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華,夏

第133章 華,夏

和夏原吉吃飯,這事兒沒用一個時辰就傳遍了應天。

這兩人的身份都很敏感,一個漢王世子,而且還是爭過儲,現如今仍有影響力的漢王的嫡長子,另一個是戶部尚書,掌管整個大明王朝的錢糧。

不過, 卻沒有人對此說些什麼。

朱棣都沒說什麼,別人能說什麼?是不要命了,還是連家人的命也不想要了?

不過在那之後朱瞻壑就沒有什麼動作了,就在宗人府呆着,中間就去了一趟天界寺,敲了半天的木魚,然後就再也沒有出過宗人府。

除夕, 酉時。

相當於下午五點,朱瞻壑就從宗人府出發,前往皇宮。

在應天城中的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在進宮之後要下馬步行,看着熟悉的皇宮,朱瞻壑的心中又平白增添了幾分感慨。

曾幾何時,他也是能夠經常出入這裡的人,但現在卻也只能等待詔令。

今天的宮裡很熱鬧,有很多人來來往往, 朱瞻壑見到了很多平日裡見不到的面孔, 也見到了很多不屬於大明的服飾。

“漢王世子到!”

隨着太監一聲高亢的喊聲,宴會上出現了短暫的寂靜,除了那些表演的人外, 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門口、

很快, 一個身着白色親王團龍服的少年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孫兒拜見皇爺爺, 皇爺爺聖躬金安。”

“朕安。”

朱棣語氣平淡,擺了擺手,示意朱瞻壑落座。

朱瞻壑起身, 正準備落座,但卻呆了一下。

這時候他才發現, 今日這座位的排序,和他上次來參加這除夕夜宴的排序有些不太一樣。

封建時代,君是君,臣是臣,禮不可破,所以在座位的排序和位置上都是很有講究的。

正常來說,最上面的那個位置上是朱棣的,這個毫無疑問,而在有太子的情況下,皇帝下首的位置是太子的,這個也毫無疑問。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有經過正式冊封的皇太孫,不然的話臺階上面就不會再有其他人的位置了。

那個不高的臺階,代表的就是君和臣的天差地別。

但是今日,太子的位置並不在皇帝下首,而是在臺階之下,對面就是朱瞻基的位置, 而朱瞻基的旁邊, 就是朱瞻壑的位置。

淺淺的愣了一下,朱瞻壑就在朱瞻基的招手示意中反應了過來,擡步朝着自己的位置走了過去。

宴會重新恢復了熱鬧,但所有人的目光還是有意無意的朝着朱瞻壑看去。

“怎麼樣?這些使臣你都見過嗎?”

朱瞻基也不知道是吃錯了什麼,還是說在出門之前受到了囑咐,一上來就興致勃勃地跟朱瞻壑說着。

“我跟你說,最開始的時候見到這些人我還嚇了一跳,因爲我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和咱們漢人差不多。”

“以前總是聽說這人有各種各樣的,有像西域胡姬那樣長得一看就知道是番邦人的,也有像崑崙奴那樣的,但沒想到大多還是和咱們差不多的。”

“這也正常。”朱瞻壑笑了笑。

僅僅只是一句,朱瞻壑就沒有再說話。

大明對外界的探索還是少,雖然已經有歐洲人來過中原,但還是太少太少,導致中原對外界的認知也不夠。

更別說是黑猴子了。

朱棣看了一眼相談甚歡的堂兄弟二人,沒有說話,靜靜地喝酒。

除夕夜宴,說白了就是個社交場合,是給羣臣們的一個社交平臺,除此之外還有彰顯君臣和睦的作用。

今年有些特殊,因爲有太多的使臣到來,今年還有個彰顯大明國威的目的,但通過這一場宴會,能表現出來的實在是太少。

因爲朱瞻壑的原因,沒有什麼人來煩朱瞻基,不過倒是有些人來找朱瞻壑,但也只是一些武將。

比如說豐城侯李彬,新寧伯譚忠等人,都是以前的漢王死忠。

最受人矚目、坐在最高的位置上的朱棣,反倒是沒什麼動作。

這讓在場的很多人心中都隱隱有些想法。

……

翌日,清晨。

朱瞻壑早早地就起牀了,穿上繁瑣的冕服,一身叮噹作響地進了宮,在奉天大殿門口自己的位置上站着。

辰時,朱棣也是一身隆重的冕服,準時的從奉天大殿內走出。

頭戴九琉平天冠,每旒九色,玉珠九顆,青衣五章、𫄸衣四章共九章,然後中單、蔽膝、大帶、玉佩、大綬、小綬、襪、舄等等。

這一套下來,奢華是真的,但累也是很累,因爲朱瞻壑深有體會,他身上的也是這些,只不過他是親王規制的,老爺子是天子規制的。

這套衣服由平天冠,也就是冕冠和袞服組成的,所以也被稱作冕服。

這可不像是平日裡朱棣穿的團龍服,那只是常服,在不同的場合穿戴不同的服飾,遵守不同的禮儀規矩,這就是“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其實這已經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規定大禮儀的時候儘可能的簡化了周禮中的繁瑣之處了,若是按照周禮,天子光是祭服就有五套不同的規制,而到了大明都被簡化成了一套,也就是冕服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給藩臣高麗人定了禮儀,給高麗王定袞服五章,禮同大明郡王。

後來朱允炆繼位,送了高麗王袞服九章,禮同大明親王,自此成了定製。

這也就是後世棒子對大明的禮儀這麼熟悉的原因了。

說白了,都是咱們賞給他們的。

隨着一衆親王,朱瞻壑跟在朱高熾的身後,最前方則是老爺子,一路過了午門,來到了皇宮南大門承天門西側的社稷壇。

祭祀天地,那是天子的事情,朱瞻壑是代替他爹這個親王來的,只能在一旁看着,到了最後才和老爺子一同行禮,敬拜天地。

祭完天地,朱瞻壑又跟着人羣來到了右側和社稷壇呼應的太廟,開始祭祖進香。

這次,朱瞻壑作爲朱家子孫是跑不掉的。

隨着老爺子一同對太廟中的神龕行九叩大禮,然後跟在一衆藩王身後按順序進香,這才結束了這一年的重頭戲。

只不過,很多人都沒發現今年少了一個人:趙王,朱高燧。

草原戰事未得寸功,老爺子氣的一直詔書發了過去,讓他過年就在長城上守着了。

“瞻壑!”

祭過天地和太廟之後,朱瞻壑本想隨着一衆藩王回宗人府,但卻被人出聲叫住。

(本章完)

第212章 報仇和奴隸貿易第500章 小動作第461章 來自明軍的警告(下)第344章 兄弟第338章 到底哪個纔是悲劇第119章 對與錯第335章 瓦剌驚變第255章 給老爺子的難題第384章 黑暗的寒冬第76章 爛泥扶不上牆咋辦?第64章 制衡第304章 廣寧之變第204章 改土歸流第29章 永樂大帝的欣慰第300章 清醒和糊塗第248章 自此,天高任鳥飛第431章 合而爲一第344章 兄弟第372章 自己人和外人第427章 患難見“真情”第523章 北上第58章 朱棣的心結第478章 朱瞻壑的改變第455章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第184章 一人,鎮四方第529章 是死忠,還是愚忠?第32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499章 利益分割第7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269章 切割,斷絕後路第520章 欲要其滅亡第284章 心願第10章 狗血男女第533章 陽謀!又見陽謀!第66章 大明的內政第266章 救與不救第118章 沒有金剛手段,莫行菩薩心腸第482章 離開前的準備第131章 故地重遊第214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90章 平靜的接受第145章 朝鮮國王,李芳遠第195章 新的底氣第283章 時代落幕第333章 心情複雜的鄭和第466章 四面開花,六面蠶食第391章 喪家之犬第389章 被黑暗吞噬的索非亞第419章 破碎的皇位第504章 第503:“驚世駭俗”第43章 這樑子算是結下了第414章 大明之威!第417章 眼中的未來第277章 想走,也不是那麼的容易第332章 催第70章 東南大地震第73章 棺材見了打開蓋第5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永樂大帝第516章 曾經的功臣第49章 盡誅之!第143章 人,是可以變的第167章 頂不住壓力就算了,還異想天開?第85章 真實的自己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301章 動盪的大明第114章 朱瞻壑的要求第298章 恢復和發展第347章 朱瞻坦的決定第417章 眼中的未來第387章 女人和女人第48章 習慣成自然?第152章 虎父犬子第535章 無處可逃第4章 紈絝子弟第260章 跨越五百年,相似的進程第389章 被黑暗吞噬的索非亞第192章 朝廷的大動作第7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117章 空有名號不見人,想唬誰?第111章 自己惹的,自己哄吧第185章 以籌碼,換雲南第104章 交趾的問題所在第91章 雲波詭譎第46章 說的……是誰呢?第459章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第261章 跨越五百年,相似的結局第509章 自掘墳墓第96章 金牌信符第371章 五年,三人第514章 宗室之亂(下)第407章 首戰告捷第488章 躡景追風第291章 給老爺子最後的安穩第440章 突然逆轉的形勢第123章 東宮的釘子?第242章 皇太孫大婚第381章 我們的老大哥第329章 如此不一般的除夕晚宴第402章 總有人不怕死第286章 你來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