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

“臣爲太后長遠而來。”楊慎說道。

張太后嘴角微微一勾,她笑了,她的笑聲越來越大,聲音之中透出一股淒涼之意,說道:“哀家還有什麼長遠,這宮中死的夠多,不乏哀家當年下得手。因果報應,方有此難。有什麼好說?但是哀家一輩子都並不會受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的恩惠。”

楊慎心中一嘆,知道張太后對父親懷恨在心。立即辯解道:“太后,先帝之事,我家父子絕對沒有半分對先帝不利之處,只是雍王實在不堪爲社稷主,家父萬不得已,纔出此下策,絕非情願。家父知道太后心中怨恨,待大事一了,臣願意代替家父向太后謝罪。只是家父念念不忘的大事,不是別的,正是孝宗皇帝承嗣大事,太后忍心孝宗皇帝在地下斷了香火嗎?”

張太后正在轉動佛珠的手,微微一滯,說道:“你說,到底是什麼事情?”

楊慎將的嘉靖想要藉此機會,確定興獻王的地位一事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張太后臉色更冷了,說道:“如今之事,就是你楊家惹下的禍事,若是當初雍王繼位,斷斷不會如此。”

張太后其實並不太喜歡雍王。

無他,張太后與兒子關係不大好,但是畢竟是母子情分在,對正德雖然有不喜歡之處,但是正德一死,所有事情都淡了,反而遷怒於正德身邊的人。

雍王就是其一。

不過張太后也覺得雍王即便再不靠譜,也受過正德不知道多少栽培,對正德身後之事,斷然不會如此無情。

楊慎對此啞口無言。

不過張太后卻不能不爲孝宗弘治皇帝着想,爲她自己的丈夫着想,她心中暗暗怨恨嘉靖,覺得嘉靖得了自己的家的皇位,卻不知足,反而要讓自己家這一脈絕嗣。

實在不是東西。

她想了想,說道:“你要哀家怎麼幫你?”

楊慎說道:“請太后下一道懿旨,追封興獻王爲帝,尊興獻王妃爲後。”

“什麼?”張太后恨屋及烏,對嘉靖不喜歡,連對嘉靖的父親也不是太看進眼裡面。所以聽了楊慎的話,簡直以爲自己的耳朵聽錯了一樣。

楊慎說道:“太后,興獻王夫婦乃皇帝本生父母,有養育之恩,當以加恩,但是由太后加恩,與陛下加恩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張太后要加恩,不過是虛名而已。但是嘉靖想要的卻是正名分。張太后雖然手婦道人家,但之宮中打滾了這麼多年,馬上理解了楊慎的言外之意。

思忖片刻道:“好。”

張太后取來筆墨紙硯,瞬間寫下一封懿旨,蓋上太后御寶。楊慎見狀輕輕的鬆了一口氣,覺得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楊慎理解告別了張太后去找楊廷和。

楊廷和見了懿旨,大喜道:“好。”隨即自己親自出城,去見蔣氏。楊廷和親自將這封懿旨宣讀給蔣氏。

蔣氏雖然也是士林出身,家中也算是書香門第,但是又怎麼見識過這麼大的陣仗,只聽封她爲後,追封興獻王爲帝。她卻看不破這後面的彎彎繞。高高興興的去見嘉靖了。

“母后,你怎麼來?”楊廷和封鎖消息,等蔣氏出現在嘉靖面前的時候,嘉靖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蔣氏笑眯眯的將事情告訴了嘉靖,並且將手中的懿旨遞給了嘉靖。

嘉靖拿過來一看,臉色陡然變了,說道:“好一個楊廷和。”

蔣氏再怎麼糊塗,也看出來不對勁了。再說蔣氏也不會是糊塗,單單是見識不足而已。立即說道“璁兒,可是有什麼不對嗎?”

當然不對了。

嘉靖好容易將楊廷和逼入道義上的進退兩難的境地。只有蔣氏要緊牙關不鬆口。楊廷和就陷入被動之中。

這樣一來,楊廷和就有可能答應嘉靖的要求。

可是現在蔣氏輕信人言,將這大好局面葬送了。不過蔣氏畢竟是嘉靖的母親,嘉靖又能說些什麼啊?只好強顏歡笑說道:“沒事了。”

但是知子莫若母,嘉靖還瞞不過蔣氏的眼睛,蔣氏說道:“璁兒,到底是怎麼回事?”

嘉靖說道:“沒事。”

蔣氏臉一板說道:“璁兒。”

蔣氏對嘉靖教育從來是以嚴母的形態著稱,所以,嘉靖很害怕蔣氏。立即結結巴巴的請情況給說了。

蔣氏嘆了一口氣,說道:“其實,你父王看見你當上皇帝,已經心滿意足了,至於稱你父王是父親,還是叔父。其實他根本不在意。我在路上也聽說過京中的爭執,你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用以我們爲念。”

蔣氏其實沒有這麼大脾氣,不過是因爲兒子的要求才在城門之外演出這樣一齣戲。蔣氏將一顆心完完全全的放在兒子身上,只有兒子好就行了。自己如何並不重要。

嘉靖說道:“兒子知道該怎麼辦?”

蔣氏越是這樣說,嘉靖心中越是慚愧。

孝道是什麼?可能在現代只剩下贍養義務。但是在古代孝道第一義,就是立身功名,以顯父母。

嘉靖自己是天下之君,但是卻不能光明正大的叫母親,一聲“母后。”這強烈的反差,讓嘉靖內心之中受盡了折磨。

旅途勞頓,嘉靖送蔣氏去安頓了。立即召見張璁。

張璁聽了這一件事情前前後後的所有情況,長嘆一聲,說道:“陛下,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時局不是一日兩日能夠扭轉過來,還請陛下鎮之以靜。耐心等待。相信陛下只要光修德政,會有天下歸心的那一天了。”

張璁所說的,是有用廢話。

不過現在沒有機會,嘉靖也只能等了。

似乎經過這一場大變,嘉靖也安靜下來,似乎已經默認了楊廷和處置,楊廷和也不再出動嘉靖敏感的神經。

北京有些風平浪靜。東雍這邊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問題,似乎正德十六年下半年,都沒有什麼波瀾。

朱厚煌利用安南雨季這一段時間,重新訓練了三個營的士卒。朱厚煌都在養精蓄銳。

正德十六年,年底。

北風吹氣,北方大面積降溫似乎,似乎也影響了東雍一些,不過,東雍氣溫降低的有限的很,人們不過是給身上加一身單衣而已。

不過,朱厚煌在東雍修整數月,這數月以來,鄭綏也漸漸的適應了東雍事務,不過,他不滿足於單純的行政事務,他接着陸完的路線,想要開闢出從北港到大員的陸上通道。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務。

畢竟東雍南邊千里之遙,多是沒有開拓的荒野之地,有無數沼澤森林,都需要一一開拓出來,否則單單是修一條路也沒有什麼用處。

不過如今,開拓的速度要比陸完時候慢多了。一方面是因爲陸完能調動整個東雍的財力,但是鄭綏卻只能調動,東雍兩府的財力。

東雍兩府,特別是雍南府已經可以收稅了。

雖然稅收並不多,但是雍南雍北兩府,正式才入不敷出,變成了少有結餘。本來安南戰事消耗了太多了財力,這一點結餘也不不會給東雍留下來,不過。與果阿的交易,在下半年來回了數次。

東雍也開闢了香料羣島航線,大量的香料通過馬六甲,轉運到果阿。

香料東南亞一代並不值錢。但是轉運到果阿價值倍增。這一道航線的開闢,不僅僅是給東雍帶來大量的財源。也給了東雍另一道不依靠大明財源。後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

朱厚煌現在的財政大量依靠大明,在大明與東雍逐漸敵對的現在,尤爲重要。

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