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鄭成功來訪

bookmark

南明國就是那樣了,已經搖搖欲墜了,張強鬆了一口氣。

沒有南明國在背後搗亂,自己就可以全力應付大清和大金國了,大清和大金國張強權衡利弊,先拿那個開刀?

如果說要選擇,當然是大清國了,打掉了它,那麼滿清就滅亡了,雖然大金國其實也是大清國的延伸,是正統合法的滿洲女真人,可要論勢力實力,還是大清國比較龐大,厲害,人家那裡擁有完善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你別小看這個制度,在當時候,那可是非常先進的制度,這麼說吧,他同中央集權的歷代皇朝還不一樣,中央集權的歷代皇朝是一箇中心化的組織,一切的這個組織的勢力都需要向這個組織負責,歸這個組織調動,如果組織作出的決定是正確的,那麼所有勢力向他效忠,並且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這個中心化組織的成果,貢獻和功績,這個中心化組織就越厲害,越讓人看得起,那麼它的能量和調動的實力就越多。

但如果這個中心化組織出問題了呢?

比如現在它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大清國,一個大金國,爲了爭奪這個合法性,繼承性,他們需要吞噬對方纔能取得繼續擁有這種權利和影響力的權利。

它的分裂使得這個中心化組織被削弱了,一分爲二了,它們能調動的實力和能量就下降了,如果分別面對另外一個敵人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憑着削弱的中心化組織作出反應,可如果他們不是同時面對一箇中心化組織的時候,另一個組織就有可能借助外力,攻擊第一個中心化組織的力量去對付第一個中心化組織,這就成了第一個中心化組織的掘墓者,無論哪個中心化組織勝出,另外一箇中心化組織都不可能擁有原先集中起來的中心化組織的能量和影響力了。

這對外力是好的,但對中心化組織是差的。

如今華夏軍和南明,其他反對大清,反對滿族人,女真人的勢力就是外力,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華夏軍相當的強大。

在幾乎吞併了鄭成功的勢力,收復寶島,削弱了南明國,南明國對華夏軍幾乎沒有影響或者無法撼動華夏軍的時候,華夏軍正憑着自己的強大實力對兩個被削弱的集團造成了泰山壓頂的強大壓力。

如今華夏軍滅亡大清可以說需要費上一點力,損失一些,但結局肯定是美好的,是勝利的。

不過張強考慮了半天,還是覺得應該先針對大金國,中華大地任何勢力到最後最軟弱的恰恰是那種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勢力,因爲他們在面對敵人的時候,把自己的能利用的勢力和能量都限制住了,任何勢力和能量都需要向中心化組織請示,彙報,功勞是中心化組織的,苦勞和傷亡都是那些勢力的,這樣就容易形成其他勢力出工不出力,你不給我工資和獎賞,還想讓我賣命,功勞最後是你的,我哪有那麼愚蠢,我敷衍了事就行了。

相對來說打大金國就更好打了,大金國的中心化組織其實是一盤散沙,控制力沒有那麼大,而且他們拿出的獎賞和工資也不是那麼豐厚,正統性和合法性不像大清那麼高,大金就是一個合夥企業,大家都想從企業身上拿到利益,卻不想出力,大清是一個正統和發的正規公司,但制度僵硬,員工沒有積極性,可畢竟攤子大,擺在那裡,你要想要一口吞下,得費一些力氣。

就像國有工人,再怎麼說有了這個公司,我就有飯碗,你砸了我的飯碗,那麼我就跟你拼命,也許大家不是都如此,可總有一些忠臣良將,或者想要扭轉局面的能人,所以打大清不如打大金,大金一打就散,工人有的選擇,我可以去其他公司上班,反正在這裡也是各憑本事,不一定穩定。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清入主中原,很多大清人其實已經過慣了中原安定的生活,戰力不是那麼太強了,如果滅掉周圍的勢力,那麼大清其實很好打,而大金國所佔的山西陝西,甘陝都是一幫心思活絡的山野刁民,山西商人性質太強,戰力不強,但隨風倒,好辦,陝西地處貧瘠之地,民風強悍,不好征服,陝甘成分太複雜,受到外來宗教和野蠻人的侵襲太久,對中原的歸附之心不強,問題多多,打下來,需要一段時間的治理才能讓他們融入華夏,如果打下大清再去打哪裡,就不太好辦了,很多事情和時間,精力都會被牽制在哪裡。

張強的野心不只是一個大明疆域,他還想恢復漢唐時期的疆域,將西域,以及西域以外的地方都漢化,在哪裡改善人們的生活,移民過去,駐防,防備來自阿拉伯世界的侵襲。

最主要的是要突入印度平原地區,兵臨印度洋,將華夏軍的疆域擴張到哪裡,建立一個強大的,疆域廣闊的帝國,到時候即使後代再敗家,也不過是我天朝那樣的情形,但會在哪裡留下漢人的影響力和漢人政權,給以後的印度,東南亞添麻煩。

主要是用哪裡的物資和資源填補天朝的不足,利用哪裡的地形和民族爲天朝築起一道屏障,讓英國人的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少一顆,或者少一些邊角,讓後世的大英帝國頭疼去吧。

最後就剩下一個雲貴和四山了,哪裡好辦,肯定會回到華夏懷抱的,哪裡人口缺乏,地形不好,但土地廣漠,移民過去,只要有漢人存在的地方,就不會丟掉,一定會回來的。

這時候,張強聽到有人叫自己,轉過頭去,親衛稟報,“大都督,鄭成功來訪,已經在府外等候一天了,是否傳召他進來?”

“嗯,讓他來吧,”鄭成功是來請罪的,張強知道,但他不知道鄭成功已經決定放棄同華夏軍爭奪寶島,返回大陸了,鄭成功知道即便他逃到南洋,以現在華夏軍的水師的能力也能追殺到南洋,所以他一定要來拜會張強。

張強對他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崇拜了,反而有些惡感,就像一條癩皮狗一樣,反覆的找麻煩,延遲華夏軍統一大明江山,要不是他,張強早就發動對大金國的攻勢了。

第八百三十八章 新式戰艦裝備難第八百章 當頭一炮鄭家船隊覆滅第二百九十四章 中場時間的未知危險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工廠2第七百二十三章 敵人也在進步第一百九十一章 豐收第十四章 定計第三百一十五章 清軍包圍饒州府府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六百六十四章 海上貿易第六百四十六章 洪承疇的自知之明第四百六十章 會鰲拜12第三百五十七章 彙報3第一百九十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二百一十四章 約翰德波爾的夢想破滅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火力強推-突圍第七百六十三章 瑣事煩神4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七十六章 出兵兵力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三百三十五章 彙報第六百零二章 無奈的進攻第七百三十一章 三王子的請求第五百五十八章 接收鄭成功的遺產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二百五十章 鄭鴻逵的危局 亮點第四百零九章 葡萄牙人的城堡裡的感慨第五百一十三章 招安忠貞營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三百四十三章 衝突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七百六十章 瑣事煩神1第四百八十一章 忠貞營的實力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即第七百九十二章 鄭家打敗了荷蘭人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六百七十一章 老爺你好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四百零七章 招募名人李光地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華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軍餉3第四百八十六章 李過投降第三十三章 追兵第五十一章 賀錦偷襲第五百一十六章 第二十七野戰旅的整編第八百四十章 打過黃河,反擊第四百零一章 排槍對決1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清出兵濟州島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四百六十八章 會鰲拜20第五百六十九章 南明的窘境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門阻截第三百四十三章 衝突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即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盤點得失第四百八十六章 李過投降第二百九十六章 圍城-炮戰2第一百八十章 忠誠衛士獎章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2第七十二章 改革軍制第五百八十二章 精神改造文安之2第一百九十一章 豐收第五百七十一章 充實華夏軍官位第一百零四章 救駕第三百一十九章 攻城受阻1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2371章 交替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然打擊第七百九十九章 挑戰華夏水師2第八百六十三章 失去了理想和戰鬥的初衷第二百一十四章 約翰德波爾的夢想破滅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八百五十七章 豌豆鳥的初戰2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五百四十五章 兄弟來我這裡吧第八百零五章 怒吼的大海第四五十八章 會鰲拜10第四百七十七章 觸目驚心的敵人佈置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勝利在即第八十四章 魯監國的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一百九十四章 追兇3第二百四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亂戰第八百九十章 血肉磨坊3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