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

朱慈炅見黃道周接了聖旨仍然低頭跪在那裡一動不動,不由朝他狡黠的笑了笑,然後緩緩走回去,坐下來,假裝嚴肅道:“黃愛卿,起來吧。”

黃道周聽他這口氣,想着皇上這是要攤牌了,他做出一副隨時準備英勇就義的樣子,緩緩的站起來。

朱慈炅看他這樣子忍住笑意,假裝鄭重的問道:“黃愛卿,你知道科舉嗎?”

黃道周聞言錯點暈倒,怎麼又扯到科舉上去了,他可是一甲進士及第,能不知道科舉嗎!對皇上這種到處胡扯的行爲他只能深表無奈,皇上問話又不得不回,他只得生硬的回道:“回皇上的話,對科舉微臣略知一二。”

朱慈炅也不管他是不是在謙虛,接着問道:“那要是讓你組織籌備一次科舉,你能做到嗎?”

得,越扯越遠了,他只得敷衍道:“回皇上的話,微臣勉強可以做到。”

朱慈炅又換了個話題問道:“那你知道朝鮮嗎?”

得,都扯到幾千裡外去了,黃道周這個無奈啊,機械式的回道:“微臣略知一二。”

朱慈炅繼續問道:“那要是讓你在朝鮮組織一次科舉,你能做到嗎?”

黃道周聞言只想翻白眼,這都什麼跟什麼啊,他苦笑道:“這個請恕微臣做不到。”

朱慈炅很認真的問道:“爲什麼做不到?”

這還用問嗎!黃道周無奈的回道:“現在朝鮮已經不是大明的藩屬國了,微臣恐怕他們根本就不會聽我的。”

朱慈炅盯着他緩緩的道:“那要是朕派二十萬大軍陪你一起去呢?”

黃道周感覺有點不對勁了,他想了想,小心的回道:“那應該勉強能做到。”

朱慈炅猛然站起來,氣憤的道:“朕對現在的朝鮮很不滿意,牆頭草,風吹兩邊倒,他們就算向大明稱臣納貢也只是爲了讓大明必要時去護他周全而已,他們本身並沒有把自己當成大明的臣民,這跟化外蠻夷有什麼區別,所以朕想讓你去好好教化教化他們,讓他們明白做臣子的本分是什麼。”

黃道周聞言,目瞪口呆,搞半天皇上壓根就不是在跟他胡扯,是真的要他去教化蠻夷呢!

朱慈炅暫時沒有管他,而是轉頭對曹化淳道:“擬旨,令鎮國公孫承宗率遼東軍鎮守關寧錦一線,定遼軍留守鐵嶺遼海一線,關寧軍與東江軍即刻前往定遼右衛集結,組成伐朝軍,曹文詔爲主帥,毛文龍爲副帥。待大明宣教使團一到,便揮軍入朝,協助宣教使團宣揚教化,但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待曹化淳寫完,朱慈炅檢查了一遍,感覺沒問題了,這纔回頭對黃道周道:“黃愛卿,朕派一個一等軍團和一個二等軍團陪你入朝,你對教化朝鮮這幫蠻夷有信心嗎?”

黃道周只感覺一陣熱血上涌,下意識的回道:“有。”

朱慈炅點了點頭,又對曹化淳道:“再擬旨。”

曹化淳趕緊又取出一卷空白聖旨,執筆以待。

朱慈炅吸了一口氣,威嚴的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凡大明藩屬國皆應習聖賢之學,從今往後,藩王世子不習聖賢之學者,不得繼承藩王之位,藩屬之民無科舉功名者,不得擔任藩屬官吏。欽此。”

黃道周聞言,不由跪在地上激動的道:“皇上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慈炅拿起寫好的聖旨,交給黃道周,然後鄭重的道:“教化蠻夷的重任就交給你了,朝鮮只是第一個,以後安南、蘇祿、暹羅甚至是東瀛、韃靼、瓦刺等等都同此例,全部要學習聖賢之學。”

黃道周激動的接過聖旨,顫聲道:“微臣定竭盡所能,好好教化蠻夷,將聖賢之學傳遍四方。”

朱慈炅點了點頭,擡手道:“恩,起來吧,去告訴朝鮮國王,朕給他們一年時間,一年之後在整個朝鮮開次恩科,凡考不到功名的官員一律罷免,以後的科舉時間隨大明而定。另外讓他把世子送到京城來,朕安排人好好教導一下,恩科結束就送回去。”

黃道周聞言,趕緊從地上爬起來,這又是大軍相迫又是質子相脅,看樣子朝鮮不屈服都不行了,這第一次教化就成功在望,他激動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只知道一個勁地讚頌:“皇上英明。”

朱慈炅擺手道:“好了,好了,還有事沒,沒事的話就趕緊回去準備吧,擬一個宣教使團的名單出來,朕給你批,只要宣教使團一組好,你就可以帶着他們出發了。”

黃道周正要告退,卻猛然想起來,不對啊,他是來勸阻皇上推廣西學的,這會兒還什麼都沒說呢,怎麼能就這麼走了呢!

他猶豫了一陣,最後還是吞吞吐吐把這次前來的目的表述了一遍:“皇上,這個,這個,推廣西學有辱聖賢之學,還有讓學西學的童生當官更是荒唐之極,微臣請皇上收回成命。”

朱慈炅看這貨吞吞吐吐的樣子,知道這貨已經有點動搖了,他不慌不忙的解釋道:“推廣西學怎麼就有辱聖賢之學了,朕推廣西學還不是爲了富國強軍,有了強大的軍隊就能使四夷臣服,不是更有利於傳播聖賢之學嗎?還有,學了西學的童生最多也就當個九品芝麻官,這也是爲了富國強軍,怎麼就荒唐了呢?不要聽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挑撥,他們是不想大明威服四方,其心可誅!”

黃道周已經將心思放到將聖賢之學傳遍四方上了,從這個角度出發,推廣西學還真是有利於傳播聖賢之學,不知不覺他的立場已經開始轉變了,連到底要不要反對推廣西學都有點模糊不清了。

他就這樣迷迷糊糊的被朱慈炅勸走了,直到走出紫禁城他才慢慢清醒過來,他摸了摸懷着的兩卷聖旨,立場終於徹底轉變過來了,管他什麼西學不西學,趕緊傳播聖賢之學纔是正理。

他的立場是轉變了,但還有很多老頑固正頑固不化呢,這不,他剛走出左掖門一幫老頑固一擁而上,七嘴八舌的問道:“怎麼樣,怎麼樣,皇上怎麼說,有沒有收回成命?”

要換做以前,他絕對要慷慨激昂的發一通牢騷,但現在,他怎麼聽怎麼感覺這幫人是別有用心的,他略微有些不耐煩的道:“什麼收回成命,皇上讓我去教化蠻夷,傳播聖賢之學,你們要閒着沒事幹就回各自衙門寫份奏陳,跟我一起去吧。我這還忙着呢,恕不奉陪了。”

說罷,他拱了拱手,繞過人羣,揚長而去,只剩下一堆老頑固目瞪口呆的站在那裡,這領軍人物都莫名其妙的走了,最後這幫人自然是一鬨而散。

黃道周是真的很忙,他忙着邀請那些有名的飽學鴻儒,這幫人大多對做學問的興趣比做官的興趣還大,所以沒幾個身居要職的,對推廣聖賢之學他們自然興趣更大,做學問的最終目的不就是推廣聖賢之學留名青史嗎,所以黃道周很快就組織起了一個龐大的宣教使團。

朱慈炅這邊也沒閒着,趁這幾天命人趕印了幾十箱四書五經,好給他拿去當教材。

黃道周就這樣領着一幫飽學鴻儒,帶着幾車四書五經出發了,朱慈炅爲了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西學帶來的好處,特意安排他們乘坐火車去東大營,然後又讓北洋水師集合所有戰艦送他們前往定遼右衛與曹文詔和毛文龍匯合,這下黃道周也被大明的強大給震撼到了,從此,他變成了一個堅定的西學擁護者,有句話怎麼說來着,‘中西結合最重要’,玩笑啊,玩笑,繼續正題。

其實這李氏朝鮮對大明還是比較敬服的,只是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出來了,對迴歸大明的懷抱這個問題,有人贊成自然也有人反對,雙方扯來扯去也沒扯出個結果來,結果就把大明的二十萬大軍給扯過來了。

所謂書生誤國以前是用在大明身上最貼切,現在卻是用到朝鮮身上最貼切,此時的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可謂追悔莫及。

二十萬明軍就算沒有新式火槍和火炮對付一個小小的朝鮮也費不了多少事,現在有了新式火槍和火炮自然是所向披靡,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攻到朝鮮王京城下,綾陽君李倧只得將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華島避難,自己則率領文武百官退守南漢山城等待各路勤王軍的到來,同時派出使者赴大明軍營談判,拖延時間。

這點小伎倆在曹文詔和毛文龍眼裡簡直不值一哂,各路援軍被他們打得屁滾尿流,毛文龍還輕車熟路的跑到江華島,將朝鮮王妃、王子等宗室一舉成擒。

幾次勸李倧出城投降未果,曹文詔也是糙了,直接架起兩百門榴彈炮對着城牆上就是一頓猛轟,綾陽君李倧見大事不妙,只得出城投降。

這會兒就輪到宣教使黃道周出場了,他掏出聖旨大喝一聲:“聖旨到,綾陽君李倧接旨。”

綾陽君李倧聞言,啪的一聲就趴到了地上,其他朝鮮官員不得不跟着趴下來,黃道周朗聲唸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凡大明藩屬國皆應習聖賢之學,從今往後,藩王世子不習聖賢之學者,不得繼承藩王之位,藩屬之民無科舉功名者,不得擔任藩屬官吏。欽此。”

此時綾陽君李倧已經嚇得趴在那裡渾身發抖了,一衆大臣中卻有那不怕死的開始破口大罵,曹文詔念他們忠勇,給了他們一個痛快,直接全拖出去砍了!

砍了十來個之後,朝鮮的文武大臣總算是老實了,不服就是死,綾陽君李倧最後也不得不選擇屈服,交出世子李溰送往大明京城學習,同時令所有大臣隨宣教使團學習四書五經。

要說朝鮮官員中還是有一部分人懂得漢語和儒學的,但大部分人都不甚懂,要一年時間內全部考上秀才以上的功名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黃道周也是狠毒,直接派出軍隊通告朝鮮全境,懂漢語的都可以來王京學習,凡是考取功名的都可以授官!

天下有幾個不想當官的啊,這下整個朝鮮都掀起了一股漢語熱,最走運的就數那些漢民的後裔了,他們自小學的就是漢語,甚至有的人都讀過四書五經,學習起來那叫一個突飛猛進啊,估計科舉考試結果出來,將有一大半是朝鮮裔漢民,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略過不表。

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九章 召見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