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臺灣大海戰(二)
南京,皇宮,已經登基稱帝,改元弘光的福王朱由崧正坐在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坐過的位置上聽着朝中百官的爭吵。自打他登基以來,這樣的爭吵就沒有停止過,歸根結底就是他們對自己這個皇帝不服氣。朱由崧小字福八,明神宗之孫,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的庶長子。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七月生於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可別因爲他是藩王的兒子就小看他,他的父親福忠王朱常洵是當年明神宗寵妃鄭貴妃的兒子。論及出身遠比後來接替神宗的光宗要高的多(光宗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宮女),而神宗皇帝愛屋及烏,也很喜歡鄭貴妃爲他生的這個兒子,並且爲此不惜和文官集團進行了長達三十年的戰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國本之爭,圍繞這個國本之爭還引發了著名的明宮三大案,東林黨就是趁着這個國本之爭一躍而起擊敗其餘諸黨一統江湖的。
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朱由崧隨其父福王朱常洵就藩於洛陽。這無疑是宣佈了福王在這場儲位爭奪戰中徹底失敗了。不過勝利者也沒強到那裡去,光宗登基還沒一個多月就駕崩了,差點就走在他老爹神宗皇帝前頭了。
但是差一點就是差一點,福王這一脈就變成了藩王。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朱由崧封德昌王,後進封爲福王世子。1641年(崇禎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福王朱常洵從城上以繩索垂至平地逃出城外,藏匿於迎恩寺,後被農民軍搜出,被殺害。朱由崧縋城逃脫,前往懷慶避難,1643年(崇禎十六年)五月,朱由崧襲封福王。崇禎帝親手拿起了宮中的玉帶,派遣內侍去送給他。1644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正月,懷慶有農民軍進攻,朱由崧逃亡到衛輝,投奔潞王朱常淓。三月初四,衛輝也有農民軍進攻的警報,朱由崧隨潞王逃往淮安,與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於湖嘴舟中。
三月十一日周王朱恭枵薨於舟上,三月十八日福王朱由崧上岸,住在杜光紹園中。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的消息傳至淮安。崇禎帝在北京殉國後,留都南京以及南方各省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
從血統上來說,明光宗朱常洛有天啓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二子,天啓帝朱由校無子,而崇禎帝朱由檢也殉國了,崇禎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均下落不明。所以應從明神宗之子、明光宗諸弟中選擇。福王朱常洵爲第三子,以常洵居長。朱由崧爲朱常洵長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因此在崇禎太子及定、永二王無法至南京繼位的情況下,福王本爲第一順位。然而東林黨人卻持相反意見,以東林領袖錢謙益爲首,以立賢爲名,主張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並稱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
張振嶽當時抓着蕭嚴和宋小魯一起看這份邸報的時候就哈哈大笑道:“這就是東林黨不對了,這皇帝寶座的傳承嚴格來說是有規矩的,真要按着規矩來說,如果不是我們把崇禎帝的兒子們救了出來,這福王纔是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這些東林黨和復社啊,恐怕是還記着當年擁立光宗的時候和福王這一家子結下的樑子,怕福王當了皇帝報復呢?看看這理由找得,要多蹩腳就有多蹩腳,什麼叫潞王素有賢名啊?這大明大廈將傾的時候,出了我那大舅哥唐王做了點事情外,其他的藩王那個不是醉生夢死啊?居然還有立賢一說?最搞笑的還是我們的史二哥啊,看樣子也是學壞了,居然能給出福王再藩不忠不孝一說,人家朱由崧繼承藩王爵位的時候洛陽已經丟了,這藩王壓根就是四處在流浪,就藩就藩,藩都沒就就能在藩。”
事實就是這樣,但是東林黨是什麼人啊,讀書人啊,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原本就是他們最擅長的。結果依着規矩就該歸福王的帝位,最後硬是被他們弄成了福王篡位的味道出來了。這大明都到了最後的生死關頭,這幫東林黨和復社的才子們卻還在忙着窩裡鬥,想想都不禁讓人扼腕。
這裡頭還有一個冤大頭,那就是阮大鋮推薦擔任鳳陽總督的馬士英。這位爺原本跟東林黨還算得上是合作關係,並無過節,史可法他們鼓搗立潞王他也沒意見,正和史可法商議着呢!
朱由崧在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的幫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鎮總兵求助。[2] 高傑,黃得功本人本來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竄軍閥,見有“定策擁立”的大買賣可做,真是無本而有萬利的好機會。於是一拍即合,甩開他們的頂頭上司——正與史可法密商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勳。
消息傳到南京,所有人無不大驚失色。馬士英老於官場,見自己部將窩裡反,想來爭也沒用。連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跡,成爲從龍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開始還矇在鼓裡,指手畫腳的不服,又在寫給馬士英的信中痛罵朱由崧昏聵糊塗。沒想到卻成爲落在別人手中的把柄。隨即馬士英便帶領大軍殺氣騰騰的護送朱由崧來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滿心悔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只好接受這個現實了。
可大局真的定下來了嗎?這個時候秦浩就幹了一件蠢事,居然派人去告訴史可法,崇禎帝的四個兒子都被接出來了。這也是張振嶽最初的意思,想的是避免南明小朝廷再爭來爭去玩自耗了。此外就是希望藉着崇禎帝遺孤的名頭,能在將來弘光政權垮臺之後,大家知覺南下投奔找個去處。
不成想史可法也是昏了頭了,居然當朝拿出這封信,威逼弘光帝立刻派人南下昆明,去迎接先帝遺孤,還位於先帝。東林諸公和復社諸子自然是紛紛叫好,一時朝野大震。
可馬士英不是傻子,他只要算一算日子,就知道崇禎帝的兒子們根本就不可能那麼快出現在昆明,估計這會還在海上漂呢!
這皇帝歸根到底只能是一個人做的,而且必須做到死的。這坐過了皇帝再下來,那裡還有什麼好下場可言,所以就有了鄭芝龍手上的密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