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搞基建肯定是要賺錢的,但也陣不完全是爲了賺錢,因爲他計劃中有挺多需要修建的項目,屬於交給別人幹遠不如自己乾的那一類。
大明的建築技術是典型的“土木工程”,但高務實知道今後的基建項目最好少用那麼多的木料,好比明朝的皇宮時不時遭雷劈或者意外失火,每次修補光是湊木料、運木料都要浪費許多錢糧、運力乃至時間,要是能用鋼筋水泥取代,就不提起火的可能性大幅下降了,光是時間和金錢,就能節省不知道多少。
應該說,越是那種需要超大型木料的工程,用鋼筋水泥取代就越划算,而且也越是堅固耐用,別看他用的是假鋼筋(長熟鐵棍),但那也比木料靠譜啊!
只不過他畢竟也不專業,所以大型的鋼柱鋼樑什麼的,他就沒有辦法了。同時他也弄不出焊接這麼神奇的技術,基本上主要靠拼裝,強度比起後世還是差得太遠,只能說肯定比現在大明的技術強。
至於成本,大型木料的運輸,有好多都是從雲貴那邊的深山老林運過來,在這個沒有火車和巨輪的時代,那可真是豆腐都能整成肉價錢,遠不如他開平三大廠就近提供熟鐵棍的成本低。
而水泥嘛……所謂的高成本完全就是高務實自說自話,雖然現在他還沒能大批量生產,做不到效益最大化,可是生產水泥所需的原材料就擺在那裡,再貴能貴到哪去?京師周邊就能大批量提供,尤其是他把水泥工場擺在開平三大廠附近,這一來煤灰、爐渣、鐵礦石粉之類的材料就可以廢物利用,跟不要錢似的,真正算得上成本的幾乎就是點石灰石和砂石,而這倆玩意即便在京師都不值幾個錢!
所以,水泥很貴的說法,不過就是高務實技術壟斷下的一番說辭罷了。
他之所以要免費幫隆慶修陵,其實就和他此前推廣香皂一樣,只是利用這年頭最有效的宣傳途徑——皇室御用。想想看,帝陵都用水泥,那這水泥能不是好東西?
有了這個超級廣告,接下去高務實的京華基建去接生意,無形中就有了最高的逼格,既不愁沒有買賣,也不愁沒有利潤。
只不過他現在還沒有什麼精力去接外頭的工程,因爲他自己手裡要乾的工程就有不少。
第一大工程就是天津港,天津港的前期工程已經幹得差不多了,現在要搞的都是諸如防波堤、永固碼頭、避風設施之類,當然還有規劃中的倉儲區塊,這些都是需要大量水泥的,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京華基建的水泥廠只有產量不足的問題,不存在滯銷。
更何況,由於陝西、甘肅、寧夏商路的打通,京華商隊的貿易利潤再次提升,讓高務實即便在最近有幾筆不可告人的大支出情況下,收入也仍然穩步增長,所以他已經開始派人前往遼東,準備在遼東再開一港了。
目前物色的地點叫樑房口,高務實也是剛剛知道這個名字,因爲他交待下去的任務是“在遼河河口附近尋找適合開港的地區”——這個現在叫樑房口的地方其實就是後世的營口。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高務實在南京方面盟友還有限,自己的影響力一時半會也滲透不了那麼遠,福建廣東什麼的,那就更別提了。
所以他打算先把北邊的海路走通,主要線路先簡單一點,把渤海灣串聯起來,同時向山東擴張影響——山東登、萊地區是有一定造船基礎的,雖然好像造不了能跑南洋航路的那一類遠洋海船,但適合在渤海、黃海巡遊的平底沙船還是可以造的。高務實把這當做是他“走向海洋”的第一步。
先建海港,再造海船,然後打造船隊,最後考慮配備海上武裝,這是他定好的主要步驟。
雖然看起來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但他表示不着急——我年輕啊!急什麼?
要搞就搞一條龍式的巨無霸,不然以後怎麼扼住別人的命脈,讓人家跟着自己的指揮棒動?只有把一整條鏈子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人家纔不得不聽他的話,而聽他的話,他纔好把上了他賊船的人牢牢綁住,一起從地主轉向海商。
要不然大明那些真正有錢有勢的“土豪”光知道兼併土地,再怎麼能種,他們還能種出朵金花來?
高務實現在已經完成了穿越以來第一個大計劃:幫高拱坐穩首輔位置,繼續隆慶時代的大改革(其實嘉靖時期就開始了)。這個計劃完成之後,他就打算在官場方面進入爲期數年到十年左右的“潛伏期”,把主要精力放在兩件事上。
一是讀書,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現在各項條件都已經打好,就差考中進士了,不好好讀書怎麼行?不過讀書歸讀書,只要高拱不致仕,他是不會去考進士的,免得萬一弄成歷史上張居正家的那種名聲,那可不是高務實想要的。
所以他得等高拱退下來之後纔會去考,考一個名副其實、無人質疑的進士出來,這對他今後要搞的“深化改革”有很重要的意義——至少讓人少一條抨擊他的理由。
二是繼續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尤其是軍工和造船,以及與這兩類相關的產業,都是高務實打算大力拓展的業務,譬如煤鐵、基建等等,都是爲這兩項打基礎的產業。至於將來真的搞出船隊之後要販賣什麼貨物,那個反倒不是高務實着急的。
就好比絲綢、瓷器乃至茶葉之類的大明拳頭產品,高務實哪怕一絲一毫都不參與,它們也是無敵的存在,那有什麼着急,非要高務實插一腳?而且對於推動這三樣產品,他也幫不上什麼大忙。
他知道怎麼提高紡織效率,但他現在還不知道珍妮紡紗機能不能用來提高絲綢生產率,只有棉布確定可以,而他的手又伸不到大明棉紡中心的南直隸區域,所以急也沒用。
瓷器方面,他倒是有一個絕活,就是後世歐洲終於打破中國瓷器壟斷的產品,也是歐洲唯一發明的瓷種——骨瓷。
然而那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爲骨瓷即便是在後世最被吹捧的時代,它的價值也遠不及中國的一些名瓷,譬如景德鎮等地的薄胎瓷之類,工藝成就和藝術成就那就更別提了。所以高務實覺得自己搞瓷器好像也沒什麼意義,至少起不到多少推動作用。
至於茶葉……高務實可沒有興趣買下幾十萬畝茶山。開玩笑,就算要當地主,他也只會選擇在港口區、商貿區之類的地方當包租公收房租,搞種植就算了,了不起將來推廣一下美洲高產農作物,但那也就是推廣,可不是自己去種。
他的目光還是放在那些可以對大明的國力起到推動作用的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