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勵精圖治

這也算是於孝天給予崇禎最後的承諾,崇禎不過現在已經改回了信王,聽罷之後心中苦澀,但是也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他很清楚當權者的心態,像他這樣的人的存在,無疑始終都是於孝天的一塊心病,換做是他的話,也肯定不會留下自己的性命。

所以這些天來,他一直在暗中擔心,於孝天會食言自肥,當他禪位之後,留他一年半載的之後,找個由頭將他舉家處死,最終害死他們全家老少,對外隨便說一下病逝或者其他的原因,到時候也沒有人能怎麼樣。

但是聽了於孝天今天低聲的保證之後,他不知道爲何,卻還是相信了於孝天的話,心中變得安定了下來。

自見過於孝天第一面之後,這幾年來,他也漸漸的瞭解了於孝天的爲人,於孝天絕對稱不上是心慈手軟之人,對於那些敢於跟他對着幹的人,他可謂是心狠手辣,這些年來死在他手中的敵人,沒有十萬起碼幾萬人應該是有的。

但是同時他也知道,於孝天是個守諾之人,一般情況下只要他答應的事情,就絕少食言自肥,這一點就連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現在於孝天屢次向他保證,只要他禪位之後,安分守己,便不會爲難與他,那麼崇禎就相信於孝天不是在故意騙他。

如果換成是幾年前於孝天入京之時,逼迫他禪位,把大明天下交給他於孝天來坐的話,那麼以崇禎的性格,當時絕對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就算是全家殉死,也絕不會答應於孝天的要求。

但是幾年下來之後,崇禎的性格已經逐漸的在這種圈禁一般的生活之中被漸漸的磨平,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那種銳氣,現如今他早已經對重振大明這件事不抱任何幻想了,天天陪伴着妻兒,使得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他開始害怕失去這些他最後所擁有的親情,更多的開始爲他們的未來考慮。

既然大明已經名存實亡了,他繼續留在這裡當這種傀儡皇帝,也沒有什麼意思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徹底撒手,把大明終結,把天下徹底名正言順的交給於孝天來坐,他只求能保住幾個兒女的性命,除此之外再也不做他想。

既然現如今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了,繼續留戀這座宮城和這個皇位,還有什麼意義,現如今他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雖然他明知到了泉州之後,依舊只能被限制在王府之中,繼續做籠中之鳥,但是隻要能保住他的那些子女,總比現在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要強吧。

於孝天還私下裡和他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如果崇禎願意,那麼於孝天可以給他的這幾個兒子一個機會,讓他們改頭換面,隱匿身份,在未來局勢穩定之後,可以還他們一個自由,給他們一個重歸外面世界的機會,甚至於可以讓他們在世上建功立業一番。

但是前提是他們要遵守諾言,永不向外人透露他們的身份,否則的話一切都將成爲空談,就算是不殺他們,那麼他們也只能重歸籠中,永遠無法再獲自由。

這對於一個過氣的廢帝家的人來說,已經算是特別的法外開恩了,崇禎也知道於孝天能答應他這些條件,已經算是極爲難能可貴了,至於更多的東西,他已經不敢奢望了。

隨着禪讓大典的結束,崇禎退位正式把皇位讓位給了於孝天,於孝天改國號大中,改元承天,也徹底宣告了大明統治的結束,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整個中國也正式進入到了一個新紀元之中。

雖然還有不少人並不贊成於孝天登基稱帝,一天兩次行刺於孝天,試圖阻擋於孝天登基稱帝,但是還是沒有能擋住歷史巨輪朝着前方行進,在於孝天的駕馭之下,中國開始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於孝天一經上位,除了維持各地穩定,祭出了對那些反對者的屠刀,捕殺了一大批試圖想要將他置於死地的政敵,並且連續撲滅了各地數十起試圖公開武裝對抗他的武裝謀叛行動,用了半年的時間將局勢穩定了下來,僅剩下各地一些敵對勢力無奈之下轉入了地下活動,但是也已經是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了。

而且於孝天堅持對這些試圖反抗他的統治,意圖光復大明的勢力,下旨始終採取高壓政策,絕不枉縱,牽連到了前朝不少權貴勳戚,把這些地方勢力逐步的清除掉,漸漸的穩定下來了他對國家的統治權。

於孝天登基稱帝之後,先是立即取締了南京陪都的地位,將原來南京那一套官府機構,全部撤銷,原來的官員擇優錄用,改調其它地方任事,另外對於其中大部分混吃等死的一幫官員,則請他們各自回家,別佔着茅坑不拉屎,一下子就裁撤掉了不少官員,剩下了不少開銷。

而原來的南直隸,一分爲二,重新設立兩個省,一個安徽一個江蘇,在剛剛平定的關外遼東,設立兩個省,一個吉林省一個遼寧省,至於後世的黑龍江省,暫時因爲那邊天寒地凍,人口稀少,暫時歸在遼寧省之下管理。

另外他下旨,派出一支三萬人的部隊,由孟飛率領開入到蒙古草原之中,進駐到前些年毀於戰火的歸化城一帶,重新築城,將原來的歸化城擴建,成爲一座大型的城池,由大中軍駐守,並且派出官員,在這裡對整個蒙古諸部行使管理,以後蒙古諸部的區域,將會設立蒙古行省,省府就設在歸化城。

對於蒙古一帶的管轄問題,於孝天決定一步步的來,下一步他準備大批朝蒙古一帶移民,開荒種地,逐步的增加關外蒙古一帶的漢人數量,然後逐步建立起蒙古行省,並且逐步建起更多的城池,通過這些城池,以點帶面,逐步的全面控制住蒙古諸部,最終完成將其徹底控制。

至於蒙古諸部高興不高興,願意不願意,這就不是他管的事情了,現在他手頭兵強馬壯,誰不聽話對不起,先斷你們的互市權,接着召集蒙古各部隨軍助戰,將其討滅,這會兒大中的軍力極爲旺盛,當然不容他們翻起多大的浪花。

另外對於皇宮之中,於孝天下旨禁止繼續閹割的制度,停止增招太監,原來的太監進行分流安置,將其逐步遷出京師回鄉安置養老,僅留下了極少量的太監在宮中留用,至於原來大明皇宮之中的宮女,也盡數遣散回鄉安置,將他原來在福建那邊府中一批丫鬟調入宮中。

這麼一來,整個皇宮僅剩下了不足百人的太監宮女,遠遠低於前朝宮中太監宮女的數量,使得皇宮裡面頓時變得清清冷冷了下來,這麼多宮殿根本就用不完,於孝天於是下旨將大部分空閒的宮殿全部都封存起來,包括各種以前宮中的物品也封存到了宮殿之中,沒有他的旨意,不得啓封。

他僅留下了少量的宮殿,供他和家人以及那些宮女太監居住,並且讓宮女們在宮中服務到二十歲之後,便可以離開宮中尋找一個婆家嫁出去,至於那些留下的太監,以後等他們老了之後,另行進行妥善安置,徹底終絕中國歷史上畸形的太監製度,而且現在留用的太監,也不再幹涉任何政務,違旨者嚴懲不貸。

接着就在奉天元年秋天的時候,於孝天又幹了一件讓天下讀書人瞠目的事情,就是他力主改革在中國已經推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

在經過和官員們之間反覆的爭論以及博弈之後,於孝天推出了新的科舉制度,雖然繼續保留科舉制度,但是在原來科舉制度上,大副削減了八股文在科舉考試之中所佔的比重,同時對於詩詞歌賦等方面的考覈也不再給予很高的重視。

但是在原來科舉考試之中,增設了一些全新的科目,其中對於策問之中經義方面的學問也進行了大副削減,不再以經義作爲策問的主題,而是大副提高了策問之中關於政事方面的學問,以此爲策問的主題。

而策問主要涵蓋了經濟、民生、吏治、行政、管理、農業、水利等方面的問題,另外增加了工商業方面的一些問題,提出各種問題,讓應試的生員對這些實政方面的各種問題,提出他們的見解以及他們的對策,更多的考覈學子們對於實務方面的能力,而不再過度關注他們對於墨義、貼經、經義、詩賦等方面的造詣,寫的一手好文章,以後就不見得能獲得好成績,但是如果在時論和實務方面,有交好的表現的話,以後將會在科舉之中獲得交好的成績。

這就倒逼着以後的讀書人,不得不放棄以前讀死書,死記爛背的那種做學問的方式,而是逼迫着他們必須睜開眼,多關注各種實務方面的學問,關注更多有關民生、經濟、工商業等方面的學問,更重視爲官的實際工作能力。

另外在策問之外,還增加了數算方面的考覈,想要當官可以,但是在數學方面,就必須也要有所造詣才行,就算是不要求太高,起碼的一些有關數算方面的學問,是必須要學的東西。

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妥協,暫時還要照顧一下以前那些讀書人,起碼不能完全站在讀書人的對立面,治國方面,現在於孝天還離不開這些舊式的讀書人,必須要給他們留下一條晉身的途徑才行,否則的話以後恐怕他很難找到足夠多的人來給他辦事,這也算是任何一個朝代的當權者,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所以最終於孝天才在這方面進行了妥協。

當然於孝天還在科舉制度之外,另外增設了一種全新的考試方式,那就是在各部之下,設立了一種新的考試製度,稱之爲專業考試。

有些讀書人以前不是詩賦經義學的不好嗎?但是在某些方面卻業有所專,但是這種人卻基本上無緣能中舉,也就無法踏上仕途,充其量只能給當官的充當小吏,管一些事情罷了。

但是現在好了,給你們開一條新路,你們不是業有所專嗎?這也可以,只要業有所專學有所成,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那麼就可以到各部之下,去參加專業考試。

這些專業考試不考詩經之類的東西,只考核各種專業方面的學問。

吏部之下設立的考覈項目,主要是行政管理,對於精通管理的人員,可以選擇到參加吏部的考試,如果確實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很不錯的能力的話,而且還在各種有關實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可以判定在這方面學識突出,那麼好了,就可以錄用,以後可以到地方官府之中任職,起點稍低一些,但是也是一個晉身的途徑。

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24章 鬧餉第18章 緩戰第91章 武力震懾第73章 奸細第315章 議戰第77章 偷襲奪炮第72章 火中取栗第71章 奏疏第166章 後勤準備第62章 強攻2第181章 火攻失利第217章 適者生存第58章 備戰第244章 不平等條約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34章 招降第206章 鬼臉的獨舞2第61章 關廂第77章 強勢通過第130章 銅皮第126章 閉門不戰第33章 囚徒第200章 圖窮匕見第157章 底氣所在第140章 內訌第185章 白吃白第38章 焦慮第200章 圖窮匕見第221章 逆變第31章 壟斷貿易第177章 疑神疑鬼第22章 圖窮匕見2第82章 辯駁第128章 強權的好處第44章 燈塔第40章 單幹第165章 通止規和西班牙使節第40章 鐵癡第111章 誓師出關第33章 怒海狂濤第174章 震怒第60章 禍福雙至第28章 有何所第131章 捕鯨第109章 整軍第138章 鬼船隊第88章 遠征臺灣第201章 入甕第125章 求援第47章 遇阻第267章 狗頭軍師的下場第163章 疏散南日島第150章 兄弟第49章 清君側第23章 轉舵向北第218章 兵抵高浦第185章 白吃白第49章 卡隆炮2第132章 招募第71章 米涅彈第183章 有病亂投醫第129章 險死還生第63章 叛軍來了第145章 正主登場第189章 隆重推薦第154章 航海日誌第99章 老相識第47章 重炮快船第97章 高歌猛進第11章 對陣第96章 制服第110章 再戰第122章 牛壓驛之戰第133章 幣制2第26章 福建大旱第147章 天有不測第229章 炮擊同安第234章 親自上陣第230章 揮師泉州灣第78章 曹化淳第22章 獸血沸騰第6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93章 太保監國第12章 軍令狀第217章 四面開花第152章 李九成之死第270章 對手相見第155章 盆滿鉢滿第94章 落井下石第188章 節外生枝第173章 陰謀第101章 誘敵出林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291章 風雨雞籠灣第26章 福建大旱第141章 臨時出動第65章 調將第3章 莆禧千戶所第52章 殘酷的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