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只熱愛學習!

第417章 只熱愛學習!

說起大明科舉制度,大體上有兩個節點。

第一個節點是弘治朝,弘治朝之前科舉制度並不穩定,常有變化。

但從弘治朝開始,科舉制度才逐漸穩定成熟,往後基本都是小改小變了。

第二個節點是萬曆朝,最大特點就是科舉制度逐漸崩壞。

從萬曆朝開始,走後門舞弊甚至成爲公開現象,而且科舉也成了黨爭工具。

兩個節點之間,也就是從弘治朝到萬曆朝之前,乃是大明科舉全盛的時代,制度最規範的時代,也是科舉相對最公正的時代。

相對應的,這也是文官政治最鼎盛的時代,名臣出的最多的時代。

而嘉靖朝就處在這個階段,所以面臨大考試季的秦德威有點苦惱,很有生不逢時之感。

要是早上幾十年,制度尚不規範的時候,鑽空子走後門就容易得多。那方應物能幹的,他秦德威能幹的更好!

或者晚上幾十年,到了萬曆時候,要是認識幾個大佬,還怕考不上?

前文介紹過,南直隸鄉試近幾次錄取率都是百分之四左右。

對此秦德威也是做了兩手準備,萬一考上了自然皆大歡喜,準備去京師參加明年會試。

如果考不上也正常,憑什麼自己就一定是百分之四里的?

那麼下面就花三年時間,沿着運河發展一下商業勢力,畢竟在蘇州、揚州、淮安、聊城都有人脈。

然後就想法子再去一次京師,搞定徐妙璇。

隨着鄉試臨近,南京城又一次匯聚了全南直隸的精英舉子,秦淮舊院也又一次迎來了生意高峰期。

上次鄉試時,秦德威就是打醬油看熱鬧的,這次卻是一位實際參與者了。

不但要適當參與交遊造勢,還要作爲地主,儘儘地主之誼,或者組織一下文會之類的。

其實本屆舉子,秦德威覺得不太行。

上一屆舉子,只他秦德威認識的青史留名的,就有兩個未來狀元李春芳和沈坤、兩個未來總督曾後爹和王世貞親爹。

這一屆舉子,秦德威交遊了一圈,也聽說了不少人名,但居然沒有多少能讓自己有印象的

胡宗憲算一個,吳承恩也算一個,別的就沒了,這讓秦德威有點失望。

不過失望歸失望,秦德威作爲本地名人,還是盡力辦了幾場活動。

也是爲了替源豐號錢莊開拓新業務,不寒磣!

畢竟這年頭能讀得起書的,還是大戶人家多。所以這些外地讀書人不但大多有錢,而且對異地業務需求大,其實都是潛在的優質客戶。

這晚在高長江家的新樓船上,秦德威對着數十賓朋發表了金陵四十景正式名單,以及經過修正美化後的名字。

比如說烏衣巷,不能那麼直白,要稱爲“烏衣晚照”。

秦德威一個一個的唸完前三十九個後,故作遲疑的說:

“本人窮搜歷代典籍,只找出三十九處名勝。但這個數字實在不整齊,讓我煩惱了很久。

最後站在板橋上,看到秦淮河上穿梭往來的畫舫,以及沿着河岸走過來的王美人。

此後便靈機一動,補上了最後一景:長橋賞姬!諸君說這個算不算?”

衆人一起笑道:“算,當然算!此乃真風流也!那麼王美人又在哪裡?”

於是秦德威便請出王憐卿,助興演唱新曲“良辰美景奈何天”,又獲得滿船的喝彩。

燈紅酒綠中,秦德威應酬完一圈,帶着幾分酒意坐在吳承恩身邊,“老吳你怎麼不開心?憂鬱什麼呢?”

吳承恩質疑說:“鄉試只有半個多月了,你就不收心備考?沉迷於宴飲,並不符合我等正道。”

秦德威嘆道:“鄉試這個東西,個人努力所佔因素很小了,九分看天命啊!既然鄉試還沒有開始,就先及時行樂!”

這時候,不知誰家僕役上來,稟報道:“主考座船已經到了淮安府,從淮安那邊傳了消息過來了!”

衆人登時就安靜下來了,現在沒有比考試更大的事情了。

有人急切地問道:“主考是哪位老大人?”

那僕役顯然有很多渠道,當即答道:“聽消息說是侍講學士張潮!”

衆人面面相覷,腦中同時冒出一個問題,張潮是誰?翰林院裡還有這個人?

不能怪衆人無知,實在是張學士平時太低(撲)調(街)了。

別說遠在南京的士子,很多大臣還都忘了有這麼一號人。

霧草!只有秦德威虎軀巨震!

他萬萬沒想到,鄉試主考官竟然是張潮這個老撲,不,親愛的張老師!

這不是一個冷板凳翰林嗎?在歷史上也沒多大名氣,怎麼今年就放出來主持南直隸鄉試了?

要知道,南直隸鄉試號稱天下第一鄉試,當主考官意味着能收到優質門生,份量向來是重中之重。

所以秦德威陷入了沉思,張老師這個早就失去了君恩的撲街老翰林,是怎麼又重回了皇帝視線?

莫非這個老翰林在背地裡,還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秘密?還是說自己的蝴蝶效應又改變了歷史?

但無論如何,這個任命意味着,嘉靖十三年甲午科鄉試是自己最有可能考過的一次!

此時周邊衆人也都無心飲酒作樂了,圍繞着主考官議論紛紛。

都想先知道這位主考官的性格,那麼到了考試中,就能有針對性的答題了!

秦德威沒去參與議論,關於張老師的事情,他還用得着與別人議論嗎?

即便沒有其他作弊手段,自己跟着張老師足足學了一年東西啊,還有許多張老師的講義!

所以完全能夠刻意按照張老師教導過的經義思路,照貓畫虎的答題作文。

張老師作爲主考官,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考卷,即使名字是封住的,但只從答題思路也該能看出是誰的卷子了吧?

如果說原本是被錄取概率是百分之四,那麼現在就變成了百分四十,也不爲過吧?

功名利祿,彷彿就在眼前!

想到這裡,秦德威忽然覺得眼前的美人、美酒都不香了。

他格外想念家裡箱底的那些翰林講義,他發自內心的只熱愛學習!

明天應該就中舉了,但現在發愁的是中舉後怎麼辦

(本章完)

第78章 瞎操心第254章 國公與府尹(下)第257章 你能得到什麼?第917章 充分利用第243章 頂流巨星(上)第22章 得加錢第624章 壕無人性今天明天請假和本書情況說明第7章 告狀也是門學問第222章 都市傳說第569章 你理解不了第881章 秦中堂的狗第332章 爭奇鬥豔(上)第543章 底線第511章 他想搞事(下)第129章 入戲太深第868章 截胡第710章 做人的格局(中)第246章 第一詩人的排面第347章 你不如辭官算了!第676章 只能有一個學士第220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511章 他想搞事(下)第498章 光明磊落(上)第853章 聽我一句勸給大家拜個年!第884章 公事公辦第605章 秦失其鹿(上)第853章 聽我一句勸第803章 三進宮第462章 深夜傳書第758章 三人行(上)第716章 頑固不化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466章 《人民的父母》第798章 殿試中的貓膩第455章 五年定遼第522章 狀元怎麼就是你?(上)第196章 其惟春秋!第834章 三缺一(求月票!)第436章 真實的朝堂鬥爭(下)第761章 一念之差第684章 前首輔沒了第614章 大洗牌(上)第303章 都這麼有個性嗎(上)第923章 迴歸的首輔第579章 臥龍鳳雛第98章 不安分的人(下)第458章 遍地廢物啊第414章 流言不止第511章 他想搞事(下)第767章 捨我其誰第216章 少年成長日記(上)第120章 功名不過夢中跡(下)第95章 再信你一次第535章 不肖弟子第417章 只熱愛學習!第696章 我命由我不由秦!第96章 親生父子第307章 完美的劇本第707章 問鼎之輕重(上)第621章 都是家事(上)第691章 不在一個層面第737章 二選一第558章 連鎖反應(下)第289章 下次抄本《左傳》!第863章 我看好你!(求月票!)第191章 如此顯而易見第488章 講究個合理性第769章 武臣的傳承第66章 不該問的別問(上)第759章 三人行(下)爲了這本書更好,書友們務必來討論下第353章 主角和配角第92章 存在感第813章 不只有青詞第640章 行宮裡外第68章 物質文明的時代第837章 秦德威的弱點(上)第15章 含着淚也要陪完第592章 補課(上)第858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下)第801章 天人感應第895章 你有夢想嗎第725章 人在塞外飄到失聯(下)第350章 年少無知(上)第364章 先放我出去!第714章 高難度技術活第355章 父愛如山第309章 父子團聚第666章 諸事議定第282章 苦肉計(中)第579章 臥龍鳳雛第105章 討薪第262章 誰教你做事的?第797章 也不怕折壽!第341章 早有預謀第317章 冤家路窄第719章 更賦新詩換徵袍第741章 你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