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無題

第536章 無題

清晨,御馬監掌印兼提督東廠秦太監冒着日漸寒冷的天氣,進幹清宮問安。

嘉靖皇帝正在用早膳,便將秦太監叫了進來,站在旁邊奏報事情。

作爲東廠總督,秦太監要定時向皇帝彙報朝廷上下、京城裡外的一些消息。

有的時候,東廠密報並沒有外人想象中的那麼高大上,很多都是一些瑣事八卦,被皇帝當個消遣樂子聽。

畢竟如今算是承平時光,沒有人造反,也沒有什麼九龍奪嫡的事態,哪來那麼多讓人驚心動魄的機密情報?

秦太監看了看手裡摺子,又奏報說:“九月底賜翰林秦德威廷杖二十,距今已滿一月。”

嘉靖皇帝有一個別人都不清楚,只有廠臣才知曉的習慣。

打完官員廷杖後,或者重懲官員後,嘉靖皇帝喜歡暗中刺探這名官員的事後反應,一般是一個月內的期限。

所以打完廷杖後,有的人沒什麼事,有的人卻會被流放。

嘉靖皇帝很感興趣的開口道:“繼續說。”

秦太監就面無表情的接着奏報:“秦德威除了養傷,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苦苦糾纏光祿寺少卿詹榮,想要買下東鄰詹府,擴建他家宅院。

第二件,抓住詹榮不放,死命往低裡殺價。

第三件,督促詹榮儘快搬走,想要在新家過新年。”

嘉靖皇帝:“.”

“就這些了。”秦太監彙報完畢。

嘉靖皇帝又不可思議的問道:“沒作詩詞?”

秦太監答道:“據探聽是沒有。”

當初打完廷杖後,秦太監曾對徐妙璟暗示說“叫他注意言行”。

但也沒想到,這秦德威別說注意或者不注意言行了,根本就沒有什麼言行,完全就是個日子人作風。

不過好歹可以證明,秦翰林完全沒有怨懟之心,也沒有拿廷杖炫耀顯擺的心思。

可這種“日子人”的平淡表現,也讓嘉靖皇帝失去了操縱權柄的樂趣,遊戲缺乏反饋還有什麼意思?

總感覺二十杖少了,連那秦德威的情緒都沒有打出來。

而後嘉靖皇帝再次問道:“郭勳又如何?”

當時郭勳被迫辭去所有差事,嘉靖皇帝當然也會關注郭勳的後續反應,到底有沒有怨望?

秦太監又看了看手裡摺子,奏對說:“郭勳近月來閉門思過,沒有見外客。

但經打探,郭勳又召起了一批文人門客,想要編一部新話本。”

京城人都知道,武定侯郭勳的興趣愛好就是話本小說,是當前話本小說刊行的最大讚助人,代表作就是吹捧郭家祖先的《大明英烈傳》。

嘉靖皇帝對文藝內容很敏感,這太容易借古諷今了,立刻問道:“是什麼故事?”

秦太監答道:“聽說要編《莫宣卿傳》。”

大都以嚴肅示人的嘉靖皇帝聽到這裡,忽然忍俊不禁,這郭勳也真踏馬不是省油的燈。

莫宣卿是誰?大學士顧鼎臣早就科普過,就是本朝秦德威之前,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唐代的人。

而且與秦德威一樣,莫宣卿也是十七歲中狀元,太有相似之處了。

所以郭勳在這個時候,忽然要編《莫宣卿傳》這部話本,目的不言而喻,肯定是爲了影射秦德威啊。

朝堂上鬥不過你,就寫你的同人文報復你,很有大明特色。

傳言未來的文壇盟主王世貞就這麼幹過,寫出了《金蘋莓》這樣的奇書。

嘉靖皇帝突然有點期待,想看看郭勳到底怎麼編《莫宣卿傳》了。

既然皇帝感興趣,秦太監就不介意多說幾句:“武定侯爲了編這部話本,找遍了京師裡的廣東人,儘可能蒐羅莫宣卿事蹟。

但最近從武定侯府流出一個傳言,說我朝秦德威乃是莫宣卿投胎轉世。

首先,除了都是十七歲狀元之外,兩人都有母親改嫁的經歷,都是從小沒有親生父親。

其次,兩人都是從小詩才驚人,有狂傲之氣。

莫宣卿七歲寫詩嘲諷別人,收入全唐詩。而秦德威十二歲詩詞稱霸南京,也特別喜歡嘲諷人。

其三,莫宣卿最後一個官職是台州別駕,而秦德威的繼父祖籍也是台州,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所以這武定府的傳言說,唐代莫宣卿不甘於英年早逝壯志未酬,又重新轉世到嘉靖朝。”

“豈有此理!”嘉靖皇帝忍不住說了句。

秦太監立即順着皇帝的口氣說:“是,臣也覺得,武定侯散佈的這個傳言荒謬至極!

難道皇明嘉靖朝出不得神童狀元,還要靠前代轉世一個過來?”

秦太監這意思是,嘉靖朝的人形祥瑞,怎麼能是其他朝代用剩的?

不過嘉靖皇帝意識到什麼,突然就對秦太監問:“你對郭勳不滿?”

秦太監有點不平的答道:“郭勳貪婪,奏討的土地太多了。”

爲什麼秦太監有資格這樣抱怨,這就涉及到御馬監的職權問題了。

御馬監是公認僅次於司禮監的第二強勢太監衙門,不僅僅是因爲御馬監掌管大內禁兵。

當然這部分權力已經分給御馬監提督太監黃錦了,秦太監是掌印太監,不直接負責大內禁兵了。

除了禁兵外,屬於御馬監的“草場”,其實很多都是皇莊,由御馬監負責管理和收租。

所以御馬監除了掌管禁兵、兵符,還是一個龐大的經濟衙門,掌管着上百萬畝皇家土地。

因此秦太監作爲御馬監太監,有資格在土地問題上發出抱怨。

嘉靖皇帝便反問道:“你御馬監還缺這兩萬畝地?”

秦太監又回覆說:“這不是御馬監的土地,是陛下的土地!”

嘉靖皇帝冷哼一聲,責問說:“今年宮裡宮外,很多人彈劾你秦福縱容御馬監勇士,大肆侵佔田地,妨害國計民生!”

秦太監對此迴應說:“臣不想讓陛下困擾,可免去臣御馬監差事,今後專心提督東廠。”

嘉靖皇帝拍案喝道:“你這叫什麼話,與朕賭氣麼!”

秦太監趁勢叫屈說:“御馬監在京師及周邊有兩百六十萬畝土地,誠然數目巨大,可此乃數十年來累積所致!

щшш• ⓣⓣⓚⓐⓝ• ¢ Ο

如今裡裡外外只委罪於臣一人,臣實在擔當不起!”

客觀的說,這個土地數目實在太大了,而且全是集中在京師周邊,很影響京師賦役。

所以御馬監佔地纔會成爲近年來一個焦點問題,一直遭到朝臣攻訐。

而秦太監的態度向來非常鷹派,已經抵抗了好幾次。

不過今年司禮監態度曖昧,偏向於朝臣,讓秦太監壓力大了不少。

當初秦太監爲了謀求東廠位置,與司禮監那幫潛邸派產生了很大糾紛,現在遭受來自司禮監的壓力,也算是因果。

嘉靖皇帝對秦太監的話不置可否,又道:“聽司禮監說,御馬監今年上繳給宮裡的銀子,比往年少了六萬兩。”

御馬監管着兩百六十萬畝地,可不是沒有經濟利益的白管,每年都要向宮裡交錢的。

秦太監慌忙道:“陛下恕罪,這六萬兩私自挪借給高忠了,本想等高忠還了回來,再上繳給宮裡,不想竟讓陛下察知。”

高忠高太監是皇宮裡的工程負責人,目前主持修建兩個太后新寢宮,也就是慈寧宮和慈慶宮。

借錢給高忠,這意思就是拿去修太后宮殿了。

嘉靖皇帝又斥道:“胡扯!高忠那邊銀子怎麼會不夠?誰敢短了修建銀子,還用找你御馬監挪借?”

嘉靖皇帝是一個非常孝敬親媽蔣太后的人,給親媽修慈寧宮,絕對不會捨不得花錢。

秦太監便道:“斷然無人敢剋扣修建慈寧宮銀兩,但內庫撥款確實也慢,司禮監審覈也過於嚴苛,導致進度有所拖延。

高忠這人也是心急,爲了加快修建進度,早日請聖母入新宮奉養,才找御馬監挪借銀兩。

臣想了想,爲人臣者當先君上之憂而憂,就先把御馬監銀子借給高忠了,卻不料驚動了陛下。”

這意思就是,司禮監自己辦事不行,不顧大局拖延了修建進度,反而惡人先告狀。

嘉靖皇帝暗暗琢磨,說來說去,一切問題根源,還是你秦福與司禮監不和?

但嘉靖皇帝並不明確表態,只是問:“秦福你在御馬監多少年了?”

秦太監如實答道:“自嘉靖九年三月做了御馬監掌印,至今已經六七年了。”

嘉靖皇帝莫名其妙的繼續問:“你在御馬監這些年,御馬監土地增加了多少?”

秦太監也摸不準皇帝是個什麼意思,繼續老老實實答道:“這六七年,大約增加了二十萬畝。”

嘉靖皇帝就指示說:“既然彈劾你的這麼多,那御馬監就先清退出近年佔有的這二十萬畝,算是對輿情有個交待,暫時平息彈劾!”

秦太監趁機又請示說:“本該賜給郭勳的永定河邊兩萬畝,也在這二十萬畝裡,應當如何處置?”

嘉靖皇帝不耐煩的說:“郭勳賜田減半,並換到別處去!另外傳詔給他,多研磨聖人經義修身養性,別醉心於什麼話本了!”

對這個結果,秦太監很滿意,這樣西南郊永定河邊土地也在清退之列了。

具體怎麼清退,慢慢想辦法操作。

用完早膳,聽完來自東廠的八卦消息,嘉靖皇帝御臨文華殿。

今天是自從皇二子降生後,第一次開經筵,也可能是冬至之前的最後一次經筵了。

嘉靖皇帝不用想就知道,今天這幫翰林們肯定紛紛當面獻上賀表。

在嘉靖皇帝升座之前,參加經筵的大臣已經列好班位了。

某秦姓狀元也魚目混珠般的混在了人羣裡,引來不少其他大臣頻頻注目。

有人問道:“秦板橋你的傷大好了?沒聽說你傷愈銷假。”

秦德威答道:“尚未徹底痊癒,只是先前皇上曾經責問在下,爲何經筵不至?

所以這次經筵,在下不得不帶傷前來,不敢再勞皇上垂詢。”

從五品侍講學士蔡昂與正六品左贊善兼修撰秦德威只差一級,所以距離很近。

這讓蔡學士看着秦德威就來氣,他在翰林院已經二十年了,三年庶吉士,三年編修,三年修撰,六年侍講,如今纔是個侍講學士。

紮紮實實辛辛苦苦走到今天,官階居然只比秦德威領先一步!

聽到秦德威答話,蔡學士就忍不住就諷刺說:“怕不是聽說了皇子降生,捨不得這個討喜機會,就寧可帶傷前來,也要上表稱賀吧?”

秦德威對蔡昂拱拱手,很禮貌的答道:“在下與蔡前輩不同,是一個喜歡做實事的人,從來不想着靠什麼賀表投機取巧!”

這話有點陰陽,暗諷蔡學士只會寫拍馬頌聖的應制文章。

蔡學士便不忿道:“那你敢說,你今日不獻賀表了?”

秦德威點點頭:“敢!”

蔡學士:“.”

他沒想到秦德威居然真敢說不上賀表,這是腦子有病吧?

今天人人都會獻上賀表,你想來個特立獨行?

張潮張老師連連咳嗽,想阻止秦德威口無遮攔,沒想到還是沒攔住。

這時候,嘉靖皇帝出來了,大臣們就停止了交(鬥)流(嘴),一起覲見。

嘉靖皇帝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畢竟生不出兒子的壓力實在太大了,現在終於略略解脫。

所以難得和顏悅色,與大臣們說了幾句話,就開始走流程了。

一篇篇的賀表獻上去,有的看幾眼,有的讀一遍。

蔡昂蔡學士的頌聖文章還是那麼華麗,嘉靖皇帝當場賞賜了銀兩錦緞。

如果沒有意外,今天就是蔡學士拔得頭籌了。

翰林是個講究輩分的地方,秦德威是去年才進來的“新人”,這種場合基本就是最後幾個露臉的。

此時接近尾聲,嘉靖皇帝也略有些倦怠了。

當秦德威出列時,衆人的目光瞬間都集中了過來,因爲剛纔秦德威賭氣的說,今天不隨大流上賀表。

如果秦德威食言,不敢特立獨行,老老實實也上賀表,那就算是一次被打臉了。

只見秦德威掏出一疊文稿,呈了上去,這又讓包括嘉靖皇帝在內的衆人很奇怪。

一般臣子給皇帝上的文書樣式,俗稱叫“摺子”,顧名思義也能猜到模樣,反正絕對不該是一疊文稿這種樣式。

嘉靖皇帝頗爲好奇,迅速擡眼看去,最先看到的是標題五個大字。

霧草!嘉靖皇帝忍不住站了起來,拿着文稿往下翻着看。

下面羣臣莫名其妙,見皇帝居然都站立了,只能嘩啦啦的跪倒一片。

但心裡還是萬分的疑惑不解,秦德威果然踏馬的不老實,他到底獻上了什麼玩意?

思路比較散,想到哪寫到哪,留個謎題讓大家猜猜,秦德威到底獻上了什麼

(本章完)

第665章 我已經決定了第640章 行宮裡外第258章 進宮的那個男人第908章 敵進我退第204章 閉上眼睛享受吧第769章 武臣的傳承第425章 細說會試第523章 狀元怎麼就是你?(下)第358章 在天牢的日子(下)第59章 暗戰(中)第383章 還是不是主角?第66章 不該問的別問(上)第792章 人心不古第28章 我話講完第75章 你們不用懂第633章 善後(下)第947章 來日方長(大結局)第873章 三把火(中)第914章 大功告成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535章 不肖弟子第469章 演不下去了第279章 這就是政治第30章 戰神歸來第714章 高難度技術活爲了這本書更好,書友們務必來討論下第478章 科舉餘波(中)第903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889章 沒人支持?第242章 大家都是縣學生員......第735章 七分政治(下)第81章 寫在即將20萬字時的話第610章 歷史轉折中的秦學士(中)第553章 離京的和回京的第15章 含着淚也要陪完第540章 除了大學士就是我第323章 這事沒完!(下)第789章 亂帶節奏第26章 公審之前第398章 縣衙與巡撫(上)第901章 天下第二?第143章 請你文藝到底啊!第569章 你理解不了第824章 大公無私的人第476章 望父成龍第688章 涉及秦德威無小事第695章 塵封的往事第47章 老秦的面子第750章 戰神歸來第431章 這畫風不對第266章 能不能做個好學生?第642章 形式主義救火第313章 迷茫的未來第190章 君子一言第725章 人在塞外飄到失聯(下)第844章 請從秦德威始!第692章 恩威莫測第534章 全都來了第658章 你管這叫不熟?第775章 我們不一樣第526章 私事很多第20章 人外有人第425章 細說會試第743章 政治這東西(下)第249章 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第723章 一意孤行第836章 捨我其誰第819章 三種推演第317章 冤家路窄第875章 誤盡平生是一官第445章 見證歷史第283章 苦肉計(下)第57章 十點檔第619章 仙凡之別第212章 依法辦事第67章 不該問的別問(下)第598章 不見不散(下)第560章 敲打(下)今晚寫完又刪了,本月最後一次請個假吧第678章 伴君如伴虎(上)第884章 公事公辦第652章 不需要支持(上)第449章 山海之間的見聞第806章 春雷滾滾第355章 父愛如山第58章 暗戰(上)第570章 軍國大事不是兒戲第6章 誰更值得相信?第32章 羊入虎口(下)第513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08章 全城的希望第137章 大明好弟子第799章 父子們第248章 尊師重道第151章 單身挺好的第359章 我並不想懂那麼多第263章 都來搶人了第514章 看不見的手(上)第73章 人心不古第574章 分享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