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朝議

bookmark

既然決定不理睬兩邊的朝廷,那麼張強的勢力就陷入了孤立狀態。

一邊是韃子的勢力將金華義軍包圍,一邊是鄭氏海盜的海上勢力的態度不是很友好,一邊是兩邊南明朝廷可能對張強勢力採取的孤立政策,使得張強的金華義軍顯得有些另類,並且處境更加艱難了。

這是張強自己的選擇。

張強下定決心不再理睬外界的紛爭,腳踏實地的埋頭壯大自己的勢力。

遠在汀州府的隆武帝,也無心去理睬張強的金華義軍,因爲李成棟的漢軍旗和綠營清軍正在對汀州府加緊了攻勢,整個汀州府被清軍四面圍困,其情形和金華府被清軍圍困一樣。

隆武帝已經自身難保了,哪有心情去關心一支義軍部隊。

汀州府城牆上的廝殺進入了白熱化的境地,每時每刻都有南明軍隊倒下,也有漢軍旗和綠營兵倒下。

奇怪的是,即便是如此的攻擊,清軍也一時半會兒拿不下汀州府城,順着清軍遠處望樓車高處的視線看下去,只見城牆上皆爲民壯爲主南明軍隊,在關鍵位置上,很多披着明軍紅色戰袍,銀灰色鎖子甲的南明軍隊精銳不時的突擊攻上城牆的軍隊,壓制攻城清軍的高漲氣焰。

再提高視野,城牆後面,一架架的木頭梯子上,很多明軍士兵正在攀爬,不時的跳上城牆,增援城牆上的南明士兵,而在不遠處大約五十米距離處,儼然可以看到熟悉的第二道城牆。

上面手持火銃的士兵正在仔細瞄準第一道城牆上的清軍,逮住機會就是一槍,正在舉刀廝殺的清軍,渾身一震,然後丟棄手裡的刀,無奈的倒下了,立刻有四五名南明士兵衝上去,刀槍齊下,結果了這名清兵。

遠處城裡,一個個四方形的大院子的院牆正被加固着,大量的汀州府百姓正在忙碌着,整個汀州府城內都出都是這樣的工地,一座座塔樓拔地而起,聳立在院子正中央,上面站滿了弩,弓手,再上面有嘹望手。

幾座這種院落的中央,往往有一座更大的或者由富戶院落改造的更大的院落,院落牆上,堆着火炮或者牀弩,站滿了士兵。

從四面延伸過去,一直到汀州府府衙,汀州府府衙更是一座巨大的要塞,視線穿過府衙的院落,透過幾顆百年老槐樹的樹冠,一直延伸進去,府衙大堂上,坐滿了官員和武將,正中央一張華麗的大椅子上,坐着一個身穿金黃色龍袍的中年人。

此刻他坐在那裡,對着底下大堂上躬身奏對的一個老者道:“愛卿,朱愛卿,你告訴朕,這種方法可以堅持多久?”

堂下老者道:“陛下,如果我城內軍民用命,糧草充足,兩個月不成問題,城外不過區區六萬清軍,沒有韃子那麼勇猛的士兵,如果沒有更多的火炮,微臣相信,三個月他們拿不下汀州府城。”

堂上坐着的中年人鬆了口氣,渾身汗溼的靠在椅子裡面,有氣無力的說道:“至少,短期內,我們不需擔心了,朱愛卿,你做的很不錯,朕沒有看錯你,來呀,擬旨,加封朱愛卿爲兵部尚書,統領汀州府全部兵馬。”

“皇上,朱大典之策雖已建功,可也只是權宜之計,如今敵人重兵圍城,皇上可得想好退路,畢竟朱大典雖能力抗韃子數月,然最終棄城而逃,當下情形和當時金華之情形雖有相同,可我們沒有那麼多百姓和民壯可以爲陛下力抗韃子數月之久,如等不到援軍,皇上危夷,不如遣使出城,再去尋找援軍。”

一邊的何楷出列奏道。

何楷,隆武朱聿健在福州時的戶部尚書,由於鄭芝龍和鄭鴻逵以擁立之功,傲立羣臣,飛揚跋扈,何楷上疏劾奏他倆“無人臣禮”;隆武帝嘉獎何楷敢於直言,立即給他加了左僉都御史的官銜。鄭氏兄弟懷恨在心,處處加以刁難,何楷被迫請求致仕回籍,隆武帝違心地同意他暫時回鄉養病。鄭芝龍仍不肯罷休,派部將楊耿在半路上割掉何楷的一隻耳朵,藉以向朝廷示威。

在隆武終於逃到汀州府,經歷了險被李成棟部清軍攻破汀州府危機,保住了性命,重新在汀州府樹立他的朝廷的時候,被隆武再次召回,重新做了戶部尚書。

隆武也憂心忡忡,對於何楷的提議顯然更加上心,他掃了一眼朝堂上的大臣,“諸位愛卿,可有良策,獻上來與諸位臣工共討?”

給事中張家玉道:“皇上,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在父親降清以後,退守泉州府,廈門,金門等地繼續舉起反清大旗,不如皇上爲微臣一詔書,微臣願意前去說服其子領兵來援。”

隆武朱聿健臉色有些陰鬱,他真的不想再見到鄭家的任何一個人,在福州他已經受夠了鄭氏的無理取鬧,受夠了他們的飛揚跋扈,他看着張家玉,張家玉感覺到氣氛不是很好,稍微擡頭和朱聿健的目光一碰,馬上低頭,不再說話,退後一步,退回文官隊伍。

何楷看了看周圍,轉身對一邊的一名武將道:“派去何騰蛟部和萬元吉兩處的人員可有回信?”

武將道:“前日有使出城,奮力來回,接回使者,然,兩人皆言,已改奉桂王爲正統朝廷,不再爲陛下調遣。”

朱聿健猛的站起來,“叛逆,叛逆,逆賊,吾來日必殺之。”

朝堂上大臣各個嚇的瑟瑟發抖,擺脫了鄭氏控制的隆武帝的身上的帝王氣息越來越濃烈,即便他還要依靠他們這些人,可皇帝就是皇帝,他們發自內心的敬仰和懼怕。

這時候,一名侍衛悄悄的從大堂一邊進入,側身在朱大典耳邊耳語幾句,作爲汀州府目前需要依靠的唯一已經用自己的功勞,令清軍面對汀州府久攻不下的功臣,證明過自己的朱大典,現在已經全面掌控汀州府大部分軍隊,即便是朝堂外面的侍衛也有他的部下,因此這名侍衛的到來,絲毫沒有使得衆人對此起意,認爲沒有得到允許就進來,並且不用向皇帝先彙報,而先向朱大典彙報是違逆的行爲。

聽完侍衛的彙報,朱大典咳嗽一聲,衆人將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朱聿健看着他,“愛卿何事?”

朱大典道:“臣派向金華府的使臣已經歸來,金華義軍統領張強沒有領受我朝的封賞。”

第三百三十六章 燧發槍研究討論第二百五十五章 鄭鴻逵的危局 晉升侯爵第七百二十章 收回四山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彩壞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忠貞營的實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人的問題1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區負責第四百九十八章 魯國大明滅亡對局勢的影響第四百九十四章 部隊大調整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聯席會議第八百五十六章 豌豆鳥的初戰1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明烽火22-逆轉6第五百三十五章 依然是那麼混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鷹技能升級第八百八十五章 古人太聰明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四百章 反擊2第六百章 三明治戰場第二百五十九章 文武怨氣4第五百二十九章 高傑來訪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魯國立國第一百九十八章 追兇7第一百六十八章 伏擊1第五百三十八章 線膛燧發槍失竊事件第七百一十七章 複雜的局勢第五百六十章 開發寶島第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八百章 當頭一炮鄭家船隊覆滅第八百四十九章 援兵到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八百五十二章 算是一場大捷吧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艦隊總兵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六百二十章 行,我也支持你第五十二章 慘勝第六百七十五張 諮詢局總監第一百三十章 練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調整部署應對來敵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八百三十九章 清軍打過來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雄厚的實力第八百五十二章 算是一場大捷吧第八十九章 難題先從忠誠開始解決第一百一十六章 城門阻截第十章 殺將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二百七十三章 辯第八百五十四章 佈置進攻山西州腹地的戰役第三百七十四章 對手也在進步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四百零四章 排槍對決4第一百四十八章 葡萄牙人問題2第六百一十六章 兵力之殤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第五百六十七章 先打吳三桂第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聲的反擊第八十二章 氣勢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師拆分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二十七章 出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第五百四十六章 報應不爽第四百六十八章 會鰲拜20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七百三十七章 損失慘重第七百七十八章 二王子起義1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包圍圈挺進第四百一十七章 被挖牆角第六百三十九章 死絕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記敘3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嵌城善後第六百六十六章 巨大的利潤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伏擊8第七百五十章 我們支援你們兵力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兵壓境鳳凰鎮第三百五十一章 燧發槍問世第二十二章 防線崩潰第六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包圍圈挺進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七百五十九章 尊重老兵第七章 掌旗第七百二十六章 大勝第七百九十二章 鄭家打敗了荷蘭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兇5第一百六十八章 伏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