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

寧平城上,莫登庸細細思索着,一點一點看着城下的陣勢。

寧平是一個小城。城下營寨密密麻麻的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就是雍軍與鄭軍,另一部分就莫軍。

正是莫軍。

莫登庸並沒有所有軍隊全部帶進城內,一來,寧平城中的空間有限。二來,莫登庸想守的,但是並不爲悶守的,而是要與南軍見一見真章。所以莫登庸在寧平城外立營,分別爲左右兩營,護衛犄角。大營是木壘加木石所建,看上去非常解釋。

等人高的壘土。上面插一層木頭,士卒都在壘土上的巡邏,幾乎是一座小城池了,唯一與城池有所差別的,是這些壘土是臨時掘土,並沒有細細的篩選,也沒有蒸煮。並不是很結實,遠遠比不上城牆上的壘土。不過作爲臨時的營寨卻是可以的。

似乎是朱厚煌上一次用火炮大顯神威之後,莫登庸吸取了教訓。他大量的採用了火器,大大小小的火器密密麻麻的佈滿了所有的營寨,先不說威力如何,單單看密密麻麻的黑管對準了自己,這種氣勢,讓朱厚煌都不敢前出探查了。

兵力足夠,工事結實,再加上足夠的火器。莫登庸根本想不出來,他有什麼原因能丟掉寧平城。

這個問題也在困擾着朱厚煌。

朱厚煌幾乎覺得,這樣大規模的使用火器,好像一下子到了太平天國時期了。讓他有一點傻眼。高壘火器,嚴密的防守,這樣的防守甚至比城牆更容易發揮火器的威力。朱厚煌以爲自己進步了,萬萬沒有想到莫登庸也是一樣。看來天底下誰也不是傻子。

朱厚煌問道:“鄭大人,今日之戰,你怎麼看?”

鄭綏說道:“全賴殿下神威。臣與莫登庸打交道好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莫賊未戰先怯的。”

朱厚煌聽的舒服,但是這時候不是聽拍馬屁的時候,說道:“莫賊如何暫且不說,孤請鄭大人教孤,如果破此城。”

鄭綏眯起了眼睛,緩緩的說道:“圍城之道,十倍攻之,我軍兵力不足,殿下如果貿貿然攻城,恐怕會頓兵城下。以臣之見,欲攻此地,莫過調莫賊離開此地。”

朱厚煌沉吟了一會兒。微微搖了搖頭,說道:”大軍北上,一槍不發,就移軍他處,未免太影響士氣了。鄭大人,這東西兩營,東營歸雍軍,而西營就請鄭大人派人攻上攻,試一試莫軍深淺。”

其實朱厚煌已經決定不在寧平城下與莫登庸死磕。但是不與莫登庸死磕是一回事,也不能與莫登庸一戰不打嗎?再者看莫登庸的情況今後。攻城的局面恐怕是少不了了,先試試吧。不過暗地裡朱厚煌已經下令道:“令許棟---”

“許棟”這兩個字一出口,朱厚煌不由的一陣黯然,他這纔想起了,原來許棟已經走了。他輕輕嘆息一聲,說道:“讓水師出動,騷擾安南沿海,搞清楚,安南沿海佈防的虛實。”

朱厚煌讓水師騷擾安南沿海,就是爲了牽制安南的兵力。即便是莫登庸手中的兵力再多,如果防備安南的千里海疆,是絕對不夠用的,如果不防禦的話,朱厚煌就準備讓一支軍隊從沿海薄弱的地方突擊進去,繞過寧平城,另外打開局面。

這一招是陽謀。朱厚煌倒看看莫登庸是怎麼應招的。

不過從朱厚煌傳達命令到水師,然後水師出動騷擾安南沿海,然後再彙總各地的情報。不是一日兩日就能辦下來的,最少需要大半個月時間,朱厚煌將這一枚棋子放下來,就將注意力放再去東西上面了,比如說眼前這一戰。

這一戰是雙方第一次實質上的交戰,又是朱厚煌下令主動進攻的,不管是俞大猷與鄭綏都準備竭力進取,爭取弄一個開門紅。

俞大猷的作戰模式,朱厚煌不用去多看,因爲俞大猷身上有很深的朱厚煌的風格,自然是結陣而戰,大軍平推而上,火炮對轟,火槍對射,長槍對刺而已,不過,朱厚煌看的出來,俞大猷這種硬馬橋的手段,效果並不是太好的。雙方打成一團漿糊,好像是血肉磨坊一樣。變成了死磕,應該俞大猷的這方的火炮優勢,輕輕鬆鬆的壓制了對方的火炮。但是並不意味着對方就沒有火器,各種不一樣的火器,從營寨之中噴射下來,再加上寨牆的防護,俞大猷一直不能將優勢轉化爲勝勢,雙方死亡的人很多,而且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

俞大猷自然是心疼手下,一見傷亡不小。立即決定撤下來。

這也是濃重的朱厚煌風格,重視人命,不管是對方的還是自己的。在俞大猷手中的實力有限的時候,更是要這樣做了。每一個士卒都是將軍的本錢,俞大猷自然要精打細算了。這一戰微微受挫,就立即結束了進攻。但是鄭綏卻不一樣。

鄭綏決定有這一戰讓朱厚煌認識到他們的戰鬥力。所以鄭綏一出手就嚇住了朱厚煌。

只見鄭綏徵召了不少本地的百姓,這些百姓就鄭軍民夫。畢竟是在安南國內打仗,以鄭綏的聲望做到這一點,一點也不困難。鄭軍也是大舉壓上,但是他們與俞大猷的行動有所不同,俞大猷是仗着火器犀利硬上,但是鄭綏做的要比俞大猷有智慧的多了。

他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弄來大量的木板,從嗎,木頭的形狀上來看,應該是老百姓家中的大門了,桌子了什麼的,讓明夫扛着,走在前,大隊大隊的弓箭手在後面,說是弓箭手其實大部分弓箭手都是臨時的。這時候,莫氏火器的缺陷也顯露出來了。

莫軍的,不應該說安南的火器比明軍的火器都差上一籌,現在明軍的火器比東雍的火器也差了一籌。

所以面對這些緩緩的向營地進攻的鄭軍,莫軍遠程火器只是砸碎其中幾個而已,立即有人不補上,等距離近了雙方的火器弓箭都勾着對方的時候。

鄭軍大喝一聲,所有弓箭手紛紛的射箭,一瞬間無數支箭矢,就好像是狂風暴雨一樣,向營寨覆蓋過去。莫軍營地瞬間好像長草一樣,密密麻麻的箭羽白花花的一大片,就好像是蘆葦蕩一樣。

不過這一陣箭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弓箭手不過一會兒功夫,就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不過他們將弓箭全部扔在地面之上,衝了出去,他們各個拔出腰刀,扛着長梯向前猛衝。

朱厚煌一看這個架勢,就知道鄭綏動真格了。這些人定然是鄭軍的精銳,無他,朱厚煌親自練過兵,知道要讓士兵數量的掌握弓箭是多麼困難,朱厚煌爲什麼竭力主張用火槍代替弓箭,固然是火槍是後世主流,但也是因爲弓箭的侷限性太多了。

而衝上去的第一波士卒。會射箭,而且衝鋒的如此決絕。勇氣可嘉,自然不是尋常士卒,只是不知道這樣大士卒,在鄭綏的手中有多少。

他們衝的很快嗎,但是莫軍的火器發射的更快,雖然剛剛被箭雨給壓制住了。

但是此刻他們的火器紛紛開火。什麼火箭,什麼虎蹲炮,碗口盞,用什麼用什麼,全部打了出去,一時間硝煙瀰漫,似乎將整個戰場都遮掩住了,只留下刺鼻的硝煙味道,就是所謂的戰場迷霧。

朱厚煌一時間看不真切,轉過頭來看向鄭綏,卻見鄭綏眼睛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死死的盯着戰場。

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