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

面對義軍如此‘妙計’,朱慈炅只想說:太好了,終於來了!他等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縱容了義軍幾年,不就是爲了借他的手除掉宗室這幫蛀蟲,現在義軍終於向幾條最大的蛀蟲動手了,他自然是高興到不行。

當然,這些都只能在心裡想想,表面上他收到消息的時候,那叫一個慌亂啊,‘急忙’發出聖旨無數,還跳着喊着要御駕親征去收拾那幫反賊。

什麼令鎮南王鄭芝龍立刻調集南直隸大部兵馬死守中都鳳陽,如若丟了鳳陽,就要誅他九族;

什麼令五省總督孫傳庭死守西安,如若丟了西安,同樣要誅他九族;

什麼令朝鮮軍團立刻去遼東接替定遼軍的防務,定遼軍隨時準備起拔,朝鮮軍團一到,立馬前來京城集結;

什麼令東瀛第一軍團立刻到北大營接替天雄軍的防務,天雄軍也隨時準備起拔,東瀛第一軍團一到,立馬前來京城集結;

什麼令北洋水師立刻上岸接替東大營的防務,禁衛軍第二軍團也隨時準備起拔,北洋水師一到,立馬前來京城集結。

這一通聖旨急匆匆的發下去,好像朱慈炅是恨不得將所有能調動的兵馬全部調集過來隨他御駕親征,去解中都鳳陽和西安之危,去救他的長輩福王和襄王,實際上,他卻是在拖延時間!

要真把他逼急了直接帶上天雄軍和禁衛軍就能打的義軍滿地找牙,他之所以這麼來回調動軍隊,就是想把福王和襄王耗死!幾十萬大軍的調動那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光是聖旨傳過去都要十天半個月,等到軍隊準備好起拔,怕是一個月都過去了。

更絕的是朱慈炅竟然調朝鮮軍團和東瀛第一軍團分別去接替定遼軍和天雄軍的防務,這交接防務有多麻煩不說,光是朝鮮軍團和東瀛第一軍團趕到遼東和北大營最少都需要一個月,等他們接替了兩地的防務,洛陽和襄陽恐怕早就被義軍攻下了。

話說朱慈炅如此玩火,就不怕義軍把西安或者是鳳陽也攻破了,佔了西北大片土地,掘了他老朱家的祖墳嗎?

他當然不怕,其實早在義軍剛剛聚集在滎陽準備開會的時候他就已經收到消息了,他當然知道義軍會去進攻中都鳳陽,這在史書上可是大書特書的事情,他能不早做準備嗎?

他早就下了密旨,讓鎮南王鄭芝龍調集南直隸十萬守軍前往鳳陽府的武平衛和潁川衛駐守,再加上原來鳳陽守將黃得功手下的五萬人馬,鳳陽一府足足聚集了十五萬大軍,就算是所有義軍全部衝過去都休想攻的下來,他壓根就不用擔心。

至於西安,高迎祥那純粹就是去尋死,歷史上他就是偷襲西安被孫傳庭逮住了,最後押解到京城凌遲處死,不知道這次他還會不會用他那愚蠢之極的‘子午谷奇謀’,如果他敢用,那還不死定了!

表面上朱慈炅是上躥下跳,一個勁地催促各路人馬快點,快點,再快點,其實內心裡他早已樂開了花,錦衣衛的密探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早就混進了各路義軍,西北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瞭如指掌,一切都在按他的預想發展,他急個屁啊。

如果滿朝文武知道皇上是這想法,恐怕會驚的暈厥過去,這次義軍四路出擊可真是把大明朝野上下都嚇了一大跳,反賊竟然已經發展到五六十萬之巨,這還得了!一衆大臣紛紛進言:皇上趕緊調遼東和京城以北的所有兵馬前去圍剿啊,讓他們繼續發展下去大明就完了!

朱慈炅對這些大臣的諫言簡直是嗤之以鼻,義軍算什麼,後金纔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皇太極那叫一個狡猾啊,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幫人在他面前連小學生都不如,崇禎朝那會兒不就是起義軍鬧了十多年,前前後後死傷不下百萬,最後才攻下京城,滅了明朝,結果呢,後金前前後後死傷都不到十萬,一把衝過來就把李自成給滅了,華北的大好河山簡直是拱手送給人家的!

要他放棄遼東和長城的防守去全力對付義軍?真這麼幹,他就是頭豬,他不但沒有放棄遼東和長城的防守,反而密令孫承宗加強防守,同時嚴密注意漠南草原的動向,一旦皇太極想渾水摸魚,立馬集中全力去收拾他,哪怕西北全丟了,也要弄死這隻老狐狸。

皇太極那邊還沒什麼動靜,施維拉卻是回來了,他這次可謂滿載而歸,橡膠樹的種子他帶回來數萬顆,種植橡膠樹的印第安人和黑奴他帶回來上千人,還有美洲各地的特產,他帶了足有幾船,但是,生橡膠他卻只帶回來幾千斤。

這一路上施維拉心裡都很忐忑,皇上需要的可是十萬甚至是上百萬斤生橡膠,但他在若斯蘭那裡拼命搜刮才找到這幾千斤,這東西雖然比較值錢,那也得做出來的小物件賣出去了纔是錢啊,一個小物件能用多少生橡膠,準備個幾千斤就已經足夠了,所以若斯蘭那邊並沒有拼命去收集,雖然他已經讓若斯蘭安排了數千黑奴去原始森林裡面找橡膠樹去了,也跟他簽下來每個月最少供應一萬斤生橡膠的合約,但他這次能帶回來的就這麼多,不知道皇上會不會罵他無能啊!

朱慈炅並沒有責怪施維拉,他也知道現在橡膠製品並沒有應用於各行各業,誰沒事會讓人去收集幾十萬或者上百萬斤橡膠啊,如果純用來做一些像茶杯墊這種小物件,數十萬斤恐怕幾輩子都用不完。

他勉勵了施維拉一番,讓他儘快安排那些印度安人技師和黑奴去錫蘭種植橡膠樹,然後便將工部一衆親信召集起來,商討試製正式電報系統的問題,這次去西北剿滅反賊可是個好機會,正好把軍隊通訊系統建立起來,有了這套系統,明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就強多了,不管是數十萬還是上百萬大軍,不管相距多遠你,都能統一指揮,協同作戰,完全不用擔心人一多,距離一遠就會指揮不靈。

這段時間工部這幫大佬可是加班加點、廢寢忘食拼了命在研製,拉絲機早就被他們研製出來了,甚至粗銅絲和細銅絲都拉出來不少,包覆絕緣層的包覆機也做好了,甚至製造橡膠顆粒的粉碎機都做出來了,只等生橡膠一到,馬上就可以開工試製電報系統的各種設備。

畢懋康、王徵等人這幾個月基本上都沒怎麼休息,一個個雖然收拾的乾乾淨淨、衣冠齊整,但那深陷的眼眶和疲憊的神色是掩飾不住的,朱慈炅看着他們強打精神恭敬的站在那裡,心裡不由感動莫名,他想了想,便將曹化淳招了過來,耳語了一番,很快,一隊太監便擡着幾張高腳靠背椅躬身走進來,在每個工部官員的後面擺上一把,然後又躬身退了出去。

朱慈炅微笑着道:“衆位愛卿辛苦了,都坐吧。”

衆人自是推辭不敢坐,開玩笑呢,皇上跟前有幾個人敢坐,在場的除了畢懋康勉強夠資格,其他人可都差的遠。

朱慈炅卻是不容置疑的道:“能進這個書房的都是朕的親近之人,朕決定了,不管在外面怎麼樣,以後在這裡,大家都坐着議事,你們不想抗旨就坐下。”

衆人見皇上如此堅決,只得千恩萬謝的坐下來,挺直了身軀,恭聽聖訓。

這纔像個開會的樣子嗎,朱慈炅滿意的點了點頭,問畢懋康道:“孟侯,銅絲做出來多少?”

畢懋康恭敬的回道:“回皇上的話,兩分粗的銅絲做了五萬丈了,五釐粗的銅絲做了三萬丈了,三釐粗的銅絲做了兩萬丈了,都按皇上的意思,每五十丈用木軲轆捲成一卷,擺在庫房裡準備包橡膠呢。”

兩分就是後世六平方的線,是用來鋪設電報網絡的,五釐相當於一點五平方的線,是用來連接環路的,三釐相當於一平方的線是用來繞發電機和電磁線圈的,五十丈差不多就是一百六十米的樣子,這些都是朱慈炅根據後世的標準定的。

才一個多月就能拉出這麼多銅絲,這個生產速度已經算是快的了,朱慈炅滿意的點了點頭,指示道:“恩,兩分的先停一聽,主要做五釐的和三釐的,現在西北那邊告急,鋪設兩京十三省電報網絡的事情只能往後推一推了。”

這件事情在朝野上下都傳開了,畢懋康自然是知道的,他滿臉凝重的點了點頭,回道:“微臣明白。”

朱慈炅又問王徵道:“良甫,包覆機和粉碎機試好了嗎?”

王徵連忙拱手道:“回皇上,已經試好了。”

朱慈炅點了點頭,又問宋應星道:“長庚,你組織人手儘快試試包覆效果,就用五釐的和三釐的銅絲試,五釐的銅絲包厚點,就包五釐厚吧,三釐的銅絲包薄一點,差不多有一釐厚就行了,包覆的時候外觀先不要去講究,難看點也沒關係,一定要保證沒有口子,一絲一毫的口子都不能有,知道嗎?”

宋應星沒有二話,立馬點頭道:“微臣明白。”

朱慈炅又吩咐徐孚遠和夏允彝道:“復齋、彝仲你們各挑選十名優秀的學員,準備試製正式的電報系統,這次先做五臺蒸汽式發電機,手搖式發電機和電報發送接收裝置能做多少做多少,朕要先試試軍隊通訊系統,到時候你們帶着所有學員隨朕一起出徵。”

徐孚遠和夏允彝自是連忙點頭應了,不過,衆人面色都開始變的凝重,皇上又要御駕親征,西北那邊看樣子真的是亂到不行了。

事情當然不像他們想的那麼嚴重,朱慈炅只是想親自去試試軍隊通訊系統的效果而已,要他們知道皇上是爲了這事才御駕親征的,恐怕會驚的下巴掉一地吧!

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