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三四章 沸騰的南直隸

“該死,怎麼會這樣。”張溥焦急的咒罵道,他的旁邊,是一臉擔憂的陳貞慧。

上次在花船上聽聞王思遠王三公子陰謀密會衛所軍官時,他就隱約感覺到一股不好的風潮,心思敏感的他,覺得在江南地界會出些亂子,故此,之後他就一直留在南京城,沒離開,與他一起的,還有當時參與宴會的陳貞慧。

兩人共同留在南京城,品酒讀書,夜宿秦淮,好不風流快活。過不得多久,王思遠帶領的冒稱倭寇的海盜上岸劫掠,擄掠人口,甚至就連他的老家太倉都遭劫了,只有南京坐在的應天府還算太平,沒有倭寇流竄過來。

雖然家鄉受到劫掠讓張溥有點傷心,但自己的推測出乎預料的準確,又讓他心底有些開心,自己的還是很有預見能力的嘛。帶着這樣又開心,又有點擔憂的心情,他繼續留在了南京,而陳貞慧也被這肆無忌憚的倭寇給嚇到了,不敢回家,也只好一同留下來,打算參加南直隸的鄉試。

只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張溥有點看不懂了,東南出現了倭寇,皇帝派大軍前來平叛很正常,而從海上來也很正常,畢竟皇帝剛以海軍來了個漂亮的前後夾擊,團滅了女真八旗,此時再度啓用也正常。

而且,以張溥的眼光來看,皇帝這怕也是給漕運改海進行鋪墊和趟路,只要這次行動成功,以後漕運估計都是從港口出發,走海路北上了。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這隻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海軍艦隊,一到寧波就被滅了,連人都死了好幾千,整個帝國的海軍艦隊全軍覆沒。

皇帝陛下拍下來平叛的軍隊就此停在寧波進行修整,不在動彈。而南京城中的氣氛也有些讓張溥摸不準了,兵部尚書熊明遇和魏國公徐弘基公開吵了好幾次,原因很簡單,熊明遇想帶兵去寧波,但徐弘基不讓。

最終這件事以熊明遇突發疾病,稱病不出而告終,不過,在暗中有傳言,熊明遇並沒生病,而是被魏國公給囚禁起來。

種種事情的發生,讓張溥越來越看不清

這南京城的風向了,就在他猶豫着,是不是要離開的時候,天突然就變了。

大隊大隊在街道上巡邏,接管各種番庫衙門的兵丁,讓醒來的張溥默然感覺,整個世界都變了。發揮自己強大的交際能力後,張溥終於弄清楚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魏國公徐弘基起兵,言稱要撥亂反正,要將天下歸到正軌,他聲稱,先帝留下的遺詔和親筆遺書都在自己手中,當今皇帝得位不正,乃是陰謀篡奪而來,是謀害先帝后才得以登基。

自己身爲與國同休的勳貴,絕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故而起兵,欲撥亂反正,讓天下重歸正軌,希望天下有志之士能夠揭竿而起,雲集響應。

弄清了發生的事情,張溥的心就定了下來,閒下來之後,他還有心情對徐弘基的檄文指點一二,蔑笑其爲想當然的白癡言論,如此檄文,定然無人響應。

然而,後面發生的事,卻如同唱大戲一樣,不僅狠狠的打了張溥的臉,也讓文人士紳看的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在徐弘基以自己的兵馬佔了南京城後,第二天,便有應天府的衛所軍響應,率衆來投,第二天,長江上就開來了遮天蔽日的船隻,之前劫掠東南的兩萬盜匪稱,感魏國公之風骨正氣,特率衆來投,欲爲匡扶社稷的偉業添磚加瓦。

而徐國公也不負衆人所望,他自號討逆聯軍總兵官,面對來投的兩萬海盜首領王思遠,直接授予討逆聯軍副總兵官的職位。

到了第三天,松江府華亭縣徐家召集家中佃農青狀,湊了只三千人的隊伍,佔據了華亭縣,響應魏國公的旗幟,宣佈加入討逆聯軍。

隨後,便是各個在地方擁有大量土地的士紳家族效仿徐家,召集家中長工佃農,直接奪站州縣,宣佈起義,加入討逆聯軍。

最後,甚至那羣已經很久沒有事幹的,以漕運爲生的苦力漢子,不知道從哪裡聽到皇帝要取消漕運,改成海運的消息,也鬧起事來,弄了這隊伍,佔了個縣城,劫掠起來。

面對這種紛亂

的情況,南直隸各地的縣令知府根本遏制不了,世家大族在本地本身就人脈根基身後,各個基層文吏都被他們所掌控,如今起事,外地而來的流官根本擋不住。好在,畢竟都是士林一脈,都是沾親帶故,擡頭不見低頭見的,所以也不會很爲難,不強逼加入,你不想幹掛印而去就可以。

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下,很少有官員能夠抵抗的,不是加入討逆聯軍,就是掛印而去,前往北方。到最後,令人感到神奇的是,竟然沒有一個官員在這場起事浪潮中喪生。

各地紛紛響應後,便是朝着南京聚攏,畢竟那裡有個很大的山頭,魏國公,而且對方聲稱有着先帝遺書遺詔的存在,天然具有統治地位,自然要過去。

就這樣,大半個月過去了,除了鳳陽府外,整個南直隸全部反了,所有州縣舉兵歸附魏國公,加入討逆聯軍,征討弒父篡位的朱由校。

南直隸發生這樣的情況仔細想想,其實並不是偶然,朱由校一上臺,就發佈了要改革的信號,而後便是一系列的動作,撤掉北直隸,改爲行省,增加警部,下面州府逐漸建設警局,都察院和大理寺全部外派下設機構,分奪知縣知府的權利。

天下沒有傻瓜,朱由校種種舉動,無不昭示他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皇帝,所有人都相信他會對天下的制度進行一番大改。而後,從前流傳的種種傳言,什麼取消農業稅,土地國有化,徵收商稅,取消科舉,等等或正常,或荒謬的流言一下子流傳開來。

他們都相信,這些傳言中的東西,皇帝或早或晚,肯定會實施的,而這,絕對觸碰到了地方的利益,而且是絕大部分人的利益。

故此,有這南直隸全部起事的場面,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只需一名搖脣鼓舌之人,南直隸便會變天。

浙江若不是有着俞諮皋的上萬大軍在寧波屯住,在這股風潮下,也不知道會有多少州縣跟風。天下最不缺明眼人,看透了皇帝的想法後,不知道多少人心中不滿,他們不缺實力,缺的只是個機會。

(本章完)

正文_第三七三章茶館四正文_第六十一章 駱養性正文_第一九四章 會獵女真14正文_第三九四章 有喜正文_第二百七十二章 冬至大朝6正文_第三七四章 農民、地主正文_第一七四章大動6正文_第四三九章 奇物克敵正文_第八章 魏忠賢正文_第二五七章 封神正文_第四二零章 卜失兔正文_第二二二章 張顯庸正文_第二三九章 再臨天津正文_第二四五章 鬧劇般的收場3正文_第二零七章 陳子壯正文_第三十三章 禁足正文_第二二八章 汗顏正文_第七十五章 小衝突正文_第三二一章 戰果3正文_第三三三章 交流正文_第一一零章 瞞天過海正文_第三六九章 年輕真好正文_第二七八章 皇城司正文_第七十四章 向東正文_第二八五章 天地面前,人人平等正文_第一八八章 會獵女真8正文_第四三一章 戰友別開槍正文_第一九二章 會獵女真12正文_第二零八章 公文正文_第二九五章 斷土地之根正文_第四一五章 開端正文_第四二二章壘京觀,勒石刻碑正文_第三五九章 考功司正文_第八十四章 罰正文_第七十九章 與吾同在,生死與共正文_第一一五章 李鄭合謀正文_第五十七章 肉的誘惑正文_第十八章 未雨綢繆正文_第九十章 工匠正文_第二九一章 土地國有正文_第六十五章 鹽正文_第一九六章 會獵女真16正文_第三十五章 時光匆匆 2正文_第四八三章 拜見將軍正文_第四七六章 牛人來斯行正文_第二七九章 考試科目正文_第二六零章 遼東行省正文_第一四六章 承天啓命正文_第五十八章 長工正文_第一四八章 進京正文_第一三五章 兵敗正文_第二四零章 飛剪船炮艦正文_第一一零章 瞞天過海正文_第一一二章 穿越了還是個普通人正文_第四四六章屈服正文_第一百零二章 飛剪船正文_第三三三章 交流正文_第三三二章 掛白旗正文_第四零三章 西遷正文_第四一四章 該死的帝國日報正文_第二五四章 標準化正文_第一七二章大動4正文_第二一三章 駱養性的體悟正文_第一八八章 會獵女真8正文_第二十五章 去世正文_第四一一章 長兄如父1正文_第一七五章 歷史慣性正文_第三八二章生死一線正文_第一九六章 會獵女真16正文_第三一一章 報紙發家正文_第一一五章 李鄭合謀正文_第三一一章 報紙發家正文_第一七二章大動4正文_第三六二章 歸國正文_第二一六章 海軍之痛正文_第二十二章 景陽宮正文_第三一零章 解讀報紙宋獻策正文_第六十三章 君有佳子正文_第六十八章 我在皇宮正文_第三七三章茶館四正文_第二一八章 鍛造正文_第四十章 出擊正文_第二五八章 大興正文_第七十八章 敵人從海上來正文_第六十一章 駱養性正文_第三七八章 密會1正文_第四十七章 委以重任正文_第九十八章 帆船正文_第四三五章 沸騰的女真正文_第七十四章 向東正文_第三零三章 歸隊正文_第九十章 工匠正文_四二四章 幹嘛不一人一個?正文_第一四七章 禁閹令正文_第三三六章 大明爸爸不要走,聽我解釋正文_第三五八章 政令之要正文_第四一六章 山東震動正文_第三四六章 小會1正文_第二四八章 後續處理2正文_第二九五章 斷土地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