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

孫傳庭在泰昌元年十一月就任延安知府。延安是陝西最貧困的一個府,旁邊就是榆林衛,再外面就是河套蒙古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他在十二月初終於趕到了府治所在地膚施,距城尚有二十里,已經有騎士前來引路,並說明各位官員在南門外五里迎接知府大人。他知道這是免不了的,於是讓家眷和同來的太監及司苑局的老農先去知府衙門,自己前去和官員們相會。

城門外五里的迎官亭,同知陳義以下,延安府的各級官員及膚施縣的官吏們正在等待新來的知府大人,天氣已經很冷,所以大家並沒有站着吹風,而是在亭子外用布幔圍了一個大圈,將亭子包在裡面,亭子中還燒着一個大爐子,大家坐着,雖然不會象密閉的房屋那樣暖和,但至少比外面的寒風下要舒服得多了。

衆人正在談論即將到任的知府大人。推官楊司奇笑道:“這個老西兒來了延安,可不知道帶沒帶一瓶醋來。”衆官一起大笑起來。

這時的人對山西人有兩個印象:一個摳,一個喜歡吃醋。楊司奇這話將山西人的兩個特點連在一起,讓在這寒冷天氣等上官的衆官員心裡大爲暢快。

同知楊義沒有笑,不過也沒有制止下屬們取笑新來的知府。知府是正四品,可他也是正五品,何況說起年份來,自己可比知府先中進士,更不用說自己的舅舅可是陝西巡撫。

這時一個騎士氣喘吁吁地奔來,大叫道:“知府大人已在五里開外了。”

楊司奇道:“還有五里,急個啥。”楊義卻沒有理他,站了起來,其它人見同知起身,也連忙都站了起來,楊司奇哼了一聲,也不情願地站了起來。

旁邊的僕從們連忙將布幔和火爐收了起來,很快衆人就站在了寒風當中。楊司奇縮了縮脖子,不滿地嘟囔了一聲什麼,楊義看了過去,他才老實了下來。

孫傳庭遠遠看到迎官亭下等待的官員後,立即下馬,大步走向亭子,不等各位官員行禮拜見,先自拱手道:“如此寒冷之日,勞煩諸位同僚在此相迎,傳庭感佩莫名,先在此謝過了。”說完停步做了一個羅圈揖。

衆官員急忙行禮,連稱不敢。楊義上前一步拱手下躬道:“下官延安府同知楊義,帶領諸位同僚迎接知府太遲,還請大人恕罪呀。”

孫傳庭急忙拉住楊義的手,不讓他拜了下去,說道:“感激的話寒風之中不宜多說,大家一起尋個暖和的地方,且容傳庭再說如何?”

楊義肅手道:“不知大人意然是騎馬而來,請大人上下官的轎子,我們在雲中樓備下接見宴,請大人賞光。”

孫傳庭道:“傳庭一直喜歡騎馬,楊大人還是讓傳庭騎馬前去如何?”

衆官一起叫道:“大人騎馬我等坐轎,哪有如此道理,請大人上轎。”

孫傳庭無法,只好上了楊義的轎子,自然有其他官員將轎子貢獻出來,最後知事劉三平騎馬而行,大家一起向雲中樓而去。

上得樓來,衆人述了年份,開始就坐。孫傳庭這才知道楊義是萬曆四十四年中的進士,比自己早了三年,於是一定要楊義坐在上座。楊義道:“今日專爲迎接知府大人,不是按年份的時候,請大人上座。”

孫傳庭其實也知道規矩本來就是如此,只是新來,皇上又託他重任,如果表現得謙虛低調一點,日後的各項事宜做起來都應該容易一些,所以才如此小意。既然意思已經到了,也就裝作推辭不過,勉爲其難地坐了。

這一番做作,卻讓各位官員對他印象大好,就連楊司奇也消減了等在寒風中的怨氣,覺得知府順眼了許多。

既然是接風宴,孫傳庭當然不會笨到去談公事,於是大家暢談風月,飲酒吟詩,作對投壺,盡興而散。

第二天早上,孫傳庭仔細打量自己將要居住三年的地方。膚施是延安府的首縣,但看着那彎曲狹窄的街道,以及街道兩邊大多破破爛爛的房子,就可以知道延安府窮到什麼樣子了。

但是在前來的路上,他也看到過鱗次櫛比的高屋,也看到過富麗堂皇的田莊,看來也不是所有人都很窮。

臨走的時候,朱由校並沒有收回賜給他的尚方劍,他也心知肚明地沒有提過繳回的事,既然是清理軍屯,有個尚方劍當然底氣會足一些。

吃過早飯後,孫傳庭來到堂上,楊義帶着各給官吏正式拜見上官,又是一番行禮作揖之後,孫傳庭開始說話了。

他拱手向東方說道:”聖上派傳庭來延安府,只給傳庭交代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清理軍屯,第二件就是推廣高產作物。本官在此要麻煩楊同知,衙門日常之事,就有請同知主持,本官將親自去完成聖上的託付。“

楊義自然是願意的,他一個同知,掌握衙門大小事宜,等於是權力相當於知府,而出問題又有人在前面頂鍋,所以在假意推讓一番後,就勉爲其難地接受了。

孫傳庭解決了這事後,又說道:”清理軍屯之事,本官請通判協助本官,而推廣高產作物,則要由推官與知事負責。其餘諸官,各負其責吧。“

於是衆官散去不提,孫傳庭將同知楊義,通判陸軒,推官楊司奇,知事劉三平留了下來,一起商量軍屯和高產作物的問題。

首先討論的是高產作物,孫傳庭將玉米,紅薯,馬鈴薯都拿了出來,楊司奇道:”這個玉蜀黍我知道呀,產量並不高呀?這個甘薯我也見過呀。“

孫傳庭笑道:”這個聖上稱之爲玉米,這個不是高產的,但是可以在乾旱的地方生長,所以山坡呀什麼的都是可以栽種的。甘薯又叫紅薯,確實是高產作物,這一種聖上叫做馬鈴薯,有時也叫它土豆,也是產量很高的,在司苑局裡試過的。而且也和玉米一樣,不大擇地的,很適合在我們這裡栽種。“

楊義說道:”民衆如果栽種了這些作物,總不能拿來當糧食吃吧,那賣到哪裡去呢?“

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三百六十二章 歐洲方略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規討論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官不如爲娼,爲娼不如從良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八十五 另一個屠夫的產生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後繼地貪污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銀行(一)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三十一章東林再驅方從哲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林人不得報考大學堂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四十八章蘇州抗稅(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絲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八十四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規討論第四章又遇見你第兩百五十三章 鎮北城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五章體育鍛煉第兩百零一章 收復河套(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七十四章 查抄餘波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九十二章協從軍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結局(上)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七章白蓮教亂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二十章 遼事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兩百九十七章 與權閹的對話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十四章第一個新年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八十八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二)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三十九章 交稅光榮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三百四十八章 佔領鄂木斯克第一百四十四章 農業合作社第三章 大餅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二十四 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