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七十二章 父與子

“城中不太平?”陳貞慧愣了一下,旋即問道,“是和虎字旗有關?”

南京城一直都沒有什麼大事發生,要說最近有什麼不太平,只有今日虎字旗使臣進城一事。

陳於廷看着自己的兒子,決定透露一點什麼,便說道:“朝堂上對與虎字旗議和的事情爭論不決,有一些人不希望議和。”

“父親是說朝堂上會有人對虎字旗的使臣動手,迫使和談的事情失敗!這麼做的話,一定會引來虎字旗的報復。”陳貞慧面露驚駭的看着自己的父親。

父親的話猶如一柄大錘,砸碎了他原本對朝堂的認知。

他能想到朝堂上會有人不希望與虎字旗和談,但無論如何沒想到居然有人想要對虎字旗的使臣下黑手。

這完全與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相背離。

看着自己長子三觀受到衝擊的模樣,陳於廷輕哼了一聲,道:“就算動手也未必一定要由自己親自動手,大清的那個范文程可還在城內,爲了他們大清,他絕不會眼睜睜看着虎字旗與大明和談成功。”

“父親您對與虎字旗和談的事情怎麼看?”陳貞慧看着自己的父親。

聽到這話的陳於廷遲疑了一下,才道:“虎字旗是賊寇出身,竊據大明半壁江山,但賊性難改,遲早與大明必有一戰。”

“父親既然猜到虎字旗與大明之間早晚會有一戰,爲何還要同意讓虎字旗的使臣來南京,莫非父親也支持除去虎字旗的使臣?”陳貞慧問道。

陳於廷搖了搖頭,說道:“虎字旗使臣能夠到來,是因爲朝中有人希望議和,不再與虎字旗開戰,爲父雖然不喜虎字旗,但也覺得當前不是與他們開戰的時機。”

陳貞慧越聽越糊塗。

能夠聽出來自己父親想要議和,但又不願意議和,十分的矛盾。

“父親,對於虎字旗和大清,您覺得大明應該與誰結盟?”陳貞慧問道。

聞言的陳於廷攤開桌上的宣紙,拿起筆在上面畫了一個不規則的圓形,然後用手一指宣紙上的圓形,說道:“這三個圈代表着大明,虎字旗,大清,三方勢力。”

說着,他在中間的圈裡用筆寫了一個虎字,同時說道:“中間這個圈就是虎字旗,在其兩邊的便是大明和大清。”

說完,又分別寫了一個明字和清字。

陳貞慧低頭看了看宣紙上的三個圈,不解的看向自己的父親。

“處於遠交近攻的策略,大明最好的結盟對象是大清。”陳於廷用筆劃了一道線,從下方把代表大明和大清的兩個圈給連在了一起。

陳貞慧皺起了眉頭,道:“父親的意思是希望大明可以與大清結盟,要是這樣,父親爲何還支持虎字旗使臣來南都?”

“遠交近攻是一個很好的對外策略,自古以來歷代諸侯王朝都是在這麼做。”陳於廷說道,“可這個策略唯獨在宋朝最爲失敗,以至於宋朝不得不偏安一隅,甚至最後亡了國,你可知這是爲何?”

這麼簡單的問題陳貞慧張口便道:“因爲宋朝太過弱小,他們需要的是和弱者結盟去對抗強者,而不是與最強者結盟去對付比自己強的弱者。”

“說的對了。”陳於廷說道,“當時的宋朝想着收復燕雲之地,選擇了與實力最強的金國合作,後一次又想着要滅了金國來洗刷當年帶給宋朝的恥辱,又選擇了與最強者的蒙古人合作。”

這一次不等問,陳貞慧主動說道:“弱者與強者合作,當強者解決了潛在的威脅,這個弱者就會淪落成爲強者下一個要收拾的目標。”

“沒錯。”陳於廷說道,“現在的大明就是這個弱者,不管與誰合作,最後都只會淪落爲強者將會解決的對象。”

陳貞慧眉頭緊鎖的說道:“父親您是不是太過憂慮了,大明再怎麼說也曾是最強大的那個,怎麼會是最弱的那個,就算擔心也是別人擔心大明吞併了他們。”

大明是一統的王朝。

雖然虎字旗一時兵鋒厲害,但大明仕林中許多讀書人依然看好大明,就算大明將來不能北上收復失土,仍然有半年江山在手,哪怕像南宋一樣,也能有百年的國運。

陳於廷見自己長子對大明如此有信心,忍不住輕哼了一聲。

他道:“你久在南都,對北邊的事情瞭解不多,就先說這個大清,大明握有兩京十三省的時候,就在遼東接連吃敗仗,每年耗費大量的搶糧在遼東,可最後還是讓遼東大片土地落入大清的手中,從這一點看,大明在面對大清的時候並不佔優勢,甚至還有一些弱勢。”

“不是說明軍在遼東已經止住頹勢,很快就能反攻收復失土了,解決掉當時的大金。”陳貞慧眉頭緊鎖的說道。

聞言的陳於廷譏諷道:“所謂止住頹勢,只是倚仗袁元素在守住了寧遠,阻止住了當時的金兵到達山海關外,後來袁元素一死,錦州城都丟了一次,後來還是金兵主動退出錦州城,才又讓錦州城重新落回明軍手中,就這樣,還被遼東的一些人包裝成了大捷,向朝廷要賞。”

“怎麼會這樣,這與孩兒聽到的大不一樣呀!”陳貞慧整個人都驚呆住了。

雖然他不相信自己父親會在這種事情上騙自己,可實在是與他曾經認爲的那樣大相徑庭。

陳於廷冷笑道:“你所知道的那些東西都是別人修飾完故意散播出來,事實真相有時候連太上皇都不知曉。”

“遼東的明軍弄出這麼大一個虛假大捷欺瞞朝廷,難道朝中就沒有人站出來嗎?”陳貞慧一臉無法理解的問道。

陳於廷說道:“這種事情就算朝堂上有人知道,又有誰敢說出來,一旦說出事實真相,太上皇未必會相信,甚至還會認爲是有人故意找茬,敢說實話的人首先就會得罪太上皇,其次是得罪遼東的上下官員,和朝堂上與遼東有千絲萬縷的那些官員,所以哪怕知道了真相也沒人敢說,都在故意瞞着。。”

(本章完)

第一千三百章 上躥下跳的裴順第二千四百四十四章 互不退讓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對羅剎人的態度第二千五百二十章 和談失敗,萊州危機第六百章 他必須死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 頂罪第二千三百八十八章 二紅旗覆滅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臣門如市第一千七百九十章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莽古斯求援第五百二十七章 急函第二百四十五章 給你一天時間考慮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嚇破膽的魏忠賢第九百九十二章 蒙古人南下第二千七百九十二章第二千七百二十章第三千零四十一章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來自察哈爾部的威脅第五百五十八章 埋伏第六百四十一章 離開第二千八百八十章 圍殲清軍第九百八十四章 廝殺第二千二百六十六章 後退不得的漢兵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勸降第兩千零二十六章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鐵山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充分準備第一百二十六章 盯上徐家城外的莊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留下第二千二百二十九章 夜訪第二千零五十二章 殺縣令第七百二十六章 範永鬥見素囊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第二千六百五十三章 私自出兵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京城送來的加急文書第二千八百六十七章 濟爾哈朗與祖大壽重新聯手第八百四十八章 炮轟新平堡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朱家和孫家的不同處置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河南戰局第四百五十一章 魏閹該死第二千六百八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汗位之爭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行進第二千二百八十四章 棄城而逃的副將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從聚落城抓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尋找樑家車隊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大同巡撫人選第二百九十九章 田生蘭的猶豫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俘虜第二千三百零六章 捅奴賊菊華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夜襲第二千五百零八章 孫傳庭升官第二千五百五十五章 傅宗龍想動手第四百二十四章 消息傳到草原第三百一十五章 船迴天津衛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千九百一十六章 夜登蓋州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幕僚張文合第二千一百一十四章 主使第三千零一十四章 錢士升之勸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受阻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天成衛陷落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風聲鶴唳的大同府第二千三百四十七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零六章 範記車隊被劫是你們做的?第二千九百八十六章 不見第二千七百七十三章 期限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甘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難民第二百九十六章 回到靈丘第二千九百四十九章 誰幫誰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過河前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大賊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埋伏第二千四百八十五章 圍攻縣衙第七百四十七章 誇獎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決死的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決戰前夕第二千零六十章 總督楊鶴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計策第二千四百五十六章 衙門換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總兵府的命令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入主新平堡第四百六十四章 親兵第七百三十章 李樹衡的擔心第六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千二百三十五章 多變的態度第兩千零一十章 奴才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崞縣張家第一千六百零六章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同乘第一百零六章 官軍再次進攻第一百四十七章 徐有財被氣昏過去第三百八十六章 草原之行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軍過境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 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