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

地面微微震動,大象跑了一個來回,又一批雍軍來到了。

這一次領頭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李良欽。

李良欽根本沒有在俞大猷身邊停留,指揮大象繞過雙方的戰陣。直接來到莫登庸身後,也是兩千多人跳下大象。

李良欽大喝一聲,也不整隊,說道:“衝。”他手中長槍一揮徑直衝了過去。

李良欽雖然不整隊,但是跟着李良欽過來,大多是朱厚煌的親衛。

朱厚煌的親衛都是老卒,甚至比刀鋒營訓練的時間還長,他們大多經歷過李良欽當教頭的日子。彼此之間的配合默契之極。不用許多言語,他們自然跟着在李良欽身後排列出一道標準的陣型來。

見李良欽衝過來。

莫登庸立即知道完了。

騎兵爲什麼厲害,其實騎兵衝陣的能力也就那樣。面對重裝步兵,根本不行。但是騎兵速度快有選擇戰場的能力。

此刻李良欽選擇的戰場,與俞大猷前後夾擊。讓莫登庸根本無從招架。

且不說莫登庸軍隊訓練,在混戰之中,前陣轉後陣,這樣高難度的動作,能不能完成。單單說莫登庸士氣幾乎降到了低谷,面對前後夾擊,還沒有打,士氣先崩潰了。

“大王,快走。”親衛簇擁着莫登庸,騎上戰馬,避開李良欽的向後面跑去。

隨着莫登庸的離開,斷後的莫軍,瞬間崩潰了。

俞大猷見前面的敵人瞬間崩潰,頓時大喜過望,他雖然有些累,感覺他麾下的士卒力量也用的七七八八了。

但是這個時候不是珍惜體力的時候。

大勝就在眼前。

俞大猷說道:“兄弟們,我們日日苦練,就爲今天,只有今日大勝,田宅土地,應有盡有,跟着我殺。”

朱厚煌依然保留軍功授田的制度,雖然很多地方的天地不過是荒地,但是卻阻擋不了士卒們對田地的熱愛。

中國從骨子裡就是農耕民族。一提起土地就有十二分的興奮。

俞大猷身邊的士卒,都熱血衝頭,精神大震,恨不得將今後幾十年的力氣都透支出來。他們趕着敗兵銜尾追殺。如同趕羊一樣,越是追趕,這莫軍敗卒逃的也就越快,不過片刻之間,俞大猷與李良欽就會師了。

俞大猷徑直說道:“師傅,跟着殺。”

兩股雍軍合流,李良欽與俞大猷衝殺在最前方,李良欽說道:“殿下在後面率領大軍趕來,要不然等等吧。”

李良欽看得出來,真正能戰的也就剛剛趕過來的士卒。而俞大猷這邊全部臉色潮紅,一動就渾身大汗冒出,好像是洗澡一樣。

李良欽看得出來,連俞大猷在一起,他們的體力都到了極限了。

莫軍有數萬之多,而雍軍生力軍只有兩三千人,如此懸殊太大,而且朱厚煌就在後面,何不等一等。

但是俞大猷卻知道片刻都等不得。

他一摸出了莫軍的實力。士氣衰落的無以加復。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時候,此刻衝過去,不需要打,嚇都可以將對方給嚇怕下來。

但是他也試出來。莫登庸不算是庸將,萬一給他一點喘息之機,他將軍隊再次組織起來,剛剛莫登庸收攏潰兵的手段,讓俞大猷感覺驚豔無比,所以他寧可高看莫登庸一眼,絕對不給莫登庸半點機會。

俞大猷也不多解釋,直接對李良欽說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師傅在戰場上聽我的就行。”

李良欽知道他這個弟子,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天分。

如今論武功,李良欽自信能勝過弟子一頭,畢竟他年紀尚輕,身體還沒有完全長成。但是在兵法之上,他根本不是俞大猷的對手。

畢竟他只是一個武夫,而俞大猷卻是一個將軍。

所以,他決定要聽俞大猷。

兩人根本沒有整合軍隊,趁機追殺過去。

莫軍早已跑散,漫天遍野,哪裡都是。而俞大猷咬緊牙關,對跑到兩邊的人不聞不顧,唯獨對當道而逃。窮追不捨,看上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一般。

很快,兩人就追上莫軍大隊人馬。

不過,有人比雍軍更早過來,就是剛剛逃跑的莫登庸。

莫登庸正在指揮軍隊列陣。

但是俞大猷一行人追得太快了,雖然只有三千多人,對着正從行軍隊形轉化爲對戰陣型的莫軍就是一陣猛衝。

莫登庸什麼也沒有來得及做,只能任大軍崩潰。

其實莫登庸對軍隊管控如此無力,固然有寧平瘟疫的原因,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莫登庸一度在升龍大敗,逃回海陽,這樣一敗,讓莫登庸丟失了太多的軍隊,這些軍隊爲鄭懷興所得。當莫登庸打敗鄭懷興之後,再次將這些軍隊收到麾下。

這些軍隊在鄭懷興麾下的時候,被反覆清洗過,莫氏骨幹全部被打壓了。而莫登庸再次崛起,不得不將海陽軍中的親信派往各軍。這樣一來,雖然都爲莫氏軍隊,內部其實也不和,而且矛盾非小。

如果讓時間消磨,過上一年兩年,莫氏也就將這些軍隊給消化了。但是他恰恰沒有這個時間,如果他打仗得勝還好,但是他這一敗,將這些矛盾全部暴漏出來。

纔有如此的脆敗。以至於無法挽回。

整個莫軍就好像是雪崩一樣。被數千人硬生生的衝散。

莫登庸也不是每想辦法,他每次想糾集兵力對抗追兵的時候,還沒有做好,就被俞大猷與李良欽殺了過來。硬生生打散,一時間莫登庸也息了這個心思,只等逃到南定去,在做計較。

這一戰俞大猷與李良欽大顯神威,不知道殺了多人,總之一身甲冑就好像是在血水之中清洗過一樣。

不過漸漸的俞大猷與李良欽也殺不下去了。

畢竟即便高手,也是人不是神。

李良欽感覺自己渾身上下好像灌了鉛一樣,硬邦邦的如同鐵塊,一樣,一擡手一投足,都艱難無比。

俞大猷喘這粗氣說道:“師傅,收兵吧。”

俞大猷也堅持不住了,不僅僅是堅持不住,也有一點後怕。爲什麼?因爲俞大猷身邊只有一千多人了,剩下的士卒大多都跑掉隊了。

俞大猷不知道他衝破了多少層軍陣,但是少說有數萬潰兵就在周圍,一旦他們殺一個回馬槍,單單憑藉俞大猷手中的兵力如何能抵擋的住啊。

不過,這個時候,朱厚煌也上來了。

朱厚煌來的比俞大猷與李良欽相信的快。

大象往返第三次的時候,就已經走的很慢了,與人步行相差不多,畢竟這是大象,不是卡車。連續的狂奔,大象也承受不住。

朱厚煌帶來的士卒並不多,不過一萬多一點,這已經是將雍軍大營之中,能夠戰鬥的士卒全部都帶過來。

當朱厚煌看見莫軍的慘狀的時候,他首先是後怕。

是的後怕。

朱厚煌一直在猶豫是不是撤軍。只是因爲不服輸的心思,硬頂着不撤。但是他萬萬忘記了陣前撤軍,是多麼高難度的行爲。

如果現在撤軍的是雍軍。莫軍給他來這麼一手,朱厚煌也不敢肯定,自己會是一個什麼摸樣。

一想到這,朱厚煌背後就一陣一陣冷汗直冒。

不過,有這一萬大軍,壓制,早已失去組織的莫軍根本沒有什麼抵抗的能力,全部老老實實當了俘虜。

等朱厚煌接應俞大猷一行的時候,天色已經偏西,一整天就要過去了。這一場大勝,幾乎決定了安南的歸屬。朱厚煌絕對肯定,莫登庸再也找不出來十萬大軍。

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十章 長史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