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閱讀理解

第18章 閱讀理解

王憐卿從婆娑樹影裡的席位竄了出來,穿過人羣,走向主堂。此時別人再看到王美人,就完全沒有看笑話的意思了。

就憑剛纔詩稿落款裡那個“王憐卿代書”,她今晚就不可能是笑話了,至於和一個破落小廝在一起鬼混的事情,那叫藝術個性。

目送王美人登堂入室,聚集在詩稿那裡的人羣又紛紛議論起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爲什麼能雀屏中選、獨佔鰲頭。

王逢元王公子也沒有走,站在人羣裡,一個字一個字的又看了一遍。他比誰都想弄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有人議論道:“天中雙闕雙芙蓉,地上五樓五𫛛鵲。應該是這一句景色寫得很好,很有精神!”

王逢元的朋友不服氣,反駁道:“王吉山的大作我也看了,同樣景色,不比這個差!”吉山是王逢元的號,王吉山就是朋友對王逢元的稱呼。

但此時王逢元只想大罵一句豬隊友,這是唯恐大家不想起他嗎?能不能別提到他了?

輸得已經夠沒面子了,還要被拎出來鞭屍是幾個意思?

又有人發議論道:“舊祖開國新衛霍,莫非玄機出在這一句?明着吹捧徐家,將徐家先祖比喻成衛青霍去病。

這也算是別出心裁得新吹捧法式了,至少在下以前沒見過,主人家必定喜歡了。”

王逢元另一個朋友更不服,帶着幾許義憤說:“王吉山大作我也看過,同樣吹捧了徐家,只是沒有這一句推陳出新而已!

誠然要給主人家捧場,這是行規。但是詩詞要看整體,總不能因爲王吉山大作裡吹捧之句寫得不如這首好,就將這首定爲第一?

若是如此,堂上諸公大錯特錯,拿當逢迎拍馬當藝術標準,我替王吉山鳴冤不服!”

王逢元恨不能把朋友們的嘴堵上,踏馬的這時候能不能不要再提我了?

還一口一個大作,這是噁心誰呢?還敢代替我指責堂上大佬們,這真的是隊友嗎?

心累,這屆朋友真不行,得考慮換一波人。

“哈哈哈哈!”忽然有人大笑了幾聲,“爾等只在字裡行間尋章摘句,豈不聞功夫在詩外乎?

依我看來,此詩作者水平如何倒在其次,但其人洞察力纔是機敏無雙!其中關竅,吾已瞭然!”

這個論調與衆不同,登時就吸引了不少人旁聽

卻見這個二十餘歲得士子做了個羅圈揖,自我介紹道:“在下何良俊,松江府生員。初至南京,人生地不熟.”

立刻有既懂事又性急的老司機叫道:“在下帶路!明日在秦淮河畫舫作東道,請何兄弟暢飲!”

何良俊表示了下謝意,然後才繼續解說:“你們只看正文,但卻沒注意最關鍵一句在於序言麼?

思漢唐之音,又聞有明公來鎮南京,這一句纔是要害!這句是寫給誰看的?是新來的王兵部浚川公!”

這裡所說的王兵部浚川公,就是前文提到過的新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王廷相,號浚川,所以稱爲浚川公,坐在主堂上首座的那位。

被點撥了這麼一下,衆人頓時若有所悟,頻頻點頭,是了是了,應該沒錯。

王廷相可不僅僅是個高官,而且還是弘治、正德年間赫赫有名的復古派七才子之一,與文壇領袖李夢陽等人並列。

而復古派的文學口號就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七才子之首李夢陽提出來的。

瞭解這個背景後,再看序言那一句“思漢唐之音,又聞有明公來鎮南京”,衆人就頓悟了。

這意思明擺着就是:以此詩向王尚書致敬麼?

“而且這句還有第二層意思!”何良俊見衆人消化了自己的觀點後,又一次闡發新論:“不知諸位可曾知道,上上個月,李空同公去世之事?”

李夢陽號空同,所以空同公指的就是七才子之首李夢陽。

“所以思漢唐之音,或許也可以解釋爲追思李空同公。”何良俊說:“畢竟李空同公最著名的口號就是,文必秦漢和詩必盛唐。”

於是衆人又頓悟了,復古派七才子之間可是至交知己,意氣相投的好兄弟,尤其李夢陽還是領袖人物。

所以在李夢陽剛去世兩個月的時候,寫上這麼一句“思漢唐之音”,能不讓王廷相有所感慨觸動?

王廷相王尚書是主堂裡最大的那個大佬,能讓他觸動一下,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大半了!

很多人不禁捶胸頓足,他們怎麼就沒有這個洞察力?怎麼就沒想到這茬?

此時已經沒有別人議論了,何良俊儼然成了全場的中心,只有他還在大發議論:“你們後悔也沒用!

就算你們寫出序言那兩句,但同時也要有筆力寫出搭配出色的詩體,如此才能前後呼應!

既然前面寫了思漢唐之音,後面的詩就必須寫出漢唐氣韻!

尤其第一句的金陵此日稱京洛,開篇漢唐氣息撲面而來,堪稱完美承接序言。而最後一句裡的開國新衛霍,堪爲畫龍點睛之語!”

有人不恥下問:“這最後一句看似平平無奇,無非是拍馬逢迎,也能什麼奧妙嗎?”

何良俊立刻解讀說:“將徐公子祖上比喻成漢代衛青霍去病,這個很新奇,但很容易變成強行尬吹,這就落了下乘。

而這首全詩充斥漢唐之風,嵌進衛霍就很合適,可謂是吹捧也吹出了新高度、新境界!

而且還有更絕妙之處,我們在這裡雅集,寫詩詞少不了要讚美主人家吧?但這首卻另闢蹊徑,直接讚美主人家的開基立業的祖宗。

你說如果二選一的話,放着讚美祖宗的好詩詞不要,反而選擇那些讚美自己的,傳了出去,這孝道還要不要了?”

衆人鬨然大笑:“妙,妙論!”

這閱讀理解做完,衆人都收穫了求知的快感。

何良俊又回頭看了眼張貼的詩稿,喟然長嘆道:“此人才力超羣,心思深邃,洞察世事,絕非常人也!他不爲頭名,誰還配頭名?

就算吾輩知道了他今晚的作詩思路,又能怎樣?我們能作出如此精密合理、如此具備設計感的詩詞嗎?

說句我的真正感觸,我們是掏空心思搞創作,而他可能只是無聊之餘的炫技而已!沒見此人連個名字都懶得署上嗎!”

讀書人哪有幾個能輕易服氣別人的,衆人紛紛迴應道:“也許只是妙手偶得而已,何兄弟言太過了!”

秦德威偷偷的站在人羣外圍,看着何良俊目瞪口呆,此人不去後世當中學語文老師或者語文教學參考書編輯就太可惜了。

有些地方,他這個作者本尊也不知道還能如此解讀啊。

(本章完)

第164章 人人喊打第632章 善後(上)第852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342章 撲街老翰林第95章 再信你一次第873章 三把火(中)第696章 我命由我不由秦!第768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236章 拖延時間就行了第718章 紛亂的籌備第762章 我也是爲了你!第140章 爲五斗米折腰?今晚更新推遲半天第822章 誰是秦德威?第61章 別人家的才子第5章 一進江寧縣第593章 補課(下)第928章 一絲絲不對勁第453章 微服私訪第719章 更賦新詩換徵袍第214章 最難消受第267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602章 做人不能忘本第480章 你住手!第564章 講理(下)第324章 最擅長的事情第232章 擋路的人(下)第339章 什麼叫專業第270章 去或者不去(上)第285章 獅子搏兔第716章 頑固不化第246章 第一詩人的排面第758章 三人行(上)第695章 塵封的往事第469章 演不下去了第360章 甩鍋大法第722章 看不見的網第436章 真實的朝堂鬥爭(下)第496章 傳你雙修之法第739章 咬人的狗不叫(求月票!)第596章 新禮制(求月票!)第504章 良心不安(求月票!)第479章 科舉餘波(下)第252章 商業精神(下)第581章 功名十字路口第432章 早點休息!第677章 重臣名宿第778章 父慈子孝第818章 八年憋一句!第110章 變臉變臉變臉第881章 秦中堂的狗第695章 塵封的往事第614章 大洗牌(上)第205章 招蜂引蝶第648章 縣學驚魂(上)第450章 穿朝服的大人物第66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10章 變臉變臉變臉第82章 你是一個好人第307章 完美的劇本第755章 三岔口抉擇(上)第680章 伴君如伴虎(下)第802章 身份標籤(求月票!!!)第105章 討薪第853章 聽我一句勸第116章 尚未出道就夭折的組合第638章 什麼叫嘉靖男兒第202章 借銀票看看第886章 以毒攻毒第777章 半步顛峰第10章 命運和氣運第517章 奏章裡的玄機第262章 誰教你做事的?第745章 浮誇第271章 去或者不去(下)第315章 故弄玄虛第834章 三缺一(求月票!)第922章 新的階段第771章 一面之詞(上)第214章 最難消受第417章 只熱愛學習!第562章 講理(上)第857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中)再請一次假第275章 以德服人第279章 這就是政治第924章 這就是政治第594章 這是秦學士的意見!第202章 借銀票看看第454章 第三個正經文官第792章 人心不古第141章 唱個曲兒第264章 有的人都已經......第174章 盜用官印者,斬!今晚更新推遲半天第476章 望父成龍第123章 買一送一第877章 痛點第201章 誰仗誰的勢第281章 苦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