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回 國士

彥身邊雖然有不少思想開放,銳意進取,並且勤奮努人,他們中的一些也展露出讓人驚歎的才華,然而畢竟數量有限,而用人之處又相當之多,各自都有更適合的地方。

考慮到學院的建設,不但需要開放的思想,如何融合傳統,並且系統地建設與發展,還要在學術上有所建樹,一個擁有良好個人修養和素質的領頭人是必不可少的。在李彥看來,徐光啓擔任皇家格物院院長、李之藻擔任皇家格物學院院長,都是比較合適的,在校務管理方面,李之藻未必能做得很好,不過,作爲知名學術專家,他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考慮到宋應星所具備的學術水平,聘請他爲華夏工學院的“教授”,甚至擔任院長,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也只是李彥暫時的想法,到底宋應星可不可用,又要如何用,還得等到兩人見了面,對宋應星有更深入的瞭解之後,才能做出決定。

李彥還從李之藻那邊瞭解到,雖然說多數的舉子對格物學院、工學院不以爲然,不過華夏學院倒是更受歡迎,這次會試結束之後,想來會有一些舉子會選擇進入華夏學院學習。

當然,現在這個候,哪怕都知道希望渺茫,也沒有人妄自菲薄,就開始安排落第以後的事情,倒是有些意願和傾向,也能夠看出來。

舉子們最樂於看到的,似是學院自由而熱烈的學術氛圍,這些日子,學院經常會有一些演講、辯論,因爲年輕人居多,所以場面往往很火爆,也很能吸引年輕舉子的目光,結果到了後來,也有不少舉子加入辯論甚至有人連續參加了好幾場。

對於願意進華夏學院學習的,李彥自然舉雙手歡迎,其實能夠在各省的鄉試中考中舉人,在學識上的水平,都是不錯的李彥甚至想要從中選聘一些擔任學院教導。

不過,華夏書院並不用擔心教導員的人數會不足,就在各地舉子匯聚京城的同時,在各省進行的國士推舉,也正在有條不紊地一級一級地進行當中。

這是第一次全國性國推舉過過程同李彥想要的那種民主直選,還有很大的差別,要知道即便是在後世以華夏這樣的情況,如此廣闊的國土,以及衆多人口,實現直選也有很多現實困難況是在幾百年前的明末。

李彥地目地本身也並不爲民主而民主。他只是希望完成新地權力體系地架構。對朝廷地權力進行制衡。哪怕是他不再掌控朝政權力。甚至不再在朝爲官。大明帝國仍然能維持他想要地那種運作方式就是最大地勝利了。

次國士推舉。不管是推舉人是候選人。都給限定了嚴格地範圍以說。這只是一次小範圍內地民主卻也是華夏曆史上地第一次。意義深遠。

遼東、北直隸。以及江南有些地方。地方上地國士推舉做得相對較好。按照程序。通常是由各州縣劃定轄區內擁有資格地推舉人、及候選人。然後由有資格地候選人報名參加。再由縣裡組織推舉人投票。推舉出本州縣地州士、縣士。以及代表當地州縣地“府士”。

然後再由這些“府士”匯聚府城。一起推舉出代表本府到省裡地“省士”。至於最後能夠進京地“國士”。則由各省地“省士”會商推舉。

考慮到宋應星所具備地學術水平。聘請他爲華夏工學院地“教授”。甚至擔任院長。似乎是個不錯地選擇。

不過。這也只是李彥暫時地想法。到底宋應星可不可用。又要如何用。還得等到兩人見了面。對宋應星有更深入地瞭解之後。才能做出決定。

李彥還從李之藻那邊瞭解到,雖然說多數的舉子對格物學院、工學院不以爲然,不過華夏學院倒是更受歡迎,這次會試結束之後,想來會有一些舉子會選擇進入華夏學院學習。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哪怕都知道希望渺茫,也沒有人妄自菲薄,就開始安排落第以後的事情,倒是有些意願和傾向,也能夠看出來。

舉子們最樂於看到的,似乎是學院自由而熱烈的學術氛圍,這些日子,學院經常會有一些演講、辯論,因爲年輕人居多,所以場面往往很火爆,也很能吸引年輕舉子的目光,結果到了後來,也有不少舉子加入辯論,甚至有人連續參加了好幾場。

對於願意進入華夏學院學習的,李彥自然

歡迎,其實能夠在各省的鄉試中考中舉人,在學識上都是不錯的,李彥甚至想要從中選聘一些擔任學院教導。

不過,華夏書院並不用擔心教導人員的人數會不足,就在各地舉子匯聚京城的同時,在各省進行的國士推舉,也正在有條不紊地一級一級地進行當中。

這是第一次全國性國士推舉,不過過程同李彥想要的那種民主直選,還有很大的差別,要知道即便是在後世,以華夏這樣的情況,如此廣闊的國土,以及衆多人口,實現直選也有很多現實困難,何況是在幾百年前的明末。

李彥的目的本身也並不是爲民主而民主,他只是希望完成新的權力體系的架構,對朝廷的權力進行制衡,哪怕是他不再掌控朝政權力,甚至不再在朝爲官,大明帝國仍然能維持他想要的那種運作方式,那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這次國士推舉,不管是推舉人,還是候選人,都給限定了嚴格的範圍,可以說,這只是一次小範圍內的民主,卻也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次,意義深遠。

遼東、北直隸,以江南有些地方,地方上的國士推舉做得相對較好,按照程序,通常是由各州縣劃定轄區內擁有資格的推舉人、及候選人,然後由有資格的候選人報名參加,再由縣裡組織推舉人投票,推舉出本州縣的州士、縣士,以及代表當地州縣的“府士”。

然後再由這些“府士”匯聚城,一起推舉出代表本府到省裡的“省士”,至於最後能夠進京的“國士”,則由各省的“省士”會商推舉。

考慮到宋應_所具備的學術水平,聘請他爲華夏工學院的“教授”,甚至擔任院長,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也只是李彥暫時的想法,底宋應星可不可用,又要如何用,還得等到兩人見了面,對宋應星有更深入的瞭解之後,才能做出決定。

李彥還從李之藻那邊解到,雖然說多數的舉子對格物學院、工學院不以爲然,不過華夏學院倒是更受歡迎,這次會試結束之後,想來會有一些舉子會選擇進入華夏學院學習。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哪怕知道希望渺茫,也沒有人妄自菲薄,就開始安排落第以後的事情,倒是有些意願和傾向,也能夠看出來。

子們最樂於看到的,似乎是學院自由而熱烈的學術氛圍,這些日子,學院經常會有一些演講、辯論,因爲年輕人居多,所以場面往往很火爆,也很能吸引年輕舉子的目光,結果到了後來,也有不少舉子加入辯論,甚至有人連續參加了好幾場。

對於願意進入華夏學院學習的,李彥自然舉雙手歡迎,其實能夠在各省的鄉試中考中舉人,在學識上的水平,都是不錯的,李彥甚至想要從中選聘一些擔任學院教導。

不過,華夏書院並不用擔心教導人員的人數會不足,就在各地舉子匯聚京城的同時,在各省進行的國士推舉,也正在有條不紊地一級一級地進行當中。

這是第一次全國性國士推舉,不過過程同李彥想要的那種民主直選,還有很大的差別,要知道即便是在後世,以華夏這樣的情況,如此廣闊的國土,以及衆多人口,實現直選也有很多現實困難,何況是在幾百年前的明末。

李彥的目的本身也並不是爲民主而民主,他只是希望完成新的權力體系的架構,對朝廷的權力進行制衡,哪怕是他不再掌控朝政權力,甚至不再在朝爲官,大明帝國仍然能維持他想要的那種運作方式,那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這次國士推舉,不管是推舉人,還是候選人,都給限定了嚴格的範圍,可以說,這只是一次小範圍內的民主,卻也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次,意義深遠。

遼東、北直隸,以及江南有些地方,地方上的國士推舉做得相對較好,按照程序,通常是由各州縣劃定轄區內擁有資格的推舉人、及候選人,然後由有資格的候選人報名參加,再由縣裡組織推舉人投票,推舉出本州縣的州士、縣士,以及代表當地州縣的“府士”。

然後再由這些“府士”匯聚府城,一起推舉出代表本府到省裡的“省士”,至於最後能夠進京的“國士”,則由各省的“省士”會商推舉。(,)

【……】@!!

()

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20回 助陽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18回 機器藍序章選擇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17回 攔街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37回 建設第257回 舉子第219回 弄權第211回 進城第230回 內閣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7回 寡 婦第2401回 內監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19回 弄權第2401回 內監第215回 職守第239回 辯論第257回 舉子第232回 司法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4回 去青樓第66回 木工作坊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04回 欲練兵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08回 兵鋒序章選擇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210回 針對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2回 小 弟第31回 訓練家丁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32回 司法第55回 鎖匠徒刑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21回 表決第249回 私宴第225回 圖窮第248回 追隨者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59回 寶鎖問世第245回 屯墾第253回 變局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30回 農事第211回 進城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17回 攔街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5回 滿城飛紙第217回 攔街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209回 抵京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17回 殺傷策第206回 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