明家的生活條件立刻跌下了兩三個臺階,葉天明不敢和朱允炆比肩,每頓減一個菜,爲兩菜一湯,他的妻兒老母以及家僕下人都是一樣,而且兩菜中只准有一個葷菜,從去年十一月初便開始了,足足堅持了兩個月。不過,這幾天是新年,條件略略放寬了一點,春節十天,每天改爲四菜一湯,除了新年、元宵、中元、中秋幾個節日,其餘一概不能例外。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大明官員們難得休息的日子,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只有過年時可以休息幾天。一般官員要休息到初五,但葉天明作爲兩部尚書,他只能休息到今天,明天便要開始上朝了。

不過這兩天,他的心情着實不好,宮中已經有人給他透露出消息,他的女婿李維正被皇上改封四川都指揮使,還封了定遼侯,但他卻抗旨不歸,藉口鎮壓朝鮮內亂,死活不肯進京,把皇上惹得吐血了,這讓葉天明的心情煩透到了極點,他也不傻,他隱隱猜到了李維正是害怕被馮傅案牽連,可他李維正也不替自己想想,他抗旨不歸,自己在京中怎麼做官?這是會影響到自己仕途的。搞不好皇上便以爲自己是他的內應,把自己一刀宰了。

葉天明坐在書房裡準備給皇上寫一封述忠書,來表示自己的忠心和與李維正無關,他甚至準備在書中正式宣佈與李維正決裂,這也是燕王勸他的,他已經考慮很久了,現在李維正不尊旨事件使他最終下定了決心。

葉天明寫了幾個開頭都不滿意,他全部捏成團扔到了一旁,到底怎麼樣開頭,才能讓皇上體會到他誠惶誠恐的心情呢?

這時,門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他的管家在急聲稟報:“老爺。東宮來了!”

東宮就是朱允炆,是朝廷官員們對皇太孫的習慣性稱呼,這種稱呼又漸漸延續到了民間,到後來,無論走卒小販,幾乎整個京城百姓都稱皇太孫朱允炆爲東宮了。

葉天明聽說朱允炆來了,驚的“騰!”地站了起來!心中又是激動又是感激,他知道昨天是朱氏家族祭祖的日子,朱允炆忙碌了一天,而現在纔是一大早,也就是說,朱允炆一個便是來探望他,這讓他感到無比榮耀。

“快!快!快!誰在門口接待殿下?”

“回稟老爺,是大公子,他也正好前來,在門口遇到了東宮殿下。”

“你快讓夫人去收拾客堂,不,算了,你就收拾一下我的書房吧!”葉天明穿上外套,又戴了帽子便匆匆跑去迎接皇儲君了。

朱允炆正揹着手在葉府的前院裡仔細打量一棵參天大樹,不時點頭笑道:“不錯,這棵老棗樹少說也有三百年了吧!”

“殿下說得一點沒錯,當時賣房子的人說這棵棗樹有二百九十年了。這房子買了十年,可不正好是三百年麼?”葉如棠佩服得豎起了大拇指,又由衷地讚道:“許多人都來猜這棵棗樹的年齡,有說兩百年,有說四百年,也有說三百多年,可猜得這麼一年不差的,十年來就殿下一人,殿下果然不是凡人啊!”

葉如棠的馬屁怕得雖赤裸,但朱允炆聽得還是頗爲受用。

這時,葉天明匆匆趕來,他撩起袍襟跪下道:“臣葉天明參見儲君殿下。”

朱允炆嚇了一跳,他回過身趕緊把葉天明扶了起來,埋怨他道:“今天我是專程來給你拜年,你怎麼能下跪呢?不折殺我嗎?”

“君臣之禮不可廢,無論何時何地。”

朱允炆無可奈何地笑了,“好吧!葉尚書,今天我來還有一些話想和你談談,不知你可有時間?”

“殿下!請到我書房詳談。”

葉天明將朱允炆請到書房中就坐,幾十名貼身侍衛就守護在書房的前後左右,防備森嚴。

一名侍女進來上了茶點,隨即退下去了,朱允炆端起茶碗,他想了想便開門見山道:“我家首先告訴你。我並不相信李維正是二個藍玉。這一點我和皇上的看法不同。”

葉天明立刻明白過來,朱允炆就是爲了李維正之事而來,他也意識到這件事對自己的衝擊了,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件事已經要影響到自己了,否則他不會專程上門,葉天明一時間又驚又怕。

果然,朱允炆嘆了口氣道:“昨天四叔對我說,李維正在遼東掌重兵。而你又在朝中爲權臣,這是爲王者的大忌,皇上已經對此事非常擔憂,四叔勸我二者選其一,要麼保李維正,要麼保你,如果兩個都保,依着皇上的脾氣,極可能兩個都糟糕,其實我也知道,他說得對。”

葉天明心中一跳,他終於明白朱允炆所來的真實目的了,他立刻沉聲問道:“殿下的意思是說,要保我而棄李維正嗎?”

朱允炆默默地點了點頭,“其實我也知道李維正不敢進京的真實原因,他進京必死,我知道,想必他也嗅到了,所以他找各種理由不敢進京,但無論如何,他都已經是抗旨不遵了,觸犯到了皇上的底線,說實話,我現在很後悔,不該派他去遼東,更不該讓他掌軍,否則皇上也不會猜忌他,等將來我主事了,我再好好重用他。”

說到這裡,朱允炆又嘆了口氣。李維正的事情他確實不想管了,就等於正式放棄了他,從此,李維正是死是活都和他沒關係了,他要把全部精力用來保葉天明,這件事他已經和幾個師傅商量了,大家都一致贊成。朱允炆執政經驗不夠豐富,正需葉天明這樣的重臣來主持大局,而李維正不過一介武夫罷了,更重要是皇上已經把任命指揮使、都指揮使的大權給了朱允炆,也就是說他手中已經有足夠的軍隊了,李維正便成了一根雞肋,現在又變成了魚刺,早點扔掉纔是明智之舉。

朱允炆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就不會再改了,他想了想便對葉天明道:“下午我準備進宮去勸說皇祖父放過你,但你自己也要有所表示才行。”

“不知殿下準備讓臣怎樣表示?”

“你可公開向天下人發表一個聲明,斷絕和李維正的一切關係。”

……??……??……

皇宮,朱元璋今天的新年和往年略有不同,往年他每年不管除夕初一,都會在御書房中批閱奏摺度過。年年歲歲春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的朱元璋已經和往年不同了,他高位癱瘓,而且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昏睡狀態,所以他這個年已經不批閱奏摺了,不批閱奏摺他也沒有張燈結綵過年,也沒有和嬪妃兒女共享天倫之樂,但他醒來時,他就命侍衛擡自己到院子去曬太陽。就這麼眯着眼在太陽下想心事。

他的心事自然只有兩件,一件貴州、一件遼東,兩件事情都事關社稷安危,關係到朱明天下的萬代永續,坦率說兩件事在他心中都是一樣嚴重,因爲這兩個人他都很瞭解。藍玉是跟他南征北戰幾十年的老將,用兵如神,他曾經毫不吝嗇地贊他是朕的李靖,從這次打成都重慶便可看出來,他牛刀小試一招,便將耿柄文打得落花流水,一旦他真的起兵進攻中原,大明王朝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

現在讓朱元璋擔心的不僅僅是藍玉軍事才能高超,而且他身邊似乎有個很厲害的謀士,這纔是讓朱元璋最爲忌憚的,藍玉是軍事天才,卻是政治白癡,本來朱元璋已經布好了局,殺他家人逼他造反,然後讓主管貴州屯田的唐、張二將以不願造反而殺之,不料他的局卻被人破了,反把他幾乎逼死,一直到後來,藍玉的行棋如行雲流水一般,軍事上節節勝利,政治上滴水不漏,使朱元璋終於決定把解決貴州問題的緊迫排在遼東的前面,他現在最害怕藍玉勾結雲南沐家,如果雲貴一體,有了戰略縱深,那藍玉之亂真的就尾大不掉了。

而遼東的李維正他也很瞭解。一個有膽有識、極富謀略的年輕人,現在看來,遼東是他早就謀劃好了的,而且讓朱元璋佩服的是,李維正的每一步棋都走得恰到好處,比如自己要召他進京殺之,他便製造了朝鮮內亂,言外之意就是告訴自己,他只想做朝鮮之主,而無心謀大明。可自己真的把他逼急了,他的野心就不是朝鮮那麼簡單了。

其次,他沒有把他的父親接走,而是把父親留給自己做人質,這也是一步極爲聰明的棋,他知道自己不敢殺他父親,自己不敢在此時挑起兩線作戰,同時,他把父親留給自己。也是一種明確表態,他不會趁機南下,只要維持現狀,甚至只要承認他爲朝鮮之主。

李維正想爲朝鮮之主的暗示,朱元璋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他知道李成桂必然已經完了,朝鮮實際上已經被李維正控制住了,封他爲朝鮮之主只不過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罷了,但朱元璋卻不想這麼便宜了李維正,他怎麼可能受別人的脅迫,不錯!現在他是不敢動李維正,也不敢逼他,但並不表示一直就不動他。既然李維正想維持現狀,那也正中他下懷,先集中精力和兵力幹掉藍玉,然後再回頭來收拾他。

“傳朕的旨意!”溫暖的陽光下,朱元璋終於開口了,他的幾名內閣大學士立刻上前候命,朱元璋緩緩道:“加封蜀王椿爲鳳陽軍大都督。全權負責川內諸軍指揮、調控;加封張翼爲滇國公,四川都指揮使,鳳陽軍副都督,受蜀王節制;遼東總兵李維正改封遼東都指揮使。繼續出任遼東總兵,同時免去其外海防禦使一職,命其全心處理遼東軍務。”

第197章 皇上有恙第197章 皇上有恙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116章 銀船到來第65章 燕王朱棣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71章 東宮祭靈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88章 早朝前夕第98章 各方所謀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25章 寺院接見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26章 巧遇王妃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3章 衙門當差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86章 三王進京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100章 逐步收網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16章 霧裡觀花第160章 燕王軍師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192章 正式攤牌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24章 朱氏父子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26章 巧遇王妃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3章 池州飛鼠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27章 蘇州舅舅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16章 銀船到來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8章 父親遭禍第8章 父親遭禍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35章 各路神仙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86章 三王進京第97章 千戶受傷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112章 廣州立威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102章 蘇童報信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48章 朝廷借糧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15章 仗義出手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15章 仗義出手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70章 太子施恩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45章 楚王朱楨第53章 最後爭奪第221章 風雲疾變(中)第189章 家有內鬼第188章 牛刀殺雞第7章 有了牽掛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39章 意外發現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39章 意外發現第56章 再踏征程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41章 葉家姐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