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農戶(補欠更)

徐家莊農田邊上挖着灌溉渠,裡面水流不斷,遠處的河岸邊,幾個水車從河裡不停的取出水,灌進灌溉渠裡。

相比其他地方的減產,徐家莊田地的糧食不僅沒有少收,反倒因爲有足夠的水來灌溉,旱田也變成了肥田,糧食比往年收的都要多。

莊子裡的農戶繳完黃榜和白榜,家中還能剩下不少餘糧,足夠一家人吃到年後,秋糧下來,除去租子和兩榜,剩下的都可以發賣了。

“是劉東主,劉東主來了。”正澆地的一農戶,見到遠處過來的馬隊,急忙大聲叫喊。

灌溉渠邊上站着不少等着澆地的農戶,紛紛朝地頭前面的道路擠去。

遠處過來的劉恆,見到農戶堵住了道路,提前拉住手裡的繮繩,防止馬衝的太快傷了人。

“快跪下,快跪下,給劉東主磕頭。”一位年紀稍長一些的老農,招呼其他人給劉恆磕頭。

隨着他的招呼,周圍的堵在道路上的農戶齊刷刷的跪了一片。

老農說道:“咱們給劉東主磕個頭。”

說完,他率先一頭磕在地上,周圍其他農戶也都紛紛跟着磕頭。

“當不得,當不得,諸位快請起。”劉恆急忙從馬背上躍下來,走到年長的老農跟前,伸手去攙扶。

老農從地上爬起來,激動地道:“當得,當得,要不是東家讓人弄的這幾個水車,今年莊子裡的百姓又要受飢捱餓了。”

聽到這話,劉恆鬆了一口氣,笑道:“這算不得什麼,幾個水車能讓田地多一些收成,我這個做東家的也能多收一些租子。”

老農說道:“那也要感謝東家你的大恩,要不是東家你的這幾輛水車,大傢伙的家裡不要說剩下餘糧了,恐怕連租子都繳不齊。”

劉恆笑了笑,隨即看到灌溉溝裡有水,問道:“老人家,這是在澆地?”

“對,對,對。”老農點點頭,美滋滋道,“這水車真好用,原本家裡的幾畝旱田,每年也收不了幾鬥糧食,今年有了這些水車,又挖了溝渠,居然收了一石的糧食。”

說話時,老農發自內心的在笑。

“那就好。”劉恆笑着說道,“可惜年前上凍前沒有製出水車,不然今年的收的糧食會更多。”

老農笑呵呵的道:“俺們知足了,能收一石糧食已經是老天照顧,東家的大恩,老頭子要是再不知足,就有點太不識擡舉了。”

“等將來有條件了,咱們的田裡只會收到更多的糧食。”說這話的時候,劉恆心中想到了兩種產量高的農作物。

一個是番薯,一個是土豆,如今這兩種東西大明已經有了,只是還沒有傳播開。

尤其是土豆,應該已經成爲一些官員的盤中餐了,皇帝的皇莊裡就應該有種,可惜誰也沒想過這樣高產量的東西給百姓去種。

甚至什麼爭國本,都比百姓是否能吃飽飯重要。

劉恆想到,只要虎字旗的田莊裡種上這兩種產物,將來就算天災嚴重一些,虎字旗和租種虎字旗田地的農戶也應該不會餓肚子了。

想到這裡,他對身邊的趙武說道:“去把鄭潮找來。”

鄭潮在海上跑過船,在他想來,鄭潮應該知道番薯和土豆這兩種東西。

趙武一躬身,道:“東主,鄭潮隨趙先生去了草原,還未歸來。”

“對,對,你要不提醒我都忘了,他也隨車隊去草原了。”劉恆又道,“炮組的胡廣義,還有陳四平他們,隨便叫來一人,我有話問他們。”

“是,屬下這就把他們帶來。”趙武應了一聲,騎馬離去。

劉恆轉身看向老農,笑着說道:“老人家,前面那些水稻是誰家種的?。”

“不瞞東家,那是老頭子種的。”老農恭敬地說道。

劉恆笑問道:“能不能帶我過去看看?”

“過去看是沒問題,可是這個地……”老農猶豫着看着通往水稻田的那條地埂。

劉恆目光隨之看過去。

地埂比較窄,上面有些溼,很不好走。

“沒關係,老人家帶我過去吧!”劉恆脫下腳上的靴子,交到一旁的護衛手裡。

地埂的路確實難走,走在上面,劉恆感覺自己腳往下面出溜,加上地面溼滑,根本不敢走太快。

反倒是走在前面帶路的老農,年紀雖大,可走在這種地埂上腳步輕快,比劉恆這個年輕人強多了。

要不是因爲照顧劉恆,恐怕老農早就把劉恆他們甩到了後面。

“東家慢些走,腳下滑。”一邊走,老農不忘記提醒劉恆。

劉恆注意力都在自己腳下,稍一分心就容易踩到溝裡,根本沒有精力分心和老農說話。

走在前面的老農時不時回頭看一眼,他能看出來劉恆是第一次走這樣的地埂,腳下十分的生疏。

好半天,才走到水稻田的跟前,劉恆鬆了一口氣,擦了擦腦門上的汗水。

走這一趟地埂,比他走十里路都感覺累。

雖說走過來不容易,可他知道以後一些年的天災只會越來越嚴重,糧食將是橫在虎字旗身上的一道難題,虎字旗的田地將會變得十分緊要。

如今糧食還能保證三四分銀子一石米,崇禎年間,最貴的時候,一石米要幾兩銀子才行。

“這水稻快熟了吧!”劉恆注意到田裡的水稻已經隱隱泛黃。

“快熟了,再有半個多月就可以收了。”老農一臉慶幸道,“多虧東家的水車,不然今年地裡這點水稻就全都旱死了。”

今年的天氣不僅熱,一連幾個月都沒有一滴雨水,對靠天吃飯的百姓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各地糧食減產比較厲害,比往年收成差了許多,很多人家收的糧食都不夠繳租子的。

正是因爲知道這個情況,劉恆才決定來到自家的田地裡看一看,瞭解一下情況。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相比別人只能靠天吃飯,他卻知道以後的十幾年老天都不會給好臉色,天災只會越來越嚴重,田裡甚至會顆粒無收。

“老人家,咱們這個水稻一年種幾季。”劉恆問道。

“兩季。”老農伸出兩個粗糙的手指比劃了一下,道,“三月移栽育苗,有一百來天差不多就熟了,收割的時候搶時間插秧,過了中秋就差不多又可以收割了。”

兩世記憶裡,劉恆都沒有種過地。

他以前一直以爲只有南方纔種水稻,現在才知道,大同這裡也有農戶種水稻,而且一樣是兩季收穫。

“東主,趙武回來了。”邊上的護衛低聲說了一句。

劉恆回過頭,見到趙學武正站在地頭上,而站在他身邊的卻是去了草原上的鄭潮。

第二千七百四十五章 府門外的來客第二千三百七十九章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北方來客第九百七十六章 請戰第二千九百五十四章 同意大清的要求第二千七百六十五章 清理京師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騎兵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第七百五十九章 素囊退兵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西安堡第一千四百章 仇怨第二千五百一十四章 對二紅旗的安排第一百四十二章 選擇與範家合作第二千一百九十三章 喝湯水第七百三十二章 驅趕牧民第二千六百二十一章 遭遇第二百五十八章 蒙古甲騎第五百零六章 範記車隊被劫是你們做的?第二百一十六章 番薯和荷蘭薯第二千八百五十四章第六十七章 徐家的打算第七百七十四章 來自墩堡內的憂心第二千八百九十五章 城外過夜第二千一百三十章 山東備倭都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察哈爾部使者第八百零二章 潰敗第二千六百三十五章 馬車被扣第六百九十六章 兀魯特部的人上門第二千二百六十一章 坐看風雲第二千七百九十章 內鬥的朝鮮臣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你一天時間考慮第五百三十七章 回新平堡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神秘來客第三千零四十六章 落入險境的使臣隊伍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樑家車隊第二百二十章 韓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大軍開拔第三百四十三章 御前奏本大同匪患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堅守城牆的縣令第二千零八十二章第三千零三十四章 離開第九百五十章 彈壓第五百五十九章 伏擊第二百一十章 失利第兩千零六章 營地被圍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退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第二千零九十一章 陳永福趕到東城門第七百八十五章 憂心忡忡的特木倫第二百一十一章 無從下嘴第一千五百零一章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叫破行蹤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執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第二千四百三十七章 索要錢糧第一千三百章 上躥下跳的裴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騎兵來援第四百九十五章 輜重隊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選擇與範家合作第八百七十六章 招安第二千七百七十九章 輿論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宣大總督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放火第七百六十四章 可憐之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傳話第二千六百九十三章 本地就糧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消息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平堡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退朝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白城第九百五十三章 怒火撞頭的卜石兔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放走素囊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查找失蹤錦衣衛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拜訪御史府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處決第二千八百一十一章 另類取士第兩千章 狗奴才第四百一十四章 徐通到來第一百九十一章 馬隊第一千零六十章 呵斥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無處可逃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鐵山第九百零九章 順義王來函第九百八十七章 停戰第二千四百七十一章 分兵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騎兵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手令第四百六十三章 改換門庭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傳承一十二世的周王府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破關第二千三百六十一章 被轟出去的豪格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