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纔是朱由校心目中的大明人,有操守,即使是對敵人,也不願意用謊言欺騙,但又不妨礙用一些小手段來防患於未然。在敵人沒有公然作反或者有明顯的作對舉動時,還是按照雙方的協議來行事。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若是察哈爾汗真心地投降,獻出傳國玉璽,安心地在草原放牧,那自己並不會吝嗇於區區賞賜,也會願意和他永遠和平下去。但既然其動機本就不純,那準備好反制的手段當然是必須的。
朱由校深知,如果自己僅僅將超過這個時代的知識帶過來,那也許會在一段時間內讓大明處於領先地位,但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後呢?而且他覺得中國落後於歐美,其實並不是科技,而是思想。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從思想上,慢慢地改變國人。而改變官員們的想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爲他終究只是一個人,他的聖旨也需要官員們的協助才能夠落到實處。
一個月後,察哈爾部將臨近長城的適宜耕種的土地全部讓了出來,同時將原本土地上的漢民一起當做奴隸交給了明軍。這些漢民除了農民,還有大量的匠戶,本來察哈爾人是不願意將匠戶交出去的,但是盧象升直接言明,如果蒙古人手中還有一個漢人奴隸,那麼所有的交易全部取消,大明皇帝有令,漢人不可以爲奴。
當然,大明也考慮到了蒙古人自己不能製造很多日用品的情況,所以擴大了馬市供應的商品的種類。象鐵鍋之類的物品大量供應,並且保證以後一直供應,反正鐵鍋都是用的生鐵,蒙古人也沒辦法把它們變成武器,還能夠高價處理掉國內質量不太好的鐵塊,換來大量的牛羊之類的牲畜,那又何樂而不爲呢。
從蒙古人那裡要來的漢人,全部成爲農場的農民。國內製造的高質量的農具,配合牛馬等牲畜,加上國內研究出來的種地方法,還有國內已經很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預見在很短的時間內,這會成爲一個最靠近蒙古的大糧倉。
以此事爲契機,皇帝頒佈了聖旨:所有漢人都不可以成爲奴隸,便是自願也不行。大明立國之初,明太祖便下過改奴爲良的詔令,一時國內奴隸數量大大減少。但自明中葉以來,蓄奴的風氣又慢慢地興盛起來。
這些人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奴隸,而是以家僕,僮僕的形式而存在的。錦衣衛報上來的資料顯示,如今有些地方家奴數量驚人。吳孟明就曾經寫道:“吳仕宦之家,奴有至一二千人者。”而駱思恭的報告更驚人:“湖北麻城的梅、劉、田、李四家,家僮不下三四千人。”
最大的奴隸羣體-宮女和太監早在天啓三年就被皇帝下旨改籍了。宮女年滿二十三者,或者進宮八年者,均放出宮任其婚配,皇家還將她們這些年的薪水支付給她們。而以後招收的宮女也必須是在自願的前提下,經過考查纔可以進宮,而且二十歲就可以出宮,所以她們已經不再是賤籍。
而太監這個羣體比較特殊,皇帝也在天啓三年禁止了民間自閹的行爲,而且從天啓三年以來,一直沒有招募太監。只有極少數犯罪當死,而又情有可原的人,在徵得本人同意後,由皇帝特赦後改爲宮刑。他們也是在自願的情況下進宮充任內官,也不屬於賤籍。至於那些宮中原來就有的太監,沒有辦法象宮女一樣放出去自己生活,便由魏忠賢分配到各處管理一些皇家產業,但也是脫了賤籍的良民了。
皇帝聖旨既下,錦衣衛便開始行動起來,首先查的便是各個王府。天啓三年皇帝放宮女出宮時,各個王府也跟着放了一批老弱病殘的,但緊接着便收進了更多的年輕美貌的。而且有了這麼多年輕美貌的,各王爺世子們自然要收進更多的太監來保衛自己的後宮,皇帝下旨禁止自閹,能夠禁止大部分的,卻不能禁止各王府挑選一些人來閹割,充實自己的太監隊伍。
河南府福王府來了一隊凶神惡煞的錦衣衛,門子阻攔不住,一直向府內衝去,一邊衝還一邊留下人來控制住王府各處。福王朱常洵正在聽戲,這時一個手下跑了進來叫道:“王爺不好了,皇上派人來殺您了。”他頓時變得面色慘白,想要站起來逃跑,卻忘記了自己是要有人扶着才能起來的,掙扎了兩下,人卻一動未動。
他的長子朱由崧站起來一腳將那個手下踢倒在地,大罵道:“你說的什麼糊塗話,皇帝無由如何會來殺我父王,沒用的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由崧知道父王一向聽話,一切都按皇帝的意思辦,就是不想給皇帝以藉口來削爵。皇帝派人來殺是絕對不可能的,一定是有什麼誤會。
果然,接着便有人來報:“王爺,錦衣衛封鎖了王府,說是要清查奴僕名單。”
福王這才放下心來,便道:“王兒,你且去和錦衣衛交涉,我們已經放了大量宮女出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朱由崧心裡卻沒有那麼輕鬆,他知道王府雖然放了宮女出府,但王府仍舊在繼續招收內官,帶入府中後再閹割成爲執事,而且家中的佃農也基本上是奴籍,如果皇帝真的下決心來查,那是一定會找到錯處的。
果然,錦衣衛在福王府便查到私自閹割者兩百一十三例,農戶奴籍者三千五百餘人,招收賤籍宮女五百三十一人。農戶和宮女之事倒是沒什麼問題,因爲聖旨才下,但私自閹割卻是公然抗旨,皇帝震怒,令福王府將所有奴籍農戶和宮女改成良籍,補償閹割者每人兩千元,並罰沒其田產一萬頃,以儆效尤。
各種求,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