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終章

第542章 終章

臘月初三。

臨近年底,也是經過了一個月的猶豫,孫若微終究還是決定將自己的兒子下葬。

自太宗皇帝北遷之後,大明的皇陵就定在了順天府,也就是後世的明十三陵。

如今,這明十三陵已經有了第四位皇帝的進駐,是自長陵、獻陵、景陵之後的第四個陵寢,名爲裕陵。

在大明,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是自登基的那一年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寢,修建時間的長短不一,有長的也有短的。

像太宗皇帝的明長陵,雖然是明十三陵中修建最早的,但光是地宮的修建就耗費了四年的時間,地面上的建築更是到了宣德二年才勉強完工。

時間短的比如洪熙皇帝的獻陵,登基一年就駕崩,留給他修建陵寢的時間着實是不多,於洪熙元年七月興工,次年三月便完成了。

朱祁鎮的裕陵或許是截至目前爲止唯一一個特殊的,因爲裕陵不是自朱祁鎮登基的那一年開始修建的,而是一直到了正統十二年纔開始修建的。

朱祁鎮登基之初,是吳王一脈掌控天下的時候,那時候別說是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了,就連他母親孫若微都是沒有膽子開口的。

後來,吳王一脈撤出順天,皇帝一脈重新掌權,但卻也沒有開始興建正統皇帝的陵寢,因爲那個時候孫若微正忙着肅清朝綱,將吳王一脈的人都清理出去。

再後來,爲了安穩民心,孫若微一直都在試圖以所謂的吏治清明來穩定天下,這也導致了一直到正統十二年纔開始修建在位皇帝的陵寢。

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但是陵寢這個東西,只要你想,那就有無數的東西可以修,甚至可以修建成秦皇陵那樣的。

當然了,隨着正統皇帝的駕崩且沒有後裔,裕陵的修建工作也開始倉促結尾,甚至工匠們都開始自發的趕工期。

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父死子繼的話也就罷了,但眼下誰都知道大明的下一任皇帝將不再是當年太子一脈的人,誰又會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給朱瞻壑上眼藥呢?

……

裕陵。

今日是送皇帝入陵的時間,朱瞻壑也來了,不過他並不是在送葬的隊伍中,而是自己來的,而且也沒有進去,只是在裕陵門口看着。

朱祁鎮的死,雖然並非是他主動,但正所謂父債子償,既然是自家老爹下的命令,朱瞻壑也就自然而然地將這個鍋給背了。

畢竟,所有人都認爲他朱瞻壑就是正統皇帝駕崩的幕後元兇。

一個殺人兇手,在被殺之人送葬的時候還冠冕堂皇地過來,那多少有些不尊重人了。

死都死了,朱瞻壑也沒有那個心思在這個時候還侮辱人。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朱瞻壑不送朱祁鎮入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朱祁鎮沒那個資格。

所謂資格,其實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最起碼對於朱瞻壑來說,這所謂的資格並不是輩分決定的。

他的輩分是比朱祁鎮高沒錯,但如果朱祁鎮是一個出色的皇帝,無論是戰功卓著還是愛民如子,朱瞻壑都願意送朱祁鎮入陵,甚至是親自爲他擡棺也無妨。

但是,朱祁鎮顯然是不配的。

別說他朱祁鎮了,就算是其父宣德皇帝朱瞻基,朱瞻壑也不認爲對方有那個資格讓自己送其入陵。

光是朱瞻基私下勾結瓦剌一事,就足夠讓朱瞻壑唾棄的了。

相比之下,老爺子太宗皇帝自是不必說,無論是站在孫子的角度還是站在其他的角度,朱瞻壑都願意送靈,洪熙皇帝也是如此。

至於宣德皇帝和正統皇帝……

朱瞻壑搖頭一笑,轉身離開。

……

明長陵。

作爲大明在順天皇陵的第一座陵寢,也作爲太宗皇帝的陵寢,長陵的規模是目前最大的,也是最受人尊敬的。

進陵門,過碑亭、祾恩門,進入祾恩殿,看着祾恩殿上十幾年來從未斷過的香火和那個靈位,朱瞻壑輕嘆一聲。

從一旁的桌子上拿起香燭,在一旁的長明燈上點燃,恭恭敬敬地祭拜,然後緩緩地跪在靈位下的蒲團上,朱瞻壑莊重地磕了三個頭。

看着靈位,朱瞻壑似乎看到了老爺子的身影,然而……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東西,它帶來了一切,也會無情地帶走一切。

近二十年的時間,老爺子的面龐在朱瞻壑的記憶中已經變得模糊,只有靠着靈位後面的畫像才能夠想起一些,但是並不全面。

畫像,終究還是差了點,不如後世的照片。

“爺爺,我又回來了。”磕完頭,朱瞻壑也沒有繼續跪在蒲團上,而是翻身坐到了靈位的下方。

“幾次了?這是第三次了吧?和您不一樣,我先後三次回到這裡,但最終還是走上了您的老路。”

“說起來您可能不信,其實一開始我是無心皇位的,因爲大明如今的疆域實在是太過廣闊了,廣闊到了哪怕是兩個皇帝都有可能治理不過來。”

“原本我想着,堂兄他或許不像您一樣在對外方面很強勢,甚至還會放棄安南乃至大寧和開平兩衛,但勝在內政清明,也是可以的。”

“畢竟,孫兒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兇名在外了,堂兄他做不了惡人,這惡人讓我來做也是無妨。”

“但是沒想到,堂兄,乃至堂兄的兒子,都忌憚我至如此地步。”

“當然了,也有可能我實際上是包藏禍心,以至於讓我自己都沒有察覺……”

“畢竟,如果我想的話,堂兄的兒子可能不至於落到如此境地。”

“只是,孫兒心裡有怨。”

“當年,孫兒所做的一切都被您當做是鋪路石,給堂兄的繼承大統鋪了路,但是孫兒我又差在哪兒了呢?”

“我知道,您會說差就差在我不是嫡出,不是大伯的兒子,而是您的嫡次子漢王之子。”

“我也知道,嫡庶有別、長幼有序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若是擇優而取,雖是最佳方案,但卻也不免會讓後世子孫懷有不軌之心。”

“但是啊,您有沒有想過,可能孫兒比之堂兄,並不亞於您比之建文皇帝呢?”

“新糧是孫兒讓人帶回來的,攤丁入地、即時候補以及考成法也都是孫兒提出來的,在內政這方面,堂兄不及我。”

“當年您御駕親征,是孫兒力排衆議築京觀,才換得了大明十數年的安穩,甚至換來了茶馬互市的史上最低價格。”

“後來,孫若平安南、滅倭國,如今將大明的疆域擴大到了秦皇漢武都不能及的地步。”

“您說,孫兒差在哪兒了呢?”

說到這裡,朱瞻壑將腦袋靠在了香案上,臉上滿是苦澀的笑意。

“您說,您當年的感覺,會不會和孫兒如今一樣?在懿文太子死後,在得知太祖高皇帝要立一個毛孩子爲皇帝時,您有沒有和孫兒今日一樣的不甘?”

“不過啊,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正如您當年起兵靖難一樣,孫兒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但是呢,孫兒向您保證,雖然孫兒覺得當皇帝很累,但既然做了,那孫兒必然會將其做好。”

翻身跪回了蒲團上,朱瞻壑再次磕了三個頭。

“或許,大明仍舊會走回老路,但最起碼,孫兒有信心讓我們漢人不再受外族欺辱。”

……

日暮時分。

朱瞻壑站在養心殿的門口,看着內侍和宮女們忙忙碌碌的,他們在將裡面的東西搬走。

對於孫若微,朱瞻壑已經沒什麼心思動手了。

孫若微的一生,一直都是在重壓之下活着的,年少之時有老爺子壓着,以至於她沒能成爲太孫妃,而是在老爺子的授意下讓胡善祥成爲了太孫妃。

老爺子駕崩之後,她的頭上又有洪熙皇帝壓着。

洪熙皇帝對孫若微的感官如何,朱瞻壑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那個大伯是不會忤逆老爺子的意思的,也就是隻要他還活着,孫若微就只能是太子嬪,而不可能是太子妃。

再後來,洪熙皇帝駕崩,孫若微本該迎來屬於她的輝煌時刻,事實上她也的確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朝着巔峰攀登,成爲了皇后。

但實際上,如果不是朱瞻基勾結瓦剌,如果不是隻有她爲宣德皇帝誕下一子,如果不是當時的太皇太后沒有辦法,她也不可能成爲皇后。

要知道,在孫若微之前,宣德皇帝的皇后是胡善祥,而朱瞻壑的世子妃是胡善淑,二人是親姊妹。

雖然太皇太后張氏並不指望憑藉着這一層關係得到些什麼,但有總是比沒有好的。

但是沒辦法,胡善祥只育有兩女,沒有子嗣,在宣德皇帝大限將至的情況下,唯有扶正孫若微,才能讓朱祁鎮的登基名正言順。

如果在天有靈的話,看到如今這個結局的太皇太后張氏會怎麼想?會不會後悔當初沒讓朱瞻墡以洪熙皇帝嫡子的身份繼承皇位,而是選擇了朱祁鎮這灘扶不上牆的爛泥?

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既然選擇了,那就沒有後悔的餘地。

如今,孫若微仍舊活在重壓之下,朱瞻壑的強勢讓她喘不過氣來,她辛辛苦苦運營了十三年,但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雖然短暫的得到過權力,但很快就失去了,最初復仇的目的也沒有達到,如今更是連唯一的孩子都失去了。

孫若微怎麼想,朱瞻壑不知道,他也不關心,他只知道是孫若微親自開口,請求去裕陵爲兒子守陵。

在沒有宣德皇帝、沒有太皇太后張氏,甚至沒有正統皇帝情況下的孫若微,已經翻不起什麼風浪了。

雖然轉接至目前爲止她仍舊是大明的皇太后,但卻已經沒有了籌碼,沒有子嗣的她也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因爲沒有人願意將注壓在一個沒有未來的人身上。

或許正是如此,孫若微才選擇了去給兒子守陵,以前的她將兒子視作是籌碼,視作是獲取權力的工具,如今,或許守陵才能讓她的心好受一些。

對於這些,朱瞻壑並不在意,也樂得成全孫若微。

……

隨着夜幕降臨,養心殿裡的忙碌終於是慢慢的停了下來,滿臉憔悴、鬢生白髮的孫若微從養心殿內走了出來。

如今的她,早已不復幾年前的意氣風發,中年喪夫又喪子的悲痛或許沒有徹底擊垮她,但也摧殘得她宛如風中殘燭,搖搖欲墜。

最後轉身看了一眼養心殿,孫若微帶着幾分留戀,然後纔回過頭,對着朱瞻壑微微欠身。

自始至終,兩人一句話都沒有說,朱瞻壑朝着東華門,孫若微朝着西華門,兩人錯身離開。

今夜,孫若微將會前往裕陵,而朱瞻壑則是會回到順天府的吳王府中。

往日裡無數人垂涎欲滴,代表着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宮,竟成了無主之地。

——

皇帝駕崩,太后守陵,朝中政務暫由吳王代爲處理,但由於吳王年事已高,再加上多年不處理政務,便由吳王世子朱瞻壑暫代。

臘月初十,在吏部尚書陳循和戶部尚書夏瑄的牽頭下,正統年間凡是有過貪墨、私通瓦剌以及侵吞軍費等情況的官員全都被揪了出來。

當日,超過一千名官員被行刑,從抄家問斬到剝皮實草等刑罰皆有,而作爲刑場的順天府西側的柴市,連續三天沖水都衝不散那濃重的血腥氣。

臘月二十,朝廷宣詔,重立公羊學爲官學,重啓在正統年間被廢黜的公羊士子,同時將於明年同步舉行科舉、武舉與工舉。

臘月二十五,朝廷宣詔,將會在皇宮的南大門大明門外處斬瓦剌太師綽羅斯·也先。

百姓們聽聞此消息無不振奮,當日的大明門外百姓聚集,隊伍綿延長達一里有餘,將順天城的長安街堵塞得水泄不通。

臘月三十,朝廷宣詔書,國不可一日無君,宣德、正統二位皇帝無嗣,洪熙皇帝嫡子之越王朱瞻墉在皇帝駕崩之時圖謀不軌,意欲起兵南下,被襄王所擒。

襄王朱瞻墡自愧未能提前覺察瓦剌南下,於生擒越王之後自縊。

是以,當以太宗皇帝嫡次子之吳王高煦爲帝。

然,吳王年事已高,且香州府之事務多年前已交由其嫡長子瞻壑所理。

是以,吳王世子朱瞻壑繼臨帝位,年號天明,尊吳王高煦爲太上皇,昭告天下。

天明皇帝朱瞻壑即位詔書:一自正統十六年冬臘月三十日,告祀天地於順天,其祝文曰。

天子臣瞻壑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昔。

我,皇考太祖皇帝當元季之亂,平定羣雄,幼隨太宗皇帝北征,安明天下三十載有餘,開疆拓土,宇內無及。

然,祁鎮嗣大位,效仿太宗皇帝之御駕親征,爲敵所俘,朱明天下危在旦夕,臣不得已,起兵北上……

……

翌日,春節,亦是天明元年元月初一。

幹清宮外的丹墀上,站滿了等待的官員,目光看向幹清宮的殿門,臉上雖然是面不改色,但卻仍舊能夠看到他們眼中的期待。

沒一會兒,太上皇朱高煦自幹清宮大門走來,緩緩地登上丹陛,來到了幹清宮的門口。

這時,幹清宮內,朱瞻壑頭戴十二旒平天冠,每旒五色,玉珠十二顆;身着冕服,青衣五章、𫄸裳四章,宮九章,以及中單、蔽膝、大帶、玉佩、小綬、大綬、襪、舄,手持玉圭,出現在衆人的面前。

在父親期許的目光中,朱瞻壑微微一笑,緩步向前,立於丹陛之上,朗聲說道。

“稟祖訓,沿天規,前去社稷壇祭祀天地!”

……

全書完。

(本章完)

第82章 財神爺的新思路第399章 曾經的對手第432章 爲了世子殿下!第283章 時代落幕第437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294章 初次見面,送你個禮物第221章 程朱理學的末路第139章 權的附庸(二合一)第234章 耍小心思是要付出代價的第238章 獻囚求功第214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7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170章 推進,平安京第75章 女中人傑第171章 落入詔獄的內閣大學士第278章 你,不配;他,不行第132章 夏原吉的牢騷和希冀第201章 2+3,五個護衛所第472章 子嗣第444章 第三 七 十六 二十二計第201章 2+3,五個護衛所第141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1章 各方的小動作第206章 意外的推動第17章 該死的,一個都跑不了第218章 總是要做的,不能辜負了他們第94章 Ta,來了第243章 宗室亂第247章 公平第123章 東宮的釘子?第235章 重壓之下的反彈第224章 犯錯,就付出代價第183章 這禮物,白送了!第510章 殊途,同歸第140章 出兵之前的安排(二合一)第474章 沒有可比性的雙方第255章 給老爺子的難題第313章 河套第238章 獻囚求功第84章 趕鴨子上架第124章 張弛有度第313章 河套第445章 牆頭草第39章 失望的朱瞻壑第525章 爛泥總是扶不上牆第198章 人間地獄第393章 與虎謀皮(上)第105章 給沐家的見面禮第235章 重壓之下的反彈第275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104章 交趾的問題所在第379章 地獄軍團第147章 搶灘登陸(二合一)第178章 摘桃子?前提是得敢!第212章 報仇和奴隸貿易第196章 即將失控第332章 催第232章 真兇……還是替罪羊?第137章 還來這一套?好用啊!(二合一,四第147章 搶灘登陸(二合一)第472章 子嗣第538章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使第142章 資本積累第400章 亂成一團第148章 以敵人之血第218章 總是要做的,不能辜負了他們第393章 與虎謀皮(上)第157章 歸鄉之人第237章 有了二心的大明宣慰使第96章 金牌信符第149章 回馬槍第213章 白色黃金第275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67章 沒錢怎麼辦?第506章 風口和豬第62章 漩渦中心的漢王世子第220章 多看書,是好事兒第127章 尷尬的沐昂第290章 世子殿下的苦心,你們知道嗎?第494章 當信仰成爲累贅第6章 遲鈍的漢王爺第395章 手中的籌碼又多了第325章 誰犯的錯,那就誰去解決第145章 朝鮮國王,李芳遠第403章 煙霧彈第47章 噴得你滿臉唾沫!第457章 足以毀滅歐洲的潘多拉魔盒第484章 冬天的戰爭,自有冬天的打法第10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37章 第一次遭遇第529章 是死忠,還是愚忠?第384章 黑暗的寒冬第438章 燒出舍利的攻城第363章 有夢想是好事兒第402章 總有人不怕死第431章 合而爲一第116章 憐憫?那是什麼鬼東西?第141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3章 勸解第218章 總是要做的,不能辜負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