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

盧象升指揮作戰有個習慣,那就是先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讓所有將領負責指揮各自的隊伍,而他,一旦戰鬥開始他只負責衝鋒,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

這次也不例外,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所有的士兵都有各自的將領指揮,而他只要等着衝鋒就行了。

在各自將領的指揮下,一隊隊火槍兵快速的登上井闌,排成上中下三排,只等一聲令下,便可以開槍壓制城牆上的賊寇了;所有刀盾兵、長槍兵、長戟兵都已經將雲梯架到肩上,只等一聲令下,便可以衝到城牆下,開始登城戰了。

終於,火槍兵全部就位,副將張立位大聲指揮道:“第一排瞄準......放,第二排瞄準......放,第三排瞄準......放。”

隨着張立位的指揮聲火槍手一排排的開槍往城牆上射去,井闌距城牆一百五十步,正是燧發槍的精確打擊範圍,這個距離如果打中了,絕對是一槍一個窟窿。再加上井闌比城牆高了一米多,居高臨下,城牆上的賊寇只要離開城牆根就會變成靶子。

火力壓制很成功,城牆上的賊寇開始還不知道對面什麼意思,第一輪槍雨過後,這面城牆上幾乎有一半賊寇變成了篩子,他們終於知道燧發槍的厲害了,一個個嚇的蹲在箭垛下面,連頭都不敢擡一下。

盧象升見此情景,舉起關刀大吼一聲:“衝啊。”

然後,便拎着大刀往城牆衝去。

後面擡雲梯的士兵早已熟悉了他的作風,他剛一吼完,所有人立馬跟着大吼一聲:“衝啊。”,

然後,便擡着雲梯往城牆衝去。

城牆上的賊寇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一聽到下面的響動城牆上的賊寇頭目便瘋狂的指揮着倖存的賊寇,讓他們擡起滾石和檑木,準備往下丟。

但他們剛離開箭垛,還身子都沒站直,迎接他們的又是張立位的大喝聲:“第一排瞄準......放,第二排瞄準......放,第三排瞄準......放。”

於是,又有一部分賊寇變成了篩子,這下,賊寇再也不敢露頭了。

這次攻城可以說輕而易舉,盧象升才衝上城牆砍翻幾個不長眼睛的賊寇小頭目,所有的賊寇就繳械投降了。

這仗真沒法打了,一開始就被壓在箭垛下面頭都擡不起來,然後衝上來一個官軍的將領還這麼生猛,那大刀舞的,就跟閃電一樣,刀光過去,人頭飛起,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還怎麼打?

Wωω ✿ttka n ✿c o

盧象升見燧發槍的威力如此驚人,不禁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一面令平陽的兩千守軍前來換防,打掃戰場,一面令人去通知留守大營的一萬運輸兵速速拔營前來,聽候調遣。同時,他還派人前去通知汾西那邊的曹文詔,攻下汾西后就不要管了,火速領軍前來霍州聽令,剩下的事情交給兩千平陽守軍去處理就行了。

霍州攻城戰快如閃電,汾西那邊自然也慢不到那裡去,所以曹文詔率領的四萬大軍和留在靈石的一萬運輸兵幾乎同時到達霍州城外。

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攻下一座只有兩三千人駐守的小城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人馬,火槍兵有個一千就夠了,再多那子彈都浪費了,而盧象升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卻需要很多很多火槍兵,因爲他想去埋伏賊寇的騎兵!

他簡單的將大軍重新分配了一下,讓張立位和王國忠率領一萬長槍兵、一萬當盾兵和一千火槍兵護着五千運輸兵,將霍州城下的井闌和雲梯運到南面的趙城,一鼓作氣拿下趙城。

而他則帶着曹文詔等一衆將領,領着剩下的兩萬火槍手、一萬騎兵、兩萬長槍兵、一萬長戟兵和五千運輸兵,帶着糧草和營帳向趙城和洪洞之間的官道趕去。

霍州和汾西留守的義軍其實早就將官軍進攻的消息傳到翼城了,奈何這官軍也太搞笑了,兩千人去攻擊兩千多人駐守的城池,能攻下來纔怪呢。所以翼城的一衆義軍首領並沒有把這當回事,他們關注的是陽城的盧閻王,據探子來報,盧閻王正在陽城外加緊休整,他手下的那些傷兵好像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可能再過幾日就要向翼城進發了。

至於霍州和汾西,先讓官軍攻着吧,等官軍增兵了再說,如果官軍不增兵,那就說都不用說了,絕對是攻不下來的。

沒想到過了五六天之後陽城那邊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霍州和汾西卻相繼急報,官軍增兵了,而且一增就是幾萬,霍州和汾西怕是守不住了!

這個時候這些義軍首領再不知道中計了,那就是傻叉了,他們聚到一起一合計,既然盧閻王到了霍州,那就去霍州跟他幹吧,至於陽城,還是不要管了,從翼城到陽城要五六天,有這五六天時間都夠盧閻王從霍州殺到翼城了。而且陽城那邊也不知道盧閻王在留了多少兵馬,萬一要是一把沒拿下陽城,那他們就要腹背受敵了。

義軍首領的商議結果和盧象升猜測的一樣,他們將所有騎兵都集合到一起,讓高迎祥和李自成領着先快馬加鞭趕到霍州,看能把霍州保住不,如果沒保住,那就退守趙城。步兵則是隨後出發,只要高迎祥和李自成能在霍州和趙城拖個四五天,那盧閻王就真的要見閻王去了。

三十六路義軍的騎兵加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按官軍的比例三七開,那就是**萬,當然,義軍現在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騎兵佔的比例還沒那麼高,但基數擺在那裡,沒有**萬,五六萬還是有的。

收到消息之後的第二天早上,高迎祥和李自成便率領五萬多騎兵出發了,這騎兵如果瘋跑起來,一個時辰就可以跑**十里地,如果要保存戰力,用一般速度趕路的話,一個時辰也能跑五六十里,所以纔到午時高迎祥他們就已經越過洪洞趕往趙城了。

跑着跑着前面突然出現一個大峽谷,在《孫子兵法》九地篇中,這種地方叫做圍地或者死地,是非常危險的地方,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沒有這種勇氣,那就不要進入這種地方。

按理說大軍經過峽谷地形的時候都要派偵騎先行,等確定沒有危險了,再全軍通過。但這裡是趙城和洪洞之間,而現在盧閻王攻擊的是霍州和汾西,趙城並沒有傳來急報,也就是說現在趙城還是義軍的勢力範圍,根本不可能有敵軍出現。再說這峽谷寬有將近三百步,兩邊的山嶺離官道都有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一般的弓箭手是射不了這麼遠的,而且官道兩邊都是砂石地,一眼就能看通透,壓根就不可能有埋伏,所以高迎祥沒有派出偵騎,也沒有讓大軍停下來,而是直接進了峽谷。

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九章 明爭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八卷 第三十二章 精心籌劃持久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