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南明烽火5

bookmark

隆武朱聿健已經從每天提心吊膽的生活轉變過來了,朝臣們都基本配備齊了,南明有着大明的底子,有着人心所向的正統合法性,至少現在很多立志想要光復大明朝廷的大明志士和鄉紳,文官們紛紛投奔過來,很快彌補了南明國的官員不足,武將不足的窘迫之局。

經過幾次的滅國式的災難,隆武已經學會或者已經能放手整治那些不服從他的官員和武將了,蘇觀生基本上和他一條心,強勢一點,正是他需要看到的,一個張居正式的首輔是他前思後想,幾次痛定思過以後覺得這是當下最好的搭配,何況蘇觀生也沒有張居正的手段和才幹,只是在維持這個局面的時候有一點手段而已,要讓蘇觀生在去多做一些,蘇觀生也做不過來。

最近一段時期,同葡萄牙人的戰爭,以及同孔有德的戰爭,使得他費心了,感覺有些精疲力盡,但局勢並沒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樣崩潰,正面南明抵抗住了清軍的進攻,側面同永曆朝廷的齷齪也得到了緩解,蘇觀生派遣一幫大明來投奔的官員,縱橫聯合,通過收買,恐嚇,說服等手段,使得周邊的永曆明軍終於不再找南明國的麻煩,損失了一些地盤和錢財對他來說,這很值得。

就像華夏軍對於南明國的手段一樣,只不過南明國和華夏軍的關係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沒有同永曆明軍的關係,只是簡單的你的地盤,我的地盤,你佔多了,我佔多了,你是合法的大明正統,我不是合法的大明正統之爭。

朱聿健越來越不瞭解這個年輕的鄰居的想法了,只能勉力維持,盡力維護了,要照以往朝廷的性格,不服從王化,都是敵人,都是叛逆,叛賊,都要派大軍剿滅的。

可現在形勢,誰剿滅誰還不一定呢。

泰西人厲害吧,數十萬南明軍去剿滅,開頭打的是哪個好啊,可到最後,數十萬南明軍幾乎全部覆滅,草草收拾一下,得到兩萬多殘兵敗將,要不是華夏軍頂住,要不是華夏軍大都督張強在戰場,華夏軍連夜來援,可能泰西人都打進了廣州府或者直接滅了肇慶府的南明朝廷了。

人家華夏軍只動用了不到一萬人就打敗了泰西人,俘虜了兩萬之衆的泰西人以及幾萬的泰西人附從軍,此刻南明國雖然已經大部分穩定,恢復到了弘光朝廷時候的富庶。

軍隊也擁有了四十萬之衆。

一個善戰的馮雙禮,數次抵抗了馬得功部的進攻,佔據了廣西沿海到肇慶府側翼的地盤,是爲南明國西南屏障,兵馬十萬之衆。

一些守備地方的守備部隊,大都是新招募的明軍鄉勇,團練,鄉紳的家丁們,大約五萬之衆。

以及蘇觀生現在控制的十萬之衆的裝備了從華夏軍哪裡購買的繳獲清軍的兵器鎧甲的明軍精銳戰兵。

還有其他一些投靠過來的永曆大明的武將,起義軍,比如李成棟,王得仁等人,這些人的兵力大約六七萬。

以及如今經過三個月訓練從各軍中抽調,從地方上招募的新軍士兵,大約九萬多,合編爲八支野戰旅,一支禁衛軍部隊。

這些部隊在他看來已經很精銳了,比起以前大明的軍隊還要強大十倍,可他可是看着華夏軍成長起來的,華夏軍的強大不是他這些兵力能撼動的。

蘇觀生一直反對華夏軍在南明國駐軍,可他知道沒有華夏軍的駐軍,南明國的腰板不硬啊,底氣不足啊,有了華夏軍不足一萬人打贏泰西人的戰爭,朝中大臣更是一面倒的希望華夏軍起碼駐軍一支部隊,以防止清軍偷襲朝廷行在,重蹈上一次清軍從西南廣東府偷襲福建汀州府的覆轍。

WWW ¤T Tκan ¤¢O

這些官員可不想再去華夏軍地盤上再呆一陣子,雖然華夏軍地盤上很富庶,也很安定,是個生活的好地方,可這些朝臣都是朱聿健精心挑選的,立志跟着他復國的朝臣,而不是先前那些隨風倒的軟骨頭官員,朱聿健算是看透了那些他復國的時候留在華夏軍地盤上不肯走,寧願當個富家翁,也不遠做他南明國的官員的南明官員。

“陛下,對於華夏軍使者的提議,還請你慎重考慮,我們好不容易重建一支軍隊,不能用來幫助華夏軍來打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我們沒有勝利的希望,如果勝利也是慘勝,這不符合南明國如今的形勢,大臣們和百姓們不會同意的。”李光地一副忠心耿耿,爲南明百姓和大臣們請命的樣子對隆武朱聿健說道。

他經歷過同泰西人的戰鬥,回來以後,就心有餘悸,休養近半個多月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爲那裡的勝利,他被隆武提升爲禮部侍郎,升官了,可每次他都對問詢起那場戰鬥的人說起那次戰鬥的慘烈,常常痛哭流涕,不願意再提。

蘇觀生是冷靜的,理智的,他對隆武道:“陛下,我們不能不接受華夏軍的提議,這畢竟是有利於我們光復大業的,如果我們這一戰能收復廣西,我們的疆域就能再擴大大半個省份,直接同湖廣接壤,而不是需要轉道江西州才能和湖廣聯繫上,到時候何騰蛟說不定也會再次投奔到我們國家,承認陛下繼承江山的合法性,我們的力量就會擴大很多。”

隆武朱聿健平靜的聽兩位此時在南明國十分重要的兩位大臣的意見,聽從別人的意見,然後慎重選擇這是他的優點。

他沒有回答兩個人的問題,而是對蘇觀生道:“馮雙禮有多大可能接受來一場大決戰,徹底解決我們同孔有德的問題?”

蘇觀生道:“到目前爲止,大義上他還是會聽我們的,但實際上他這個人還是很謹慎的,一切想要他手裡的兵將受到損失的戰鬥,大的戰役,他都不想參與,除非清軍逼的太厲害,他纔會瘋狂的咬一口,從這多半年來的戰鬥來看,他像是和馬得功玩一種平衡,馬得功也好像摸透了他的性格,絕對不會同他發生大的戰鬥,基本控制在五千兵力以下的衝突,清軍好像也在等什麼似得。”

隆武很是失望,馮雙禮,還有其他的一些投靠來的明軍將領還是改不了以前的習氣,總是想要別人去打戰,去損失,他們漁翁得利,或者他們總是搖擺不定,想要兩方下注,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樣的將領最是討厭了,如果他是崇禎,早就把這樣的人推出午門斬首了,可他現在管不到他們,他能調動的就是五千禁軍,還有蘇正清總領,蘇觀生統領下的九萬部隊。

也許得讓他們這些人損失一點,他們才能徹底服從自己這個皇帝。

“打,爲什麼不打?我們不能靠等,就把清軍等死,越等清軍的實力越強壯,等他們收復了北地的民心,將會出現更多的清軍,損失一些怕什麼,只要華夏軍還在,我們就還有復起的希望。”

“那如何安排進軍事宜?”蘇觀生問道。

“蘇愛卿你坐鎮朝中,由蘇正清將軍領軍,李成棟,王得仁隨行,從南向北進攻敵人,馮雙禮向西南進攻,將邊境推進到雲貴邊境東南方向。”他看了一眼李光地。

“李愛卿去馮雙禮軍中監軍,由華夏軍第十九野戰旅跟隨在馮雙禮軍後方,監督對方進軍,佟大爲的第五騎兵旅跟隨在王得仁,李成棟身後進軍,派遣一名兵部侍郎進他們軍中監軍。”

李光地問道:“那朝中如何安排,總不能所有的部隊都去打戰?”

隆武朱聿健道:“肇慶府離着廣州府那麼近,這裡還有還有一個旅的部隊,以及五千禁衛軍,清軍來不了,來了也打不贏,華夏軍的廣州府軍隊不會讓清軍得逞的,這次朝廷行在一定會很安全,不會出現上一次那樣被敵人偷襲行在,幾乎把朕抓住的事情了。”

他轉身對身邊的太監道:“去把朕的決定通知給張亮部長。”說完他有些惋惜,自己身邊的首領太監張亮居然成爲別人的部長,什麼時候太監也能進內閣做官了?

隆武朱聿健的決定很快從張亮哪裡八百里加急發送出去,不過幾天,張強就知道了隆武朱聿健的決定,這時候他已經巡視到了南昌府,同劉良佐坐在一起了。

掌握第二騎兵旅的朱哥也迅速來到了南昌府覲見。

三個人仔細比對地圖,商量着如何應對南明國那邊開打,清軍這邊的反應。

“朱哥,你把嶽州府沿線的百姓讓民兵大隊掩護,儘量都撤到南昌府來,希望在開戰以後,百姓能撤退完,嶽州府太突出了,哪裡只留下軍隊和民兵大隊,守備大隊也後撤到九江府,加強哪裡的戒備。

估計得撤退三十到五十萬百姓,還有兩萬到三萬民兵和守備部隊,我們同清軍脫離接觸,你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守備南昌府同後面的各府之間的通道。

九江府要做好受到敵人圍攻的準備,這裡第第七野戰旅儘量同米淳做好支援第二騎兵旅的準備,必要時可以放棄九江府,在南昌同敵人決戰。”

放開一個口子,然後讓敵人登陸,在陸地上消滅敵人,一塊狹窄地帶,正好可以儘量限制敵人的兵力突進。

張強的想法是正面的清軍不可能乘着這個機會登陸嶽州府,九江府的,可能會調兵掃蕩湖廣的永曆明軍,然後支援孔有德的廣西部隊,但清軍肯定沒有做好全面同華夏軍決戰的準備。

因爲太難了,饒州府一戰,洪承疇肯定看到了壕塹,屯堡,火槍,火炮的威力,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他肯定不想和華夏軍硬抗,倒是希望華夏軍渡江登陸,他們用壕塹和火槍,火炮消耗華夏軍的兵力,然後百萬大軍反擊,把華夏軍圍在一個狹窄的地方,就像華夏軍在饒州府所做的那樣。

洪承疇是一個投機主義者。

第五十五章 決議偷襲第七百八十一章 血與火的考驗第一百九十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四百三十二章 南明烽火13-敗逃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棟的緬甸之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伏擊7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第四百零一章 排槍對決1第六百零九章 戰爭還在繼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金國的反擊第四百六十五章 會鰲拜17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四百四十章 南明烽火21-逆轉5第八百二十二章 敵人仍然強勢第三十七章 野戰2第七百三十一章 三王子的請求第六十七章 收穫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七百六十七章 執政委員會出爐第二百四十章 讓世界亂起來,幫張名振第三百零七章 固若金湯第六百六十二章 求和?2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六十八章 收穫2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懲戒營視察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崩離析的魯國兵馬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追兇1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戰記敘2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棟的緬甸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逼迫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明烽火15-偷襲雲南第六百零八章 原來田斌叛變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兇8第三百零九章 小勝一場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學習第七百五十六章 澳洲危急3第三百三十章 聲望大增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七百二十八章 人口平衡第六十二章 狠辣決絕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魯國立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嵌城歸屬談判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七百八十四章 暴怒的三王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金國的反擊第四百零三章 排槍對決3第三百七十三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二十四章 買賣成本第八百章 當頭一炮鄭家船隊覆滅第六百五十六章 裁撤軍隊2第五百二十五章 鄭成功也反了第四百二十章 南明烽火1第二百三十七章 讓世界亂起來,盟約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維合一的軍隊控制體系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明烽火16-準備反擊第四十八章 清軍再來第四百四十章 南明烽火21-逆轉5第六十八章 收穫2第三百四十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2第五百零五章 士氣低落第2371章 交替第五百零九章 潛入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魯府進行式第七百二十四章 強大的新魯府第七百零八章 東南亞的小動作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2375章 恐懼的同時第二百一十一章 荷蘭人鐵桶一般的防禦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魯府進行式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軍最恐怖的一天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二百八十四章 敵友難辨,僵持不決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六百九十一章 瓊州發展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六百一十章 主戰場第六百三十七章 敵人瘋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驚聞噩耗第八百二十二章 敵人仍然強勢第四百零八章 完全清除第七百三十六章 收復碼頭第六百一十八章 竟然沒有兵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