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絕對不算少,和託與李率泰的任務是擊退敵人,當然,睿親王在京城內觀望,他們也要表現一下。
這是誰的隊伍?和託想象不出,李自成已經已經狼狽而逃,誰敢來和大清作對?據說...是江南一帶來的軍隊,可是想想也不符合邏輯,那些怯懦的明軍跑還來不及呢,怎麼敢來京師附近?
這很不科學?
可惜,和託無法理解不科學這三個字。
......終於,隨着雙方大軍距離拉近,在降將的口中,和託與李率泰知道了,這好像是周遇吉的軍隊。
和託知道周遇吉,雖然沒有親身和周遇吉作戰,但那次楊柳青的亡命追擊和逃跑讓他記住了這個名字。果然是一個有膽量的,竟然敢跑到京師附近來撒野,和託必須給他一些顏色。
周遇吉又怎麼樣?眼前也就是一萬餘人,自己同樣有一萬餘士兵,而騎兵和白甲兵很多,就是不算那些身後的三萬新降軍隊,自己兵力並不弱於對方。明軍能夠和大清勇士相比嗎?在野戰中,大清勇士最近幾年失敗過嗎(楊柳青之戰和託不認爲是失敗,是因爲那些輔兵無能。)?這等於是必勝之戰,周遇吉若是真有傳頌中那麼強大,他還會捨棄山西往南逃嗎?
緩慢的靠近,雙方毫不示弱。和託開始準備牛頭戰術,這是老野豬皮年代就一直在採用的戰術,當然很有效。面前的明軍除了服飾有些不太熟悉,戰列好像和那些明軍沒有任何不同,兩翼是騎兵保護,中路是很多盾牌手。
牛頭戰術就是鑿穿戰術,這個戰術就彷彿是一個蠻牛一樣,無論你千變萬化,我就是攻擊一處,直到面前沒有了敵人後纔會再次轉向攻擊。在野戰中,建州騎兵用這個戰術屢試不爽,一貫羸弱的明軍從無例外的都失敗了。和託相信,他只需要一個衝擊,勝利就會向他招手。
戰馬的速度控制的很好,和託久經戰陣,他知道距離的重要性,更知道這些明軍有時候會不接戰就崩潰。
但...眼前的明軍好像絲毫沒有崩潰的樣子,他們竟然傻傻的停了下來。盾牌陣列看着很整齊,難道還要用弓手攢射,或者是使用火銃。和託不在意那些火銃,二三十步之外,那是廢鐵,至於明軍的弓手,那也是一些廢柴,不用過於擔心。
周虎臣此刻也平靜的看着眼前的建奴騎兵在靠近,這些騎兵的確看着很有衝擊力,無論戰馬的步頻和速度都掌握的非常好,算得上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騎兵隊伍,戰力應該很強,建奴能夠在原來歷史上馳騁整個中原看來也不是吹的。可惜——周虎臣盾牌陣後面安排的是迫擊炮。
盾牌陣後面的迫擊炮不多,僅僅——二百門。
好吧!牛頭陣周虎臣喜歡!
這樣的目標太好了,聚在一起往前衝,這種風格太匹配了,和迫擊炮簡直是絕配。
“一里!”周虎臣咧着嘴報出了距離。
這是炮火的射擊距離,不是測距,測距不歸周虎臣管。
遠遠望去,明軍的盾牌陣很整齊,就像一道長長的矮牆立在前方。突然,奔馳中的建州騎兵發現,那道盾牌陣奇怪的整個消失了。
臥倒的命令是周虎臣發出的,這些盾牌手自然都知道迫擊炮的厲害,好像按照命令臥倒更安全一些。
在測距手的不停報數中,一里的距離就要到了。高高舉着戰刀,身體筆直,這名年輕的炮營百戶是第一次在實戰中作爲指揮官指揮炮隊,他很激動,激動地戰刀都在輕輕晃動。
測距手終於報出了那個數字,年輕的百戶閉着眼狠狠落下了戰刀。
轟然的巨響,飛蝗樣的炮彈飛向天空。弧線很優美,這種優美很集中,都集中在了這個牛頭陣的方位。
和託就追隨在自己騎兵隊伍的後路,轟然的巨響讓他明白過來,這些明軍有火炮,好像很多,這個響動有些太大了。不過,這好像無關緊要,和託相信自己的勇士的勇敢,既然作戰就難以避免傷亡,如此遠的距離估計傷不了多少人。火炮的裝填很慢,他的勇士會讓這些明軍知道什麼是勇猛的大清騎兵。
但和託還是很奇怪,這火炮的彈丸爲什麼飛這麼高,而且這麼多。
很快,再次的轟然作響,隨着爆炸聲和戰馬開始瘋狂,和託意識到情況好像不同尋常。隨着再次看到飛向空中的無數黑影,這讓和託就想起了“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句話。”
兩次的炮擊後,炮手們按照命令開始調整迫擊炮的仰角。
隨着彈丸第三次升上天空,和託感到了危險,他掉轉了馬頭......
每門迫擊炮四次機會,炮手們停止了炮擊,按耐不住的柳七毫不客氣的出動了,炮手們看着遠方自己的戰果,其實看不到什麼...到處是瘋狂的戰馬。
勇敢和能力有關,當你控制力喪失,能力也會消失。
建州騎兵沒有逃脫這個規則,步卒同樣不能,柳七的騎兵太輕鬆了,他們面對的是沒有抵抗的敵人。
混亂帶來的崩潰不僅僅限於明軍和那些大順軍的農民,也包括這些所謂建州勇士,何況,他們身後有三萬習慣於崩潰的人。
讓人無法理解,一貫無比兇悍的建奴竟然這樣不堪一擊。
周虎臣一路狂追,竟然讓他一直跑到了熟悉無比的通州。而在這六十里的路途,留下了遍野的屍體,敵人的屍體。補給船竟然也順着運河跟了上來,河中竟然沒有人阻擊,這讓周虎臣意識到,建奴的統治力並不穩固,差的很遠很遠。
周虎臣當然不會傻傻的去攻擊北京城,但他來到了北京城前。
夕陽帶起它特有的顏色,周字大旗在北京城幾裡之外高高飄揚。周虎臣舉起了千里鏡,火炮,北京城頭有很多火炮,可惜,周虎臣不在它們的射程之內......
第二天一大早,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派出的大軍終於來找回自己的面子了。
可惜得很,周虎臣認爲自己已經獲得了足夠的榮耀,他走了,順運河而下,雲彩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路的屍體。
在離開前,周虎臣很無恥的留下了一句膾炙人口的明言:“哥是來打醬油的!”
這句話除了周虎臣當時誰都沒聽懂,但...不影響它廣泛流傳。
在後來那個淹沒於歷史上的大清史書上,周虎臣的這次京師之行成爲了禁忌,它隻字未提。而在大明的史書上,這成爲了一次耀武揚威的壯舉,無數正史和野史無不大書特書,市井坊間無不膾炙人口的在傳頌...哥是來打醬油的!
ps:今天,格外感謝那些點了讚的朋友,由於很多,就不在一一列舉名字了,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