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

迫降了東胡整個東南半島局勢就算定下來了,至於東胡其他地方怎麼收復,很簡單,迫他隆王發出詔令,令所有州府投降就行了,東胡王朝總共也就三十來萬正規軍,主要就集中在大城和東籲,現在這兩大主力全部被大明給端了,剩下的都不足萬人了,收復起來倒也不怎麼費事。

東胡現在總共有三十來個州府,爲了保險起見,朱慈炅每個州府派去五千騎兵,拿着他隆王得詔令去接管地方,這一通詔令寫下來,他隆王是手也寫麻了,心也寫碎了,完了,完了,強大的東胡王朝就此完了!

朱慈炅自然不會讓這麼一個大到能威脅到大明的藩屬國存在下去,當然,他也不會把東胡王朝王室全乾掉,人家都投降了,再殺就是不講道義了,大明可是禮儀之邦,這點道義還是要講的。

他的方法很簡單,直接將東胡王朝的疆域拆分成三部分,東胡降爲二等屬國,封他隆王也爲緬王,只保有原來緬甸宣慰司的疆域,剩下的地方則收歸大明直屬,朱慈炅也不想搞什麼宣慰司了,他決定直接用承宣布政使司來管理,將東胡剩下的疆域劃分成兩個行省。

一個行省沿用大明立朝初期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之名,管轄原來的老撾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和原真臘國所有區域,一個行省沿用漢朝的日南之名,定爲日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原來的木邦宣慰司和孟養宣慰司等地。

這成立行省自然不是簡簡單單在地圖上一劃就行了,行政管理和地方的保衛都要安排好。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方守衛了,南洋有很多地方還是未開化之地,再加上各種勢力不斷爭奪,民風是相當彪悍的,如果不安排足夠的守衛力量牢牢控制住,恐怕政令壓根就通行不了。

在明朝,地方守備力量主要還是以屯衛爲主,邊屯田邊守衛地方安全,這樣既節約了糧草,又保持了足夠的後備力量,是一種很不錯的屯兵方式。只是明朝後期,吏治敗壞,屯衛大多名存實亡,各地衛所屯兵基本逃亡過半,所謂屯田大部分都被皇室宗親和地方豪強給私吞了,所以大明才顯得那麼孱弱。

不過,現在就不一樣了,經過十來年的整頓,各地衛所的屯兵名額基本上已經補全,大明建朝初期的五百多個內外衛所,現在已經恢復了四百多個,內衛已經基本恢復了,剩下的外衛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爲外衛大多都是設在像東南半島這樣的地方,整個疆域都被人佔據了,衛所自然也灰灰湮滅了。

衛所是恢復的差不多了,只是這屯田規模卻沒有辦法恢復到明初時那麼大,而且各地的屯田規模差異很大,像遼東和西北等地幾經戰亂,人口銳減,屯衛的土地遠超以前,但是東南、西南等地卻是人口暴增,屯衛的土地經過各種侵吞之後縮減嚴重,這點就是朱慈炅以前都沒辦法解決,貪官污吏可以收拾,但在在屯田上耕種的全是平民百姓,總不能把他們趕走,讓他們去餓死吧。

現在就好了,東南半島上也是戰亂連連,人口銳減,空置的土地多的是,把屯衛調過來正好,既擴大了屯田面積又保證了地方安全,可謂一舉兩得。

朱慈炅和隨行的兵部尚書孫元化商議過後,直接下旨,從南直隸、福建、湖廣各調十個衛所總共一百個千戶所的屯衛散佈到交趾和日南各地。

另外,四川、雲南等地的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及長官司全部改成衛所和千戶所,想從政的土司可以當知府、知州和知縣,只要老老實實職位可以世襲,想繼續保有軍隊的那就全部遷到日南和交趾來當屯衛,不聽朝廷號令的,直接拖出去砍了!

現在那些土司可都在孟艮府待着呢,朱慈炅密令王徵南把他們全部監控起來,一百多個土司用上萬錦衣衛密探去監控自然綽綽有餘,當然,他們各自都帶有手下,但是他們那些三腳貓功夫怎麼比的過配有手槍的錦衣衛高手,所以他們現在一個個都老實的不得了,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錦衣衛給辦了,錦衣衛可是出了名的管殺不管埋,比他們兇狠的多!

朱慈炅的旨意一傳到孟艮府,這些土司自然是議論紛紛,不過,沒一個敢唱反調的,四周可到處都是錦衣衛,而且有很多還是着便裝混在這些人當中的,誰敢唱反調,可能他們剛一張嘴,人頭就飛了!

最後,這些土司大多選擇了屯衛,畢竟當屯衛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是土皇帝,這點朱慈炅也早有安排,他們都被分散到東南各地,每個土司屯衛周圍最少有兩三個大明的正規屯衛,他們想翻天都難。

這新收復的地方自然不是光屯衛就能壓的住的,朱慈炅還留下了五個正規軍團,他令關寧軍留守東胡,駐紮在東籲,監控緬王,東江軍留守暹羅,駐守大城,監控暹羅王,邊防軍第二軍團留守安南,駐紮在升龍城,監控安南王,定遼軍和武威軍押着俘虜繼續修建東南半島的鐵路,鋪設電報網絡,等這兩件事都完成了,就直接駐守在交趾和日南,以保地方安全。

關於兩個行省地方官員的安排,朱慈炅懶得去多費腦筋,他直接下了一道聖旨令人傳到京城,讓吏部速速抽調各級官員來交趾和日南兩省上任。

忙碌了將近半個月,東南佈局終於完成,現在東南就一個一等屬國暹羅,另外東胡、安南、占城全部是二等屬國,至於屬國的軍團,只有三個一個暹羅軍團,一個東胡軍團,一個安南軍團,朱慈炅直接調來了尤世祿、王學書、王世欽等忠君愛國的老將出任軍團長,以確保這些軍團都能聽大明的指揮。

另外就是交趾和日南兩個行省了,這兩個行省地方官員的調配和屯衛的調集都需要時間,這些自由吏部和兵部去管,朱慈炅只要定下框架就行了。

至此,東南半島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是扯皮時間了,朱慈炅知道,反哈布斯堡聯盟的列強絕對不會就此罷休,一場嘴仗是避免不了的。

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十章 閹黨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二章 登基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