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

大明崇正皇帝將親臨朝鮮王京漢城主持乙亥恩科殿試,這個消息是大明宣教使黃道周親口告知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的,自然不是假消息,一時之間整個朝鮮朝堂上下都震驚了,大明皇帝君臨藩王屬國這是整個大明歷史上都沒有過的大事,在朝鮮的兩千多年曆史中都沒有中原王朝的皇帝降臨過,該用什麼樣的禮儀,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要說朝鮮王朝雖然實質上並沒有把自己當大明的一部分,但表面文章還是做的很好的,歷經一百多年朝鮮王朝的事大主義在形式上是非常完備的,比如說恭迎,當宗主國明朝派遣冊封使、弔祭使等使節抵達朝鮮王京首都漢城時,朝鮮國王必須親自前往西郊迎恩門,舉行盛大的“迎敕”儀式。但那是大明的使者啊,可不是大明皇帝陛下,那麼大明皇帝陛下來了,朝鮮國王不說從大明京城開始恭迎,最少也要到藩國的邊界去恭迎吧。

還好,黃道周告訴他們皇上是坐船過來的,去仁川港恭迎就行了,不然這冰天雪地的,從漢城到遼東邊界怕得走上個把月,這仁川港就不一樣了,也就四五十里路走再慢一兩個時辰都能到。

至於禮儀,到底要用多高呢?爲此綾陽君李倧召集羣臣商議了幾天都沒商議個結果出來,他們甚至提出要把紅地毯從仁川港一直鋪到漢城迎恩門以示隆重,這點黃道周都不敢苟同,開玩笑呢,那可是四五十里,用的着這麼浪費不,再說了,皇上都是坐龍輦的,你鋪着他也踩不上啊。

還好,關於禮儀的問題大明朝廷隨後就派來了禮部官員傳達了皇上的意思,就按一般地方官員的禮儀恭迎就行了,不用太特殊,主要還是殿試的場所和皇上下榻的地方要準備好。李倧聞知,總算是鬆了口氣,地方好辦,朝鮮雖小宮殿還是很多的,他立馬讓出了正宮昌德宮,命人打掃的一塵不染,只等皇上駕臨,他自己則搬到離宮昌慶宮去了。

屬國朝鮮這邊都在準備恭迎聖駕了,那麼朱慈炅這會聖駕在何處呢?他正在東大營試乘自己的新旗艦日月號超級戰列艦呢,一百多米長的大船感覺就是不一樣啊,三層空間足有兩萬平,搭乘一千多人都空曠的很,而且由於船身巨大在海面上簡直如履平地,那感覺別提多爽了。

他本來只是想上來坐坐就算了,主要還是讓他隨行的錦衣衛護衛與水師精選的操船高手練習配合戰艦的操作,他身邊的錦衣衛讓他們練練開炮還可以很快上手,但是讓他們學習帆船的操控那就不是一兩個月能練出來的了,所以,他專門從水師調撥了幾十名操船高手專門來操控日月號,準備他們磨練幾天配合,但是這會一座上來他就不想下去了,光開船他還覺得不過癮,他還想指揮火炮發射!

這下可把黃龍和史可法忙壞了,光把炮彈往水裡打或者往沙灘上打那看不出什麼效果啊,必須對着戰列艦的甲板打才能看出實際效果,當然真讓皇上對着他們的戰列艦轟那是不可能的,還好東大營造船廠裡面戰列艦的甲板準備的多的很,直接在海邊上搭一些簡易的模型就行了,那效果是一樣的。

這八寸榴彈炮果然恐怖,幾指厚的戰列艦甲板一炮下去就轟穿了,如果是幾發炮彈同時命中,那直接就能砸個稀爛,朱慈炅指揮的那叫一個過癮啊,一會兒艦首六炮齊發,一會兒艦尾六炮齊發,一會兒艦首艦尾十二門巨炮一起發射,東大營外的海面上轟隆隆的響了幾天才結束。

倒不是朱慈炅已經過夠癮了,而是出發的日子到了,東大營天津新港到仁川港按帆船的速度起碼要航行三天,朝鮮乙亥恩科殿試是三月十五舉行,所以朱慈炅三月九號就出發了。

這次雖然不是去打仗,但朱慈炅爲了威懾屬國還是帶了不少人馬,北洋水師那是全員出動,而且全是超級戰列艦和大福船,從荷蘭繳獲的五十艘超級戰列艦雖然還沒把火炮配備齊全,撐場面還是足夠了的,所以北洋水師的超級戰列艦達到了整整一百艘,再加上五百艘大福船,整整六百艘幾十米長的大船護衛着一百多米長的日月號,那場面簡直比米國的航空母艦編隊還要恐怖。

至於陸軍,他這次只帶了禁衛軍第一軍團的五萬精銳,不過錦衣衛他卻帶了兩萬!

龐大的艦隊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之後終於在三月十二號上午巳時抵達仁川港,此時整個仁川港已經被十萬關寧軍圍了個嚴嚴實實,港口的船隻也被勒令開往他處,海面上乾乾淨淨一艘船都沒有,港口沿岸卻是人山人海,看熱鬧的平民比關寧軍還多。

這些都是朱慈炅交待的,他讓禮部官員給朝鮮仁祖李倧說的是皇上愛熱鬧,來迎接的百姓越多他就越高興。其實,他就是想讓朝鮮官員和百姓都看看大明到底有多強大。

朱慈炅爲了將威懾效果發揮到極致,特意讓北洋水師艦隊排成六排,每排一百艘,戰列艦居前,日月號居中,大福船居後整個艦隊的寬度達到了恐怖的二十多裡,厚度也有四五里,給人感覺就是橫看也看不到頭,縱看也看不到頭!

當港口朝鮮官員和兩岸的百姓看到龐大的艦隊的時候,無不驚的目瞪口呆,這這這到底有多少戰艦,這麼多戰艦,這麼多大炮,別說是見過了,他們想都沒想到過,大明竟然強大至此!

連綾陽君李倧看到如此龐大的艦隊的時候都嚇的楞住了,直到日月號巨大的船身遮住了他前方的天空和海面他纔回過神來,但是擡頭一看日月號,他驚的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如此龐大的戰艦,如此多的火炮,他整個朝鮮所有的大小戰船加起來都不夠這艘戰艦轟幾下的啊!

這艘日月號可不光是大,作爲皇上的座駕上面可裝了不少好東西,連吊裝炮管的吊葫蘆都配了好幾個,當巨大的扶梯被吊下來的時候,別說是朝鮮百官了,連曹文詔、毛文龍、黃道周都被驚到了,這麼大的扶梯得有多重啊,好像幾個人就輕輕鬆鬆的吊下來了,簡直讓人無法理解。

扶梯搭好以後,首先下來的是兩排錦衣衛,怕不有兩三百人,然後又是兩排太監,怕也有兩三百人,然後是兩排宮女擡着長長的紅毯慢慢的鋪下來,最後,曹化淳站到扶梯口運氣尖聲道:“皇上駕到!”

“嘩嘩嘩嘩嘩嘩”碼頭上的朝鮮文武百官和大明的武將鴻儒還有四周的關寧軍將士紛紛跪伏在地,齊聲山呼道:“微臣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慈炅的身影出現在扶梯口,他已經快十三歲了,或許是營養太好,或許是心智‘成熟’的早,過去一年他就像旱地拔蔥一樣瘋長起來,此時他的身高已經達到一米六幾,再也不是一副小孩模樣,完全具備了帝王的威嚴。

他緩緩的走下扶梯來到一衆官員前方,這才朗聲道:“衆愛卿平身。”

衆人立馬齊聲道:“多謝皇上。”這才緩緩的從地上爬起來。

黃道周爬起來以後,恭敬的走到朱慈炅跟前,手引李倧介紹道:“皇上,這位就是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

朱慈炅微微點了點頭,正待說點什麼,那綾陽君李倧卻突然又跪到地上顫聲道:“皇上,微臣一時糊塗,聽信讒言,未及時脫離後金,重回大明藩屬,還請皇上恕罪。”

現在正處在同化實驗階段,朱慈炅自然不會在這點小事上跟他斤斤計較,他假裝寬宏大量的道:“恩,知錯能改就好,起來吧。”

綾陽君李倧千恩萬謝的爬起來,朱慈炅開始問起後金入侵的一些情況,綾陽君李倧一一作答。

當他聽到朝鮮竟然被大貝勒阿敏率三萬後金鐵騎就打得大敗,不由心中一動,他指着四周的關寧軍將士胡吹道:“李愛卿,你這兵練的有點差啊,你看朕的關寧軍,當初在盛京城下與建奴一戰,就是他們打敗了皇太極親率的十萬鐵騎,而你舉國兵力何止十萬,竟然被阿敏率三萬鐵騎打得一敗塗地,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啊。”

綾陽君李倧以爲朱慈炅這是在找他茬呢,嚇的冷汗都冒出來了,連忙解釋道:“微臣這點屬國藩兵怎麼能跟大明雄師相提並論,非是微臣消極抵抗,實在後金過於兇猛,還請皇上明察。”

朱慈炅並不是責怪他消極抵抗,而是想借此機會控制屬國的軍隊,他聞言微笑道:“事情都過去了,就算了,朕以後會想辦法幫你提高軍隊戰力,省的你成天被人欺負。”

綾陽君李倧聞言,還以爲朱慈炅真的是爲他着想呢,連忙感激道:“多謝皇上恩典。”

朱慈炅在心裡暗笑,哼哼,真當朕會免費給你操練軍隊啊,到時候軍隊戰力是提高了,但還歸不歸你管就不知道了。

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序章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