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逛菜市場

“家國天下~”

坐在四輪馬車上面,弘治皇帝依然還在思索剛剛利建水泥廠東家李茂的話。

弘治皇帝也是天天看報紙的,不過作爲大明最高掌權者,他所看到的和思索的自然和一般人是不一樣的。

“人人要是都明白這個道理就好了。”

弘治皇帝內心之中一聲感嘆,再看看一旁的劉晉。

得到劉晉,真是大明之幸!

隨着弘治皇帝又掀開車簾,看向外面繁華而熱鬧的街道。

已經有些日子沒有出來微服私訪了,看到繁華的街道,忙碌的行人,也是覺得很新鮮。

“這自行車現在都已經很流行了嘛~”

當看到一羣年輕人騎着自行車呼嘯而過的時候,弘治皇帝也是笑了起來。

太子朱厚照就很喜歡騎自行車,甚至於在皇宮之中都騎着自行車,讓弘治皇帝說了一頓沒有一點太子的樣子。

“是的,陛下,現在自行車已經非常的流行,迅速風靡起來,尤其是年輕人特別喜歡騎這個自行車。”

一旁的李東陽笑着回道。

“看來,朕也要去學一學這個自行車了,不然都有些老土了。”

弘治皇帝笑的更開心了,想起朱厚照說自己老土的事情,也是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學一學了。

“陛下,其實騎自行車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騎車可以鍛鍊身體,多運動、運動,對身體還是不少好處的,我們朝中有不少大臣現在都喜歡騎車上早朝呢。”

劉晉一聽也是笑着說道。

京城大居不易,並不是每一個大臣都和劉晉一樣有龐大的產業,家底殷實,有些品級較低的官員,爲了節省開支,沒辦法揚起四輪馬車,於是乾脆就買個自行車上下班,既方便又實惠,還能夠鍛鍊身體。

“是嘛,回頭也學學。”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笑的更新了。

衆人乘坐的四輪馬車走着、走着很快就來到了一處菜市場這裡,菜市場一向都是非常熱鬧的地方,買菜的人非常多,人流量很大。

“菜市場?”

“這菜市場是什麼地方?”

弘治皇帝看到菜市場的牌子,再看看門口大量的人流,也是好奇的問了起來。

“陛下,這菜市場就是專門買賣生活所需的一個地方,買菜、買肉、買米等等地方。”

“和內城菜市口差不多,只不過在南區新城這邊,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建設,建造了菜市場,加蓋了棚子,這樣就不用風吹雨打。”

劉晉連忙回道。

“菜市口啊~”

“走,走,進去看看~”

弘治皇帝頓時就明白了,隨即讓人停車,準備進去看看。

“陛下,這菜市場乃是骯髒市井之地,要不我們還是不去了吧?”

劉健看了看菜市場,這在外面都已經能夠聞到各種味道了,想了想也是對弘治皇帝建議道。

“怕什麼,越是如此就越是要進去看看。”

“這菜市場關係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多瞭解、瞭解才知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怎麼樣,總待在皇宮裡面,批准奏疏,那是很難真正瞭解老百姓生活的。”

弘治皇帝卻是不以爲意,帶頭就走了四輪馬車,隨即饒有興趣的看了看眼前的菜市場。

眼前的菜市場是按照後世的菜市場來建設的,有大量的攤位,也有各種店鋪,在門口兩邊都有很多的店鋪。

有糧油店,早茶店、包子店、麪店等等,各種各樣,甚至於劉晉還看到了專門賣開水的熟水店,這是新型起來的一種店鋪,只賣開水。

每家店鋪裡面的生意都很火爆,進進出出,忙碌無比,老闆、夥計都很忙。

弘治皇帝最先來到糧油店這裡,民以食爲天,他最關心的事情就是這個了,這老百姓能不能吃飽飯,這糧食價格貴不貴,這可是很重要的事情。

來到糧油店這裡,老闆很忙,沒空招待,弘治皇帝就自己看了起來,各種各樣的大米、麪粉,擺放的整整齊齊,同時在旁邊還用阿拉伯數字寫上了價格和產地。

“南洋大米,5文錢一斤~”

“蘇州大米,6文錢一斤~”

“遼東白麪,4文錢一斤~”

“河南白麪,4文錢一斤~”

“胭脂米,12文錢一斤~”

“番薯,1文錢一斤~”

“玉米,2文錢一斤~”

“……”

各種各樣的糧食價格寫的清清楚楚,弘治皇帝一邊看也是一邊微微點頭,隨機抓起來細細一看。

都是上好的糧食,米都是用新型蒸汽碾米機碾出來的,光滑、完整,至於麪粉,也都是麪粉廠磨出來的上好麪粉。

他可是記得當年災荒的時候,糧食店裡面的糧食不僅僅貴上天,而且質量非常差,大米里面滲沙子、麪粉結成團。

再看看眼前的這些糧食,價格便宜,質量又好,關鍵是在店裡面買糧食的大媽、小姑娘還在挑挑揀揀的吐槽。

“老闆,你這大米不行啊,都不夠白,老李家的大米比你家的好看,又白,而且一粒粒的都很完整。”

“哎呦,我的姑奶奶啊,這米又不是越白越好的,老李家的米是天津碾米廠進的,這天津碾米廠用的是最新的碾米機,將米給拋光了,看起來是更好白,更好看點。”

“但是這米上面的一層衣也給拋掉了,很多人都跟我說,他家的米煮出來沒有以前的那種迷香了。”

店裡面的老闆一聽,頓時就趕緊解釋道。

“都是米,還兩個味不成。”

“便宜點,便宜點,我買個一百斤。”

“真的沒辦法便宜,都是小本買賣,賺不到錢。”

“誰信你啊,你們這些糧食最有錢了,最賺錢了。”

“哎呦,那是老黃曆了,以前的時候糧食精貴,一年也產不了多少糧食,糧食當然貴,可是現在,我大明產糧的地方太多了,而且運輸方便,這糧食買賣啊都是小買賣了。”

“現在有錢的都是開工廠、做海貿、走海外的,我們這些做糧食買賣的,也就混口飯吃了。”

“好像也是,便宜點、便宜點吧,一次買一百斤呢。”

“你也是經常來這裡買米了,老客戶了,這樣吧,我送你幾斤番薯和兩個玉米棒子,這總可以了吧。”

шшш ⊕ттκan ⊕¢○

“這還差不多,錢給你,記得幫我送過去。”

“好嘞,等會我就安排人送過來,是書香雅苑八棟302單元吧?”

“對,對,老闆您記性真不錯。”

“哈哈,沒辦法,做這個小買賣就靠和大家混個臉熟,靠熟人照顧。”

糧油店的老闆和顧客聊着,弘治皇帝和劉晉等人則是在一旁靜靜的聽着。

從他們的談話當中也是透露出了很多的信息。

這現在的大米和麪粉,很多都已經開始使用蒸米碾米機、磨粉機來處理了,有專門的麪粉廠、碾米廠做這個買賣,這是很大的一個進步。

因爲以前的大米不僅僅產量低,關鍵是這稻穀想要變成大米,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舂米可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要不然也不會有人被罰去舂米了。

從糧油店裡面出售的糧食來看,種類和產地都非常的廣,單單是大米就有很多種,來自不同的地方,南洋的、蘇州的、湖廣的,糯米、香米、珍珠米等等。

價格上面雖然有所差異,但都比較便宜,幾文錢一斤,對於現在的老百姓來說,完全沒做任何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從黃金洲引種回來的高產番薯和玉米,因爲產量大,價格也是非常的便宜,番薯1文錢一斤,玉米2文錢一斤,這個價格,可以說是非常的便宜了,關鍵是看樣子,這番薯和玉米現在已經淪落到成爲了贈送品的地步了。

僅僅從這裡就可以知道,現在大明的糧食是非常富足的。

弘治皇帝也是知道,去年大明全國的糧食又再次迎來了大豐收,僅僅是遼東這邊,因爲已經過了免稅期,遼東這邊種田的百姓開始要繳納糧稅了。

僅僅遼東一地,去年收上來的糧稅就非常的龐大,遠超過以往年份整個大明所收到的糧食稅,以至於朝廷這邊不得不在遼東建造了幾個大型的糧倉用來存儲這些糧食。

大米、麪粉人人都隨意吃得起,番薯和玉米成爲了粗糧,作爲補充糧,很大一部分現在都是用來飼養牲畜。

“嗯,我大明的百姓總算是能夠吃得飽了。”

弘治皇帝很是高興的點點頭,以前的時候,總是擔心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現在看到大明糧食充足,自然也是高興的很。

正當弘治皇帝要去別的店看的時候,糧油店這邊專門送貨的小兒已經回來,騎着一輛自行車,他剛剛回到糧油店,老闆就立即說道:“將這一百斤大米和幾斤番薯玉米送到書香雅苑八號樓302單元~”

“好嘞~”

店小二一聽,也是熟練的扛起百斤大米放在自行車後面特製的送貨框裡面,接着飛一般的送貨去了。

“這自行車還真是夠實用的。”

看到這一幕,弘治皇帝也是笑了起來,至於張懋則是看着自行車上面的三角形標誌,很是後悔的說道:“當初怎麼就沒有投資奔馳自行車廠呢~”

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358章,取銀子第61章,製造蜂窩煤第830章,豈能見死不救?第807章,騎兵的對碰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917章,完美成功(加餐)第702章,恭迎王師的占城君臣第960章,述職第1196章,朝鮮和倭國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928章,西域、河中的秋天(加餐)第17章,商議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1041章,黑海第1356章,維也納大戰(二)第764章,最不缺的東西第186章,玻璃還是玻璃第931章,來自東歐的奴隸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590章,一戰定遼東第793章,草原部落首領的無奈第2243章 ,大變樣的黃土高原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681章,歐洲人?第1721章,迅速風靡第118章,怎麼辦?第2250章 ,南雲的美人第1128章,往來太慢了第503章,牛人王守仁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972章,一個個官員的背後第1057章,再學習、深造第1661章,長江大橋開工第445章,杜明恩的建議第674章,開闢澳洲航線第2163章,法蘭西滅亡第2142章,戰爭時期什麼生意都特別好做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954章,沒人願意過苦日子第2099章,貴族的日子也不好過啊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第2006章,突然的變故第866章,班師回朝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97章,簡直就是兒戲第2093章,歐洲圈地運動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001章,衝突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1183章,全球第一條鐵路第28章,京師第54章,蜂窩煤第2083章,糧食控制世界第2140章,滾滾的財富流入第990章,英國海盜第2223章,富的流油的茶陵殖民地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24章,甩手掌櫃第1107章,這是蘿蔔?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1896章,秋風掃落葉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106章,傻熊一直想說的話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1047章,大明對東歐的政策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2112章,大明天子的賀禮2第2019章,就這樣還想搶大明第一銀行的飯碗?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431章,人頭滾滾第271章,詩書傳情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882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下)第200章,災荒不可怕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624章,一手棗子一手大棒第1844章 ,信仰的力量第1545章,取消戶籍限制第538章,真是好時機