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動盪時代(四)
伏擊是在十二月初三,鄭三多他們選擇了一個非常適合伏擊的地方,而紅娘子的軍隊則在離此五里的地方待命,隨時策應。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離他們預設的伏擊地點不到三裡的一個山坡上,博洛貝勒和孫茂才透過樹林子看着“義軍”進入埋伏陣地。
博洛貝勒很是滿意的看了孫茂才一眼道:“你的很好,我一定會如實向攝政王稟報你的功勞。”
孫茂才自然是點頭哈腰表示自己是應該的,能爲大清效力是他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博洛貝勒不再多看自己這個便宜老丈人一眼,他轉頭吩咐左右:“等下下頭一打響,你們各帶一個漢軍牛錄衝下去,主力先不要動。”
外表看起來年輕憨厚的博洛貝勒其實是個很精明的人,他可沒有其他老貴族那種看到敵人就拿刀子上去砍人的衝動。對於那種要麼砍倒敵人要麼被敵人砍倒的打法,博洛貝勒是看不上的。用多爾袞的話說,這是愛新覺羅家族少有的會用腦子打仗的人。至少在多爾袞眼裡,博洛比阿濟格好使,這也是爲什麼明知道阿濟格和博洛有矛盾的情況,依然堅持讓博洛前來的緣故。不過多爾袞也知道自家兄弟的脾氣,所以他對於阿濟格和博洛的職責還是做了一個明確的劃分,避免他們互相制肘壞事。
阿濟格統帥正白旗的六千精銳和一萬蒙古騎兵進駐太原,節制山西全境的六萬綠營兵。博洛則統帥三千正黃旗精銳和二萬漢軍八旗,負責北直隸太行山沿線的剿匪事宜,阿濟格的主帥不過是掛一個職而已,畢竟人家也是親王。
漢軍八旗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構成清代八旗的整體。其建制﹑旗色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見八旗制度)同。清太祖努爾哈赤時﹐將降服的漢人編成十六個佐領﹐隸滿洲八旗。明崇禎四年(1631)﹐皇太極爲平衡八旗旗主諸貝勒的軍事勢力﹐以漢人精於火器﹐撥出漢人別置一軍﹐名“烏真超哈”(“烏真”﹐漢語“重”的意思﹐“超哈”﹐漢語“兵”或“軍”的意思)﹐佟養性爲昂邦章京(總管)。十年分爲二旗﹐石廷柱爲左翼一旗固山額真(見都統)﹑馬光遠爲右翼一旗固山額真。十二年分爲四旗﹐石廷柱﹑馬光遠﹑王世選﹑巴顏爲固山額真。十五年增編爲八旗﹐以祖澤潤﹑劉之源﹑吳守進﹑金礪﹑佟圖賴﹑石廷柱﹑巴顏﹑李國翰爲固山額真﹐計一百二十九個佐領﹐兩萬四千五百人。進關後﹐因形勢劇變﹐陸續編進了新投降和改編的漢人官兵﹐發展爲二百七十個佐領﹐兵額兩萬人。編制擴大一倍多﹐兵額卻少於初建。官多兵少﹐體現了籠絡漢降官的政策。
清朝佔領關內以後,漢軍八旗又對局勢的穩定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他們幫助滿洲統治者適應中國國情,因地制宜,繼承明制。其中范文程、寧完我、張存仁、洪承疇等幾乎以“特別顧問”的身份影響着皇帝和大批滿洲貴族。在大政方針上,除涉及滿洲貴族的特權問題外,其他方面諸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上均能夠有所提議,並被採納。另外,由於急需說漢語之官員對內地進行治理,曾一度設置漢軍專缺破例進行遴選,一時間各地總督、巡撫多爲漢軍出身。在這一時期,民族矛盾仍然尖銳,並非照搬明制就能夠直接解決,所以漢軍對清朝統治者的輔佐成爲了滿洲和漢人中間的一個緩衝點。漢軍在二者中間找尋出一條既不冒犯滿洲貴族特權,又將政策調節到漢人可以容忍的底線,因此有學者認爲,如果沒有漢軍八旗的從龍輔佐,清朝統治者未必能夠奪取中原地區,並建立穩固統治。隨着清朝政局的逐漸穩定,滿洲統治者經驗的逐漸豐富,漢軍的作用纔開始降低。
不過和歷史不同,這個時空的滿清入關並不太順利,至少淮河以南還是大明所在。
爲了鞏固統治,滿清統治者對漢八旗進行了擴編,並採取了以漢八旗牽制綠營的做法來改革目前的軍制。
具體來說,入關之後投降的明軍大部分編入綠營,綠營的總兵力大約在四十萬人左右。而漢八旗則更是進行了極大的擴充,除了入關前的二萬陳遼軍外,還把孔、尚、耿三大漢王的親衛也編入八旗,約三萬人。整個漢軍八旗沒有再如歷史上搞官多兵少的把戲,而是擴充到了三百二十個佐領八萬人的規模。
這次跟隨博洛的二萬漢軍旗多爲陳遼兵,這些士兵雖然祖宗是漢人,但是早就從了滿俗,說的也是滿語,行事風格也與滿人無異。由此也可以看出多爾袞對這次剿匪的重視以及對博洛貝勒的欣賞,這京師裡頭已經有人在傳了,只等博洛這次勝利班師,這一個王爺是跑不掉了,就是不知道會是親王還是郡王而已。
相對於他那個一直被父兄當敢死隊來使用,最後在北京城下被蕭嚴斬殺的父親阿巴泰,博洛確實算得上是個翹楚了。
戰鬥開始了,鄭三多確認沒有什麼問題之後就下令攻擊了,一千多人從二側一躍而起,對着下面的人大喊投降免死。
而負責押運的的二百清軍卻出人意料的沒有露出任何慌張的樣子,他們似乎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出了。他們如變戲法一般拿出了各自的手弩,同時他們還掀開了蓋在貨物上的席子,大家這個時候才發現,車上的並不是什麼糧食和物資,而是。。。士兵。
足足四百個滿清士兵藏在馬車裡,瞬間雙方人數比就從二百比一千五變成了六百比一千五。
“不好,中埋伏了”鄭三多能當大佬多少還是有見識的,這架勢一看就有問題。可是衝鋒已經開始了,這個時候喊停是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