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盡心只因家鄉事
有一羣人過來,一共十六個人,其中一個人走在前面,其他人隨着他,他穿一身軍服,文職的軍服。
到地方看到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四人,他先跪下:“臣王笏守拜見秦王殿下、晉王殿下、燕王殿下、吳王殿下。”
其他十五個人跟着學,不過他們裡面四個是四個村子的里長,現在樓煩鎮就剩四個村子了。
一個村子派來三個軍士,十二個人,那十一個爲武職,正經的軍士,自稱王笏守的屬於文吏。
“如此晚了,爲何未做飯?”里長開口,沒叫對方起來。
“回朱里長問,咱們的隊伍先跑來說殿下等人慾至,咱叫人去喊其他村子的管事,順便帶了面到來,把面和好了,等着隊伍抵達後再做。”
王笏守道明原因,不知道要吃什麼菜,面是必須的,先和麪,菜都在地裡種着,看啥能吃就吃啥吧!
想吃肉,那不是養着雞、鴨、鵝和豬、羊嘛!牛也有,吃不吃?
“殿下?”里長看向四個親王。
“起來吧!水泥地跪着硬,誰修的?從寧武關取的煤?”朱樉吩咐,他最大。
“回殿下,寧武關有露天煤礦,臣等確實想從那裡取煤,結果臣想起小時候玩過的山,那裡也有一點露天煤。
如此臣又去看看,果然有,在山腰處,從那裡打的炮眼,轟隆一聲煤就夠了。
其他的事情便好辦了,上游支流臣找四個村子的人做了些水車,用來磨石頭。
又建了土窯,燒好水泥再扔進去磨成粉,四個村子分配一下,找平緩的地方抹出來曬穀場。
繼續燒些土坯子,外面抹上混了草籽的泥,叫四個村的百姓放棄容易滑坡的窯洞,搬到山下有緩衝帶的位置蓋房子。
召集鐵匠,煉一點鐵,爲大家打造農具,順便燒燒陶器。
臣打算下半年燒青磚與紅磚,按照不同的情況使用,蓋房子青磚,磚混結構,樓煩鎮不缺鐵。
今年燒,把預製板做出來,明年攢夠了,大家一起蓋新房子,規劃建築用地。
紅磚拿來砌一些青貯池、溝渠、固定窖、豬圈、羊圈、牛棚。
家禽不需要磚與水泥,只需用木頭、荊條,進行林下養殖,今年其他村子的地比較好,專門開了水田。
秋收後,稻草拿來放在林中給雞搭窩,雞就住在那邊,派人看守、喂麥麩。”
王笏守哇啦哇啦說了一大堆,包括了各種現在進行的和將要來做的規劃。
“你是本地人?”朱棡想了想,最後發現重點,順便懂了爲何百姓那樣支持和擁護。
新來個軍士說讓百姓放棄窯洞,開玩笑呢?放棄了你給我蓋房子?我自己蓋我不累?
“家父諱名希曾,本地人,曾求學於壽陽縣師祖諱名克己門下,師祖乃前元名士。”
王笏守回答,自己父親是本地人,自己自然也是,從小在這長大的,熟悉周圍環境。
“令尊乃太原府東西南北四才子的西才子王希曾?”里長問出一句話。
“朱里長果然博聞強識!不孝子笏守替家父謝過。”
王笏守沒有辦法,謙虛不行,不謙虛還是不行,只能貶自己。
“不要謝來謝去的,今年你回去不?要輪換。”
朱棡想了解情況覺得回頭找里長即可,先問問對方的打算。
“殿下,臣請再呆一年,若那邊有新的書,還望給臣寄來,這邊……都指着臣呢!”
王笏守要留下,他自己的家鄉,父親有名望,他說話管用。 他抽籤抽到別處,找人換過來的,誰還能有他更熟悉家鄉?誰又會比他更盡心?
“好!本王允了!看樣子伱這裡不需要……”
“殿下,需要,臣需要下丘村親自指點。”
王笏守不得不打斷晉王殿下的話,使勁搖頭。
他自家人知自家事,所有的本事俱從下丘村給的書裡學來,下丘村本身並不按照書上寫的做。
旁邊的十一個軍士跟着點頭,對,咱不行的,下丘村的人來了,聽他們的。
“知道不足便好,準備吃飯,來的路不停地捕魚,一邊捕一邊收拾,魚內臟裝在麻袋裡,把後面的船都弄髒了。”
被打斷話的朱棡不生氣,說說晚上吃啥,魚。
“臣找人去煮內臟和豬草餵豬?再拌些麩子、野菜給雞鴨吃,正好到餵食物的時候了。”
王笏守先處理魚的內臟,包括摳出來的魚鰓,這下豬和雞鴨保證高興。
等吃完了魚剩的刺兒,曬乾磨一磨,變成魚骨粉餵雞鴨鵝。
朱棡擺下手:“安排人去做了,你們幹一天活了累,不折騰你們,洗洗手臉,準備吃飯。”
那邊做上菜,魚頭和魚尾巴不要,只要中間的魚段,小的醬燜上,大的紅燒,再有的煎,看什麼魚。
小的那種毛刺多的,必然醬燜,把刺給煮酥了,沒有毛刺的紅燒魚段。
黑魚取魚肉直接煎,先用多點的鹽醃製,煎完口感稍微硬一點,也鹹一點。
和好的面拿來烙餅,不適合壓麪條,菜不符合,吃麪條一般都是吃點小鹹菜,吃的速度快。
除非吃大盤雞,最後有湯汁,把皮帶面煮好了放進去拌着吃。
要麼下火鍋,打邊爐的那種,也是最後下。
當地村子的百姓幹一天活兒,確實累,無精打采的,於是隊伍用豬油、蔥花、鹽、花椒麪,拿開水一人衝一碗水喝。
熱乎乎的豬油高湯下肚,緩一緩,胃蠕動,百姓舒服了,餓了。
又等片刻,陸上的隊伍才抵達,馬和騾子跟之前的村民一樣,蔫了。
隊伍的人卸下東西開始給它們澆水刷身子,簡單刷一刷,它們便迫不及待得到飲水槽子先喝水。
猛喝一陣子,轉頭去吃草料,再回頭喝水,感覺一天的勞累都值了,有果子吃呢!就是少了點。
飯菜都做好了,當地的百姓頭一次見到亮亮的大燈,把本村各家的桌子搬過來後,坐在凳子上看菜發呆。
尤其是聞着魚裡的姜的味道,覺得好吃,本地不能種姜,哪怕陽曲縣硬要種姜,樓煩鎮也種不了。
本地的無霜期太短了,姜生長的環境達不到,除非專門蓋大棚種姜,顯然不划算。
蒜怕熱,姜怕凍,其實姜一熱了倒不是非得爛,能縮成一小點,需要用水泡開。
蒜熱了就爛,眼看不好,趕緊水發蒜苗,吃幾茬,那蒜就爛了,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