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

西域最早指西周諸地,自漢朝以來則成爲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

漢唐時期,西域一直牢牢掌控在漢王朝和唐王朝手裡,像漢朝就曾建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諸國,唐朝也曾建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治西域地區。

而明王朝作爲僅次於漢唐的級大國,卻很尷尬,有明一朝的歷史上貌似從來沒有真正掌控過西域,最多也就是人家來朝貢一下,名義上歸屬大明而已,實際上卻從來沒有真正接受過大明的統治。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按理來說明朝時期的科技和軍事應該是遠漢唐的,兩百多萬軍隊,還有火槍火炮,這些是漢唐都無法企及的,爲什麼明朝卻從未去染指過西域呢?

這主要是因爲明朝的軍事重心在漠南和漠北而不是西域,其實,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還是來自北方的遊牧部落,像漢朝就是解決了匈奴才統治西域的,而唐朝也是滅了西突厥才掌控西域,而明朝歷史上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滅掉盤踞在漠南和漠北的蒙元勢力,北邊的威脅他們都無法解除,又哪有心思去管西域呢。

現在就不一樣了,在朱慈炅的帶領下,明軍於漠南草原打敗滿蒙聯軍,不但解決了宿敵滿清,還將盤踞在漠南的蒙元韃靼諸部全部控制,整個漠南也成了大明的一個行省,大明北方已無威脅,這使得統治西域變爲可能。

當然,如果按朱慈炅的計劃,應該是先海上再6上,先搶奪了足夠的殖民地,再來慢慢收拾西域的蒙元勢力。

但是,反哈布斯堡聯盟的列強卻不讓大明好好展,先是讓沙俄挑起了極北之地西伯利亞的戰爭,又讓波斯薩法維帝國在極西之地坎大哈挑釁,沙俄更是慫恿瓦刺和哈薩克汗國直接對陝西行都司動了攻擊。

這種情況下,就逼的朱慈炅不得不將重心轉移到6上,因爲這些勢力沒一個是善茬,如果大明不好好教訓他們一下,他們絕對會得寸進尺,那大明的邊境就永無寧日了。

現在,波斯薩法維帝國已然屈服,對沙俄的戰爭也因西伯利亞冰封和明軍兵力不足而暫時陷入了停滯,西域成了這一時期大明帝國的戰略重心,而瓦刺正是大明西域戰略的要目標。

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對付遊牧部落,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的轉運,因爲北方疆域太遼闊了,動不動就是上千裡甚至是幾千裡,十數萬甚至是數十萬大軍的糧草轉運千里就已經很麻煩了,如果再遠,那動用的人力物力更本是無法想象的。

所以,每次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部落的大戰基本都不能盡全功,打着打着人家就跑了,什麼匈奴遠遁,突厥遠遁,這些都是史書上常見的名詞,看着好像是打贏了,實際上卻是人家跑了,你拿他沒辦法。

如果繼續追下去,糧草就會供應不上,甚至就算駐紮在北方草原或者荒漠都不行,糧草轉運的費用同樣沒有一個王朝能承擔的起。

這就造成了北方的遊牧部落永遠都剿不滅的怪現象,歷朝歷代,不管中原王朝多麼強大,都未曾將北方遊牧部落完全剿滅過。

當然,有了鐵路和火車之後糧草轉運就不是問題了,只要糧草轉運沒了問題,中原王朝要收拾北方遊牧部落同樣不成問題。

漠南的蒙元韃靼部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鐵路修過去,就是他們的末日。

孫傳庭自然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邊督促藩屬**團修築鐵路,邊讓錦衣衛密探儘量打探瓦刺各部的消息。

通往西域的鐵路是沿着天山山脈前進的,這樣既能保證大軍日常生活所需的水源,修築鐵路所需的石子也能就近開採,同時,明軍還能依據地勢修築棱堡。

西域鐵路進展相當快,不到半個月時間,便已延伸出去七百餘里,也就是說,孫傳庭已經率領”百萬大軍“深入瓦刺境內,離瓦刺的汗庭僅三百餘里。

至此,孫傳庭才覺得,是時候起進攻了,他已經根據錦衣衛了線報鎖定了瓦刺最大的四個部落的位置,從最新的中轉站派出騎兵,最多隻要一天就能抵達。

他將秦翼明、馬祥麟、祖大弼和侯拱極招至帥帳,指着地圖上的標註命令道:”翼明,你率本部五萬騎兵,直搗瓦刺和碩特部。“

秦翼明聞言,精神一震,和碩特部可是瓦刺的汗庭所在,他興奮的行禮道:”末將遵命。“

孫傳庭接着下令道:”瑞徵,你率本部五萬騎兵,直搗瓦刺綽噶爾。“

馬祥麟聞言,連忙行禮道:”末將遵命。“

孫傳庭又接着下令道:”大弼,你率本部一萬騎兵和秦軍兩萬騎兵,直搗瓦刺杜爾伯特部。“

祖大弼聞言,連忙行禮道:”末將遵命。“

孫傳庭又接着下令道:”拱極,你率本部一萬騎兵和秦軍兩萬騎兵,直搗瓦刺土爾扈特。“

侯拱極聞言,連忙行禮道:”末將遵命。“

孫傳庭點了點頭,最後道:”我會在你們後面各派四萬步兵運送糧草,接收俘虜,你們都帶上十天的乾糧,如果敵人逃跑,就一路直追,一定要追的他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這次,我們要全殲瓦刺所有軍隊,將其完全納入大明治下。“

四將聞言,齊聲迴應道:”末將明白。“

不久明軍各處大營都行動起來,號令陣陣,馬蹄聲聲,繁忙而有序。

秦翼明、馬祥麟等人備齊乾糧後便在錦衣衛嚮導的帶領下率騎兵直撲瓦刺四大部落,荒原上立刻多出四條長龍,馬蹄聲驚天動地。

固始汗當然知道明軍來了,他已經做好了跑路的準備,至於抵抗,別開玩笑了,據斥候來報,明軍這次最少動用了百萬大軍,那營帳連綿上百里,根本就看不到盡頭!

以瓦刺這點殘兵敗將,去硬抗百萬敵軍,那簡直是找死,現在唯有跑路,打不贏就跑。

根據以往的經驗,只要他們跑路,明軍跟在後面兜兜轉轉轉幾圈之後便會退兵了,因爲荒原上壓根就沒辦法收集糧草,不退兵很有可能會全部餓死!

固始汗以爲這次也是一樣,只要帶明軍在荒原上轉幾圈,熬上個把月,明軍絕對會無奈退兵,殊不知,有了鐵路之後,明軍壓根就不用擔心糧草問題了,他這次怕是逃不掉了。

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