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看不見的手(中)

第515章 看不見的手(中)

對於一個動輒宅居深宮的大明皇帝來說,經常記不清那麼多官員,大部分大臣可能都只是奏疏上的一個人名。

能把內閣、翰林詞臣、部院堂官都認識清楚,就是很不錯的皇帝了!

大部分普通人,可能連這次廷推出現過的幾位高官人名都記不全。

讓這樣一個皇帝,獨自欽點所有大臣的任命,哪怕只管大員,那感覺也像是要人正確組裝幾百個陌生零件,實在是爲難人。

所以不是皇帝不想徹底人事集權,而是真沒那個精力,能同時親自操縱幾百個職位的不停連鎖變動。

於是纔會有了朝臣集體廷推制度的出現,中低級官員推選授權給吏部,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推選授權給廷推。

此外邊鎮督撫由吏部和兵部推舉,內地督撫由吏部和戶部推舉。

翰林、內閣又另成一套體系。

反正無論怎樣,最後人選都會奏報給皇帝,皇帝負責御批,或者否決。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有特別礙眼的人,皇帝也懶得挑剔。在皇帝眼裡,都是一個個零件,誰當什麼官似乎都差不多。

只有閣臣、翰林、天官這三種最靠近皇帝的職位,皇帝可以一句話就定下人選並傳旨昭告。

至於其他情況,如果皇帝特別欣賞某人並想提拔的話,必須先下旨給吏部,走一遍程序才任用,當然吏部一般也不會抗旨。

以上就是大明中後期高層人事制度的一些簡要說明,並不像影視劇裡那樣,皇帝似乎什麼都能直接管到。

明白了廷推的意義,就知道嘉靖十五年四月的這次大廷推意味着什麼了。

這時候,真正的主菜纔開始上。

只要還沒被皇帝御批,周用依然還是吏部左侍郎,繼續主持廷推。

按照流程,開始向參加廷推的朝臣徵詢禮部尚書推舉人選。

這回是王廷相先開口說話,莫得感情並旗幟鮮明的說:“我薦舉原南京禮部尚書嚴嵩。”

在意料之中,衆人又扭頭去看另一位王大人。

在上次廷推時,這位掛着秦德威師叔標籤的王大人天外飛仙一般,提名了霍韜,震驚了一片人。

就連霍韜本人也在緊緊盯着王以旗。

他知道,別人沒那個膽量搗亂,對手許贊也不會壞規矩,只有秦德威師叔是個不安定因素!

王以旗眼觀鼻鼻觀心,安安靜靜。在這種公開場合,總要講點政治道德,不要犯規。

剛纔霍韜贊同了推舉自己爲吏部左侍郎,算是響應了一次“得加錢”要求,達成了一次利益交換約定。

那麼自己現在就該收手,不能硬拱霍韜去當禮部尚書了。

許贊看着王廷相,贊同道:“聽聞嚴嵩才力過人,士林名望極高,去禮部正好。”

霍韜不說話,他不可能直接給夏言的同鄉小弟唱讚歌。但他也不反對,這就足夠了。

陸陸續續有人附和着贊同,雖然也有人出來反對,但完全沒有份量,幾句話就駁斥下去了。

今日廷推的第三個結果出來了,朝臣推舉嚴嵩爲禮部尚書。

到目前爲止,已經出現的三項結果似乎都很順利,有點不像是常見的撕逼式廷推。

這讓衆人很是怪異,但又隱隱約約的感到,彷彿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正在這裡帶節奏。

隨即就是今天最後的壓軸大戲,到底誰將是候補吏部天官?

完全沒有任何意外的,有人提名了戶部尚書許贊,有人提名了左都御史霍韜。

此外就很默契的沒有其他候選人了,格局就確定二選一了。

還是老規矩,“七卿”級別的大佬先說話。

但吏部、禮部缺席,戶部尚書、左都御史被提名,所以“七卿”裡只剩了兵部、刑部、工部三個尚書。

兵部尚書張瓚毫不猶豫的說:“霍總憲以剛直著稱,適合做冢宰。”

刑部尚書王廷相在兩個候選人之間看了看,稍加思索後,開口道:“許司徒老成謀國,年高德劭,處世均衡,乃冢宰之選也!”

其實對王廷相個人來說,在這兩人之間是中立的,許贊、霍韜和他都沒什麼關係。

但王廷相考慮到夏言、秦德威與霍韜的仇怨,還有剛纔許贊支持自己的力度,就只能反霍韜了。

許贊鬆了口氣,王廷相果然發言支持了自己,不然今天可能就會有一個小尷尬。

工部尚書林庭在衆目睽睽下猶豫了一會兒,纔開口道:“霍總憲立身肅正,可用以秉持銓政。”

三個第一檔次大佬裡,兩個支持霍韜,一個支持許贊。

幸虧有王廷相在,不然“七卿”裡沒有人支持許贊就尷尬了。

但在場的人不只是幾個大佬,還有很多其他三品官員,以及科道勢力。

議論了一圈,大部分人支持許贊,少部分支持霍韜。之所以出現這樣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資歷問題,霍韜只是正德九年進士,至今才二十二年,就站在了這個頂端位置上。

在場人裡都有很多比霍韜還資深的,心情自然十分微妙。

而許贊是弘治九年進士,至今四十年了,絕對的老資格。

雖然霍韜更想吐槽,那夏言是正德十二年的,做官不到二十年都已經入閣了,你們怎麼不去說?

第二個原因就是,霍韜出頭純粹靠大禮議站隊,是所謂的議禮派功勳人物,但很不討主流輿論喜歡。

這個時候,很多大臣已經被收拾得不敢直接懟嘉靖皇帝了,但不介意反對一下霍韜啊。

所以現在就形成了這種局面,頂端大佬裡支持霍韜的多,三個尚書裡兩個是支持者。

但整個官員羣體裡,支持許讚的聲音更大。

便有人道:“那就呈奏皇上聖裁!”

又有人駁斥道:“廷推本就是爲了公推賢良,如果動輒勞煩皇上,還要廷推做什麼?”

先前的人說:“按制,吏部天官本就該由皇上獨斷,只是這次皇上特旨廷推而已!”

後面的人繼續駁斥:“既然皇上特旨廷推,那就按廷推規矩辦!”

人人心知肚明,現在就奏請聖裁,肯定是幫了霍韜。因爲霍韜這樣的大禮議功勳,在天子心裡更親密。

反對現在就上奏,要求繼續討論的,肯定許贊這邊的人,畢竟許讚的“羣衆基礎”更好。

兩相比較,爭吵時間越長,霍韜面臨的輿論壓力就越大。

因爲按照君子之爭的“道德標準”來看,如果明知“不得人心”,就應該表示不戀權勢,主動讓賢。

還堅持着不肯讓位的,就會又產生加倍的新負面輿情。

所以霍韜意圖就是速戰速決,將皇權拉進來終結爭論,而許贊就想着打持久戰。

雙雄對峙,局面陷入了僵持!

此時突然又另一個人排衆而出,昂首闊步的走進了幾位大佬所在的核心圈子。

這個舉動十分突兀,頓時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衆人又定睛看去,這不是今日秦家班的三號又是誰?

一號,鎮場大佬王廷相,負責戰略威懾;

二號,力捧對象王以旗,負責貌美如花、潔似白蓮;

三號,主攻手桑喬桑御史,負責戰術操作。

(本章完)

再講三點.......第578章 傳言不可盡信第18章 閱讀理解第528章 欺人太甚!第505章 神棍與神仙第9章 烏衣巷口第165章 學官話第402章 大場面!第694章 用人之道第590章 暗流第8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702章 政治大年第698章 最大的榮幸第245章 頂流巨星(下)第289章 下次抄本《左傳》!第368章 拉人下水第472章 拿着雞毛當令箭(下)第244章 頂流巨星(中)第796章 前輩永遠是前輩第826章 責任重於泰山(下)第166章 讀書人的日常第592章 補課(上)第457章 知人善任第282章 苦肉計(中)第223章 毫無波動第129章 入戲太深第879章 絲綢去哪兒了?第845章 公開透明第236章 拖延時間就行了第578章 傳言不可盡信第500章 這我哪知道?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832章 周公周公還是周公第672章 爲何就你話多!第468章 本官可以相信你嗎?第646章 嫉妒使人扭曲第755章 三岔口抉擇(上)第747章 學習實踐第564章 講理(下)第823章 沒有預判的未來第493章 沒別人什麼事了第640章 行宮裡外第105章 討薪第170章 反攻開始!第391章 不裝了!第391章 不裝了!第266章 能不能做個好學生?給大家拜個年!第72章 教你做人!第169章 在下得罪人太多...第926章 弱國無外交第701章 左膀右臂第928章 一絲絲不對勁第167章 事情很不對勁第250章 商業精神(上)第82章 你是一個好人第9章 烏衣巷口第259章 你行你上啊!第56章 八點檔第255章 餘波和內情第692章 恩威莫測第512章 人人都找他第183章 老幹部茶話會第249章 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第753章 一條道走到黑(下)第746章 閉門造車第523章 狀元怎麼就是你?(下)第444章 臉有點疼第703章 修身齊家第125章 徐老三智對文徵明第531章 祖傳手藝(下)第867章 陳年老瓜第314章 大膽的表態第37章 與你何干?第663章 個人崇拜第274章 未來的盟主第591章 開不起玩笑第228章 誰更好玩?第365章 辦案去!第126章 忠烈門前是非多第54章 並非結束第618章 燒冷竈第60章 暗戰(下)第645章 措手不及第479章 科舉餘波(下)第455章 五年定遼第298章 集體懵逼的東朝房第535章 不肖弟子第586章 誰是奸臣(上)第394章 爲什麼不爽第741章 你也不想......第261章 全新的揭帖第290章 幫老夫出這口氣!第443章 顏值就是正義第389章 重逢之夜第98章 不安分的人(下)第616章 雙學士第370章 躺贏的感覺第263章 都來搶人了第528章 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