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天啓新貴(五)
和劉時敏的這頓飯吃得十分愉快,接下來連續三天,張振嶽都獲得了天啓帝的連續召見。其中後兩天,蕭嚴也被允許一同覲見,並且蕭嚴還在皇宮內操習武場上當着天啓帝的面秀了一下身手。結果第一次見識到力大如牛,策馬如飛技藝的天啓帝一高興,居然當場獎勵蕭嚴白銀五十兩,並親贊爲“赤勇”之人。
被皇上召見或許還沒什麼,但是如果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連續被皇上召見,那這個人必然會成爲京師上下官員關注的焦點所在了。
在京的大小官員對於張振嶽等人的來歷沒什麼可疑問的,但是對其背景卻是猜測頗多。
有人分析認爲張振嶽是東林黨的人,因爲這小子在遼東昇遷就起於東林黨的孫承宗,連他的字明德都是孫承宗所取,進而大家得出一個十分可怕的結論,天啓帝不會是對魏忠賢失去了信任,準備重新起用東林黨吧?
也有人認定張振嶽是魏忠賢的人,很簡單,如果不是魏忠賢的關係,皇帝怎麼可能知道這麼一個邊軍的參將?沒有魏忠賢的首肯,皇帝怎麼可能見到張振嶽,張振嶽又怎麼可能見到皇帝。。。至於是不是魏忠賢的人,魏忠賢自己到是很糊塗的,他最近這一年收的黨羽太多,多到他自己都搞不清誰是誰了!
最誇張的說法就是張振嶽是天啓帝張皇后的親戚,具體來說很可能是皇帝的小舅子或者大舅哥,反正屬於外戚範疇。至於理由也很簡單,因爲他也姓張。。。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不過張振嶽並不在意這個,他可不是魏忠賢或者後世的狗肉將軍張宗昌,混到最後自己都混糊塗了,他自家的事情自己清楚。
其實皇上的這三次召見作秀的成分很大,因爲從始自終都沒有談及有關軍政事務的事情。這樣的召見與其說是信任,不如說是向百官示寵,大家注意了,張振嶽同志是朕的心腹。
不過也不能說這三趟都白跑了,因爲皇上給了張振嶽一道手諭,讓他去找一個人。。。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英國公張維賢。
歷史書上對英國公張維賢的定義是東林黨的骨幹成員,是堅定的反魏忠賢分子。這一看就是不熟悉明代制度的人,根據張維賢在“移宮案”中大力協助楊璉的表現得出的結論。
如果張維賢這樣一個世系國公是東林黨的一分子,那他這個國公也就做到頭了。當年朱元璋設立這個國公制度的時候還是很有胸懷的,本意大致是這個你們這些功臣幫着朕打江山,那麼不但你們應有富貴,你們的後世子孫也當如朕的後世子孫一般享有富貴。大致意思是,我的子孫世世代代做皇帝,你們的子孫則世世代代做大臣,如你們輔佐朕一樣輔佐朕的後世之君,反正大家休慼與共、利益共享就對了。至於大家的子孫是不是願意吃現成的,有沒有別得想法,那就不管了。就這麼一個違反人性自由選擇權力的決定,在當時居然獲得了大家的一致通過,可見中國人對於子孫的側重點是什麼了。但顯然事情沒那麼美好,朱元璋很快就通過胡惟庸和藍玉兩個大案製造了白色恐怖,勳貴們數量銳減。。。
結果大家都能看到了,朱元璋所封的勳貴,最後就剩下了魏國公府、沐國公府和誠意伯府三家了,至於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則是明成祖所封。
這五家的歷史一直到明朝滅亡才宣告結束,有明一代,朝堂之上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可是無論是誰上臺,對待這五家都是十分客氣。這裡頭拋開沐國公府世代鎮守雲貴不談,究其根本無非以下幾點:
第一是他們絕對忠誠於歷代大明皇帝,在政治上就處於了不敗之地;
第二是他們地位超然,輕易不會干涉參政,換句話說就是家教不錯。仔細翻閱一下明代各地藩王的世系表,你能發現有許多藩王被下旨廢除,另擇一人嗣位。但是國公世系基本上沒這個情況,這個家教果然不是蓋得。
第三就是無論誰承襲國公,南北直隸的兵權基本上就由這四家輪流代替皇帝掌控着。這樣的硬實力,就算是囂張跋扈如魏忠賢這樣的,都不敢輕易朝他們齜牙咧嘴。
由此基本上可以排除張維賢是東林黨一分子的可能,他已經是超品的國公了,他就算再爲朝廷立下什麼功勳,也不可能再升一步了。所以他和魏忠賢過不去,和遭到魏忠賢打壓的東林黨關係曖昧,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爲了朝局的穩定壓制魏忠賢爲首的閹黨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皇帝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絕對不會去讀什麼八股文章。但他們肯定是要讀書的,他們讀什麼書,估計就是帝王之術。縱觀明代帝王的表現,在崇禎之前的皇帝表現都屬於不錯,何來不錯,平衡朝局平衡的好,基本上做到了一點,就是誰也別想一家獨大。就算出了諸如嚴嵩、張居正、魏忠賢這樣的權臣,最後要撂倒也只是皇帝閒話一句而已。所以無論外朝和內廷折騰的多麼厲害,歷代皇帝對於勳貴都是優渥有加的。許多關係大明機密的事情,自然也就大多是交到了這些勳貴手裡去辦。無論東林黨或者其他什麼文官在皇帝面前如何強調自己的忠誠可靠,皇帝都不會如信任勳貴這般信任他們。
而在張振嶽去見張維賢之前,天啓皇帝也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心態,居然在一天之內連發三道明詔,而這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三道明詔都是針對張振嶽而發的。
第一道明詔:即日調遼東覺華島正三品參將張振嶽入值京師,改任錦衣衛正三品指揮同知。因爲北鎮撫司的關係,錦衣衛指揮使一職到了此時早就從常例的正三品變成了正三品以上,最高可達正一品。不過同樣,指揮使幾乎成了虛設,因爲錦衣衛北鎮撫司可以繞過指揮使直接面聖。所以這個不算升官,勉強算是平調。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不過是給了張振嶽多一份可以拿餉銀的兼職而已。
第二道明詔:張振嶽戌守遼東,殺敵有功,着遷兵部正三品侍郎,並協理京營戎政。
這也不是升官,但是仔細一看,這無論是兵部的侍郎,還是協理京營戎政,這可都是文官的差事,雖然還是正三品,不過明代文官可是壓着武官的。此詔一出,各科給事中已經躍躍欲試要封還詔書了。。。
第三道明詔下來後,羣情激憤,張振嶽想不紅都難了。授張振嶽正三品右副都御史銜,這可是地方督府才能兼得銜,一個粗魯武將居然由此倖進此職,絕對是史無前例的,文官們如何肯依。就算此輩是天子新貴,亦是要搏上一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