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

區區數月之間,南都變化很大。

鄭和下西洋,帶來的漢人進人南洋的高潮,真的說起來,南洋的漢人並不少,少說有百十萬人之多。

楊慎將遷移主力,放在南洋本身的漢人身上。

而且南都這樣一座城池,本身就很有商業吸引力,在短短數個月之內,南都多了數萬人,不過,也發生了一個問題。這數萬人都聚集在港口附近,以港口爲中心,出現了一處聚居區,讓楊慎很尷尬。

本來港口不過南都附屬機構,而現在港口附近人口,與南鬥宮附近的人口相差不大了。

畢竟南都城之內雖然有一條河流,但河流容量並不大,進了必須換乘船隻。大部分商業交流都在港口區了。甚至連馬六甲的商業力量也別吸引過來不少。

不管港口區的意外發展,讓楊慎看得很不舒服,但是南都在楊慎的主持之下,日益興旺,特別是南都以西的開墾情況。

南都以西,在沒有遷都之前,只有少量的耕地,補充一些糧食需要就可以了,而在遷都之後,南都的人口大量增長,讓南都糧食根本就不夠吃了。

楊慎的估計也有誤差。

他本想將被俘虜的數萬土人,全部編戶齊民。但是發現不可以,這些土人大部分是之前建城時的勞工。

被時時刻刻用鞭子打着,纔有精力幹活。這些人根本就不大適應農耕生活。

楊慎不得不將所有奴隸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就是能夠編戶齊民的,有農業經驗的。而另一部分實在是朽木不可雕也的。

第二部分,楊慎不得已拿出了正德事情的惡政,皇莊。

這些皇莊都是由退伍的士卒當莊頭,用看管奴隸的方式,壓着他們看活,只是這樣產能有限。但是不管怎麼說先將土地開拓出來,將來移民的時候也好辦多了。

在楊慎的種種手段之下,南都肉眼可見的發展起來,南都以西更是有幾十座村莊,幾十座皇莊,還有一些漢人百姓從南洋各地遷移過來。楊慎覺得等年底,就可以在南都以西設好幾個縣,到時候,南都府才能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

不過,現在的朱厚煌卻沒有這個想法,他要去見王陽明。

王陽明的身體每況愈下,而楊慎的能力有很強,自然而然丞相的權力,就轉移到了楊慎的手中。

王陽明有丞相之名,而無其實。而楊慎是有丞相之實,而無其名。不過這個現象持續不了多長時間了。

因爲王陽明的身體已經走到了最後的關頭。

而朱厚煌現在就是去看王陽明,也許是他見王陽明最後一面了。

王陽明的住處早就不在丞相府之中,而是沿着運河有一宅院,而這宅院引入活水,四周環繞,如同在水中一樣,清冷無比。

讓人進來,就爲之一涼。

朱厚煌一進來,卻見黑壓壓一大片人,都是王陽明的弟子。

王陽明的弟子不少,今天在這裡的不過是跟着王陽明身邊沒有出仕的幾十個人而已。還有幾個親傳弟子。

朱厚煌看見徐愛。問道:“師傅怎麼樣了?”

徐愛說道:“殿下,去看看吧。”說話之間,雙眼似乎有淚光流過。

朱厚煌進去,卻見王陽明在兒子與薛神醫的攙扶之下。斜靠在被褥之下。

王陽明的兒子,王正億是來到東雍之後才生下來的。現在與朱厚煌兒子朱載垣年紀差不多。

朱厚煌來到,王陽明身邊說道:“師傅,弟子來了。”

王陽明的精神很好,說道:“殿下,不用叫師傅,殿下聰明天成,臣沒有教導殿下什麼。”

朱厚煌說道:“不,先生教導了弟子很多。”

是的王陽明沒有教授朱厚煌多少東西,但是有很多東西都潛移默化的,不用說出口的。

王陽明說道:“今日我派人叫殿下來,卻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訴殿下。殿下要我做的事情,我已經做好了。”

說話之間,王陽明顫顫巍巍的從枕頭之下,掏出一份書稿來,遞給朱厚煌。

朱厚煌雙手接過,卻見上面寫着:《格物論》

朱厚煌先接過,安撫了王陽明。王陽明再次靠在被褥之上,說道:“殿下,臣爲宰相的時候,太過忙碌,唯有養病之時,纔有時間整理學問,只是此文一出,今後學我之人,恐怕是我,不知所措了。”

朱厚煌匆匆看一遍,只覺得看得頭大,朱厚煌古文功底還是有一些的,畢竟在大明生活了這麼多年,總不能是睜眼瞎啊。

只是讀着文章,還是很艱澀。裡面有很多微言大義。

這一篇文章以三皇五帝開始,然後引用荀子制天道而用之之言,又融合了朱子格物之說,加上名家正名之理。用古代聖賢爲依據,爲朱厚煌告訴王陽明的所謂的科學正名。反駁奇巧淫技之說,然後定下了所謂格物之法,也就是科學實驗原則。

這是上篇。

下篇是寫心學,誠心正意之說。這裡與王陽明的心學大差不差,但是下面大不一樣,提倡致良知,人人可爲聖賢,鼓勵以上篇的格物之法,制天道而用之。以天道之力造福天下,所謂平天下,使天下得平。

朱厚煌讀過之後,不由大喜過望,他想要的,想確立的學術原則終於有了。一直以來,朱厚煌對府學投入都很大,但是收效甚微。

很多東西,都必須朱厚煌自己指揮,去領導,下面的人才有發明創造之心,時間一長他們也就懈怠了。

不是,朱厚煌的重視不夠,而是凡是讀書人,壓根沒有覺得自己做的是什麼大功業,反而覺得所做的事情比較丟人。

所以,很多東西,必須先生思想上的改變,纔會有行動上的改變。

但是怎麼改變這些人思想啊,朱厚煌不知道,難道拿馬克思主義給弄過來,這些人也未必相信。

什麼科學民主原則,更是被這些儒生所鄙視。

朱厚煌不能不從古書之中,找支持。

但是以朱厚煌的文采,以朱厚煌在儒學上的建樹,根本完不成這一篇大文章。所以朱厚煌從一看看王陽明的,並不是王陽明的才能,王陽明的能力固然很強,能文能武,但是天下間能文能武的多了。

朱厚煌看中的是王陽明在儒學上一代宗師的地位。

而王陽明終於寫出來,朱厚煌心中立即決定,封王陽明爲王。今後對待王家,就好像對待孔家一樣,他就是我朱厚煌推出的聖人世家。

王陽明有一些自嘲。

其他他對這篇文章並不滿意,因爲裡面的文意有割裂,這一篇文章是朱厚煌給他講解的科學思想,然後王陽明用自己的想法,讓他與儒學粘合在一起,從根本上這兩種思想,即便不是南轅北轍,也是相差甚遠的。

朱厚煌讀不出來,是朱厚煌學問淺薄,但是別人未必讀不出來。

事情也正如王陽明所想,他死後,王學迅速分裂,分爲格物派,與良知派。而且格物派的人很少。最後還是朱厚煌大力推動,甚至將格物派的學問列入東雍吏試之中,代替理學,才讓格物派蓬勃發展,直到佔領了儒學絕對部分陣地。

不過,那個時候格物派已經與心學走的很遠了。在一代代格物派大家的彌補之下,成爲體系嚴密的學派。

當然了在格物學派的推動之下,幾乎所有儒生都投入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在朱厚煌死後十幾年後,迎來中國科學的大爆發,不過那個時候朱厚煌已經看不到了。

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章 元宵宴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