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二十九章 彈劾

陳永福能夠感覺到楊鶴的不甘心。

朝廷雖然還沒有明確下旨要治楊鶴平叛不利之罪,可斥責的旨意卻接連送來了兩道,留給楊鶴的時間已然不多。

“說吧,本官都能接受。”楊鶴語氣低沉了下來。

陳永福一抱拳,道:“城外的叛軍早就有了防範,咱們派出去的兵馬一靠近叛軍營地,便被營地內的叛軍發現,叛軍很快開始反擊,致使咱們的偷襲計劃功敗垂成。”

“出城的官兵裡面有沒有逃回來的人?”楊鶴問道。

陳永福猶豫了一下,旋即搖頭說道:“城外黑燈瞎火難以看得太清楚,在末將從城牆上下來之前,並未見到有人逃回來。”

“罷了,罷了。”楊鶴搖頭嘆息了一聲,道,“既然襲營都沒有成功,就算弄清楚了失敗的緣由,也改變不了結果。”

說完,他句僂着腰,腳步蹣跚的回到了座位前慢慢坐了下來。

目光一直跟隨楊鶴的陳永福,第一次注意到楊鶴髮梢上多了幾縷花白的頭髮,整個人看上去明顯蒼老了起來。

有些於心不忍的陳永福忍不住安慰道:“督師放心,叛軍雖然一時得勢,但必不長久,肯定有辦法能解了開封府城之圍。”

“陳將軍有辦法打退叛軍?”楊鶴希冀的目光看向陳永福。

見狀,陳永福不敢與他對視,緩緩低下頭,道:“末將還沒有想到辦法,但末將相信早晚會有辦法的。”

“連你也想不到解圍的辦法,還能有誰有更好的辦法!”楊鶴嘆息了一聲,整個人縮在了座椅上。

陳永福低着頭站在一旁。

“你說本官讓城中的兵馬出城與城外叛軍一搏,能不能借助城中兵力的優勢解了開封府城之圍。”楊鶴看向陳永福。

聽到這話的陳永福一愣,沒想到對方動了拼死一搏的心思,當即阻攔道:“督師萬萬不可行此險招。”

他一點也不想去和叛軍拼命。

“你不願意?”楊鶴眉頭皺了起來。

陳永福躬身說道:“非是末將不願意,而是城中守軍雖多,可真正能出城與叛軍爲戰的士卒十不存一,剩餘的士卒多是拼湊出來,讓他們在後面搖旗吶喊還行,一旦上了戰場正面與敵交手,第一時間逃走的就會是這些人。”

“你的意思本官只能死守在開封府城了!”楊鶴心中不滿。

陳永福低着頭沒有言語。

和出城與叛軍交戰比起來,他覺得死守開封府城沒有什麼不好。

楊鶴看到陳永福用沉默來反對的態度,無奈的揮了揮手,道:“罷了,罷了,本官就死守一回開封府城,堅守到朝廷援兵來的那一天。”

“督師英明。”陳永福嘴上稱讚了一句。

心中對楊鶴已經沒有了以往的敬重。

朝廷雖然還沒有撤換掉楊鶴這個總督,但陳永福知道,楊鶴留在河南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

而且楊鶴在河南已經沒有了翻身的本錢。

“行了,你也一夜未曾休息,回去好好休息,守城的事情少不了你這位總兵。”楊鶴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下了逐客令。

“末將告退。”

陳永福行了一禮,轉身離開了後衙。

嘩啦!

就在陳永福走出後衙的時候,身後傳來了瓷器砸落到地上的碎裂聲。

他身形只是稍頓一下,頭也不回的大踏步離去。

朝堂上。

崇禎帝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上,目視下方羣臣。

“臣,參奏河南總督楊鶴。”官員隊伍的尾端,一名御史從人羣中走了出來。

“臣也參奏河南總督楊鶴。”又一名官員站了出來。

隨即接連又有都察院的御史站出來彈劾楊鶴。

朝堂上不少官員偷偷看向站在六部尚書後面的都察院左都御史。

這麼多御史同時站出來彈劾楊鶴,背後少不了有這位都察院總憲的默許。

“夠了,你們今天彈劾這個,明天彈劾那個,朕早就聽夠了。”崇禎狠狠地瞪了殿下的衆御史一眼,嘴裡說道,“朕要的是解決的辦法,哪位愛卿能夠告訴朕,河南的叛亂該如何平息。”

衆臣沒有人言語。

六部的幾位尚書一言不發,或低頭看自己的鞋尖,或看向它處。

“啓奏陛下,河南之所以陷入戰亂,一切皆是因爲總督楊鶴平叛不利所致,所以臣肯定陛下下旨,捉拿總督楊鶴進京問罪。”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站了出來。

聞言,崇禎帝臉色陰沉似水。

誰都知道楊鶴是他這個皇帝一手提拔起來,安排到河南去平叛,也是他第一個親手提拔起來的總督。

一旦楊鶴被抓回京,代表着他這個皇帝識人不明,有損皇帝威嚴,所以一直以來他都強行壓着朝中不滿的聲音,一次又一次的給楊鶴機會。

做了半年多皇帝的他心中明鏡一樣。

御史們表面是在彈劾楊鶴,實際上是在提醒他這個皇帝不要過多插手內閣事務,更不要越過內閣直接插手派往地方的大員任免。

因爲楊鶴就是他不經過內閣,直接拍板任命下來的河南總督。

這是內閣和皇權之間的權力之爭。

以前他還不明白,可做了這麼久的皇帝,他清楚皇帝也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一樣要受內閣和朝中大臣的牽制。

“首輔,你來說說河南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崇禎帝不知道彈劾楊鶴的背後是哪位內閣閣臣出的手,但內閣有問題,他直接找首輔問罪。

首輔李國普揣着笏板站了出來,躬身說道:“臣以爲河南總督楊鶴不宜繼續留在河南,請陛下另派合適人選去河南主持大局。”

“首輔覺得誰去河南主持大局合適?”崇禎決定在楊鶴的事情上退讓一步,不是他不想繼續支持楊鶴,實在是楊鶴在河南損兵折將毫無建功。

對李國普說完,他又看向朝中衆臣,道:“諸位愛卿有沒有主動願意去往河南主持大局的?”

朝堂上再次鴉雀無聲。

幾個之前還彈劾楊鶴的御史也都站了回去。

他們可以彈劾楊鶴在河南毫無作爲,可這不代表他們不知道連奪下幾省之地的叛軍的厲害。

喜歡大明流匪請大家收藏:()大明流匪筆下文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兵馬下山第五百零七章 上藥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離開青城第二千八百九十三章 熊嶽驛大火第二千二百五十一章 受潮的火藥第二千四百七十章 送衍聖公入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車隊第二千六百九十四章 流言傳到寧遠城第二千二百四十章 認命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熟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 陷入民亂的陝西第四百二十八章 裝病第兩千零三十六章 真相第兩千零四十一章 發配鳳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驅趕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回大同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官軍主動出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防備第二千五百一十一章 頂牛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意見不和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好處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割讓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最後一搏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愛好相近的父子倆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打黃河的主意第八百三十六章 急報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第二千四百七十章 送衍聖公入城第二千零六十七章 求兵失利第二千二百九十六章 天使到來第九百八十九章 反對第六百一十七章 船漏了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第二千六百七十一章 互相推諉第二千四百二十九章 魯王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談話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戰爭臨近第五百三十九章 價值五千兩的茶水第二千六百三十章 德王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第兩千零三十七章 大勝第二千九百七十八章 錢謙益的遲疑不定第二千三百七十一章 被纏住第二千一百零二章 甩鍋第二千二百三十一章 接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六磅炮立功第四百一十四章 徐通到來第四百零九章 針對虎字旗貨倉的陰謀第二千九百三十五章 崇禎成了朱由檢第二千二百三十七章 懷疑第二千四百一十四章 被放棄的廣平府第三十九章 官軍屠村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上奏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第三百八十八章 來自牧民的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重新分工第二千八百五十八章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充分準備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第三百九十七章 講武堂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談崩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逃生路被堵第四百四十三章 冷漠的韓爌第五百四十七章 送去草原的遼東難民第四百四十一章 除夕夜第二千八百八十三章 吳氏父子回盛京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張家口堡第五百零七章 上藥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漢將們的小心思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自焚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範文寀的真正身份第二百零五章 回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夏廣預警第二千四百八十七章 前往第三千零二章 利益下的江南第二千八百六十章第八百三十章 駱思恭進宮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地方官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大戰開始前的緊張第二千三百三十六章 錯把李鬼當李逵第二千四百六十三章 傳話進城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救了明軍第二千三百九十一章 惱怒的馬雲九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入寺第二千一百一十五章 無可辯駁第二千二百九十一章 最後的防線第八百八十四章 顏思齊的態度第九百一十七章 串聯第六百三十一章 擔待第一百五十七章 徐有財喪命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農兵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八百里加急第二千一百九十一章 大軍不走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津衛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二章 見首輔第八百零一章 銃擊蒙古騎兵第二千八百三十九章 與孫傳庭交談第六百章 他必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