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

朱厚煌出去之後,狠狠的訓斥了王二鐵一頓,但是也沒有怎麼處置王二鐵。

對於這些能辦事的技術官僚,朱厚煌還是很看重的。他只能做到訓斥,罰俸。朱厚煌還想在鐵作題字。不過想起朱厚煌的一筆臭字。只好作罷。

其實放在現代人相比,朱厚煌的這一筆字也算是拿得出手,但是在大明朝之中,書法家比比皆是。凡是能中進士的,都有能寫的好像是印刷體一般的館閣體。比起後世的書法大家,不差多少,所以朱厚煌就不敢在胡亂獻醜。不想留下與乾隆一樣的罵名。

乾隆在無數文物上塗鴉,在後世不知道有多少人痛罵。

朱厚煌最後視察的鐵礦。

北港的鐵礦卻是在海邊。而且是以鐵沙的摸樣存在。無數人在此處陶沙。

朱厚煌站在大海邊上,看着海邊無數淘鐵沙的人,心中默默計算,暗道:“北港礦業已經有兩萬壯丁在了,現在的東雍至少不能說一清二白了。至於他們還能安置多少,還是未知數,不過想來肯定不少。”

此刻朱厚煌才確定下來,在將來的一年,他將放棄陸完的屯田路線,將人力都放在工業上。至少糧食就又會有危機了。

“比起江南,湖廣的產糧區,南洋的糧食更加便宜,王師如過出使南洋,也要將糧食問題放到重要地位。卻不知道許鬆那邊怎麼樣了?到底與佛郎機人有沒有達成默契。”

就在朱厚煌思考的時候,吳鳳儀來到朱厚煌身後,低聲說道:“殿下,許鬆從馬六甲回來了。”

“是嗎?”朱厚煌問道:“成果如何?”

吳鳳儀說道:“許大人身邊的人說,許大人回來的時候興致很高。”

“興致很高。”朱厚煌說道:“那就是說,成功了嗎?”朱厚煌再次眺望這裡,說道:“走吧,回大員。”

這一趟北港之行,朱厚煌對遷都北港的心思越發重了。

從北港到大員不過一日水程,當天晚上,朱厚煌就回到了大員。

許鬆第二日一早,就來到了雍王府之中。

朱厚煌早已等着許鬆了,一併等着許鬆的人,還有王陽明。

許鬆將馬六甲之事告訴了朱厚煌與王陽明,朱厚煌讓許松下去之後,與王陽明相對,說道:“就麻煩王師去一趟南洋嗎?”

王陽明說道:“臣自然想飽覽南洋景色。”

“不知道,王師先從那個國家開始?”朱厚煌問道。

“當然是安南了。”王陽明說道。

安南屢次與大明作對,但也是南洋強國。

王陽明要從南洋下手,要先去的地方,自然是南洋。

王陽明答應下來, 並不是立即就走的。

王陽明回到了自己的居所之中,也是雍王府的一個院子。大員也漸漸的興旺起來之後,但是上等的院落還是不多。所以朱厚煌將王陽明安置雜家自己家裡面,小心伺候,朝夕請益。

王陽明的院落之中,並不是沒有人。

王陽明的個人魅力很大,雖然在儒學主流之中,被訓斥爲異端。但是依舊有很多弟子跟隨王陽明而來。

“先生,您回來了。”

王陽明看過去,原來是他的大弟子,徐愛。

王陽明說道:“曰仁,你諸位師弟在東雍還習慣嗎?”

徐愛的字就是曰仁。

徐愛咳嗽兩聲說道:“雍王帶我等不錯,將我們全部安置到府學之中當教習,只是他們府學之中不教導正道,而且學生稀少,讓我等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王陽明說道:“殿下已經有意將再次從各縣招收一批學生來,至於說道府學不教授正道。那麼什麼是正道?”

徐愛說道:“先生,何處此言?”

王陽明說道:“哦,沒事?我要出使南洋,你去問問各位師弟,都有誰去?”

徐愛咳嗽兩聲,說道:“我當然要去的,先生,弟子一直想不明白,雍王殿下到底爲什麼要請先生來此,可是現在卻又將先生晾在這裡?”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從我這裡要的東西,我暫時沒有。不說這個了,將來你就會明白的。”

徐愛聽出來王陽明不想談這個。說道:“先生,我這就去準備。”

“曰仁,你也要注意身體,你來到東雍之後,是不是有些水土不復。要不要你就留在這裡修養吧。”王陽明很看中他這個大弟子。

徐愛說道:“弟子從小跟隨先生,沒有片刻分離,先生要甩下我嗎?我區區小病也是老毛病了。沒有什麼大事。”

王陽明也習慣了徐愛在身邊,也就作罷了,誰知道這一次差點讓王陽明抱憾終身。

出使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在王陽明等待出使的時候,早就有人去安南報信了。

安南河內城中。武川伯府之中。

一個人正在來回踱步,說道:“這個節骨眼上,明朝的使者來幹什麼?”

這個人是莫登庸,安南武川伯莫登庸。

莫登庸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困,因此自小從事漁業爲生。長大後,以健壯而且武藝高強,考中力士成爲宿衛。正德三年,莫登庸被威穆皇帝任命爲天武衛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從此平步青雲。

當然莫登庸逐漸掌握的安南大權,還是因爲安南皇室內鬥。莫登庸從一個普通的軍官,變成了執掌安南軍政的大軍閥。

此刻的莫登庸已經漸漸的生出了取而代之之心。

但是他心中還是忌憚安南王室的歷代權威,此刻正在小心翼翼的一點點試探。特別是安南國各地軍閥,已經被莫登庸消滅乾淨了。

莫登庸對安南王室的忌憚也漸漸消除的時候,他決定學習董卓的先進經驗,他要先廢立一個皇帝,再做計較。

但是這個時候大明的使者要來了,不由的讓莫登庸想起了對大明的回憶。其中有仇恨,但是更多的是忌憚。

讓他想起了當初成祖在越南的征戰。

雖然宣德之時放棄了安南的戰場,但是三十萬大軍在安南作戰,讓安南人現在想起來還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明使的到來,讓他再次想起這種感覺。

“大王,不必擔心,臣得知這次來的使者,並不是大明朝廷的使者,而是大明一個藩王的使者。”莫登庸身邊也有明眼之人。一個文官說道。

莫登庸雖然只有一個武川伯的爵位,但是野心早已暴漏,他身邊的人早就將他視爲未來的安南國君,大王的名頭早就叫起來了。

莫登庸說道:“怎麼可能啊?”

作爲大明的臨國,視大明是最大的威脅,怎麼不明白大明的制度,大明將藩王當豬養的先進經驗,周圍的國家哪裡有不知道的?

“大王,大明正德皇帝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他打敗了蒙古達延汗,並取了達延汗性命,將自己的弟弟封到東雍,不過一兩年的時間之內,東雍就變得繁華起來,將來東雍一定是海東名鎮。而這一次的大明使者,準確的來說,是東雍使者,這這位坐鎮東雍的雍王使者,大王不可怠慢。”

莫登庸闇暗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一來,孤就放心了。”

莫登庸懼怕的是大明朝,而不是區區一個東雍。

“大王,我們當以什麼樣的禮節接待東雍使者,還有要不要封鎖消息。”這一位文官說道。

莫登庸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以接待大明使者的禮遇接待他,不封鎖消息,也不告訴他,但是多派人,將他們給我釘死了,孤要知道,他們對我的態度。”

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十章 封賞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章 比劍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