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章 漢人不得爲奴

這纔是朱由校心目中的大明人,有操守,即使是對敵人,也不願意用謊言欺騙,但又不妨礙用一些小手段來防患於未然。在敵人沒有公然作反或者有明顯的作對舉動時,還是按照雙方的協議來行事。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若是察哈爾汗真心地投降,獻出傳國玉璽,安心地在草原放牧,那自己並不會吝嗇於區區賞賜,也會願意和他永遠和平下去。但既然其動機本就不純,那準備好反制的手段當然是必須的。

朱由校深知,如果自己僅僅將超過這個時代的知識帶過來,那也許會在一段時間內讓大明處於領先地位,但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後呢?而且他覺得中國落後於歐美,其實並不是科技,而是思想。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從思想上,慢慢地改變國人。而改變官員們的想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爲他終究只是一個人,他的聖旨也需要官員們的協助才能夠落到實處。

一個月後,察哈爾部將臨近長城的適宜耕種的土地全部讓了出來,同時將原本土地上的漢民一起當做奴隸交給了明軍。這些漢民除了農民,還有大量的匠戶,本來察哈爾人是不願意將匠戶交出去的,但是盧象升直接言明,如果蒙古人手中還有一個漢人奴隸,那麼所有的交易全部取消,大明皇帝有令,漢人不可以爲奴。

當然,大明也考慮到了蒙古人自己不能製造很多日用品的情況,所以擴大了馬市供應的商品的種類。象鐵鍋之類的物品大量供應,並且保證以後一直供應,反正鐵鍋都是用的生鐵,蒙古人也沒辦法把它們變成武器,還能夠高價處理掉國內質量不太好的鐵塊,換來大量的牛羊之類的牲畜,那又何樂而不爲呢。

從蒙古人那裡要來的漢人,全部成爲農場的農民。國內製造的高質量的農具,配合牛馬等牲畜,加上國內研究出來的種地方法,還有國內已經很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預見在很短的時間內,這會成爲一個最靠近蒙古的大糧倉。

以此事爲契機,皇帝頒佈了聖旨:所有漢人都不可以成爲奴隸,便是自願也不行。大明立國之初,明太祖便下過改奴爲良的詔令,一時國內奴隸數量大大減少。但自明中葉以來,蓄奴的風氣又慢慢地興盛起來。

這些人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奴隸,而是以家僕,僮僕的形式而存在的。錦衣衛報上來的資料顯示,如今有些地方家奴數量驚人。吳孟明就曾經寫道:“吳仕宦之家,奴有至一二千人者。”而駱思恭的報告更驚人:“湖北麻城的梅、劉、田、李四家,家僮不下三四千人。”

最大的奴隸羣體-宮女和太監早在天啓三年就被皇帝下旨改籍了。宮女年滿二十三者,或者進宮八年者,均放出宮任其婚配,皇家還將她們這些年的薪水支付給她們。而以後招收的宮女也必須是在自願的前提下,經過考查纔可以進宮,而且二十歲就可以出宮,所以她們已經不再是賤籍。

而太監這個羣體比較特殊,皇帝也在天啓三年禁止了民間自閹的行爲,而且從天啓三年以來,一直沒有招募太監。只有極少數犯罪當死,而又情有可原的人,在徵得本人同意後,由皇帝特赦後改爲宮刑。他們也是在自願的情況下進宮充任內官,也不屬於賤籍。至於那些宮中原來就有的太監,沒有辦法象宮女一樣放出去自己生活,便由魏忠賢分配到各處管理一些皇家產業,但也是脫了賤籍的良民了。

皇帝聖旨既下,錦衣衛便開始行動起來,首先查的便是各個王府。天啓三年皇帝放宮女出宮時,各個王府也跟着放了一批老弱病殘的,但緊接着便收進了更多的年輕美貌的。而且有了這麼多年輕美貌的,各王爺世子們自然要收進更多的太監來保衛自己的後宮,皇帝下旨禁止自閹,能夠禁止大部分的,卻不能禁止各王府挑選一些人來閹割,充實自己的太監隊伍。

河南府福王府來了一隊凶神惡煞的錦衣衛,門子阻攔不住,一直向府內衝去,一邊衝還一邊留下人來控制住王府各處。福王朱常洵正在聽戲,這時一個手下跑了進來叫道:“王爺不好了,皇上派人來殺您了。”他頓時變得面色慘白,想要站起來逃跑,卻忘記了自己是要有人扶着才能起來的,掙扎了兩下,人卻一動未動。

他的長子朱由崧站起來一腳將那個手下踢倒在地,大罵道:“你說的什麼糊塗話,皇帝無由如何會來殺我父王,沒用的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由崧知道父王一向聽話,一切都按皇帝的意思辦,就是不想給皇帝以藉口來削爵。皇帝派人來殺是絕對不可能的,一定是有什麼誤會。

果然,接着便有人來報:“王爺,錦衣衛封鎖了王府,說是要清查奴僕名單。”

福王這才放下心來,便道:“王兒,你且去和錦衣衛交涉,我們已經放了大量宮女出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朱由崧心裡卻沒有那麼輕鬆,他知道王府雖然放了宮女出府,但王府仍舊在繼續招收內官,帶入府中後再閹割成爲執事,而且家中的佃農也基本上是奴籍,如果皇帝真的下決心來查,那是一定會找到錯處的。

果然,錦衣衛在福王府便查到私自閹割者兩百一十三例,農戶奴籍者三千五百餘人,招收賤籍宮女五百三十一人。農戶和宮女之事倒是沒什麼問題,因爲聖旨才下,但私自閹割卻是公然抗旨,皇帝震怒,令福王府將所有奴籍農戶和宮女改成良籍,補償閹割者每人兩千元,並罰沒其田產一萬頃,以儆效尤。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藥包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團歸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九十六章海灣之戰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林人不得報考大學堂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八章 孫屠夫的第一擊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兩百八十三章 東枝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兩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頭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第二章 搶功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兩百五十八章 拍賣開採權第三百四十章 田間話桑麻第三章 大餅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兩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學(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六章 對廣寧失守的處理結果第三百五十五章 鐵道連通兩洋第兩百九十六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四章又遇見你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林人不得報考大學堂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四十七章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會議第六十九章 安南(四)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貧窮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六章 對廣寧失守的處理結果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五十七章 有關議院的設想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兒島第九十四章神炮滿桂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戰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變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九十九章 遼東策略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託木斯克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漿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十八章 再驅東林第兩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歸降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