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愈明確的告訴他們,月食是月亮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也並不是很常見,一年可能也就一兩次,多的話也就三四次吧,遇到的概率還會很低的,所以並不需要害怕。他知曉這裡面肯定有記者,這些話是對老百姓說的,畢竟害怕的人都是平凡的老百姓。
月食一般都發生在望日,即夏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這時地球運動至太陽和月球之間,但並不是每個望日都可能發生月食,因爲黃道和白道之間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可見到地球影到黃道和白道交點附近時,地球上的觀測者才能觀看到月食。
月食都發生在望,也就是滿月的時候,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中愈最後還告訴他們,如果願意,可以去查查史書,會發現史書上記載的月食一般就在月中滿月的時候,那時的人們很是敬畏,朝廷還要祭祀,祈禱上天,不要降下災禍,天子還會停朝,做一些讓上天喜歡的事情,來平息上天的怒火。
看着中愈詳細的解說天狗吃月亮的來龍去脈,不僅是神話傳說,連原理都講得這麼清楚透徹,雖然自己心裡不想承認,可是腦袋裡卻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這是真的,他說的有道理,事實就是這個樣子的。
向竟爲有些臉紅紅的,手指握緊,似乎感覺到大家的眼光都在自己身上,過了一會,似乎做了什麼重大的決定,身體竟慢慢放鬆下來,沒有了最開始的顫動。
中愈沒有跟眼前的衆人講北方的戰爭,講朝廷的失敗,他的人傳回來不少信息,老百姓不知道的東西。
他們的年齡有大有小,懂得的道理也很多,但是這羣人現在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裡,就算自己告訴他們,大家都清醒一點,戰爭就要到來,這裡再也不是安樂窩,這裡將會變成人間地獄,他們也不會信的,說不定還會怪罪中愈在危言聳聽,他已經見過太多太多打口水仗的事情了。
也許有人因爲對中愈的崇拜,會選擇相信中愈的說法,但是人言可畏,人羣中的言語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畢竟他們還在這個圈子裡,不可能完全孤立在圈子之外,這是這個時代的侷限性。
人性就是這樣的奇怪,善良者不一定會得到回報,作惡者卻能得到更多,這是個悖論,卻又顯得那麼正常,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卻好像嘲笑着那些贊同中愈的人。
中愈回味了自己今天的發言,感覺今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自己之前想要講的內容,也已經講好了,是的,在衆多同學的配合下,這堂課完美的結束,至少中愈還是挺滿意的。
看着衆人期待的表情,似乎還沒有盡興,看那意思,是希望中愈再接着講,只不過中愈卻沒了那個想法。
中愈現在才明白,爲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揮斥方遒,好爲人師,這感覺真是太爽了啊,這玩意兒會上癮,中愈已經忘記自己有多少次在人多的場合,大聲忽悠了,不,大聲演講了。
二樓上的老大人,也很滿意,覺得自己讓中愈過來演講的決定太正確了,是的,臉上洋溢着笑容,似乎將多年的暮氣一掃而空,那額頭上的皺紋都有些舒展,變淺了許多。
想必自此以後,這些學子應該明白,他們差的還太多,還是有人走在了他們的前面,有些領域是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要學習的還是有很多。
如此看來,這是個雙贏的局面,大家心知肚明,各自達到了彼此的目的,只是臺下的衆人不知道而已。
大明報和遜志報的多名記者,今天在會場目睹了整個過程,爲了最快的將稿件傳出去,他們派了至少五個人過來。
他們堅信,今天的事情,通過自己的渲染,通過老先生們的潤色,加上自家報紙的宣傳,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報紙一定會大賣,自己的獎金又要漲了,心裡一陣歡悅。
他們甚至希望中愈可以出去多講演幾場,畢竟裡面涉及到的知識,讓他們驚爲天人,畢竟是太過偏僻了,他們在做記者之前,也是一門心思研究聖賢書的。
他們心中想着,想必老百姓會很喜歡的,是的,他們已經認識到了,現在連老百姓都在注意斯文了,至少明面上大家都比較注意文明瞭,因爲不學習啊,跟不上時代啊。
中愈扭頭看了看吳大人,吳大人會意走上前來,壓下大家的討論聲,說道:“諸位同學,今日方公子所講的內容是否精彩?”
衆人高呼:“回先生,精彩。”
“那諸位今日可有收穫?”吳大人捋捋自己的鬍子,笑着又問道。
“回先生,收穫巨大。”衆人的回答雖說有些不齊,但都表達了是有收穫的。
“好,那大家鼓掌感謝方公子,希望他以後可以再有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他知道的知識。”說完退到一旁帶頭鼓掌,將講臺讓給中愈。
中愈看着熱情的衆人,大聲說道:“諸位都是國家棟梁,朝廷奉養之士,我有一言,與大家分享,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今日之後,中愈必將盡己之能,匡扶社稷,造福百姓,諸位若有大志,希望能在這條大道上再見到各位,謝謝。”
中愈說完低頭一拜,轉身就離開了,從側門離開,去了哪裡沒人知道,只留下熱情的衆人。
講臺周圍,衆多目光都聚集在了離開的那個身影之上,眼中都是充滿着希冀,這纔是真正的年輕人啊,他們細心咀嚼着中愈最後留下的那倆句話,發現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忠君爲民的表現,他們好像遠遠不及,況且這句話,竟有些淡淡的無奈,不像是年輕人所爲。
“方先生今日所講,聞所未聞,倒是很好奇他是從哪裡知道的這些知識。”
“是啊,如今北伐遭遇瓶頸,如今聽了方公子的話,我突然有些想去戰場看看,去看看這天朝的國土,這前線的戰事。”這是一位武將家的次子,長子習武,次子從文,今日看來是要多一位文武雙全的學子了。
“同去,同去,今日才發現,自己懂的還是太少了,得出去看看了。”
吳大人組織正在興致上的同學們順序離場,老大人和衆大人也先後離場,他們沒有看見,人羣裡也有一些人,漸漸地隨着人羣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