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大開眼界(四)
張振嶽最終答應了荷蘭執政官的要求,出兵跟瑞典人一起去和帝國軍決一死戰。
但是張振嶽很快也談到了自己的難處,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補給的問題,雖然這個時候帝國軍已經不可能派出第二支部隊來打阻擊,但是從荷蘭到決戰地,差不多要穿越大半個德國,這沿途基本上都是補給困難的地帶(所有的諸侯都在等待戰爭的結果,他們會在結果出來後跟勝利者握手,在此之前,他們選擇中立,包括不給過往軍隊提供任何補給)。
所以最終出動的是司令部直屬的重騎兵團以及二個師屬輕騎兵團,三支部隊六千人,外帶一個由炮兵和步兵軍官組成的三百人觀戰團,就這麼六千三百人開過去了支援瑞典軍了。
同樣面臨後勤保障問題的還有蕭嚴,雖然在面聖的時候和崇禎皇帝說了這個情況,而且還討到了手詔,但是出於周全考慮,蕭嚴最後只帶了盧象升的天雄軍出征,至於孫傳庭的天狼軍則因爲陝西戰事告急,已經改調陝西了。
從宣府出發到山東爲止,蕭嚴的擔心變成了事實,雖然有皇帝的手詔,但是沿途各地官員都在百般推辭,拒絕給蕭嚴的軍隊提供軍糧補給。這裡頭溫體仁的功勞大大的,他這個首輔沒少給地方上打招呼。
沒關係,蕭嚴也不是好惹的人。沒辦法提供補給?好吧,那我就借了,借了用了再還可以吧。
可這借的方式未免太過粗暴了一點,一堆大兵把縣衙府衙一圍,沒有糧食可借那就誰也別想出來。這般流氓作派,誰人敢不借?
就這樣,蕭嚴帶着一萬天雄軍非常順利的趕到了山東,屁股後頭自然也跟着成堆彈劾他的奏摺,反正債多了不愁,蝨子多了不咬。。。
9月11日,張振嶽帶領着六千騎兵趕到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軍隊所在地布萊登菲爾德地區。古斯塔夫二世的軍隊在這裡已經和帝國將領蒂利伯爵的軍隊對峙了四天了,張振嶽的軍隊並非國王的第一支援軍。
面臨蒂利伯爵不斷訛詐的薩克森選侯終於忍無可忍,和勃蘭登堡選侯一樣,加入了瑞典人的軍隊,爲福音教徒而戰。而且薩克森公爵還派出了一萬四千名士兵會同瑞典國王去和帝國軍作戰,這支軍隊是在9月9日抵達的。
古斯塔夫二世第一次和帝國軍隊正面衝突,因此他很重視張振嶽這個來自東方的軍士統帥,因爲半年以前,這個神秘的東方人和他的軍隊擊敗了帝國名將彭海姆的二萬帝國軍隊。因此張振嶽抵達的時候,身材談不上高大,但卻流着濃密鬍鬚的古斯塔夫二世陛下親自到了軍營門口迎接張振宇的到來,並在語言不通初次見面的情況下給了張振嶽一個熱烈的熊抱。
張振嶽的到達使得新教聯盟的軍隊達到了驚人的四萬五千人。
而這個時候,蒂利伯爵、彭海姆伯爵以及菲爾斯伯爵指揮的天主教聯盟或者說帝國軍隊的兵力只有三萬九千人,單單從數量上看,新教聯盟軍已經處於一個相對優勢了。
那麼新教聯盟軍的優勢僅僅是數量上的嗎?
9月16日當天上午,兩軍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前哨戰。彭海姆伯爵指揮的二千哥薩克騎兵在河岸邊給試圖悄悄渡河的瑞典騎兵當頭一棒,戰鬥十分激烈,最終彭海姆伯爵迫使瑞典騎兵主動脫離戰鬥。隨後彭海姆伯爵不得不執行蒂利伯爵的命令收縮,蒂利伯爵居然任由新教軍渡河,然後擺開陣勢來和自己作戰。
這些都不是張振嶽關心的,他到達之後就對瑞典軍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參觀,因爲據說這支軍隊這個時代全歐洲全先進的軍隊。
這次參觀讓張振嶽一行人大開眼界,張振嶽終於知道什麼叫專業了,和瑞典人比起來,自己在軍事方面完全就是個業餘玩家,能夠活到現在只能用奇蹟二字來形容了。
相對於歐亞聯合軍,瑞典軍隊在細節方面做得更好更到位,不僅僅是統一軍裝款式這一個小細節。
相對於同時代的歐洲軍隊,古斯塔夫二世對於裝備的要求達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或許這跟瑞典地處歐洲邊陲,人口有限有關。
古斯塔夫二世的戰術思想就是強調軍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這兩點反應在武器上就是長矛從歐洲標準的4.8米變成了3.3米,矛的前端還加上了鐵套,防止被敵人砍斷。這個時代的火炮十分笨重,需要三匹馬才能拉動,而且種類繁多。可瑞典軍只有三種標準化火炮,攻城炮、野戰炮和團屬炮,並且瑞典軍的野戰炮只需要一匹馬即可拉動,二三個人就可以抱起。火柴引火機被齒輪打火機取代,紙質子彈殼的採用極大的方便了士兵大量攜帶和裝填效率。
這還只是武器,在陣型上,古斯塔夫二世摒棄了目下歐洲最流行的“西班牙方陣”,創建了“楔形方陣”。軍隊被排成了橫列隊形,騎兵爲縱深三列,長矛步兵三至六列,兩翼爲火槍兵,線式隊形取代了方陣。
編制方面,瑞典軍更是獨樹一幟,以團爲基礎,每團8個連隊,每個連隊除軍官外,由72個火槍手和54個長矛手組成。全團包括團屬炮兵在內,共1300人。而同時代歐洲,這個數字在3000人左右,即使是歐亞聯合軍,團的人數也在2000人。
最驚訝的大概是軍需體制,這是讓張振嶽最汗顏的一點,瑞典軍設有軍需倉庫,被配有正規的管理人員。後勤保障細節化到了連一級,後勤車的數量,騎兵連隊爲十輛,步兵連隊爲八輛,除此以外一切不必要的車輛都被精簡了。
這些東西在後世看來是軍事行動中最基本的東西,但是在這個時代,古斯塔夫二世無疑是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和定位。
張振嶽對此不禁感慨道:“咱們大明怎麼就沒有這麼厲害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