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 老中們

他的話引起了一陣附和。大漢這種舉動確實讓他們感到有些難以理解。

沒錯,幕府暫停對大漢的銅出口,並不是臨時的決定,而是這羣幕府高級官員們私下裡的共同決策。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多重考慮的。

在前明時代,幕府就十分渴望和大明通商,德川家康在世的時候就曾授權自己的親信家臣本多正純和當時的長崎奉行長谷川廣智分別致書當時的福建總督陳子貞請求通商。

本多正純的言辭十分懇切,一開始就是“弊國與中華,通問久矣,內外史籍,歷歷可徵,臺下所知也……”然後將之前的兩國矛盾都推到了已經死亡了的豐臣秀吉頭上,告訴大明朝廷現在的德川幕府絕對沒有敵意,只想與大明通商,最後還以“弊邑僻處海隅,所謂蕞爾國也。中華以大字小之意,幸有熟圖!”作爲結尾,姿態可以說是放到了極低的地方。

然而,當時剛剛還與豐臣秀吉打過仗的大明朝廷,並沒有信任德川幕府的誠意,仍舊實行着對日本的海禁政策,官方的貿易一直禁絕。幕府無奈之下,只好吸引各種海上的走私商人來於日本貿易,提供了各種優惠條件。

與相貌大有異常的西洋人相比,幕府對看上去和日本人無異的中國商人要寬容得多,幕府給了中國商人們朱印狀(這是一般只給日本商人的特許狀),還規定在長崎貿易的大明商人可以享有較大的自主權爲了禁絕天主教排除西洋影響,幕府規定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只許在長崎港活動、荷蘭和英國商人只允許在平戶港活動,但是中國商人可以隨便探訪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選擇客棧住所投訴、交易時也較爲自由,而不必交給官方統一收購。

在這種種優惠條件的刺激下,日本與大明的貿易往來也很快就發展起來,還培養了一批從事海上貿易的海商,鄭芝龍家族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發展壯大的,甚至還能夠在長崎定居,娶妻生子。

自從大明滅亡、大漢取而代之以後,新的中原王朝一改之前大明對海外貿易的排斥態度,積極地尋求擴張海貿,主動尋求日本幕府來建立外交往來,擴大兩國之間的貿易。一直都希望和中國擴大通商的幕府當然求之不得,在兩邊的努力之下,幾年來兩國之間的貿易量都在穩步擴張,如今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可觀的數字。

貿易量擴大,幕府能夠從中抽取更多稅收,上下官員們也能夠從長崎得到更多正規以外的好處,看上去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不過在持續了幾年之後,卻又給幕府帶來了一樁極大的煩惱。

原因是兩國之間的貿易實在太過於不對等了。幕府對中國的貿易渴望極大,這時代的日本,手工業完全不如大陸發達,以至於許多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都需要從中國進行輸入。從糖果、青衣、麻葛、生絲、綢緞、藥材,都極其仰賴進口。

自從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日本本土並沒有再遭受大規模的持續戰亂,關原之戰和幕府兩次征伐大阪都是快速瞭解,沒有造成全國的禍亂,已經承平了好幾十年,百業興盛。同時,包括幕府在內,各地的大名都在積極地開放金銀礦和其他金屬礦藏,結果在日本已經成爲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產銀國。

天下安定,手頭上又有了錢,於是日本就開始追求奢侈了,哪怕是底層的農人也開始使用原本爲奢侈品的絲織品。根據西班牙人的記錄“來自中國幾千萬的純色或帶刺繡的天鵝絨、純色的琥珀織、綢緞、薄羅紗以及其他各種布料,每年都可以銷售一空,不分男女,都穿着各種各樣帶色彩的衣服,無論是少女還是未婚姑娘,即使老婦人也是如此”。

原本日本的本土是產絲織品的,比如京都就有不少作坊,然而日本人一直都青睞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絲帛,甚至各地的作坊還從中國進口優質生絲來擴大自己的產量,一年當中要要從中國進口三五千擔的生絲。

在大漢主動和日本通商之後,各種大陸產品的進口量越發激增,雖然滿足了國內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但是也給日本帶來了巨量的貿易逆差。

日本現在並沒有多少商品能夠出口到中國來,只有一點點的手工藝品而已,其他的只能用銅和金銀來填補。這樣的貿易結果,當然就會帶來貴金屬大量流失的後果,最初的時候貿易量並不太大,這種流失還能被幕府所容忍,但是經過了幾年的貿易擴大之後,如今的貴金屬外流形勢已經到了令幕府難以忍受的地步。

爲了緩解這種貿易危機,幕府上下已經多次商討,可謂傷透了腦筋。

之所以覺得頭疼,是因爲他們並不想要完全終止掉和中國的貿易,因爲日本需要中國的商品,幕府也需要貿易當中的財政收入。可是完全放任金銀外流更加不行,必須要想辦法來限制金銀的過度外流,維護日本經濟的穩定和幕府的統治。

開了幾次會議之後,經過了多次討論,在這些老中當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要以一定的方式來限制對中國的貿易出口,同時也要努力控制力度,以便不要觸怒中國,使得大漢和大明一樣再度選擇對日本進行貿易封鎖。

在經過了縝密的部署之後,幕府終於在今年年初,以荷蘭人的需要爲藉口,暫停了對中國的銅出口。

荷蘭人確實需要大量的銅,跟幕府提出了加大進口的要求,不過這個要求日本是可以以其他方式滿足的,並不是一定必須要停止對大漢銅出口不可。

然而幕府還是這麼做了,其一,這是一種試探,看看大漢對和日本貿易的重視程度,在幕府看來,與金銀相比,銅對大漢的重要性要小得多,因此不至於完全觸怒大漢,但是又可以從中看到大漢的態度。

其二,通過銅的禁止出口,也可以向大漢展示日本對貿易控制的決心和力度,爲之後進一步收緊貿易打好基礎。

他們在最初的時候就判斷,大漢在接到了消息之後,會來找到幕府駐日本的代表來詢問此事,所以他們決定先不跟駐中國的代表柳生元齋說請一切情況,只是在送過去的公文當中要求他向中國朝廷解釋幕府這邊的苦衷,要求他儘量維護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同時還要求他要保持和國內的聯繫,每隔幾日都要寫一封詳細的文書,描述自己同大漢朝廷交涉的具體細節。

柳生元齋不明就裡,接到了這麼勉強的命令之後自然對獨斷行事的上司們頗感惱怒,但是他沒有辦法也只能遵從國內的命令行事,他這陣子一直都呆在大漢的京城,盡心盡力地同大漢朝廷交涉,並且按照國內的指示一直都在將談判的事宜都寫成報告回覆給了國內,經由商船帶回。

可是他送回來的報告,卻讓這羣老中執政們陷入到了迷糊當中。

大漢的態度太奇怪了,既像是很着急很惱怒,但是又沒有表現出特別着急的樣子來,一邊以嚴厲的言辭來斥責恐嚇柳生元齋,提出了種種刁難的條件,但是卻一直遲遲沒有正式的行動,更加沒有中斷談判勒令他馬上跟國內講明情況的舉動。

如果因爲大漢沒有具體的舉動而繼續推進貿易限制,似乎太大膽了,可是如果現在就停止銅出口禁令,似乎又顯得太過於膽怯了,而且朝令夕改也對幕府的聲譽有損。

現在,執政的老中大臣們只能面面相覷,誰也拿不出一個準確的對策來。因爲這種情況沒有萬全之策,無論提出什麼樣的建議,都有可能適得其反,最後成爲別人攻擊的焦點,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干脆緘口不言。

在氣氛陷入僵局之後,大家按照歷來的慣例,不約而同地又將視線放到了資歷最深的大老井伊直孝身上。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就算做出了不符合一部分人心意的決定,也沒有人會公開站出來反對。

感受到了大家的視線,井伊直孝仍舊不動聲色,沈着臉不知道在想什麼。

“柳生現在還在大漢的京城裡面和中國的朝臣談判嗎?能不能讓他去求見高一點的朝臣?從他傳回來的報告來看,現在中國朝廷只不過派了幾個小臣在和他談判而已,並不顯得有多麼急迫。”

“……好的,確實應該跟他說明了,最好把內幕也告訴一點跟他們。”酒井忠世稍微遲疑了一下,然後馬上點頭應了下來。“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讓他求見一下大漢負責商業的內閣大臣本人,如果能夠見到大臣本人的話,很多事情都會方便很多吧。”

他們兩個表面上是在說讓柳生去求見更高層官員,實際上卻已經是在各自表態了,井伊直孝說大漢並不急迫,潛臺詞就是支持進一步限制貿易規模,阻止貴金屬的外流趨勢,而酒井忠世卻隱晦地表示最好還是再談一談,試探一下大漢朝廷的意思。

這些人都是幕府的最高層官員,但是各自都是有各自的背景,互相之間表面上是一團和氣,實際上內裡的鬥爭卻一樣不少,爲了避免一個人承擔責任,這些人都十分崇尚“腹功”,誰也不肯直來直去說話,而是用隱晦的暗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確實還是進一步談判比較妥當。”一看有人表態,而且立場各異,本身就負責兩國貿易的內藤忠重也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了,“大漢如今國勢昌盛,實力雄厚,如果不慎觸怒了大漢朝廷,對於我國來說並不是好事。”

兩個老中一起表態,態勢一下子就傾向於緩和手段了。其他老中卻並不發言,好像還是在沉思一樣。

井伊直孝稍稍有些不耐煩了,不過他並不想強行要他們按自己的意思來行事,他身爲大老,如果強行想要壓着他們按自己的步調行事是沒有多大困難的,但是他不想顯得獨斷專行。再說了,既然大漢態度並不着急,緩一緩觀望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那好吧,就讓柳生先再想辦法和大漢的朝臣商談幾次,把具體的解決辦法談好。”井伊直孝冷淡地說,“不過,我們也該給柳生那邊定個期限了,完全限制銅的出口並非長久之計,而且把禁令延續下去更加對兩國貿易有損。”

其他老中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完全禁止對大漢輸出銅,如果持續太長時間的話,肯定會觸怒大漢朝廷,而且對日本自己的貿易利益也十分有損,既然現在大漢的態度並不是特別激烈,那麼幹脆再給柳生那邊定一個期限,如果過了這個期限,就一邊取消對大漢的銅出口禁令,重新恢復銅出口,一邊暗地裡限制兩國貿易規模,減緩金銀的流出。

“我贊同大老,此事不能一直拖延下去,對兩國都不好。”另一位酒井家的老中酒井忠勝馬上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如今已經是開春了,我們用的是給荷蘭人供應銅礦的藉口,不能一直再用下去,要不到夏天就直接放開禁令吧?”

“夏天就放開?”內藤忠重有些吃驚了。

他是在座的老中們當中地位和根基最低的,所以一向不怎麼肯主動發言,寧可聽着前面的這些人討論出一個結果來,但是這下還是忍不住了。“如今離夏天已經只有一兩個月了,柳生那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大漢朝廷談出一個滿意的結果來……再說了,兩個月時間內,也難以制定出萬全之策來。”

“沒有萬全之策,那就選最好的策略來用吧。”井伊直孝不緊不慢地回答,“如果柳生那邊沒有特別嚴重的事態反饋的話,那麼兩個月之後我們就解除銅出口禁令,然後頒佈貿易管制令,規定好一年金銀的最大流出數量,然後和大漢談判,規定一年的物資輸入限額……”

接着,彷彿是想到了什麼似的,他擡起頭來,朝老中們的臉上一一掃了過去,“那個時候,我國所要承受的壓力一定會比如今更重,大漢的朝廷也許會震怒也說不定……這件事,太過於嚴重,不能只交給柳生來辦。”

柳生元齋在幕府是由老中來直接管轄的,官位已經很高了,如果不能由他來和大漢交涉的話,那大老的言下之意就是要一位老中親自去大漢進行交涉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大漢重商,而且對日本的貿易又對他們極爲重要,所以可想而知到時候那位被派去談判的代表所需要面對的壓力了。

然而即使再怎麼讓人難受,這些人也知道大老所說的確實是正論,因而一個個臉色雖然變得愈發陰沉,但是並沒有人再出言反對。

不過他們的視線很快就又集中到了內藤忠重的身上。

內藤忠重費了很大的力氣纔沒有讓自己心中的不滿顯現出來,他心裡知道自己地位最低,確實沒有什麼反抗的餘地,這個惱人的差事既然交給了自己,自己就是躲不掉的。但是這種大家心照不宣直接選定了自己的默契,實在讓人有些惱火,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當成了最容易支使的人了。

“和大漢交涉確實特別重要,不能專任給柳生一人,既然我是負責對大漢來往的人,那我到時候去也是順理成章。”壓抑住心裡的火氣之後,他以冷淡的語氣說,“不過,我還是覺得二個月的時間太過於倉促。別的不說,每年金銀的交易量大概爲多少?這個問題干係重大,應該事前予以確認。”

“既然是由你來負責對大漢的貿易事宜,這些事你先自己和下屬商量一下吧,到時候給出一個具體的貿易細則,然後交給大家再來討論下。”井伊直孝馬上回答,“不過,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想過,我覺得最好是以兩國之間剛剛開始正常貿易的流出量爲準……”

前面的話只是客套,後面的纔是真正的意志,內藤忠重自然是明白的,不過這個目標實在太過於壓人了,所以縱使畏懼大老,他還是忍不住抗議了。幾句話就將任務全壓到自己身上,這太不符合情理了。

“這個條件恐怕大漢難以答應……如今兩國之間的貿易量已經初開貿易的時候的幾倍,一下子把流出量縮減幾倍的話,恐怕會在大漢的朝堂上引發極大的震撼,還是寬限一些吧。”

“金銀是地下的物產,不是稻米,挖出來以後就沒辦法再長,現在我們不省着用,等到了子孫後代,他們又該用什麼來立身立命?”,因爲一直是支持限制貿易的一派,所以酒井忠勝的態度也十分生硬,“還請爲日本多加考慮。”

昨晚作者專區出問題了,死活打不開,真是折騰

第794章 他和他的兒子們第468章 尚有勝算第834章 黃河上第1626章 戰爭就是政治第1367章 如山如海的供應第904章 他瘋了嗎第361章 隨之而來的變化第670章 行險不能第1262章 遲來的敗兵第1335章 守不是死守第73章 問得出第1523章 商館第577章 兄弟們第1181章 直呼萬歲第365章 五級五階第1630章 漢軍和漢協軍第341章 姓齊的和姓齊的第621章 趙鳳的百歲第1534章 血仇不敢忘第77章 丁工孟第966章 這纔是炮第1132章 這可不能孬種第90章 夜色黑暗第530章 這反應不對第863章 是不是作假第1662章 不可影射臆測第378章 到此爲止吧第187章 萬曆四十四年1469章 奪倭人之心第218章 典故第930章 去西天仙國第993章 樹將倒第846章 定策易變第1529章 區區小國而已第706章 形勢大好第418章 你來還是我來第1592章 蒼白的臉色第1399章 原來要投趙進第778章 魯王府第43章 來自徐州衛的新人第29章 偶遇第159章 品酒會第1343章 真正的趙家軍第201章 被自盡第957章 這可不是官軍第504章 揚州夜第518章 歸德府的利益第424章 官軍和綠林巨寇第844章 算是初戰第1237章 誰去皮島第917章 趙進出行第237章 蛛絲馬跡第50章 恩威第800章 大禍將至第403章 漕運種種第768章 金銀的用途第1075章 章丘縣房家鎮第570章 山陽守備第1431章 還是騎兵不夠多第32章 兒戲不兒戲第300章 城下第224章 卻是故人第1188章 該咱們了第851章 全軍向前第650章 名正言順第985章 立功心切第607章 貨郎和小販第438章 回徐州第487章 鹽市上第1076章 你得賠第1400章 京師重臣韓某第796章 有勇不勝第60章 觀刑第363章 八方來投第31章 這小子練過第252章 鋒刃所向第1682章 這次沒有神風了第282章 真人活神仙第1361章 向前趙家軍第323章 搬家可否第1454章 鄭家人第859章 匡太監第460章 填壕燒水第595章 女兒第1365章 一身輕鬆第1135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472章 處置第442章 後宅第661章 是不是急了些第1087章 湯若望的信(2)第786章 你會造火銃嗎第1193章 與國同休第786章 你會造火銃嗎第1526章 借師助剿第1221章 招安還是議和第51章 安排第382章 趙進的婚禮第649章 損不足補有餘第1515章 一切的開始第8章 我要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