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師拆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雖說鄭成功不仁義,可張強還是想着讓他迷途知返,不想動用兵力同他決戰,那樣白白便宜了大清和隆武朱聿健,國人的尿性就這點,善於內鬥,剛剛沒有了壓力,南明國就想着主持正義,想要壓制華夏軍了,當然,處在張強這個地步,他也要壓制,但壓制是壓制,你不能明的來,這樣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的來,難道真的是以爲華夏軍好欺負了嗎?

也許南明國很多人在憂慮,在猶豫,畢竟華夏軍和他們一脈相承,大家都是華夏子孫,大家都是漢人,大明人,要鬧也得等平定了各方反叛勢力,抵抗了外辱再說。

比如李光地這個人,張強雖然通過精神力控制了他,可畢竟遠隔千里,他這個人所做的一切都無法體會,他倒地是忠心還是敷衍,或者有心無力,通過情報部門的情報顯示,李光地越來越遠離中樞行在,李光地如今在西南沿海處置哪裡的少數民族以及同南越的關係。

南越舊稱交趾,自從大秦時代就是華夏的一部分,後來一個叫吳越的人反叛,割據了南方,以後歷朝歷代都想着把他重新收入囊中,但很不幸,這個地方地處中樞萬里之遙,歷朝歷代都覺得勞心勞力,得不償失,纔想着放棄,後來到達了清朝時候,這個地方終於成爲附屬國,而非中華的一部分了,但每一個有心光復中華榮耀的人,那個不想着要找回來,控制了南越,那麼整個金龍灣,南海就成爲華夏的內海灣,對後世後代少很多麻煩。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閃閃爍爍,在鄉間小路行走,不時走上已經鋪就石子,並且在石子上面澆灌了一層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樣,也有了石子的堅硬,雖然不是太美觀,可走起大車來,平穩結實,還不咯腳,關鍵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遠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乾淨了很多,因爲大明沒有後世那種重達幾十噸的汽車,即便有運輸的馬車,也絕對不會超過幾噸的重量,這點重量對於這種低級的道路來說,綽綽有餘,這就是張強帶給這個時代的改變。

不能說有多高級,多先進,但絕對便利。

而且隨着研發人員的增多,主要是華夏軍在科舉考試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的行業考試,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都有考試,低級的人員可以拿到一份官府認證的行業資格證書,擁有這些證書,你可以從事相關行業的研究,並且把研究的成果賣給官府,官府支付一定的金錢買下的研究成果。

這是行業全民認證資格證書,擁有這份證書就像讀書人考上了童生一樣,是一份榮耀,在村裡也能獲得村長或者保長,鄉長的接待,並且讓大家高看你一眼,在這些低級別的行政崗位上,你還能獲得一份不菲的收入,還有一份基本的月奉工資。

村裡麪人讀個書信,認個字,或者打造個什麼,找個權威認證一下,就找你,或者你拿出來的東西要比大家沒有得到認證的人賣的價錢高一些,算個帳,和官府打交道都得找你。

張煌言就一路走,經過鄉村就通過帶路的嚮導小夥子的嘴瞭解到這些東西。

低級認證並不需要你識字或者讀過書,只要你在行業裡面能弄個拿出手的東西,並且獲得官府認可就行。

並且能獲得免費上成人夜校的資格,如果再夜校裡面獲得畢業,也就是說認識了十個阿拉伯數字,並且認識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參加資格認證二級的考試。

這些考試都集中在行業翹楚上,農活能說出個頭頭道道,並且在別人的輔助下記錄下來,自己還能看懂一些,你就能獲得二級的資格認證了。

這些人都被官府徵用,幫助解決比如下鄉統計農田多少,出產多少,鐵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鐵,木匠打造的一些東西是否符合官府規定的標準,幫助官府解決同這些行業的人接觸的任務。

當然這些人是不用領工資的,徵用的時候給你酬勞,不徵用的時候你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官府優先使用你的東西。

當你想要更近一步的時候,官府推出了三級資格認證,這些人就必須能說會道,並且能算會寫了,這些人一般都是一些老兵或者商人的夥計,官府老吏,或者成名很久的行業領先的人,他們有人被官府直接徵用,給個辦事員,這些辦事員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官府上班的,稱爲官府的底層辦事員。

他們沒有升爲官府公務員的可能,但能輔助官府辦事情,甚至是提出一些好的建議,研發出好的東西,官府一旅高價馬下他們的建議和研發的東西,這就是官府的政績,上面的公務員想要升級爲更高級別的科員就得依靠他們。

第四級的往往是那些讀過書,並且在行業內有很深造詣的人,他們還有一顆當官的心,他們一般都會先安排爲辦事員,通過官府考試,成爲官府辦公吏員,吏員能升官,能升爲書吏,文辦,書簿等職位,相當於是鄉長,鎮長的輔助人員。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人人都想着富貴,都想着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這些即會讀書,又會研究各行業的技巧的人最終會成爲副鄉長,副鎮長,或者研究遠,官員方面這就到頭了,研究員就能被選入各個行業的官府研究機構,成爲更高級的官員,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然後進入更高的研究機構。

這是張強爲自己手裡沒有多少聰明的科學人員培養人才。

總不能老讓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們需要幫手,靠他們培養一些學徒實在太慢,對華夏軍的科技發展不好,所以張強要把華夏的那些民間人才找出來,送入他們的研究院,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對兩個人進行幫助和啓發,這樣才能加快發展。

新式馬車,就是在張強的啓發下,在老的木匠和鐵匠的幫助下,製造了出來。

同時在商人夥計或者掌櫃出身的研究員的建議和推廣下迅速的進入了華夏軍的軍隊和民間的,獲得了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讓社會自己推動自己發展,張強只做一個旁觀者,引導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識結構,以他的見識,以他的歷史知識,用一百年也達不到人家別的穿越者的幾年的發展水平。

*對於張煌言來說,他受到情報部的照顧,同李光地偶有聯絡,解決雲南,同時也就是解決了南越的問題,兩個人一起討論過這個可能性,而李光地同他商討的時候,李定國也在,李定國覺得應該把緬甸也收入其中,徹底把中華的國土擴張到大洋的另一面,進入另一個大洋,同那邊的印度接壤。

後來又掌握前來增援的第七野戰旅,現在第七野戰旅交給曾經是第七野戰旅副旅長的朱哥,朱哥卸任第二騎兵旅的旅長職務,帶領第二十野戰旅,現在朱哥成爲第七野戰旅真正的旅長,這個職位一段時間內將不會變化,但以後說不定還會變化。

現如今湖北州擁有了第二十四野戰旅,第二十三野戰旅,第二十六野戰旅,總共七八旅的兵力,加上兩個騎兵旅,兩個近衛旅。兵力比長江沿線的魏無忌率領的大軍快相當的了。

張強想着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經過思考之後,張強覺得應該把放在西南方向的軒轅龍飛的部隊和魏無忌的部隊對調一下,兩個地方的部隊很久沒有調換指揮官和拉下去休整了。

想好之後,他回到荊州府府城,就開始發佈命令,把寶中府的金麟拉去金陵府去替換魏無忌守衛金陵府,同魯國以及洪承疇率領的魯國明軍對峙。

魏無忌回中樞坐鎮,他一個最大的軍隊首領,長期離開中樞也不是辦法。

把杜歌調到寶中府讓他和賀錦配合保衛寶中府,發展寶中府。

調第11,12,野戰旅替換馬三立的第6野戰旅,魏無忌親自掌握的第三野戰旅到寶中府休整,補防。

提拔金麟帶領第11野戰旅,馬三立帶領第12野戰旅,杜歌帶領第三野戰旅,賀錦率領第6野戰旅,剩餘的一個野戰旅第十三野戰旅調往西南廣州府一帶,馬漢接任第十三野戰旅,再調鋒無羽的第二野戰旅去西南防線,鋒無羽跟隨去西南防線,主持哪裡的工作。

督師,權證。

軒轅龍飛調往武昌府,第五野戰旅仍然跟隨而去。

阮進接任馬惟興的第八野戰旅,駐防安慶府,將軍調換,但第八野戰旅的士兵不動,駐地不動。

第九野戰旅不動,主將更換爲巴格雅魯,第三騎兵旅調往中樞金華府,由魏無忌親自掌握。

第九野戰旅旅長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戰旅,駐防漢陽府。

第二十六野戰旅從湖北戰場調離,廣東韶關去防守南明軍。

第二十三野戰旅退往江西州饒州府休整,他們在這次攻打荊州府的戰役中很是積極上進,旅長約德爾很是出力,不過本着異地調用的原則,調他出任湖北州守備部隊司令,和古月笙,高會,高志祥合作,穩定地方。

第二十三野戰旅將在江西州休整,並且擴從,補充一些新的外國人士兵,旅長由新提拔的一個華夏軍守備團團長出任,由於他在華夏軍裡面經常讀張強寫的一些書,在貢獻榜上排名第十,因此他給自己取了個新名字,叫舒友思,有點像外國人的名字,又有點像中國人的名字,張強對他有些印象,因此就由他出任第二十三野戰旅的旅長了。

永曆大明和清軍還有接觸,而南明國卻沒有了敵人,如果他們知道了這個事實,那麼自己的華夏軍就危險了。

也許他們打不過華夏軍,但華夏軍和南明國的關係可就難說了。

張強馬上重新佈置,下令軍情部重點監視南明國的動向,同時監視那些華夏軍的大明降將,比如劉良佐等人,還有文官,錢秉鐙等人。

同時把劉良佐調遣回中樞,給了閒職,比如幫助藺養成管理懲戒營,他去管理俘虜營,在金華附近的俘虜營,俘虜營按察使,負責巡視俘虜營。

把古月笙調到了廣州府配合軒轅龍飛,阮進等人監視南明國。

幾天以後,張強又帶着親衛隊來到了蕭飛的大帳,秘密商量一次以後,兩個人在戰場中央同鰲拜會晤,幾天以後鰲拜帶着清軍的殘兵敗將脫困而去,從湖北州,經河南府回到了清軍京師,順治得到了一支部隊的增援。

平衡了順治同豪格的實力。

本來鰲拜是順治的敵人,但比起順治同多爾袞,豪格的關係,鰲拜還是效忠原先的大清的。

擁有了鰲拜這個大清第一猛將,順治馬上耀武揚威起來了。

畢竟集結在京師的部隊也不少了,三十萬軍隊加上各地仍然效忠京師的那些清軍,順治的實力一下增加了不少,總兵力達到了六十萬。

一下超過了豪格的大軍,豪格在河北府站住了腳步,不再進軍,反而開始退兵,一邊退兵,一邊收攏兵力,直到退回了保定這樣的大城,才站住了腳步。

半個月以後,豪格在山西州太原府宣佈成立大金國,他的領地包括山西州大部分,陝甘大部分,還有草原的一部分,河南府一部分,總兵力達到了八十萬,他手中直接領導和控制的兵力達到了四十萬,各地駐軍四十萬。

而清順治,還是以大清國稱呼他的國家,他擁有大清的龍興之地東三省,山東州大部分,河北州大部分,河南府一半,草原上,科爾沁蒙古,喀爾喀蒙古,更遠的漠南蒙古,地盤還是很大的。

夾在他們中間的是察哈爾蒙古,不過幾天以後,察哈爾蒙古投靠了豪格,大金國的實力也在草原上擴大了。

形勢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四川州的一部分清軍還承認大清國,一部分卻歸順了大金國,永曆大明的勢力和他們兩個國家的兵力是犬牙交錯,互相攻打,這下四山成爲了一個四戰之地。

第四百七十五章 勸服第五百七十八章 經營西南的難處第四百五十一章 會鰲拜3第八百三十三章 康熙終於陰死了鰲拜第四百七十章 新的人事調整第十七章 金華豪強尤海波第四百四十四章 南明烽火25-逆轉9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的戰鬥情況2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衛第一旅參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八個名人了第三百零八章 先鋒遭遇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讓世界亂起來,盟約第八百五十九章 兩個大清漢臣的忠誠第一百四十一章 鄭彩末日7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艦隊總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炮灰之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周邊無事專心對付滿清第七百五十二章 一起背叛第四百一十一章 緊張應對第二百六十二章 投靠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二百六十一章 逼迫第四百六十五章 會鰲拜17第一百三十八章 鄭彩末日4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還是去南洋第一百六十三章 鐵模築炮法4第四百三十章 南明烽火11第八百三十七章 編制有些不合理第一百零六章 護駕平湖問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齊頭並進第三百一十八章 圍殲1第七百二十三章 敵人也在進步第二百五十八章 文武怨氣3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四百三十二章 南明烽火13-敗逃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三百七十三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五十四章 大敗敵人援軍第八十三章 橫掃千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第二百零六章 論戰第四百八十章 李過的想法第三百四十四章 忽悠鄭成功第五百零五章 士氣低落第三百五十三章 學我者必死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二百零四章 親眼目睹攻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五百七十一章 充實華夏軍官位第七百零二章 背叛是有代價的第一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四百五十章 會鰲拜2第三百八十章 加強抗清力量第五百七十九章 西南漢化佔領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 會鰲拜4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牆角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五百五十八章 接收鄭成功的遺產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六百七十六章 是該結束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明烽火22-逆轉6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六百六十三章 魯國是我們的藩屬國了第九十八章 騎兵敗北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然打擊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校的作用第一百九十一章 豐收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七百五十一章 泰西人坑日本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瑣事煩神2第一百零七章 陰謀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五百八十三章 八個名人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李成棟被俘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七百六十七章 執政委員會出爐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鷹技能升級第八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民兵也能打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鄭鴻逵的危局 困獸之鬥第六十章 生死難兩全第六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1第四十六章 圍殲藺養成部第六百七十章 總有鬥爭第二百五十七章 文武怨氣2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六百七十章 總有鬥爭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三百一十六章 急攻第三百三十四章 田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