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文華殿。
九名,不,現在是八名閣老了,他們八人圍在一張圓桌前開着會議,這便是內閣大名鼎鼎的圓桌會議了,昭示着八人平等,共同商討國事的精神。
閣老當中,首輔三票,次輔兩票,其他輔臣一人一票,總計下來就是一十二票。這個情況是朱由校刻意造成的,這又不是後世,非要弄個奇數出來,若是雙方商議不決,自然就需要找他這個皇帝裁定了,不然什麼事都內閣議而決之,久而久之他就成了虛君了。
圓桌上,東閣大學士、次輔徐光啓坐在上首,會議就是由他召開的。此時,一份公文從他手中傳遞而出,讓所有人都看了一遍。
“各位怎麼看?”徐光啓皺眉問道,他也沒想到,竟然從遼東那些百姓中還真的弄出了極有價值的信息。
這份信息簡短,但內容卻十分的豐富,交代了當代白蓮教主徐鴻儒的藏身之所以及他們準備在山東造反的幾乎,上面還有些人名地名,都是白蓮教的暗子。
“交給宗人府吧,他們不是總掌天下宗教事務麼?”朱燮元說道,身爲內閣的下屬部門,自然要方便些。
“還是交給錦衣衛吧,畢竟這些邪教圖謀造反,危害帝國安全,這可是陛下欽定的錦衣衛的職責。”黃克纘有不同的意見,他畢竟比後進的幾個大學士要多出了一年多的經驗,在庶務處理上更加的圓潤。
“對對對,交給錦衣衛就好。”畢自嚴說道,初入內閣,各方面還不清楚,在事務決議上他目前主要還是隨大流。
“既如此,大家投個票吧,統一下意見。”見衆人都是這個意思,徐光啓也不反對,直接同意。
“我看還是不用投票了吧,這又不是決議什麼大事,只是兩個部門間的公文轉交而已。”王佐插嘴打斷道。他的意見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不知爲何,他們總是避免以投票的形式決定任何政務,哪怕皇帝說了這話,他們也不敢開啓。
“是啊是啊,不用投票決議了吧。”其他閣老也一起符合道,見衆人都不願意進行投票,徐光啓只好作罷。
其實朱由校規定的內閣議事程序很簡單,幾個閣老團團一座,然後拿無法決議的事情進行商討,然後投票統計,票數多的自然成爲最後的結論,而事後,只需要送一份備案到皇帝面前而已。
看了備案後,皇帝覺得好就讓他,不好就阻止政策。然後就是這簡單的程序,內閣卻一直實行不下來。原因無他,萬一自己九人的決議被皇帝給阻止了怎麼辦?我們乾的不好?誰都不肯擔着這個責任。
故而內閣直到現在,還沒有獨自辦公,決議出一件大事來。全都是聽從上諭,或者處理一些常規的事務。這令徐光啓一直很尷尬,發了狠要在皇帝回來之前,推動這行規定的實施。
故而他大小事都拿來提一番,以圖實行下去,但卻從無例外都被其他七人給阻止了。
“既然如此,老夫也不一意孤行了,這白蓮教的公文就交給錦衣衛的許顯純吧。”徐光啓臉色平靜,看不出來他心中在想些什麼,但其他幾人心下依然有些羞赫和不好意思。
很快,便有文書進來將公文拿走,然後辦理手續,送往午門外的錦衣衛指揮衙門。
“好了,山東兗州府、東昌府、濟南府發生劇烈地震,鉅野城垣雉堞傾倒過半。文廟廡舍皆壞。歷城震聲如雷,房搖地動。曹州(今菏澤)、城武、曹縣、濮州(今河南省濮縣)、朝城、金鄉、魚臺,皆大震有聲。”
徐光啓擲地有聲的說道,關於這場大地震他們都知道,波及了半個山東省,受災之人多達百萬,處理起來十分的棘手,關鍵的是,想要開倉放糧,既然找不到負責的部門。
“地震好辦,賑災就是,但是如何賑災卻是個麻煩事,尤其是地方常平倉的事務,由哪個部門負責?大家都發表下一件吧。”徐光啓無喜無悲的說道,由於剛纔錦衣衛的事也是如此處理,其他幾個閣老不疑有他,紛紛建言獻策。
首先發言的是王佐,這位從工部尚書起家的閣老,入閣後也一直負責天下道路的建設,只見他兩眼放光的搶着道,“賑災的事情好辦,聽說陛下要分地後,建築隊的農民全都回去了,年後開工,雖然內府的建築公司招募了一批,但是人手嚴重不足,十分影響幹道的建設,這些災民可以交給工部,讓他們去修路,然後發放糧食給他們賑濟。”
“這叫以工代賑!”王佐得意洋洋的說道,這可是他從知道山東地震之後就一直想着的事情,那流離失所的百姓在他看來全都是最好的勞動力啊!
“照你說的,做工的農民都回去分地了,山東的農民難道不想分啊。會有人跟你走?”崔景榮唱起了反調,不過他說的卻是很有道理,讓其他人連連點頭。
“那就分完地在兆走。”王佐不服氣,梗着脖子反駁道,“這場地震波及了大半個山東,當地莊稼全
毀,而且現在也過了農時,他們上半年將顆粒無收,不跟着築路對走哪裡有糧食給他們?”
“就算你之後有錢買糧食供應,但現在呢,機構分割,地方常平倉就是一堆爛賬,裡面的糧食虧空嚴重,戶部、國部、財部沒有一個部門想要接手,中樞如此,地方更加,相互推諉,這第一批糧食怎麼來?”崔景榮有點針鋒相對的說道。
徐光啓的意外入閣讓他更進一步的想法破滅了,心情不爽之下,自然有些火氣,說的話也衝。不過沖歸衝,他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看周圍幾個沉默下去的大學時就知道。
常平倉本就是豐年官府用來收購糧食,在災年賣出或者賑災用的,然而白花花的糧食堆在那裡,就是白花花的銀子,根本沒人能忍得住,自然有老鼠倒賣,好的地方,給你留下三成,不好的甚至一粒都沒有。
平常時常平倉無人理會,自然遮住這些爛賬,然而如今山東地震,需要糧食賑濟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暴露出來,好在發現的及時,從天津調集了一批糧食過去,纔算撐過了第一階段。
常平倉暴露出來的巨大虧空,讓本來對這個機構有興趣的三個部門紛紛畏之如虎,根本沒有敢接手的,只能讓他空置着,然而後續的工作還需要常平倉來調劑的,沒人管理怎麼行?
場面一時間沉默下來,王佐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啥,他以工代賑的想法卻是很好,即利用了閒置的勞動力,又解決了災民吃飯的問題,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先把百姓穩住,然後他纔好一批批的抽掉人手,分發各處修路。
而且,還有個分地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些百姓寧肯餓死在老家也絕不會離開半步。
“既然常平倉都沒有人接手,不如仿照海關和稅務,成立個三品的專職辦事部門,至於虧空的是就讓都察院和地方警局去追查,能查出來就查,不能的話就暫且擱置。如此方法,諸位以爲如何啊?”見無人提出意見,徐光啓忽然開口。
他的這個提議,頓時然在場的人愣了下,仔細想想,似乎可行啊,三部不接手是怕背上爛賬,但新部門卻沒有這個後患了,他們都是後來組建的,跟以前常平倉沒有關係。何況,這些虧空還可以擱置下來。
可以,可行!
諸位閣老心中都大感滿意,這徐光啓能坐上這個位置,果然有真材實料啊!
不等其他七名大學士發表什麼意見,徐光啓又接連開口,“關於農民土地問題,山東離京師甚近,相比各縣政府都分割構建的差不多了,那麼立刻徵召地方秀才,開始皇權下鄉計劃和分田地政策。”
“陛下有言,軍民一家親,內閣當移文大都督府,請求他們派出兩萬城防軍入山東救災,並於原地徵召青狀成軍,建立山東城防軍,進行自救。”
接連三條意見的拋出,讓所有人都一愣一愣的,反應不過來。等他們吸收了徐光啓說的意見後,無不面色駭然,全都神情恍惚的望着對方。
成立獨立的部門還少說,畢竟有陛下的先例,只要去封公文請示就行,但是後面的這些,一個比一個嚴重,甚至所謂的軍隊救災,更是聞所未聞,簡直天方夜譚。
看着他們的樣子,徐光啓心中大感暢快,他雖然成爲了次輔,主政內閣,但其他三名四方閣老並不買賬,時不時的下個絆子,如今一舉將他們鎮住,讓他心中十分高興,這下知道老夫的厲害了吧,若是沒有我這個魄力,以後就乖乖聽話。
“陛下講究文武分治,讓大都督府出兵,是否…..是否…….”對軍制有些瞭解的崔景榮結結巴巴的說道。
“只是移文請求協助罷了,請示之事自然是孫稚繩的事情,不用你我操心,老夫想,內閣給大都督府送一封公文的權利還有吧。崔南閣?”徐光啓不緊不慢的步步逼迫道。
“有的,有的。”崔景榮緊張的擦了擦汗。
“那崔南閣是否同意這三條意見呢?”只是,徐光啓似乎不想放過他,再一次緊迫的問道。
“這…..這……”崔景榮頭上的汗珠更多了,緊張的話的說不完整了,這三條裡面,哪一個都是大事,面臨的壓力自然更大,他不敢亂說,“這個要請示陛下。”
“可陛下說內閣臨大事,可投票而決。不知崔南閣是否同意呢?”
“這…..”崔景榮有些求助的望向其他人,只是其他幾人紛紛撇過頭去,不想介入這場爭執當中,顯然徐次輔是看不過剛纔崔景榮反駁王佐的態度,準備拿他開刀,樹立自己的權威。
這個時候,自己就不要傻乎乎的參合進去了,不然會被摟草打兔子被打的,在場的全都是老狐狸,這點關節他們還是看的透的。
然而,一秒鐘之後,他們就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如此大好時機,徐光啓怎麼可能放過呢。
“諸位如何看呢?反對還是贊同?”徐光啓微微扭過頭,掃視
在場諸位,微笑着露出的牙齒,此刻竟然閃爍着森寒的光芒,給人一種殺機大盛的感覺。
所有人一接觸到徐光啓的目光,登時心神被攝,一時間嘴都張不開了。
“王北閣呢?您剛纔不是同一建立糧食局麼?”見衆人不說話,徐光啓登時步步緊逼,準備一個個擊破。
“我……”王佐情急之下,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反駁。
“現在開始投票,王佐,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忽然,徐光啓大喝一聲,聲勢逼人的緊盯着王佐。
被他這一嚇,王佐頓時失聲叫道,“我贊同!”
說完後,他的身體就軟下去,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
“很好,下一個呢!”徐光啓的目光移到了旁邊的黃克纘身上。
“我…..贊同!”黃克纘也抵擋不住,繳械投降。
而後本就緊張不已以及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四季大學士都紛紛同意。
“很好,既然內閣全員投贊同票通過,那麼就照此發下公文,命令山東巡撫開始辦理。定生,將會議過程記錄下來。”扭過頭,徐光啓溫和的笑着對旁邊早就嚇呆的會議記錄者說道,臉上的表情全無剛纔殺氣森森的樣子。
“哦哦!”陳貞慧手忙腳亂的拿出紙筆,開始回憶剛纔的全部過程,妙筆生花的記錄下來。
正是這一片記錄,生動詳細描述了大明帝國內閣第一次正式行駛最高行政權的過程,讓人們清楚的看到,每一樣新生事物開端的不易。在後世,這片文章被選入了小學生課本必學文章。
以此同時,和這裡正對着的武英殿之中,也召開了一次會議。
與會人員不必文華殿這邊人才濟濟,高士滿堂,大都督府這邊攏共也就只有無人,大都督孫承宗,左都督戚金,右都督俞諮皋,前都督畢懋康,後都督左光斗。
總共才五個人,讓空曠的會議室顯得有些空蕩蕩的,讓人看着好不淒涼。
和內閣那邊不同,大都督府這邊只是例常會議,根本沒有什麼重大的決議內容。況且,和內閣有自主權不同,大都督府只是個執行機構,負責軍隊中的上傳下達,只能按照慣例處理問題,根本不能隨意改弦更張,所有權柄都操持在朱由校一個人手中。
坐在下首,左右前後四個都督分別向孫承宗彙報自己這段時間部門的情況,彙總到這裡,然後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所有人的工作都很正常,參謀部的參謀要麼隨軍,要麼去往九邊收集情報,爲後面改制做準備,訓導部的也是一樣,天帝觀道士,新任的訓導官,軍中宣傳思想教育工作進展都很順利。
後勤部也無大問題,大量的銀子撒了出去,前往南方購買那些原本充作漕糧的糧食,加上平定南直隸時從運河邊抄出來的大筆糧食,供應整個十萬大軍的後勤並無問題,只是糧道的建立有點困難,在河北內還好說,若是一旦出來關,去了草原,安全就不好保證了。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都很好解決,只有裝備部的纔是難題。畢懋康報告,天宮研究院那邊的鋼鐵龍骨有了可以應用的成果,鋼鐵龍骨可以做出來,技術上採用鉚接和螺絲釘共同應用的方法,分段鍛造,然後拼接在一起。
鋼鐵桅杆也而是如此。技術已經經過檢測,足夠結實,也能夠建造的很長,問題的關鍵是,這中鋼鐵龍骨不太適合安裝在炮艦上,因爲太重了。
故而天宮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就應用在了福船上,準備造一艘足夠大的福船,而恰好在此時,由於各部拆分搬遷,需要搬動資料,在戶部當中某個塵封很久的閣樓中,找到了一部分殘留的寶船資料。
好了,大船也有了,鋼鐵龍骨也有了,就差開工建造了。以畢懋康的眼光,自然看出了這種大船的前途,鋼鐵桅杆咬合在鋼鐵龍骨上面,兩者材質堅韌,自然可以建造的更高,能掛更重的硬帆,硬帆大,寶船的速度就會快起來。
速度一塊,南北往來的時間就短了,而且船體大了,運載量自然跟着上升,以保守估計,一艘五千料的寶船,最起碼抵得上二十艘小型福船,十艘中型福船的運載量,也就是是說只有二十艘左右,就可以替代目前整個運輸船隊了。
而且這其中的效率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只是,建造這種實驗性大船,卻是需要天津造船廠停止戰艦的建造,弄出一兩個船塢來。這就不是畢懋康能決定的了,故而報到了孫承宗這裡。
看着手頭上的報告,孫承宗凝眉細思,而恰好在這時,陳貞慧捧着一份公文送了過來,恭敬的交到他手中。
孫承宗翻看一看,頓時有些驚訝,徐光啓的想法真是連他都覺得出乎意料,竟然請求大都督府出兵救災。看完後,他將兩份公文一扣,淡淡的說道,“此事,待本都督請示陛下後在做定奪。”
“是!”四人一抱拳,紛紛退下,會議到此算是結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