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小笛這幾日有些煩惱,眼看着大明已經走上了光復天下的道路,甚至馬上就要一統天下了,他還在甘肅這邊毫無建樹。
他可不想被人說自己之所以能夠成爲大明黔寧王不過是因爲祖宗蔭澤,當初在四川被綁,雖然弄出了很大的局面,但是那時他是真的想爲大明做些事,只是後來牽扯出成都的亂子,差點害了陛下的家眷,這份發現金山的功勞也就被掩蓋了。
而被安插到這個地方也算是程孝廉的一番善舉,畢竟他比程孝廉還要小,從心智上來說相對於程孝廉可是遠遠不如,武勇也不足以震懾天下英雄,讓他獨領一軍那就是爲難他了。
對於把他安置在甘肅這件事,他的那些心腹倒是很滿足,畢竟雖然這個地方窮,但是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再窮的地方,他們這樣的身份,生活質量也不會受到一分波及,再富的地方,有些人去了也會沒飯吃。
況且周邊幾乎全都被平定了,出了北方蒙古騎兵的威脅,甘肅可以算得上是一方淨土了。
況且蒙古騎兵也不願意來甘肅這種地方,去山西殺一路能搶一路,到了甘肅這種地方也只能殺一路,搶多少就看運氣了。
程孝廉的意思也就是把沐小笛放在這裡歷練一下,若他真的有本事便能夠建立與西域各國的貿易,幹得好了可以復興絲綢之路,幹得不好也是個養老的地方,不會壞了大明的事情。
這一點程孝廉明白,沐小笛也明白,但是沐小笛那些屬下不明白,他們認爲黔寧王是大明的黔寧王,既然如今大明要光復了,那麼他們的少主自然會繼承黔寧王,王爺往上就是皇上了,既然自家的少主不打算做皇上,在這裡混日子便好了,只等着大明光復之後就能坐享其成。
但是沐小笛自由過慣了驚險的日子,早就有了危機意識,若是不能憑自己的本事打出一番天地來,朝中的文武大臣不會看得起他,這個黔寧王怕是要一世而終了。當初自己的祖宗沐英之所以世襲黔寧王,一方面是因爲他是朱元璋的義子,另一方面便是他真的對大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沐小笛到了甘肅之後連着拜訪了十幾個商隊,不過這些商隊都是內陸的商隊,對於往西走全都堅定地搖搖頭:“西邊不好走了,沙漠太多了,況且許多東西從海上就能運過來了,咱們這樣千里跋涉費力不討好,所以沒幾個人願意往西走了。”
這確實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當初絲綢之路的時候漢朝的造船業沒有這麼發達,別說是遠渡重洋,就是出海也只是皇家纔有這種財力。
沐小笛卻不這麼認爲,海上運輸的自然有海上運輸的好處,但是現在沿海可是被吳三桂佔據了,若是能夠打開這條道路,必定能夠發現陸地運輸的好處,到時候能夠與海上運輸並駕齊驅甚至得到西域那些小國臣服,便是他做出的貢獻了。
明朝中葉,哈密衛所被吐魯番攻克,明朝退守嘉峪關,到現在爲止,嘉峪關以西都不是中原政權的領土。歷史之上準噶爾部攻佔疆省東部,平定噶爾丹的時候也就收復了疆省東部,到後來雍正年間纔算是有了後世疆省那樣的規模。
如今沐小笛便把目標瞄在了疆省的身上,在他看來這麼大一片土地若是能夠併入大明領地之內也算是對祖宗有個交代,對朝堂的列爲成功有個交代。
爲此他也曾化裝打扮成西域人的模樣數次帶人潛入疆省,只是疆省的面積太大了,根本無法探察完全,爲此他也聚集了一直軍伍,開始準備他的圖謀疆省的想法。
如今嘉峪關往西第一個國家便是葉爾羌汗國,這個國家是由元朝察合臺後裔賽依德在明朝時期建立的一個國家,如今葉爾羌汗國君王叫作司馬依,是上上任君王阿不杜拉的兒子,對於葉爾羌汗國的起名規則沐小笛實在是搞不清楚,爲什麼阿不杜拉的兒子不姓阿,反而有一箇中原的姓氏司馬,不過對此沐小笛也沒打算深入研究。
如今葉爾羌汗國佔據這片土地一百多年,土地上不少曾經的漢人都開始學習起葉爾羌汗國的習俗,這對於沐小笛來講可不是什麼好消息,畢竟從來都是漢人同化別人,可不曾見過漢人被人同化的,若是再恢復漢人衣冠怕是還要不斷的時間。
沐小笛如今麾下也有了兩三千人,憑藉着大明黔寧王的名號,他還能將更多的兵力收復到自己的麾下,不過他也沒打算聚集太多的軍伍,一來他的能力不足以掌控,二來便是聚集這麼多軍伍在沒有戰事的甘肅而且日夜演練,就算是程孝廉不說什麼,怕是別的臣子也會猜疑他的目的。
所以沐小笛當機立斷便偷偷潛入了葉爾羌汗國,他可不能以大明的名義宣戰,不然萬一戰敗,葉爾羌汗國便會對大明發動反擊,到時候沒有多少兵力守衛的甘肅可就要遭殃了。
不過以他的瞭解,葉爾羌汗國也沒有能力侵略大明瞭,經歷了六代的傳承,葉爾羌汗國的君主已經不是當初那些從刀山火海里面殺出來的英雄好漢了,要不然歷史之上也不會被噶爾丹迅速吞併。
如今的司馬依貪圖享樂,喜好美姬,對於國事毫無興趣,到現在爲止已經有三四個地方上的領主宣佈獨立,想不到他竟然沒有絲毫反應,每日依然沉迷美色,倒是與評書演義上面的隋煬帝有些相似了。
沐小笛此次的目標便是嘉峪關附近的這些小城,爲了此次戰事他向書院提出了援助請求,顧炎武聽聞了這件事之後也是大力支持,當即調派了二十名有志向的書生前往軍中,攻打城池容易,將他們同化爲自己一族便要靠這些讀書人傳播聖人之道了。
對此程孝廉倒是沒有什麼別的想法,在後世那個地方出了一些亂子,在他看來便是因爲他們的文化與自己的文化不夠統一,直到有些人走上極端才引出了亂子,不如現在便傳播聖人教化,就算不能同化,最好也能求同存異,讓他們和關內的百姓有相同的思想追求便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